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Reuters/D. Martinez
香港主權移交27年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川普签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北京召見美大使抗議
川普总統正式簽署了上周在美國國會通過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中國外交部和香港政府均發表聲明表示「堅決反對」和「極度遺憾」。中國副外長為此召見了美國駐華大使。
梅克爾:歐洲對華政策要統一 北約要團結
德國總理梅克爾周三呼籲歐洲人在對華問題上採取共同路線,她同時警告不要對中國採取孤立、隔離的態度。在聯邦議院的辯論中,這位德國總理也談到北約的意義以及言論自由問題。
香港紅隧恢復通車 警方周四將入理大
受到抗議活動影響的紅隧終於修復完成並通車,然而在紅隧旁的理工大學還處於封閉狀態。警方宣佈,周四將進入理大。
香港區議會選舉 中國網民怎麼看
周末的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不出人們所料,泛民派獲得壓倒性勝利。中國大陸的官方媒體對這次選舉結果語焉不詳,但在社群網站平台上,尚有不少網民參與討論發言。
香港中聯辦主任據傳將遭撤換 北京否認
路透社援引內部人士消息稱,面對香港的動蕩局面,北京正在考慮撤換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同時,為了加強對香港事務的管控,中央政府還將在深圳紫荊山莊設立危機管理中心,負責協調和監督一箭之遙的香港局勢。
林鄭月娥這樣解讀選舉結果
有人將香港區議會投票視為對香港政府的抗議和對運動的支持。但林鄭月娥說,投票結果顯示,大多人投票是反暴力。港府處理反修例風波的能力還有多少公信力?
建制派失大片席位 林鄭月娥: 不影響工作
25日香港區議會選舉開票結果顯示,泛民派拿下388個席位,大幅改寫政治版圖。許多評論認為這次選舉相當於市民對港府的一次不信任公投,希望促使政府正視民意,做出改革。然而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最新的表態中說,她已針對五大訴求作出回應。
區議員盼警方撤離理大 林鄭籲留守者離開
區議會選舉結果出爐當天晚上,泛民派新當選議員進入理工大學,百餘人聚集在理工大學外圍合唱,給校內的留守者打氣。26日理大校方派人進入校園,尋找留守人士並勸籲其離開。
「叛逃中國特工」風波繼續發酵
捲入風波的中國創新投資公司稱其董事已被台灣方面要求配合調查,並強調王立強從來不曾是其員工。台灣民進黨主席就相關報導表態。中國予以否認的同時,官媒做出詳細分析。
香港民主派歡慶選舉勝利
從香港最新的區議會選舉結果來看,民主派在此次選舉中大獲全勝,贏得了452個席位中的388席。曾經衝突爆發的街頭,如今變成歡呼雀躍的現場。
終審大法官:香港司法獨立不容置疑
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出爐後,北京、台北和東京已紛紛表態。此前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強調,司法獨立得到基本法保障,間接回應中國人大對香港高院違憲裁決的批評。
中港媒體評香港區議會選舉
香港第6屆區議會選舉結束。在452個選區中,民主派奪得全港389個區議會議席,佔總比例達86%;建制派在單議席單票制下只能取得60個議席,僅佔13%。中國內地媒體和香港媒體對這場選舉的評論側重點各有不同。
香港泛民派翻轉區議會 或將影響特首選舉
香港區議會選舉在周日完滿結束,投票率創下香港歷史新高,達到71.2%。開票結果出爐,泛民派獲得壓倒性勝利,翻轉了過往18區皆由建制派把持的狀況。香港特首林鄭也對選舉結果作出表態。
港區議會選舉:不是公投 勝似公投
因反送中運動而被賦予特殊意義的香港區議會選舉周日順利舉行,全港投票率打破香港主權移交以來所有選舉紀錄。有分析認為,高投票率對民主派陣營有利。迄今為止的開票結果顯示,建制派受到重挫。
專訪:台灣如何看香港抗議
日前在柏林訪問的台灣數位部長唐鳳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談到對香港局勢的看法。此外她亦解釋了通過數位創新重建民主的具體做法。
香港區議會選舉 參選率創記錄
抗議浪潮持續數月之後,香港周日舉行的區議會選舉被看作是反映民心向背的晴雨表。截至目前的報導顯示,本次參選率超過了以往歷次區議會選舉。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表示,希望選舉能夠為香港帶來政治新開端。
