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國大擺盛宴的背後
2002年12月4日西方,尤其是歐洲不無羨慕地看著中國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在其它地方經濟蕭條的時候,中國的年經濟增長率依然保持在7%至8%的水準。這裡呈現出一派復興的景象。典型的一個例子是:當巴黎由於資金問題宣佈退出角逐的同時,上海卻充滿自信、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申博行動,並宣佈將斥資數十億,乃至上百億,以打破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的觀眾人數紀錄。
計劃中的上海世博會將成為一個空前的盛會,吸引7千萬人前來參觀。而兩年前,在德國漢諾威舉辦的世博會只有1千8百萬人來訪,可以說是一項破產的活動。但中國的情況現在就已經非常瞭然:預期的參觀者人數一定能夠達到--萬一不能自行實現,那麼這時候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就會及時體現:官方很有可能組織足夠的中小學生和企業單位前來參觀。
中國繼續推行開放和現代化的政策,這一點是好的,因此,上海獲得世博會主辦權同樣是好的。世博會將為這座城市及其居民帶來更多發展的契機。本周二(12月3日),上海市民湧上街頭歡呼雀躍,也是真情的流露。同2008年奧運會一樣,世博會也將成為中國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的一個保障。
不過,今後數年或數十年,中國將面臨艱巨的挑戰--它們並不是靠一些浮華的盛大活動就能夠迎刃而解的。失業率不斷上升,中國西部發展落後,現代化進程中的贏家和輸家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相當多的陰暗面。而中國現在作為第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舉辦世博會也將於事無補,因為擁有1千7百萬人口的上海目前已經是中國最富裕和最具發展前景的城市之一了。
人們在當前的中國熱之中不應忘記的一點是:這個國家的政治發展仍然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在日常生活的自由空間越來越大的同時,中共依然堅持一黨專政,並不斷將成千上萬不受歡迎的批評人士送進監獄或勞改營。去年,執行死刑的案例再度上升。
大型活動如世博會和奧運會有可能強勁推動中國的發展,但實現真正的現代化和國力強盛則在於要相信自己的民眾,他們在未來的社會衝突中一定會付出更多。這就是說:如果不尊重人權和政治自由,長遠看來,中國將不會擁有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