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Reuters/D. Martinez
香港主權移交27年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聽聽香港「新移民們」怎麼說
由「反送中」引起的香港街頭抗議活動已經持續了5個月之久,特別是最近幾天,香港出現的暴力事件越來越嚴重。香港人中對這場抗議活動的態度和觀點差別很大。德國之聲記者在香港遇到來自大陸的兩名「新移民」,來聽一聽他們對這場街頭運動的看法。
港府:不會實施宵禁
本周香港抗議衝突持續的第四天,示威者繼續在市內交通要道和各大學與警方對峙。香港政府發表聲明,否認此前有關將在周末實施宵禁的報導。
如果你是中大生 你會離開還是留下?
香港中文大學成為警民衝突前線,烽火衝天。中大宣佈即日起學期結束,到明年1月6日下學期才會恢復校務。香港浸會大學也在同一天宣佈所有校內課程即日起終止,未完部分改由線上課程,且本學期將於兩週內結束。
香港警民對峙 傳港府考慮宵禁
本周香港示威者與警方的衝突持續進入第四天。示威者繼續佔據交通要道和進入各大學的道路。據香港媒體報導,周三港府高層深夜開會,研討實施宵禁的選項。
編輯部立場:我們展示多少暴力?
德國之聲是否應該展示市民被點火焚燒以及示威者被槍擊的畫面?這些問題並不容易回答。為何最終做出決定,發表這些圖片,德國之聲主編Ines Pohl和中文部主任Philipp Bilsky就此給出說明。
香港多所大學提前放假 警方助內地學生撤離
香港「三罷」行動的第三天,示威者與警察的衝突繼續。香港多所大學周三宣佈停課,學期提前結束。中小學周四也將停課。來自中國內地和台灣的大學生則開始成批撤離香港。
香港多所大學提前放假 有內地學生撤離
香港示威者與警察的衝突已蔓延到大學校園。香港多所大學宣佈停課,學期提前結束。有消息稱,對岸的深圳已為接應「逃離」香港的內地學生做了準備。
11.12香港中文大學一夜成戰場
1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學成為警民衝突主戰場,烽火衝天。11月13日,各界交通受阻,多所大學宣佈停課。香港教育局宣佈,11月14日停課。
聽聽香港市民怎麼說
連續數日香港街頭暴力不斷升級,很多街區都出現大面積損毀破壞現象。路透社記者前往香港金融區和東九龍地區進行街訪。但是接受採訪的香港路人都認為事件敏感,不肯透露全名。
香港中大烽火蔓延 港媒稱60餘人受傷
香港網民11月12日再次發起「三罷」,而港警則在多所大學與示威者發生暴力衝突,其中香港中文大學的對峙情況最為嚴重。港媒報導,雙方自周二上午開始對峙,而警方在過程中數度向示威學生發射催淚彈,學生則以汽油彈反擊。
香港暴力升級 美議員促參議院就香港法案表決
隨著香港暴力事件頻發,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敦促參議院盡快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香港教育局已宣佈全港學校停課。
香港「私了」事件不斷 議員憂香港踏上不歸路
據香港警務處的新聞公報,11月11日在香港馬鞍山一名男子遭潑易燃液體點火受重傷。目前警方正在針對該起「企圖謀殺案」展開調查。 泛民派與建制派議員都強調這樣的行為「十分野蠻」且「滅絕人性」。
香港「三罷」癱瘓交通 英美譴責暴力
在經歷了一個暴力事件頻傳的周一後,香港的街頭抗議活動繼續。部分公共交通被迫中斷,警方與示威者對峙、衝突。國際社會則對香港暴力升級表示憂慮。
專家小組:香港監警會能力不足、權力不夠
香港政府邀請的一個國際專家小組發現,香港警方的監管機構監警會缺少調查能力,小組建議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監警會和香港特首林政月娥之後均發出回應。
林鄭:與市民為敵 暴力不會得逞
香港周一(11月11日)的示威過程中發生警民衝突、抗議者被開槍射傷後,特首林鄭月娥召開記者會,闡述政府立場。她強調當局不會向暴力妥協,傷害市民與政治訴求無關。
從反修例到爭普選 香港抗議衝突往何處去
9月初特首林鄭月娥宣佈正式撤回修例計劃後,香港的抗議運動不但沒有趨於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暴力程度升高。運動的核心訴求從「反修例」 變為爭取自由和普選權利。
暴力衝突不斷 香港再傳槍聲
當地媒體報導稱,11月11日香港街頭再次發生警員開槍事件,一名蒙面示威者被擊中。警方表示,中槍黑衣人嘗試搶槍,警員遭遇威脅,所以決定開槍。現場目擊者用視頻記錄事發當時情況。
香港傳警察開槍兩人受傷 因口角路人被焚燒傷
繼過去這個周末的激烈抗爭後,香港的西灣河地區傳出警察在追捕示威者的過程中開槍,擊中兩名示威者。在政見不同的市民的衝突中,一名男子當街被人點火遭嚴重燒傷。
示威中的選舉﹕素人力量能否突破抗爭瓶頸?
