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電動汽車
使用電能驅動電動機在道路上行駛的汽車,並不包括無法脫離供電接觸網的單電源無軌電車和在電氣化鐵路路軌上行駛的軌道列車,也不包括電動自行車等其他電動車。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2024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增長25%
根據英國咨詢公司RhoMotion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增長了25%。不過,就地區而言,中國銷量大幅攀升的同時,歐洲的銷售增速卻在放緩。
中國富裕消費群體猶豫不決 德國豪車在華銷量下滑
保時捷、奧迪和寶馬等德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去年在其最重要的銷售市場——中國市場都遭受了重大損失。受房地產危機和經濟疲軟的雙重打擊,中國富裕消費群體在購買奢侈品方面變得猶豫不決。
川普上台前 中國全球貿易順差創紀錄
2024年中國出口勢頭強勁。特別是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即將上台前,中國出口再次發力。不過,接下來中國將面臨何種挑戰,以及與德國的貿易走勢如何?
領跑全球 挪威2024年新車近9成純電動
挪威將成為全球首個幾乎將燃油車從新車市場中淘汰的國家,領先歐盟國家10年。其成功完成電動車轉型的原因何在?成功經驗能否被複製?
德語媒體:「拋開中國要付出高昂代價」
川普在其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發起了大規模的對華貿易戰,而拜登總統任內,則加強了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的出口限制。現在,隨著川普即將開始其第二個總統任期,其可能的對華政策自然也引起了諸多的討論。
德國去年純電動車銷量下降27.4%
德國去年汽車銷售量同比下降1%,純電動車更是猛降近三成。
電動車電池雙向充電 – 如何做到?
通過雙向充電,電動車電池不僅能為電動車充電,還能向建築供電。此外,還可以在電力過剩時儲存電力,並在供應不足時釋放電力,從而穩定電網供需。
2025年 德國汽車工業面臨著怎樣的挑戰
2024年,德國經濟深陷危機,汽車企業和供貨商甚至面臨著大規模裁員的風險。德國汽車工業能否起死回生?汽車工業的未來又在哪裡?
十件大事看2024中國
恆大勒令清盤,並爆出曾虛增收入5600億,許家印被終身禁入證券市場。中國兩任國防部長被開除黨籍軍籍,秦剛下落仍未公開。中國對台軍事施壓常態化。香港「23條」通過,「47人」案宣判,戴耀廷獲刑十年。
涉奴役工人爭議 巴西暫停對比亞迪發放工簽
巴西政府稱,正在調查比亞迪與承包商金匠公司是否涉人口販運與勞動剝削一事。巴西外交部宣佈已停止向比亞迪發放臨時工作簽證。
比亞迪外包商金匠駁斥「奴役勞工」指控
中國車企比亞迪巴西工廠承包商金匠集團本周四表示,巴西當局將中國員工描述為「被奴役」與事實不符,並指存在翻譯誤解以及誘導性問詢。
預測:中國電動車銷量2025年將超燃油車
中國有望在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個電動車銷量超過傳統內燃機汽車的國家。這意味著將提前10年實現北京制定的目標。
比亞迪巴西工地爆奴役中國工人醜聞
巴西勞動部門揭露,比亞迪在巴伊亞州的工廠工地上,163名中國工人遭遇「奴役式用工」,工時超標、條件惡劣。業內人士表示背後的原因是中資公司員工勞動環境和工作強度要求差別較大。
中國延長對歐盟白蘭地反傾銷調查
中國商務部周三(12月25日)發布公告稱,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期限延長至2025年4月5日,理由是「本案情況複雜」。
2025年中國將蟬聯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儘管歐盟對電動車的額外關稅可能導致增速放緩,但難擋中國汽車發展勢頭。受益於尖端技術和多元化產品戰略,中國2025年仍將保持汽車出口第一大國。
豐田據稱計劃在上海獨資建廠
日經新聞報導稱豐田擬在上海建廠,生產雷克薩斯電動車並獨立營運。此外為應對來自中國電動車的激烈挑戰,日產與本田宣佈啟動合並磋商。
德國大眾許諾不關廠但會裁員3.5萬
經過艱苦談判,大眾與工會最終達成協議,不會關閉工廠,但將在未來對德國業務全面改革,包括裁去3.5萬員工並大幅削減產能。
竊取特斯拉機密——德、加雙重國籍在華商人被美判刑
美國司法部周一表示,一名在中國居住的德國和加拿大雙重國籍者在美國被判處24個月監禁。他被控竊取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商業機密用於自己與之競爭的電動汽車電池生意。
路透社:川普计劃削減電動車支持並對電池材料徴税
根據路透社披露的一份提案,川普过度團隊提出了放寬汽車廢氣排放標準,阻止加州出台更嚴格氣候法規,對全球電池材料徴税等建議。該提案旨在推動美國本土生產,並將資金重新分配至國防領域。
大眾與Rivian聯手研發電動車軟體
為了應對來自美國和中國的強勁競爭壓力,德國汽車巨頭大眾公司決定同一家來自美國加州的電動車公司開展合作,以推動電動車軟體的研發工作。
德語媒體:歐洲工業界靠什麼和中國人競爭?
