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香港警察表現良好,黑龍江污染嚴重
世貿組織會議期間,香港出動九千名警察對付近四千名示威者。警察成功地防止了韓國農民衝擊會場,雖然上星期五有97人受傷,但香港沒有出現1999年世貿組織西雅圖會議期間那樣的混戰局面。法蘭克福匯報就香港警方的防守做法寫道:
非政府組織:不能做地球買賣
世貿組織香港峰會已經塵埃落定。香港的抗議遊行活動也告一段落。除了參加峰會的各國政府之外,還有2000多名非政府組織的觀察員參加了世貿峰會。
中國世貿會議表現謙和,修訂國民生產總值在即
世貿組織香港會議於星期日閉幕,柏林出版的日報認為,中國嫻熟地利用了這次會議作為表現自我的機會:
香港世貿會閉幕-只進了一小步
在香港舉行的世貿組織大會周日(12月18日)閉幕,與會者經過一周的爭吵和在場外抗議風潮伴隨下達成了一個妥協-歐盟同意到2013年取消對農產品的出口補貼。會議雖然最終有所成就,但卻不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一個驚人消息在香港遊蕩:中國躍居第四
在香港世貿組織大會期間,人們都在感到奇怪,作為准東道主的中國為何無聲無息。然而,也許是本次大會期間最驚人的一個邊緣消息在游蕩著:中國經濟今年可能已經超越了英、法、意,一躍而佔據了世界第4個位置。
香港:無聲無息的東道主中國遭遇負面聚焦
20年前中國的外貿出口只佔世界貿易總額的1%。現在它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最重要的貿易大國之一。雖然此次世貿會議的舉辦地是香港特區,但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因此中國大陸也是此次會議的東道主。但是中國卻在此次香港世貿部長級會議上無聲無息。只有一些非政府組織在會議上抓住中國的外貿不放,並對中國外貿突飛猛進的發展對自然環境和人所造成的影響發出了警告。下面是德國之聲記者發自香港的報導。
香港世貿會,德國曲高和寡
在香港召開的世貿組織會議上,德國經濟部長格羅斯與農業部長澤霍費爾提出,不應該將會議重點僅放在農業議題上。而放寬對工業產品及服務業的限制的討論也非常重要。德國經濟部長格羅斯指出,國際貿易自由化對德國來說意義非常重大。德國經濟成果的三分之一,工作崗位的四分之一依賴出口業。
非洲脆弱經濟不堪中國產品衝擊
中國政府代表在日前的香港世貿組織會議上宣佈大幅降低非洲產品的進口關稅。但是,在這一得到許多讚揚的政策背後,卻是中國產品在非洲的傾銷引發的日益增長的不滿。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傾銷不僅影響了中國同歐美發達國家的關係,而且,正在開始改變中國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合作。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本周,除了在香港當地的舉行的世貿組織部長會議之外,引起香港媒體關注的還有以下一些事件:中國礦難頻發,究竟有什麼治理之道?陳方安生十一天前參加遊行,到底是否有利於她未來的政治道路?南京大屠殺六十八周年紀念日,中國民間的紀念活動卻遭到限制;而在香港舉行的世貿會議,又聯繫著人們對自由貿易體制的信心。
香港:歐美激烈爭執農業補貼
來自150個國家的部長參加了在香港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的會議。歐盟和美國在農業補貼的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的爭執。而實際上,雙方都準備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內減少或者取消農業補貼。
香港世貿部長級會議:工業國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利益衝突太大
在香港舉行的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沒有取得突破,世貿組織秘書長拉米沒有放棄希望。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則致函與會的六千名代表,呼籲他們實現多哈回合制定的目標,在國際貿易中賦予窮國更多優惠。然而,從香港會議中心傳出的訊息卻不令人樂觀,因為工業國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利益衝突實在太大。
香港世貿部長級會議:未開會先鋪墊失敗
香港的世貿組織會議規模龐大,聲勢浩大。然而,似乎誰都不對它抱多大希望。德國部長們沒打算把板凳坐熱了。歐盟代表們還沒有開會就宣佈不要抱希望。顯然是為沒有成果的結局作好鋪墊,避免責怪。
反全球化人士:貿易自由化無助於窮國經濟發展
星期二,世界貿易組織將在香港舉行第六輪部長級會議,各國部長將討論貿易自由化的下一步目標。星期日,峰會開幕前兩天,香港掀起了第一輪抗議遊行浪潮。
香港會議: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再次交手
香蕉、糖、棉花等農產品是貿易談判中引發爭執最多的問題。目前世界貿易組織談判回合中,各方不但在農產品方面互不相讓,工業產品也開始逐漸成為重要議題。發展中國家要求發達國家降低農產品關稅,而歐盟則要求,作為回報,發展中國家應進一步開放工業品市場。
香港WTO會議前夕靜靜的中國
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下周將在香港召開。上周末,數萬港人上街遊行要求民主和普選,而在世貿組織會議期間,也將有示威活動。相反在中國大陸,這次會議卻沒有出現在媒體和公眾的視線裡。以下是記者發自上海的報導。
一周港媒:大遊行後的香港陷入膠著狀
本周,香港媒體最為關心的事情,就是星期天發生在香港的號稱25萬人的遊行之後,香港在政制發展中的膠著局面,尤其是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也出現在遊行隊伍中,一方面似乎鼓舞了民主派人士的士氣,另一方面也使增加了北京的疑慮,從而使得京港京港之間本來已經十分複雜的形勢變得更為微妙。
香港大陸電影雙獲德國電影新秀獎
在漢諾威國際新秀電影節上,突破2450部參賽片的圍困,中國香港影片「GAY的疑惑」得國際大獎,中國大陸的「關於生活」獲得「飛翔的攝影機」獎。得獎名單於12月4日宣佈。
香港:告訴我 我能見到普選的一天嗎?