香港示威走過5個月,即將迎來一場抗議聲中的選舉。許多政治素人由街頭轉戰區議會選舉,外界視之為一場另類公投。DW訪問投身選戰的社運「新秀」和「老將」,他們能否為抗爭瓶頸帶來突破?
香港八區「和你shop」行動 衝突持續至深夜
繼香港學生周梓樂墜樓不治身亡之後,示威者周日在社交平台發起八區「和你shop」行動。警方和抗議者在多處發生衝突,雙方對峙持續至深夜凌晨。抗議者還呼籲各界周一響應「黎明行動」,癱瘓交通及強制罷工。
紀念柏林牆倒塌30年 中國被點名
為了紀念30年前柏林牆倒塌這一重要歷史事件,德國舉行了一系列紀念慶祝活動。美國政界也選選擇在這一時間點明確表態,直接警告中國不要成為另外一個「東德」。
港民主議員遭捕 當局被指「火上澆油」
多名香港民主派議員被警方拘捕,民主派議員發表聯合聲明稱,政府「將異見滅聲恐為局勢火上加油」。與此同時,周五科大學生周梓樂去世的消息引發港民大規模集會。
港科大生衝突期間墮樓亡 警遭指阻救援
一名22歲的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在示威活動期間墮樓身亡,事件始末疑團未解,示威者把矛盾指向在場的警員。連續幾月的示威浪潮未見停止跡象,在近日的大學畢業典禮上,大批畢業生用不同方式表達訴求。可以預期,這一則牽運港人情緒的死訊,將影響周末運動走向。
香港抗爭暴力不斷 運動何去何從?
德國之聲訪談節目 DW Conflict Zone 主持人Tim Sebastian 採訪了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HKIAD)發言人邵嵐Joey Siu。她怎麼看待香港示威活動中頻發的暴力事件?這場運動的未來又會往哪裡去?
專訪:香港示威運動陷暴力難題
德國之聲訪談節目Conflict Zone主持人Tim Sebastian採訪了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HKIAD)發言人邵嵐Joey Siu,她怎麼看待香港示威活動中頻發的暴力事件?誰又能阻止暴力的發生?
韓正見林鄭:中央政府是香港堅強後盾
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充分肯定"其工作後,中國副總理韓正6日也會見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中央堅定支持特區政府止暴制亂,並支持香港解決民生問題。6日當天,又有一名香港議員遭襲受傷。
反修例抗爭:夾在中間的在港「大陸人」
香港反逃犯條例風波所衍伸出的大規模抗議,時至今日已經滿5個月。許多香港人至今仍在街頭上不斷藉由抗議來與警方對峙,而居住在香港的中國大陸人,則成為一種尷尬的存在。
專訪:肯定林鄭並不意味不會替換她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高調會晤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並對其工作予以高度評價。但政治觀察家林和立仍認為,林鄭月娥卸任只是時間問題。
林鄭民調冷冰冰 習近平上海送溫暖
「反送中」示威開始至今已經邁入第22周,習近平在上海進博會場合會見林鄭月娥,在4日晚上針對香港情勢進行了第一次正式的面對面談話,明確表達對林鄭的支持。接受會見後,林鄭對記者表示,習近平對香港局勢表示擔憂。
中國大陸推出26條惠台措施 台灣作何想?
中國大陸11月4日宣佈對台26條措施,涉及"為台灣企業」以及"為台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台灣總統府發言人表示,這實際上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行動方案,分化台灣社會,擾亂台灣人心。
馬克宏訪華 不會迴避敏感話題
法國總統馬克宏周一抵達上海,期望促進法中經貿合作,但中方也警告他不要談及香港示威等敏感話題。
港議員遭咬斷耳 香港周日流血衝突不斷
香港示威進入第22周。多區集會再次演變為暴力衝突。其中太古城有灰衣男子持刀砍傷人,甚至咬斷民主黨區議員趙家賢的耳朵。警民衝突不斷之外,在沙田、屯門和大埔等區也出現襲擊和破壞行為。
香港周末不安寧 新華社譴責「野蠻行徑」
本周末,香港的示威集會再度演變成警民衝突,超過200人被捕,不同陣營的示威者之間也發生了暴力爭端。新華社駐港機構大樓遭到襲擊,則引來了中國官方媒體的高調譴責。
澳門:這個香港鄰居是中國的招牌?