《經濟周刊》的一篇評論指出,歐洲人試圖效仿中國的「以技術換市場」政策來強迫中國企業與歐洲分享電動汽車技術,但這樣的作法很難成功。《法蘭克福匯報》則警告說,面對中國競爭者,德國機械製造行業沒法再篤信「高品質配得上高價格」。
Northvolt申請破產保護 歐洲綠色電池自主化夢碎
瑞典電池巨頭Northvol曾是歐洲自主生產電動車電池的希望。此番在美申請破產保護令歐洲希望制衡亞洲電池製造商的夢想破碎。但Northvolt表示仍願繼續其在德國的「超級工廠」建設計劃。
寧德時代攜歐洲車企斥巨資在西班牙建廠
中國寧德時代(CATL)與歐洲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宣佈將合資在西班牙建新電池工廠,預計於2026年投產,年產能可達50吉瓦時。
在歐中企 : 「去風險」戰略衝擊商業信心
曾經的樂觀氛圍正在逐漸散去,歐盟的中國企業認為,營商環境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加。市場環境出現變化,歐盟中國商會發布的一項調查中,61%的企業表示,歐盟的「去風險」戰略對它們構成了挑戰。
採礦運中國生產汽車電池 菲律賓島民抗議污染水
菲律賓霍蒙洪島有豐富的礦藏,可用於生產電動汽車電池,但民眾反對採礦擴張,因為會污染他們的飲用水。這裡的鎳、鉻大部分礦石和金屬運往中國。
美國在非洲修鐵路 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即將卸任,拜登不忘訪問非洲,推動鐵路項目——1300公里的洛比托走廊。電動汽車所需原材料鈷與銅可借此運往非洲大西洋海岸。
德國外長批評中國軍援俄羅斯損害歐洲核心利益
本周一(12月2日),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訪問北京並與中國外長王毅舉行對話。貝爾伯克在會晤後單獨舉行的新聞會上批評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援助,直言「來自中國工廠的無人機和北韓軍隊在歐洲破壞和平,損害了歐洲的核心利益。「
反對中國向白蘭地加徵關稅 歐盟向世貿遞交訴狀
在歐委會啟動對中國的電動車加徵高達35%的關稅後,11中旬,北京宣佈對來自歐盟的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磋商"即加徵關稅,為此歐盟在世貿狀告中國。
Northvolt申請破產保護 歐洲電池產業遇挫
在亞洲主導的電動車電池市場上,瑞典電池製造商Northvolt曾被譽為歐洲的希望。但由於出現巨額虧損且爭取救助資金失敗,該企業本周四(11月22日)宣佈根據美國法律申請破產保護,並尋找新的投資者。
為平息「白蘭地」之爭 明年初法國總理將訪問北京
中國宣佈將對歐盟白蘭地徵收懲罰性關稅後,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他相信中法雙方能夠就此問題找到合理解決方案。
電池革命來臨!德國初創公司將量產首款固態電池
德國一家初創公司即將推出首款量產的固態電池,這將是一次電池領域的技術飛躍,但這款電池不適用於電動車
川普拟廢除電動車稅收優惠 利好特斯拉?
消息人士稱川普过渡團隊擬廢除電動車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由於取消補貼可能對電動車業競爭對手造成更大打擊,特斯拉已表態支持終止補貼。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對此發出猛烈抨擊。
寶馬第三季度淨利潤下降84%
德國汽車製造商寶馬周三表示,由於在華銷量不佳以及車輛召回事件,該公司第三季度盈利明顯下滑。這也是歐洲汽車產業陷入危機的最新跡象。
中法高官會晤 北京盼法推動歐盟轉變關稅立場
11月3日,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上海與到訪的法國外交部外貿部長級代表普裡馬會晤時表示,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嚴重阻礙中歐汽車產業合作,法國「應發揮積極作用,推動歐委會切實展現誠意」。普裡馬則表示,歐盟不會在白蘭地關稅問題上讓步。
電動車轉型:德國的公司用車為何成絆腳石?