撲朔迷離諜中諜 中國特工遁南洋
日前,一名向澳洲情报機關吐露內幕的中國間諜引發了各大媒體的關注。這名自稱參與過在香港多起間諜行動的中國前特工表示,干預台灣2020年總統大選也是北京當前情報工作的重點之一。
川普:我讓香港免於滅頂之災
被問及是否會簽署《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美國總統川普的表態模棱兩可。與此同時,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在接受德媒採訪時呼籲國際社會向中國施壓。
聲援香港遭死亡威脅 德國學生會有話要說
柏林工業大學學生委員會發表支持香港學生的聲明後引發了其意想不到的劇烈反響,他們向德國之聲道出原委。此外,該學生委員會雖然成為風暴中心,但他們並不是唯一一個聲援香港的德國學生組織。
香港高院暫緩執行禁蒙面法"違憲"裁決七天
香港高院本周初裁定《禁止蒙面規例》違反基本法,律政司隨後提出暫緩執行裁決。高院駁回了這一申請,但由於香港"現時面對非常特殊的情況",容許暫緩七日至下周五,以給予律政司時間上訴。
德媒:美國通過香港法案 柏林「沉默」
德國《明鏡周刊》等報章媒體,注意到德國政府在香港局勢上的「沉默」。聯邦政府發言人賽博特本周三在記者會上沒有回應美國國會通過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香港區議會選舉在即 各界視為重要表態場合
各界期盼已久的香港區議會選舉即將於周日 (11月24日) 舉行,而經過了長達五個多月的「反送中」示威運動後,各界都將此次區議會選舉視為一個香港民眾針對近期事件發展表態的重要時機點。
香港理工大學「圍城」與「堅守」
坐落於九龍紅磡灣的香港理大約有2.7萬名學生以及近5500名教職員。如今,佔地9.35公頃的校園裡只有不到100人「堅守」。
理工大"圍城"仍無解 新警長稱無"死線"
自上周日香港理工大"圍城"之後已有數百人走出了校園,但仍有數十人堅持留守。新任警務處處長鄧炳強稱,希望安全和平解決理工大一事,並且沒有"死線"(deadline/最後期限)。
矛頭對准美國 北京、德黑蘭互相撐?
在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後,伊朗外交部很快發出了嚴厲譴責,稱這種干預他國內政的行為已經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支柱。而不久前,中國央視報導稱伊朗人民歡慶油價上漲——在伊朗因為上調油價而爆發示威的背景下。
兩項涉港法案通過 對香港意味著什麼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和《香港保護法》在美國國會兩院通過。一旦總統川普签字,相關法律生效,會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的特殊地位造成怎樣的影響?而幾經波折仍前途未卜的中美貿易協議是否也會因此而擱淺?
離開理大的急救員: 「將恥辱化作動力」
對一些示威者來說,向警方投降是他們怎麼樣也不會做出的選擇。 就算是受傷、飢餓受凍,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竭盡最後的力量堅持理念。 留守者為夥伴的離開感到難過,因勢力弱化陷入沮喪。一名離開理大的急救員告訴德國之聲,離開跟留下一樣是艱難。
美兩院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就等川普签字
美國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香港法案,激怒了北京。目前正在和中國談貿易協議的美國總統川普会如何權衡?在這種微妙關係中,他會簽字還是否決?
鄭文傑案再起波瀾 羅湖警方公開「懺悔」影片
英國駐香港領事館前工作人員鄭文傑日前表示,他在被中國秘密警察拘押期間受到酷刑。為此英國外相拉布還召見了中國駐倫敦大使。周四,中國官媒公佈了警方影片資料。
美參院通過香港法案 北京嚴詞反擊
林鄭月娥喊出「和平解決」理工大學事件後,仍有示威者堅守在校園內不肯離開。香港反修例示威者也再次發起「三罷」行動,表達對政府的不滿。同時,中美也就《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過招。
示威者母親:他們在留守 她們在等候
示威者與警方在香港理工大學對峙數日。18日有抗議參與者陸續離開,仍有人選擇繼續留守。德國之聲採訪到兩位母親,他們的兒子都仍在理大校園中。
北京不滿港高院裁決 專家憂港司法獨立受干預