周日,香港數萬市民走上街頭遊行,要求制定普選特首的時間表。與2003年7月1日的50萬人大遊行相比,這次遊行雖然在人數和規模上遜色很多,但分析家認為,這一次民眾的訴求集中在要求普選這一點上,因此,其意義並不亞於一年半前的7-1大遊行。
港媒摘要:港台周末上演大事
這一個星期,無論是香港還是台灣,都在為各自即將到來的這個周末將要發生的大事作準備。在香港,十二月四日將舉行反對政改方案和爭取普選的大遊行;而在台灣,則將舉行「三合一選舉」,這次選舉在相當程度上將預示著零八年台灣總統大選的走向。因此,本周的香港媒體,對這兩個事件給予了相當的關注。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2005-11-24)
最近一周,中國外交發生了許多事情。先是胡錦濤繼訪問歐洲之後,又到韓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後來又是美國總統布希到訪中國。在德國,梅克爾前天正式就任德國總理,也使中國方面十分關心中德關係未來的走向。另外,台灣「三合一」選舉以及香港政改的走向,也是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問題。
世貿組織香港會議前景如何?
非政府組織和世貿組織之間充滿著矛盾。1999年,反全球化人士的抗議活動曾導致西雅圖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失敗。2003年,由發展中國家和經濟快速發展的國家參加的坎昆會議也以失敗告終,原因之一又是非政府組織和反全球化人士的抗議活動。那麼,對於將於12月13日至18日召開的世貿組織香港會議,非政府組織、尤其是德國的發展倡議組織會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 (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明天(十一月十八日),北京高層將舉行座談會,紀念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九十周年誕辰,而且曾慶紅將代表胡錦濤出席。這一訊息引起今天香港媒體高度關注。另外,香港泛民主派議員下周將出訪歐盟和美國,爭取歐美對香港普選的支持;美國總統布希即將訪華,中美關係目前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態?對此,本周的香港媒體也都有關注。
胡錦濤能否促動解除軍售?(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十一日)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於今天從英國抵達德國進行他上任國家元首以後的首次訪問。香港媒體注意到胡錦濤訪問的主要任務之一,將依然是游說歐盟取消對華軍售禁令。另外,中國外交舞台和香港內部局勢也是本周香港媒體關心的問題。
香港的經濟正在走出低谷
經過亞洲金融危機和薩斯危機之後,香港的經濟正在走出低谷。2005年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將達到6.5%,失業率下降到四年來最低的5.5%,房地產市場行情回升,停滯多年的消費又興旺起來。商報認為,是中國其它城市帶動了香港的復興:
一周港媒綜述
本周,日本首相小泉重組內閣,日本鷹派勢力開始主導未來的日本政壇,而最近日本與美國也加強了軍事聯繫,這些都引起了香港媒體的極大憂慮。另外,中國國內和香港內部的局勢本周也有引起香港媒體關注的地方。
香港主教:台已對與梵蒂岡斷交有心理準備
*
一周港媒:香港形勢、上海購房新規定、馬六甲海峽安全
過去一周內,香港政府公佈的第五號政制改革報告書在民主派人士中引起了極大爭議;中國國內經濟方面,上海購房將有新的外匯規定;另外,中國石油運輸幹道-馬六甲海峽的安全風險問題,也是香港媒體關心的內容。
建行在香港上市,股票認購踴躍
中國第三大國有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今天在香港正式上市。上周末,建行招股計劃集資總額可能達到80億美元,這也是2001年以來世界股市金額最大的首次公開招股計劃。從本周四開始,有關文件將被送交香港證交所審核。其實,建行只是中國國有銀行進入股市的先頭部隊,其他三家銀行也將在明年步建行後塵,進軍股市,因此本次建行上市是否順利,將對其他銀行的後續行動產生指標意義。
一周港媒:中日關係、巴金和四萬網警
香港媒體提醒北京注意處理中日關係中的技術問題,提出可以出台「中日歷史問題白皮書」來影響國際輿論;中國文壇宗師巴金去世,有傳言猜測王蒙可能成為新的作家協會主席;另外,據稱中國有四萬網上警察冒充普通網民操縱輿論。
港媒關注五中神六和美金融團訪華
本周,中國十六屆五中全會閉幕,神舟六號也在昨天順利升空。「布希經濟決策班子集體訪問中國」,人民幣匯率問題自然是焦點之一。對此,香港媒體都十分關注。
中國銀行明春上市香港
香港民主派結束廣東行:對話還是自說自話?