德國的公司汽車往往也是員工的私人用車,是一種僱主提供的慷慨福利,同時享受政府的高額補貼。專家指出,這一模式阻礙了德國向電動車的轉型。
德語媒體:從領跑到「打不過就加入」 大眾在中國經歷了什麼?
瑞士《新蘇黎世報》關注大眾在中國的變化:從市場領軍者到奉行「打不過就加入」的理念。「德國編輯部網路」則認為,歐盟對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徵收的關稅並非大眾等車企陷入困境的原因。
比亞迪季度營收首次超過特斯拉
比亞迪今年第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為2011億元人民幣(282億美元),特斯拉上周公佈的同類數字為252億美元。
媒體:北京要求車商暫緩在支持關稅國家大舉投資
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啟動關稅後,北京將根據各國表決的立場不同,有別對待,比如要求汽車廠商暫緩在支持關稅的國家大規模投資。
汽車行業轉型導致德國再減少14萬工業崗位
德國汽車產業結構性轉變的代價非常高昂:同2019年相比,德國汽車行業已減少了4.6萬個工作崗位,而2035年前還將繼續削減近14萬個就業機會。
歐盟正式對華電動車加徵關稅 中方:不接受
歐盟10月初投票通過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高額關稅,引發北京強烈反彈。雙邊長達數個月的貿易談判未果,歐盟委員會週二宣佈該項為期5年的額外關稅措施於已獲得批准,並發佈於歐盟官方公報,將自30日啟動。
中國對白蘭地下手 法國生產商艱難苦撐
惡劣天氣本來已讓法國生產商們感到壓力,北京的白蘭地關稅讓他們雪上加霜。
歐盟:對華電動汽車關稅談判仍有「重大分歧」
歐盟表示,其貿易負責人東布羅夫斯基斯周五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進行了影片通話,雙方「回顧了八輪技術談判的進展,以及目前尚存的重大分歧」,雙方「同意近期將進一步展開技術談判」。
深陷危機:大眾在華銷量為何大幅下滑?
作為大眾汽車最重要的市場,大眾在中國的銷量卻出現嚴重下滑。如今,許多中國消費者已不再視大眾為潮流和現代化的代表:中國本土汽車已配有大型車載娛樂系統,且能與手機無縫連接。大眾,這個曾引領中國汽車市場的品牌,是否輝煌漸退?
德語媒體:梅賽德斯-賓士低估了中國競爭對手
以豪華和高性能著稱的梅賽德斯-賓士集團在電動汽車時代面對來自中國的嚴峻挑戰。《法蘭克福匯報》文章認為,這家德企低估了中國競爭對手追趕歐洲供應商的速度。《新蘇黎世報》文章關注了金磚國家的一體化趨勢以及在世界經濟中份量的增加。
德國總理肖爾茨:不應懼怕來自中國電動車的競爭
周一出席賓士首座電池回收工廠落成典禮時,德國總理肖爾茨表示,德國汽車製造商不應為來自中國的競爭而感到恐懼。
德語媒體:打不敗對手怎麼辦?
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制裁到底有沒有效?瑞士《新蘇黎世報》認為,中國似乎有著相當強的調整能力來躲開美國的打擊,華盛頓制裁加碼的難度卻越來越大。德國《商報》則注意到,技術落後於中國的德國車企,近期出現了和對手結盟的趨勢,違背了歐盟的「去風險」方針。
巴黎車展:中國車商被嚇退了嗎?
從今年的巴黎車展上可以看出,歐盟剛剛靴子落地的懲罰性關稅並沒有嚇退中國車商,反而助推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國際化進程。
解碼中國:迫在眉睫的全面貿易戰威脅
歐盟決定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徵關稅,中國則對歐洲的白蘭地、奶製品祭出反制措施。歐中貿易戰還會繼續升級嗎?歐洲汽車廠商對此憂心忡忡。
巴黎車展 中歐車企擺擂台
儘管面臨歐盟對華電動汽車關稅,許多中國車企依然高調參加本周的巴黎車展。與此同時,歐洲廠商也在努力迎合那些對高價位電動汽車望而卻步的消費者。法國總統馬克宏也現場參觀了巴黎車展。
德國總理:必須打造新政策拯救德國工業
德國總理肖爾茨本周三在議會發表演講,表示將邀請德國重要的商貿協會與政府共同商討拯救德國工業的政策。他還再次批評歐盟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關稅,並敦促歐中之間達成一項協議。
上一頁
第2 頁,共13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