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Reuters/D. Martinez
香港主權移交27年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香港特首選舉:李家超請辭 料成唯一候選人
這是「完善制度」後的首次香港特首選舉,北京料採用「澳門模式」避免節外生枝。警察出身的李家超多年來在保安系統工作,在公共行政、財金、社會民生等方面沒有經驗,他是否有能力領導香港?
黯然謝幕:林鄭月娥的政治生涯
林鄭月娥曾是一名受到各方看好的政治官員:正直、機敏,有行政經驗。她擔任香港特首後的仕途非常不順利,用「焦頭爛額」概括也不過分。現在她宣佈不再競選連任。
香港特首選舉:林鄭月娥宣佈不連任 傳李家超參選
隨著林鄭月娥下台,警察出身的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成為下任特首大熱,但他至今仍未公開表態。如他當選,意味著香港未來將由「武官」全面掌權,管治路線更強硬。
林鄭月娥:香港特首選舉如期舉行
香港迎來「完善選舉制度」後首場特首選舉,但提名期進入倒數,北京至今沒透露心儀人選的風聲。政圈流傳多個版本的消息,各界猜測選舉或因疫情押後。不過林鄭月娥周六表示,特首選舉會如期在5月8日舉行。她並未透露是否會尋求連任。
香港特首選舉傳延後一年 林鄭突取消記者會惹猜測
香港迎來「完善選舉制度」後首場特首選舉,但提名期進入倒數,北京至今沒透露心儀人選的風聲。政圈流傳多個版本的消息,各界猜測選舉會否押後、林鄭月娥會否獲得「祝福」連任、北京會否容許有競爭的選舉等。
終審法院海外法官離任潮 香港司法獨立響警號?
香港《國安法》實施不足兩年,已有4名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北京和港府相繼表達強烈不滿。目前香港還剩多少海外法官?離任潮會否衝擊香港法治?國際社會還相信香港的司法獨立嗎?
香港警察放寬招聘條件 不用居港七年可入職
近年招聘困難的香港警隊降低入職條件,意味著大量在港出生但長居中國內地的「雙非」人士可入伍,引發香港輿論關注,有意見質疑是「大換血」。
英國兩名大法官辭任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
英國最高法院院長和副院長分別宣佈辭去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職務,理由是鑑於中國在香港實施《國安法》,他們已經無法履行自己的職責。
涉三年前反送中示威 港警重新拘捕13人控暴動等罪
這13人曾於3年前被捕,涉刑罰較輕的非法集結罪,他們其後「踢保」獲釋。香港警方近日重新拘捕他們,並控以可處監禁10年的暴動罪。事件反映港府並無停止就反送中示威蒐證及提控。
奧密克戎洶洶來襲 上海也封城
鑑於新冠病毒感染數字不斷上升,中國多地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就連此前一直以「精準防疫「」絕不封城」而著稱的上海,也出台了浦西浦東分批封控的措施。另一方面,近幾周確診人數居高不下的香港,第一批寬松措施即將生效。
港大估全港6成市民染疫 港府會鬆綁清零?
港府沒有承認「與病毒共存」,但從最新鬆綁政策可見,香港實際上與「共存」越來越近,林鄭月娥更表明香港和內地不同,難做全民強制檢測。港大研究指,香港真正確診人數已超過四百萬人,相信已出現群體免疫。
吉林日增千例確診 中國繼續堅持「清零政策」
3月19日,中國再度新增了兩例新冠死亡病例,距離上個死亡病例已一年多,凸顯了奧密克戎(Omicron)疫情在中國所帶來的威脅,此波疫情引發了該國自新冠大流行以來的感染高峰。
港府越洋致函警告「香港監察」違國安法
總部位於倫敦的「香港監察」,是首個海外組織被指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外界關注當局行使國安法的「域外管轄權」,會否成為新常態,並威脅海外人權組織及人士的安全。
憂港疫情成政治危機 韓正關注私院拒收新冠患者
香港新冠疫情持續肆虐,單日死亡數字再創新高,每天新增數上萬宗確診。這個彈丸之城成為兩年以來,中國境內疫情最嚴重的城市。北京領導人在兩會期間,對香港抗疫發放的訊息和指示也上升至政治層面。
港府專家顧問袁國勇:日增逾5萬全民檢測幫助不大
香港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本周四表示,如果每日新冠確診超過5萬,進行全民檢測幫助不大。人口740萬的香港正在經歷來勢洶湧的第5波疫情,本周四新增確診56827例,再有144名確診患者離世。
疫情迫使港府再出紓困計劃 每人得1萬補助
新一輪新冠疫情讓香港社會和經濟受到嚴重打擊,全民檢測即將啟動,中小學今年的暑假也將提前至3、4月開始。與此同時,港府推出大規模紓困計劃。
為抗疫「讓路」 香港特首選舉延期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五宣佈,因疫情持續升級,原定下個月舉行的特首選舉延至5月。此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曾表示,抗疫是頭等大事,其他事情需要讓路。
從穩控到緊張 香港疫情的三個焦點
短短一個多月內,香港新冠疫情從穩定控制到每日愈趨緊張,2月17日更打破疫情以來的單日確診紀錄,共6116人確診24人死亡。有專家預測,香港本土疫情恐再惡化。是哪些原因導致香港疫情緊張?
