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布萊爾一周後訪問北京上海香港
香港群眾抗議不會為內地人民傚法
德語媒體繼續報導了各界對董建華推遲制定國安法一事的反應。日報發表的一篇文章說,董建華舉止傲慢,如果他不犯有這麼多錯誤的話,也許不會有五十萬群眾上街遊行。在列舉了董建華執政過程中的錯誤後,日報繼續寫道:
香港對台灣的樣板作用大大減色
本周,香港政治形勢發生戲劇性逆轉。周三晚上,香港立法會門前又有五萬名香港市民集會,反對二十三條和抒發董建華政府施政的不滿。對此,各種不同立場的香港報紙反應各不相同。
北京為港府推遲立法開了綠燈?
新蘇黎世報報導了香港特區政府宣佈對國家安全條例草案進行修改的消息。新蘇黎世報說,數月來,特首董建華及其團隊在制定該條例問題上一直堅持強硬路線,但是在香港近五十萬人舉行「七一」大遊行後,看來北京也十分擔心形勢失控,港府才決定做出讓步。新蘇黎世報的文章扼要介紹了董建華宣佈的三條修改意見後寫道:
關於李安的新片和香港的臭豆腐
周潤發在李安執導的影片『臥虎藏龍』裡一展身手之後,兩年來有些沉寂。德國『明鏡周刊』的記者卻對這位來自香港的亞洲明星唸唸不忘,最近,對48歲的「發哥」進行了採訪。
香港主教批評中國宗教政策和香港安全法
「外交世界」評香港回歸六周年
六年前的7月1日,前英國殖民地香港回歸中國。外交世界月刊德文版就香港回歸六周年發表了長篇評論文章。文章說,六年來,香港既沒有發生人們所擔心的暴力衝突,也沒有出現政治壓迫。但是香港仍然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尤其亞洲金融危機和今年的「非典」疫情,使香港經濟遭受了兩次沉重打擊,文章寫道:
順應民意,香港第二十三條立法草案將被修改
香港50萬居民的街頭抗議基本法引進第二十三條「國家安全條例」的行動顯然奏了效。港府特首董建華星期六(7月5日)發表講話說,「第二十三條」立法提案將得到「軟化」和修改。
南華早報:溫總理贏得了香港人心
新蘇黎世報在詳盡地報導了港人大遊行的情況下後,也報導了有溫家寶參加的官方慶回歸紀念活動。該報寫道:
香港抗議人頭攢動,中國媒體風平浪靜
*
香港回歸6年,一片愁雲慘霧
6年來,香港做為特別行政區享有自治的地位,政治自由度高於大陸。但這種自由度越來越受到限制的威脅,回歸6周年之際,香港市民反對23條立法的抗議活動也達到高潮。
香港經濟:重新組合,應對挑戰
星期日,中國與香港簽訂了「內地與香港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這項類似自由貿易協議的簽署引起了德語媒體的廣泛注視,各報都轉載了通訊社報導,一些報紙還發表了評論文章。
香港回歸慶典之際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本周一繼續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訪問,並將於周二參加香港回歸中國六周年慶典。與此同時,反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香港各界人士正加緊組織擬於周二舉行的和平示威遊行。組織者表示,大約10萬人將參加遊行示威活動。
香港產品免稅進入大陸,機遇並非免費午餐
周日香港和中國大陸簽署的「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協定」將有助於「Made-in-Hongkong」香港生產的部分產品免稅進入大陸市場。
中港協議能挽救香港經濟嗎?
