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德國:理想的夥伴
2017年3月2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1, 德中兩國的經營模式差不多。由於"德國製造"和"中國製造"的產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因此兩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高於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出口世界冠軍的獎杯在兩國之間巡迴,現役冠軍是德國。兩個優等生聯合起來,豈不是天下無敵嗎?
2, 聯手也是時勢的必需,因為我們可以說是同命相憐。巨額貿易順差使我們經常受到其他同學的排擠。好學生遭忌恨,這並不稀奇。我們分擔這樣的遭遇,壓力就會減半。剛剛班上來了個名叫川普的新生。他大肆叫囂:德國人和中國人操縱匯率。這不符合事實:德國人想操縱都沒有自己的央行;中國人民銀行雖然時不時有所行動,但不是為了壓低匯率,而是為了阻止人民幣進一步貶值。不過川普大概不介意這些細節。
3, 不僅如此,川普在德國總理訪問的時候,連握手的面子都不給。梅克爾聳聳肩,沒有計較。在記者會上,她對川普的一個個"小刺"也一笑置之。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前不久召開的人大會議上同樣沒有理睬來自華盛頓的抨擊。當記者問及川普有關貿易戰爭的威脅時,李克強只是說:這不會使貿易變得更公平。兩位政府首腦看來都諳熟亞洲的武打技巧:避其鋒芒,轉換能量。在大聲叫罵成為政治時髦的當今時代,兩國領導人的沉穩顯得超凡脫俗。
4, 中德兩國人民還有一個共同的不那麼時髦的美德:節儉,不以債多了不愁為持家原則。買房產時,兩個民族不會像美國人那樣百分之百借貸。這也是我們做記者的寫了多少年中國和德國的樓市泡沫卻總不見動靜的原因之一。
5, 勤儉持家的傳統也感染了政治決策人。德國多年來的收支平衡在歐洲不被看成值得稱道的政績,甚至被譏諷為"黑色零",這使中國人感到不解。北京政府雖然不得不提高預算赤字,但是以目前2,3%的赤字率和50%以下的債務額度,中國仍然輕鬆達標(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的債務標準)。
6, 德國著名的中國通澤林在《商報》撰文說:"北京和柏林政府共同致力於為國際銀行業制定嚴格和明確的監管條例。"目的是防止利潤私有化、損失國有化的悲劇重演。我敢斷言,假如兩國建立貨幣聯盟,應當比歐元俱樂部穩定得多。
7, 德中兩國都贊同建立多極的世界秩序,並認為20國集團是尋求解決全球問題的合適平台。今年德國從中國手中接過集團主席國角色,可以說是命運的安排。德國駐華大使對中國贊不絕口:"這是有史以來最順利的交接之一。"
8, 兩國攜手捍衛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因為一旦川普兑現其"美國優先"的承諾,受打擊最大的將是德中兩個出口大國。
9, 美國總統稱氣候變遷是中國人的發明。而在氣候保護方面,中國也證明自己是德國的最佳夥伴。自2013年以來,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下降,儘管同期內經濟年增長6%以上。今天中國的太陽能電已經比煤電便宜,這是德國做夢都不敢想的。
10, 中德雙邊合作的歷史早已成了神話。德國最著名兒童文學作品之一的"吉姆小扣子"裡的主人公就曾經解救中國公主李思。李思和其他中國孩子一樣聰慧過人,而且都是數學天才。中國人則早已把德國殖民期間修建的青島地下排水系統神話。不過,神話的特點就是不需數據檢驗。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