北京冬奧政治化? 中國官員評西疆與台灣議題
北京冬奧每日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冬奧組委的發言人罕見地針對台灣與新疆等敏感議題做出正面回應,現場也立即有外籍記者質疑,該發言人的行為是否已是將奧運「政治化」的證明。
港傳強推全民檢測 「清零政策」凸顯中港矛盾
港府在2020年曾推出檢測計劃,但當時因為把樣本送往中國大陸基因公司化驗,憂心採樣DNA資料送交中國當局。經歷過政治紛擾後,現在面對第五波疫情,港媒傳出港府將配合中央進行三次全民檢測。
香港確診個案持續飆升 習近平要求港府負責
香港2月16日通報的新冠確診案例再度飆升,目前已知有超過4千起確診案例與超過3千例初步確診案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指示港府負起抗疫的責任,盡快讓疫情受到控制。
港府堅持「動態清零」 部分專家建議封城
香港的本土新冠疫情持續延燒,特首林鄭月娥15日向媒體表示,沒有計劃要封城,但港府會繼續執行「動態清零」。有部分專家呼籲港府考慮封城,稱此舉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又一人權網站疑遭封鎖 負責人憂香港「築牆中」
監察香港人權的英國網站「香港監察」2018年因為發表有關香港法治的報告,被特首林鄭月娥批評干預中國內政,2019年,在反對修例運動中也曾發起學術界聯署,讉責港警暴力。現在香港網友表示,已無法連上該組織網站。
抵得住第五波? 林鄭月娥重申「動態清零」目標
香港兩周多來新冠確診病例持續攀升,累計已有超過10000多宗新增本地感染。特首林鄭月娥表示,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大大超出了特區政府的應對能力。特區政府定當竭盡所能,以「動態清零」為目標,用好中央在抗疫經驗上的指導和人力物資的支援。
英考慮放寬BNO簽證 彭定康:不該遺忘年輕港人
英國上議院上週針對 BNO 簽證計畫的修正案展開辯論,將考慮放寬簽證,讓1997年後出生、未持有 BNO 護照的年輕港人能獨立申請該簽證,移居英國。
香港估日增千例新冠確診 隨北京「清零」還可行?
香港正面臨第五波新冠疫情,確診數不斷突破疫情爆發以來的新高點,港府也因此公佈最為嚴厲的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限聚令由4人收緊至2人,理髮廳和宗教場所也必須關閉。
香港法院首次以涉煽動刊物罪判監
香港一家法庭本周一以「展示」及「管有煽動刊物罪」判處一人監禁。另一起案件中,兩人因串謀刊印煽動刊物被判刑及入更生中心。這是《港區國安法》生效後頭兩起涉及煽動刊物罪的判刑。
FCCC:外國記者在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障礙
外國媒體駐華記者俱樂部(FCCC)本周一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外國記者在中國正面臨 "前所未有的障礙",「FCCC對中國的新聞自由度以驚人的速度下降感到不安」。
香港司法獨立隱憂 林鄭為何遲不委任這個職位
北京推出《香港國安法》後,香港司法獨立屢傳爭議。現在一個原本應該由特首林鄭月娥委任的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大律師代表,無端延遲了5個多月,當中有什麼內情?
香港特區政府:討論疫情不會觸犯《國安法》
香港特區政府1月30日表示,就香港的防疫策略進行討論或者發表「一般性言論」並不違法,也不會觸及全國性的《國家安全法》。
香港大學遮蓋太古橋六四紀念標語
香港大學校園內太古橋上的標語原為紀念1989年六四事件的受害者,今天傳出被校方派來的人員以鐵板覆蓋。這是繼去年12月港大校方拆除「國殤之柱」後,再度有六四相關的紀念物遭到港大移除。
全球243個非政府組織呼籲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
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來自世界各地的243個非政府組織呼籲對其進行外交抵制,並敦請運動員和贊助商不要讓中國政府的人權侵犯行為合法化。
香港移居台灣人數 第二年創新高
根據台灣移民署數據,2021年有11173名港人獲得台灣居留許可丶1685名港人獲得台灣定居許可,兩個數字皆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台灣同時也加強針對移民港人的背景審查,像大陸出生的港人即難以獲得居留許可。
移居台灣的香港記者:我被「倖存者的罪惡感」所包圍
近幾個月來,越來越多的在地記者離開香港,以逃避港府對新聞媒體的打壓。一位移居台灣的香港記者向德國之聲講述了她的經歷。
香港新任大律師公會主席:不談「純政治」
香港大律師公會2019年站在反修例這邊,2020年也批評《香港國安法》,如今公會選出了新任主席,對當局態度出現180度大轉變。
梁天琦獲釋 低調返家不露面
香港獨立運動人士梁天琦在服刑近4年後獲釋。他喊出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是2019年香港社會運動的口號。不過幾年過去,口號遭禁,他也完全失去活動的空間。
香港服刑後學生重返社會受阻
香港因涉反修例運動受到指控並服刑的學生,重返校園時受到"雙重懲罰"。這一現象受到各界關注。
香港中大等校推國安教育 院校自主成歷史?