一個城市騷亂不已;另一個近在咫尺的城市——澳門卻幾乎未受鄰居香港示威抗議浪潮的影響。依據同一項原則治理的兩個地區到底區別何在?
抗議持續 香港網友呼籲「雙十一罷買淘寶」
香港「反送中」抗議進入連續第22個周末,雖然維園集會未獲警方批准,但是仍有眾多示威者前往參與遊行。與此同時,淘寶「雙十一購物節」將至,有香港網友發起「罷買淘寶」行動,要讓「雙十一」變「傷十一」。
香港今年的萬聖節
港媒分析認為「北京會推動基本法23條立法」
10月31日,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閉幕。公報中雖然對香港問題著墨不多,但是在「反送中」運動已經延續了4個多月的背景下,香港多數媒體認為,公報中涉港內容意味著「中央對港政策會進一步收緊」。
催淚煙彌漫蘭桂坊 美提法案撐港民
本周四對西方國家來說是萬聖節,對香港而言卻是831滿兩月。 兩個月前,警察進車廂打人、近身開槍。兩個月後,眾多香港人一面以慶祝萬聖節為由蒙面上街,一面到太子站出口悼念。
香港:抗議不斷 GDP可能10年來首次負增長
萬聖節前夜,香港多地出現反政府示威抗議活動。示威者呼籲市民「喬裝打扮」,藉以反對《禁蒙面法》。另外,在全球經濟放慢、本地社會動蕩持續的雙重夾擊下,香港經濟已步入技術性衰退。
香港侮辱國旗青年被判200小時社會服務令
日前,香港特區沙田裁判法院對香港21歲冷氣技工學徒羅敏聰侮辱國旗一案做出判決。被告被判200小時社會服務令。前特首梁振英在臉書上怒指,「這判決必定引起全國公憤,既然裁判官表示沒有量刑指引,律政司必須上訴」。
「太陽花」示威者勝訴 提告者:遲來的轉型正義
台灣的台北地方法院周三 (10月30日) 對23位民眾針對2014年太陽花學運期間「324行政院驅離事件」提出的國賠案做出判決,判定台北市政府與台北市警察局應該賠償提告中的14人賠償總共約111萬台幣。
港交所行政總裁:香港回歸模式有BUG
香港證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指出,"一國兩制"從一開始就存在根本缺陷。缺乏信任是北京不願給香港落實推行普選的一個關鍵原因。
萬聖節將至 蒙面禁令如何實施?
裝神弄鬼的面具本來是萬聖節的標配。但在示威活動已經持續數月的香港,萬聖節卻變得異常敏感,因為香港政府在一個月前頒布了禁蒙面法。
反思歷史 德國這樣「療傷」
德國聯邦議會文化與媒體事務委員會主席布德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沒有經歷過東德歲月的年輕一代應瞭解德國走過的艱難之路,而不是把民主社會看得理所當然。在台灣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的活動上,她談到了德國的歷史反思。
黃之鋒或提選舉呈請 中官媒警告「亂港份子」
在成為香港下個月區議會選舉唯一一位被取消資格的參選人後,黃之鋒接受當地電台訪問時表示,他質疑選舉主任在決策過程中揣測他的內心,並表示他會考慮積極向法院提出選舉呈請。 另一方面,中國官媒在消息傳出後,紛紛借此機會對「亂港份子」發出警告。
「你的罪名是因為你叫黃之鋒」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成為本年度香港區議會選舉被禁止參選的唯一一人。黃之鋒在此前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預計,這是北京的「硬命令」。他認為當局未來面對的後果將遠遠大於自己無法參選。
民意支持創新低 林鄭強調仍獲北京支持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正式駁斥了中央即將撤換她的報導,稱北京支持她的立場沒有發生變化。與此同時,林鄭月娥的民意支持度則創下了1997年以來歷屆特首的新低。
黃之鋒:「政府DQ我,因為我叫黃之鋒」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今日正式收到「提名無效」的通知,成為區議會選舉當中唯一一名被DQ(取消資格)的候選人。他在收到通知前有一次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曾說:「我相信政府是否DQ我,其實不是看我的政治主張,主要因為我叫黃之鋒。」
四中全會能否破解內政外交難題?
中共中央十九屆四中全會今天起在北京召開,鑑於當前中國面臨經濟下滑、香港動蕩以及中美貿易談判停滯不前等諸多問題,本次會議也就格外引起關注。
香港高院禁止「起底」警員及家人
香港高等法院批准律政司及警務處的臨時禁制令申請。法律專家認為這是針對特定人群有選擇性地執法。
上一頁
第29 頁,共42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