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形勢大好,政治激情減退
2007年9月20日「北京當局對香港政治改革的態度取決於中國的政治領導層,特別是主管香港事務的官員。我們知道,中共17大上的人事變化也許對香港的政治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也知道,那是一個黑盒子,我們對北京領導層可能的人事變動幾乎一無所知。因此,現在我們只能靜觀17大的結果。」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教授蔡子強將北京的政治比作一個黑盒子。正因為它看不穿,望不透,700萬香港人並不敢對香港未來的政治改革寄予過高的期望。2004年,中國領導層已經將香港2012年前實現直選的可能性排除在外。回歸十年後,香港公眾已經非常清楚地看到,成功的政治改革離不開與北京的共識。而在保守派勢力依然非常強大的中國,即便某些領導人對政治改革持非常開放的態度,不到時機成熟,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認為,如果中共無意在大陸進行政治改革的話,那麼大陸以外的地區進行政治改革的可能性也非常有限。而香港目前的經濟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大陸有力的臂膀似乎讓香港的自由貿易更加如魚得水。分析家認為,這正是香港要求民主的呼聲漸弱的一個重要原因。蔡子強教授說:「香港地方民主和社會面臨的問題是目前的經濟狀況相當好。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人們的政治激情有所減退,要求民主的呼聲也減弱。在董建華時期,由於香港經濟不景氣,促使人們更多地思考政治領導與民主的問題。與江澤民時代相比,香港人民對胡錦濤和溫家寶相當滿意。當然,這只是一般意義上的滿意,我們對北京政治的細節知道得很少。」
蔡子強認為,香港人民普遍希望胡錦濤與溫家寶繼續留任,但對北京給與香港更多的民主權利並不抱有更多的幻想。今年6月,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曾表示,香港的高度自治來自北京,中央授予多少權,香港就有多少權。此言曾在香港引起極大的爭議。香港城市大學的鄭宇碩教授認為,即便2012年胡錦濤退位,新的領導層可能也會更多地將精力用於鞏固權力,而不是推進民主。香港中文大學的蔡子強教授表示:「我們將重視北京的考慮,在基本法和政治改革的問題上力圖不與北京走對抗的路線,我們希望的只是讓北京知道香港有要求普選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