香港中文大學預計2022學年推出國家安全課程,且列為必修學分,未通過將不能畢業。中大是繼香港理大、浸大、嶺大及教大後第五間宣佈會推行國安課程的公立大學。
專訪吳叡人:「台灣人違反《香港國安法》?荒謬!」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吳叡人是首位遭到港媒點名違反《香港國安法》的台灣學者。他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報導中,香港法律人附和北京說法足證香港法治精神淪喪。
人權觀察年度報告批評中國進一步打壓人權
國際人權組織人權觀察今天發表《2022世界人權報告》,對全世界近100個國家的人權實踐進行檢視。報告涉及中國的部分指出,「中國政府對國內加強鎮壓,對國外則利用『人質外交』和激化對立的『戰狼外交』,導致其人權紀錄遭到國際抵制」。
23條:林鄭稱須立得好 現屆政府任內通過有難度
林鄭月娥周三表示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不能再拖」,將在她本屆任期內展開討論及咨詢工作。但她同時表示,23條必須要立得好,「要在本屆政府任內通過有難度」。目前,這位香港特首尚未透露,是否會爭取連任。
香港悼念六四難 王丹籌設紐約紀念館
香港「六四紀念館」去年被當局調查後宣佈閉館,如今「六四」領袖王丹等民運人士開始募款,欲建立首個海外「六四紀念館」,位址選在美國紐約。
中國任命新疆反恐大將接掌駐港部隊
中國指派曾任武警新疆總隊參謀長的彭京堂接任駐港部隊司令員。這是首次由武警將領擔任此一職務。有評論稱,北京對彭京堂的任命展現出「強力維穩」的意圖。
港記淚別《立場新聞》《眾新聞》:記者身份不死
短短一星期內,香港兩大網路新聞媒體《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因受壓停運,撼動新聞界和香港社會。身處風眼中的一眾香港記者經歷多次翻天覆地的震蕩,如何面對衝擊和思索前路?幾位記者向德國之聲分享了心路歷程。
八國航班禁入香港 林鄭:第五波疫情一觸即發
香港政府與專家直言,香港已爆發第5波新冠疫情。港府宣佈8日起禁止8國航班赴港14天,並於7日起禁止大型活動與15個場所營運。林鄭月娥表示,香港與中國的通關事宜也會受影響。
香港三家媒體受壓停運 林鄭: 並非打擊新聞自由
香港《眾新聞》2日宣佈將於1月4日停止營運。總編3日向媒體表示,主要是受到《立場新聞》停運影響,才做出相關決定。香港特首林鄭月娥4日稱,港府工作不是打擊新聞自由,而是依法行事。
煽惑參與六四活動罪成 鄒幸彤慷慨陳詞引掌聲
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的案件判刑出爐,遭判入獄15個月。除案件結果引人關注外,鄒幸彤在法庭上親自上陣與法官攻防的內容也引起旁聽群眾拍手叫好。
香港立法會議員就任 首次在中國國徽下宣誓
香港新一屆立法會議員3日首次在特首林鄭月娥監督下丶在中國國徽下進行宣誓。在「愛國者治港」的原則下,這次的宣誓儀式比起2016年時的上一場要來得安靜許多。
中國宣佈對5名美國官員實施反制裁
在美國上周依據《香港自治法》制裁香港中聯辦5名官員後,中國外交部周四宣佈採取「對等反制」,對美國前商務部長羅斯等5人實施制裁,並批評美國是「借炒作涉港問題,服務遏制中國的政治圖謀」。
《立場新聞》關閉:香港團體從台灣跨海聲援
香港《立場新聞》29日高層遭拘捕,並宣佈停止營運的隔天,台灣及香港青年組織及人權團體在台北舉辦聲援活動,批評港府摧毀公民自由,並稱這是「以言入罪」羅織罪名。
上一頁
第9 頁,共42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