針對香港高院對《禁蒙面法》違憲的裁決,中國人大發表聲明,強調只有全國人大常委會才有權裁定香港法律是否符合基本法。在港法學專家對中國政府干涉香港司法自主權表示擔憂。
「選舉能否如期舉行 主導權不在港府」
隨著香港抗議示威活動出現不斷暴力化的傾向,定於周日舉行的區議會選舉能否如期上演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歐美關注香港局勢 中國大使再批干涉內政
香港爭取民主的抗爭者與警察持續發生衝突,這也引起了歐美的高度關注,要求北京當局維護港人的自由。北京則強調要平亂,不允許外國指手畫腳。
林鄭稱「人性化處理」理大圍城事件
香港理工大學18日整天都被警察包圍,許多嘗試離校的人都遭到拘捕,晚間有些未成年人經過政界與教育界人士安排離校。19日,林鄭月娥說警方稱已經有600多人離開校園,其中有200多人未滿18歲。
北京:香港高院無權判《禁蒙面法》違憲 林鄭:不詮釋或評論
港府10月引用《緊急法》訂立《禁蒙面法》,引發6宗挑戰其合憲性的司法覆核案。香港高等法院最新裁決出爐,判定該法違憲。但中國人大常委和港澳辦立刻表示反對這個判決。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在記者會上被問到此事。
警方加強封鎖 香港理工大學對峙持續
據路透社報導,香港警方周一收緊了對香港理工大學的封鎖。經過此前一夜的激烈衝突後,數十人在催淚彈的嗆人煙霧下試圖突破警方封鎖線。一些人被捕。
解放軍駐港部隊短暫出營 軍方發言人表態
中國人民解放軍香港駐軍周六短暫出軍營,清理街道上的路障。周一,中國軍方發言人為此作出辯護,同時警告"止暴制亂是香港當前最緊迫任務"。
專訪:許多人猜測暴力衝突是港府所盼望的情勢發展
在示威者與港警在香港理工大學進行了超過一天的暴力衝突後,目前仍有上百名示威者困在理大校園內。 德國之聲訪問了香港作家江松澗,請他就過去一周香港的情勢發展做出分析。 他認為,近期的情勢發展顯示不少人認為暴力衝突在港府眼中是理想的情勢發展。
現場直擊:他們為何要堅守理大?
經過徹夜的混戰,數百名理大示威者尚圍困在校園中。雖然警方呼籲他們即刻放下武器出面投降,但是示威者堅持不退,也要香港人持續三罷支持抗爭者。聽聽他們的說法。
《南德》專訪黃之鋒:我們既需要和平抗爭也需要暴力
在接受《圖片報》採訪呼籲德國停止與中國的軍事合作項目之後,香港反政府活動人士黃之鋒又對德國《南德意志報》表示,只有和平抗議和暴力結合起來,才能達到目標。
香港理大整夜激戰 警方告誡使用「致命武器」
台灣音樂人在17日晚間舉辦「撐香港要自由」演唱會,現場聚集黑衣人群,香港音樂人林夕也出席發言。同一時間,香港理大正爆發港警與示威者嚴重衝突。警方警告會用實彈還擊示威者的汽油彈。
香港警員中箭 理工大學被警方「封鎖」
周日凌晨起,香港校園內的警民衝突再次加劇。尤其在大量示威者留守的香港理工大學附近,警方發射催淚彈,示威者投擲燃燒彈,更有一名警員腿部被箭矢射中、裝甲車起火。到了夜間,除非能證明記者身份,任何人欲離開理工大學都會被警方拘捕。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香港局勢驟然升級、玻利維亞總統辭職流亡海外、川普“通烏門」彈劾程序聽證會繼續進行……花3分鐘,看7張圖,速覽一周大事。
「暴力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香港的抗議示威雖然還在繼續,但是周六已經開始有市民走上街頭清掃路障,一小隊駐港解放軍也便裝出現在九龍塘幫助清理磚頭雜物。同時還有一些人參加撐警遊行,隊伍中還有外國人,他們怎麼看待香港現狀?
專訪:香港示威者面臨背水一戰
香港街頭的混亂已經擴大到大學校區內。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的德國政治學家奧特曼已不認為能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這場衝突。
在港被捕德國學生獲保釋
兩名香港嶺南大學的德國留學生因在周四晚間參與「未經允許的集會活動」而被拘捕。周六,兩名學生獲得了保釋。
港爆多起攻擊事件 一清潔工遭磚砸身亡
香港周四爆發多起無差別攻擊的事件,導致數名香港市民在過程中受傷。一名70歲清潔工疑似在衝突中遭磚塊砸中頭部喪命。
德國人怎麼看香港抗議活動
德國網民對香港目前的局面看法兩極,有些人對香港人爭取民主表達祝福與支持,也有人認為這場抗議最後無法實現真正的民主轉型,而越發混亂的抗議場面有可能給北京提供出手「維護公共秩序」的理由。
香港暴力局勢升級 示威者怎麼説?
大街小巷、大學校園、商業區寫字樓,都成為香港示威者的陣地。這些學生和白領為什麼要參加抗議?
上一頁
第28 頁,共42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