國際衞生組織已經解除了對到香港旅行的警告。但長達數月的「非典」疫情給香港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危機。6月30日,中國中央政府將與香港簽訂一項類似自由貿易協定的經濟協議,以幫助香港度過經濟難關。法蘭克福匯報的一篇文章介紹了這項協議的主要內容:
大陸同香港將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大陸同香港將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香港機場截獲中國男子攜古柯鹼入境
*
重慶:7年達到上海水準,17年趕上香港
德國金融時報介紹了重慶。文章說,蓄水後三峽地區將形成一個長達六百公里的人造湖。按照計劃,萬噸巨輪可以通過水位逐級提升的船閘從長江下遊行駛到重慶。七年內,重慶的經濟實力將達到今天上海的水準,十七年內趕上香港。文章寫道:
香港得到北京的救援物資之後
上周北京支援香港的抗災物資抵達香港,令香港人在感激之餘也發出感嘆:曾經是中國發展榜樣的香港,現在終於淪到依靠北京救援物資的命運了。
香港機場客運量4月降低68%
香港機場客運量4月降低68%
不忘時尚,頂級非典口罩港幣上千
*
又一個新肥皂泡形成了
商報駐北京記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金融改革的文章。文章一開始介紹了中國國家銀行面臨的嚴峻形勢:據外國金融分析家估計,中國四大國家銀行的不良貸款高達六千億美元,為國內生產總額的40%。
香港大主教談天主教在大陸及香港
香港大主教陳日君5月5日在德國聖奧古斯丁向德國天主教新聞社介紹了天主教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狀況。北京與梵蒂岡的關係以及中國的宗教自由程度是這一訪談的重點話題。
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南德意志報駐北京記者報導了北京的見聞,描寫了北京人在近似戒嚴狀況下的生活。針對北京的氣氛,記者寫道:
港媒抗議「隔離」,預言高官烏紗難保
上海要對港客實行隔離,這一「土政策」遭到香港媒體的批評。而台灣的隔離政策在香港媒體眼中是有政治背景意義的「封島」。據港媒透露,至於在非典危機中延誤控疫時機的中國官員們,「秋後」烏紗帽怕是保不住了。
因非典北京中小學停課
出於對非典型肺炎傳播的恐懼,中國國家教委昨天宣佈,首都北京所有中小學校停課。停課將持續至5月7日,推遲期中考試,何時復課,目前尚不能確定。此舉涉及到170萬中小學生。
俄羅斯可能禁止赴香港及中國旅遊
俄羅斯可能禁止赴香港及中國旅遊
不衞生可能是傳染病的源頭
柏林日報的文章說,世界各地的醫學研究部門和病毒訊息中心在日內瓦召開了有關急性嚴重呼吸系統感染綜合症的一次電視會議,前往廣州的世界衞生組織代表團也參加了會議。與會的科學家們不能鑑定這種疾病的病源,也不知道其傳播媒介。柏林日報寫道:
肺炎誠恐怖,商交價更高
非典型性肺炎當頭,瑞士鐘表手飾博覽會採取令人不快的防護措施:來自中國、香港、新加坡的展商免進。而最近即將在漢諾威舉辦的全球最大工業博覽會卻依然向亞洲人招手,戴不戴口罩自便。個中原因且慢說,一個不爭的事實:來自中國的展商隊伍雄糾糾排名第三。
因非典型肺炎,香港隔離了一居民區
非典型肺炎在香港的迅速傳播使人們談虎色變。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有超過1600人感染上這種危險的疾病,59人死亡。在疫情最嚴重的香港,當局本周已經採取了更為嚴厲的隔離措施,以防止疾病的進一步蔓延。
香港媒體說世事
在過去的一周裡,香港媒體說美伊開戰油價未必受影響。另外,江澤民繼續手握兵權,令世人對背景費解。《信報》發表文章,言下之意是江澤民留任,還看美國的臉色。而港人臉色最近惶惶,非典型性肺炎肆虐,連港人熱愛的賽馬場都冷清許多。
香港稱致命肺炎元兇現形
據香港威爾斯醫院和中文大學醫學院稱,非典型性肺炎的元兇已經現形。經過調查,導致威爾斯醫院數十例非典型性肺炎的過濾性病毒屬於副黏液病毒科。此間,全球受到感染的人數達170人左右,台灣也出現了疫情。
香港媒體:官方報紙頭版上的潛台詞
胡錦濤與江澤民的關係,一直是香港媒體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香港《蘋果日報》本周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官方傳媒揚江抑胡》。從後天起,中國人大將進行新領導層選舉。誰會是國務院的大管家?
