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得到北京的救援物資之後
2003年5月16日廣告
曾以創辦《九十年代》雜誌而聞名的專欄作家李怡,本周在《蘋果日報》的專欄文章中寫道:„「董伯(指董建華-引者注)上周到深圳,接收中央支援香港抗炎首批物資時,致辭表示『百感交集』,說這些物資『解決了實際需要』,......筆者看到董伯真情流露的百感交集,也難免產生不同的『百感交集』。筆者的『百感』匯集到一點,就如小說《家》中覺新所說:『我得到的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卻得不到』。」
李怡以尖銳的筆鋒寫道:「什麼是中國內地可能給予香港抗疫的『實際需要』?從防止疫症從內地蔓延香港的角度來看,最實際的需要是建立香港與內地特別是廣東省通報機制,相互檢疫,甚至在一開始時即兩地封關十天半月。......
然而,廣東省長黃華華在上周絕口否認廣東是疫症發源地,還說廣東省的工作很好,非常果斷,沉著應戰。顯然絕不承認世衛組織所指而且也舉世皆知:是廣東省最先爆發疫情並傳入香港,傳向世界的。廣東省不肯面對事實,不願承擔責任,無疑使香港抗疫增加了仍會受外來帶菌者感染的風險。
內地可以給香港的另一個『實際需要』,是十多個省市能夠合理地為港客檢疫而不是採取不合理的隔離。」
李怡最後寫道:「至於中央支援的醫療物資,香港不僅不那麼需要,而且受之不安。內地人均收入只及香港百分之四,許多地方很窮,抗炎物資在內地可說十分缺乏。中央把這些醫療物資支援富裕的香港,只能使人覺得真是太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