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國界的愛情
2012年2月1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無論是德語還是土爾其語他都不聽,三歲的泰蘭(Taylan)就是不想做在椅子上,而是要膩在爸爸媽媽身邊。在僵持一陣後,爸爸弗蘭克(Frank Kipp)忍無可忍,抱起兒子走向沙發。最終用一塊巧克力收買了泰蘭,達到了目的。有的時候就這麼簡單,不需要語言。媽媽古納(Gülser Günay-Kipp)希望兒子可以掌握兩種語言,她說:"我用土耳其語和他對話,他總是用德語來回答我。"兒子把德語選擇作為母語,不過他也懂土耳其話。
萬事開頭難
可以讓孩子在兩種語境中成長是因為古納的丈夫是個德國人。古納十年前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弗蘭克,相戀兩年後他們結了婚。時過境遷,古納對第一次與弗蘭克父母見面的情景還是記憶猶新。"我還是有顧慮的,特別是我害怕他的家人不接受我。"不過她的顧慮顯然是多餘的:"他們很熱情的接受了我。"
像古納與弗蘭克這樣的跨國婚姻在德國有很多,1996年的統計,德國約有50萬對跨國婚姻,而到了2010年,這個數字上升了一倍之多,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公佈的數字,德國有大約120萬對夫婦其中一方是非德國籍人士。在這些跨國戀情中,很多都是德國女嫁土耳其男,而很多德國男人會選擇波蘭女性做伴侶,土耳其女性也是眾多德國男子的青睞對象。
與對方家長的第一次見面
在見古納的父母之前,古納給當時的男友做了許多準備。因為土耳其在第一次見對方家長有一些規矩,古納總結了男方見岳父母的幾條潛規則:"不能談論收入話題,也不能談每天的日常生活,而經常參加哪些聚會也是禁忌話題。"比見對方父母更加複雜的無疑是一個國際婚禮。外國人要與德國籍人士結婚的話,需要這個外國人的出生證明,這份證明還要寫明他(她)父母的詳細資料。另外還需要有效的簽證以及出生國家開具一個單身證明。這些資料只有6個月的有效期。辦理這些證明費時費錢,另外,這些證明還要翻譯與公證,最後還要得到德國有關部門的承認。
弗蘭克與古納的婚禮也不像計劃的那樣順利,古納說:"我們兩個想在教堂舉行婚禮。"可是她是穆斯林,不允許在基督教堂證婚。弗蘭克與古納找了一個傳教士,以天空為證,舉行了婚禮,古納到今天說到婚禮還充滿了留戀:"那是一個非常美好的經歷,一個充滿了土耳其與德國元素的國際化婚禮。"
婚禮習俗有不同
弗蘭克看著一個土耳其的婚禮電影片道Dügün TV說道:"他們和德國人慶祝婚禮風俗完全不同。"已經與土耳其人結婚了快8年的弗蘭克看到電視上的婚姻場面還是覺得難以置信,盛大的婚禮上,有很多賓客新人都不認識,39歲的弗蘭克說:"我可不想要這樣的婚禮,幸運的是,這種形式的婚禮不在我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儘管他們的婚姻和諧美滿,不過有時兩人也會有摩擦,古納說,兩人之間弗蘭克比較懶散,而古納負責給生活做出規劃。
為了讓兒子泰蘭不要忘本,他每周都要去土耳其學校上課。這裡有閱讀課,孩子們會集體郊遊或者是有家長可以參與的一些互動項目。古納說,孩子應該明白,他周圍還有其他人說耳其語。
共同生活
古納對如何教育孩子有著明確的設想,她表示:"他應該盡可能多的涉及德國與土耳其兩個文化,他以後會用到哪個方面,是他自己的決定。"對他的一生,這樣的條件無疑是對他來說都是一筆財富。好像聽懂了媽媽的話,泰蘭憨態可掬的笑了起來。
作者: Arne Lichtenberg 編譯:文木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