在會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時,香港民主派議員再次提出為「六四」事件平反的要求,從而形成了近似敵對的氣氛。南德意志報引用民主派領導人李柱銘的話寫道:
香港議員廣東行,北京政策更實際
星期天,包括25名民主派議員在內的香港立法會全體議員共計60人前往廣東省訪問,一向嚴厲批評北京領導人的民主派議員李柱銘也在其中。由於中國中央政府以往不允許民主派議員進入中國內地,所以此次立法會議員的廣東之行尤其引起了新蘇黎世報的注意:
香港房地產增值
香港房地產業近年來重新走出低谷:房價和租金大幅上漲,今年的房地產增值達20%。新蘇黎世報在觀察了香港房地產市場後寫道:
香港證交所已批准中國建設銀行在港上市
北京再度強調,香港政制改革需循序漸進
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楊文昌周三表態稱,香港民主改革必須漸進而行。香港特首曾蔭權也作類似表態。美國新任駐香港總領事則相信,港地2007年應能實現普選-
香港媒體看德國大選結果
德國四天前舉行提前大選,施羅德和墨克爾(梅克爾)爭執不下,也在香港媒體引起廣泛關注。香港媒體除了分析此次德國大選的深層背景以及未來德國政壇可能出現的權力組合外,也尤其關心德國未來在對外政策上可能出現的調整。
曾慶紅訪港:向港人傳達了什麼的訊息?
本周,中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訪問香港,成為香港政治舞台上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曾慶紅訪港究竟透露出北京對港的什麼訊息?另外,昨天開始,朝核六方會談又在北京重新舉行。這次會談能否取得成果?會談還有哪些障礙?本周的香港媒體對此都有透露和評論。
香港迪士尼樂園正式開園
9月12日星期一香港迪士尼樂園正式開園。這是繼50年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第一個迪士尼樂園之後,迪士尼公司在世界上開設的第5個主題公園,也是向中國進軍的第一步。開園日所有的35000張門票早已被搶購一空。
曾慶紅訪問香港,意圖招安民主派?
中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從今天(星期六)開始對香港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除了視察香港民情顯示親民作風之外,曾慶紅訪問香港的另外一個看點是,他將與香港立法會全體六十名議員會面,其中包括一直與北京在眾多政治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的民主派人士。這將是北京高層首次官方會見香港民主派。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2005年9月8日)
中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首度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發出警告;本周達成的關於中國滯留歐盟港口的八千萬件紡織品的協議,究竟是雙贏還是雙輸局面?香港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本月下旬將首次集體赴廣東參觀訪問,其中是否意味著北京和泛民主派之間的關係出現了根本變化?
師濤獲罪,雅虎有責
今年4月,自由記者和作家師濤被指控「非法向境外提供國家機密」被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10年監禁。7月中旬湖南省高院二審裁決維持原判。日前,設在法國的記者無疆界組織披露,雅虎香港有限公司向中國當局提供了有關使用者的訊息,致使師濤的身份被確認以致被捕。
港媒評京港關係、超級女生、精英劃分
最近一周,京港關係發生了許多急劇的變化。首先是有消息傳出,曾慶紅將借為香港迪斯尼剪綵之際訪問香港;其次,香港特首曾蔭權將率領全體香港立法會議員訪問廣東,其中也包括民主派議員。另外,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在中國觀眾群裡引起轟動,而且據稱也引起中共中央中宣部的擔憂,被認為是西方「顏色革命」的前兆。
中央政府與香港泛民主派達成妥協?
最近,在香港新任特首曾蔭權的聯絡之下,中國中央政府與香港地區的民主派議員之間的關係似乎有解凍的跡象。本周二(8月30日),曾蔭權宣佈,中央政府接納他的建議,同意全體60位立法會議員9月25日至26日到廣東省的幾個城市參觀。
科隆市長公關中國 科隆與香港的航線也待討論
港媒一周:中俄軍演熱鬧、廣東礦主請願
中俄聯合軍演,近日進入高潮,也引起了香港媒體的熱切關注;廣東礦難繼續成為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而日本可能放棄「入常」努力說明了什麼?本周香港媒體也有分析。
油價高啟中石油贏利甚豐
*
香港暫停從深圳等地進口豬肉
香港暫停從深圳等地進口豬肉
港媒:程翔-豬瘟-新大選與中日關係
本周,香港記者程翔被新華社宣佈為台灣間諜之事,在香港媒體引起了強烈震動。不管對這一說法是否完全相信,香港許多都根據自己的線索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報導。另外,四川的豬鏈球菌疫情和日本決定提前大選,也引起了本周香港媒體的關注。
3sat電視台隆重推出香港專題
上一頁
第100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