香港媒體:賈慶林晉升政治局常委是朱熔基反貪的最大諷刺
當國際媒體注意即將離任的朱鎔基的功過時,本周香港《蘋果日報》也接連兩天發表對朱鎔基過去五年工作業績的評論。
蒂森克虜伯買香港公司擴展亞洲電梯市場
香港:購物天堂在衰退
商報的一篇文章談的是香港經濟,標題是:「香港深陷於通貨緊縮之中」。文章一開始描寫了香港的商業氣氛:作為購物天堂的香港不再生意興隆,減價大甩賣的招牌五光十色,但是並不能吸引顧客。一些商店中,售貨員甚至多於顧客。
瑞士鐘表業對出口滿意-香港、中國成績驕人
香港居民反對擬訂反顛覆法
香港居民抗議香港立法部門制定安全法是法蘭克福匯報的中國題材之一。去年十二月份時,就已有六萬港人舉行抗議示威,反對特區政府準備制定反顛覆法,這是香港回歸中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示威。
香港媒體說「第四代」
不久前以《第四代》一書而風靡國際輿論的宗海仁,本周在香港《信報》發表連載文章,透露並分析中國第四代領導層上台前後的內部動向。
香港將失去接觸國外政黨的自由
香港基本法23條規定:香港在回歸中國後,不能再作為反北京中央政府的基地。北京領導人認為,香港的政治組織,未來不可以和國外的政黨和其他政治社會組織進行任何接觸。北京當權者長期來一直要求香港特區政府對此進行立法,並予以實施。現在此事已經即將成為事實。
香港和歐洲民眾抗議「反顛覆法」
近日來香港和歐洲發生一系列抗議活動,反對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認為這將使一國兩制名存實亡。
香港也許會喪失自由
香港基本法第23條規定,針對北京政府的叛逆罪、分裂活動、煽動和顛覆罪以及盜取國家機密都將受到嚴懲。此外香港人與國外政治組織的聯繫也是禁止的。民權人士擔心,香港在北京的壓力下會喪失自由。對此,南德意志報評論道:
十一中國國慶日
這一天,英文中國日報照例發表文章表示形勢一片大好。舉國上下慶國之餘北上南下旅遊忙。台灣總統阿扁發出自認為善意的訊號,副總統呂秀蓮發來慶賀言辭,但又要求大陸放棄對台灣統屬的訴求。除了來自台北的複雜訊號,香港同慶時,示威者焚燒中國國旗,又為這個日子添了另一筆。
國際社會疑惑:香港民主派參選人大
自天安門事件後,香港民主派與北京當局的關係便一直處於緊張狀況之中,甚至在九七香港政權移交之後依然沒有改變。然而,隨著今年香港、澳門地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工作的展開,這一狀況似乎正在得到改善。德國之聲駐港記者發來報導:
南華早報主編辭職
在香港回歸中國5年後,香港的新聞自由仍然受到關注,其中香港最大的英文報紙南華早報的編輯政策,被認為是新聞自由的晴雨表。
大陸香港人口出現倒流
南德意志報注意到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中的一種新現象,幾年前,香港還是許多大陸人的希望所在,他們為了尋求好運,不惜冒險偷渡香港。現在,人群開始反向流動。
香港子公司上市,中銀為投資者打氣
中國銀行向信心不足的投資者保證,它的全資子公司「中銀香港」今後走勢肯定看好。
中國銀行即將在香港上市
中國國立的銀行中國銀行打算將其在香港的分行推上股市,估計將給該行帶來31.7億美元的收益。這將是兩年來香港最大的上市行為。
董建華高興不起來
世界報的看法與法蘭克福匯報的看法不盡相同。該報的一篇文章認為,香港的民主正處於危險之中。文章寫道:
一切按北京的計劃進行
法蘭克福匯報的一篇文章的標題是:一切按北京的計劃進行。香港回歸五年表明,情況確實如此。文章一開始為這五年做出的總結,第一眼看上去並不錯。文章寫道:
上一頁
第105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