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梅克爾訪俄:務實使雙方受益
2006年1月17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訪問莫斯科期間不僅要彌補她的前任施羅德所耽誤的事情,還要滿足許多人的道德高期望值。他們堅持認為,德國新總理在她訪問克里姆林宮時應該向它的主人明確表示,他必須克服在法制國家方面的不足之處。另外人們還期望,梅克爾在她就任總理後第一次訪問莫斯科時能夠定下德國對俄羅斯政策的基調。
在訪問結束後人們發現,梅克爾與普丁會晤所用的時間超出了日程表所安排的時間。就是說,雙方進行了廣泛的討論。梅克爾滿足了人們對她的期望。她聰明地避免採用居高臨下的談話口吻,始終與對方保持著對等談話夥伴的地位。但在一些問題上她也並不忌諱公開發表自己的看法。她清楚,如果德國想扮演俄羅斯政治輔導員的角色,那將是很糟糕的。不要再講什麼朋友義氣,代之以清醒的、也許有點兒平庸的實用主義。這樣的做法將會使德俄雙方受益。
在梅克爾臨行之前人們問道,車臣問題是否會成為一個會晤的話題。因為這是德俄關係的一塊試金石。現在人們知道,梅克爾也與普丁在車臣問題上交換了意見,並且限制非政府組織活動的法律條文也是兩位國家首腦談話的題目之一。當然還有許多其它的話題:從能源保證到如何對待伊朗的核計劃。
德國首任女總理還發出了一個明確的訊號。她的前任施羅德將德俄關係完全建立在兩國巨大的經濟合作前景基礎之上。因此人們對施羅德的指責,即他美化了他朋友普丁的國內政策,也並非空穴來風。
而梅克爾的做法有所不同:她直言不諱,也與普丁討論有爭議的問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她還接見了俄羅斯的民間代表,與那些社會活動積極分子進行了直接的接觸。她甚至用俄語與他們交談,這就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談話氣氛。梅克爾總理並不滿足於會見普丁總統,也不提那些使俄羅斯方面感到為難的要求。她僅希望雙方能夠保持聯繫,在未來的會晤中能夠拓寬談話的題目。這些題目也包括侵犯人權,限制言論自由以及高加索地區的危機等等。梅克爾的訪問發出的訊息是:德國並沒有改變對俄方針,並將繼續鞏固與擴大與俄羅斯的夥伴關係。
結束德俄的哥兒們關係,開始一種新關係。梅克爾在她的訪問中成功地向俄羅斯方面發出了這一訊息。她既沒有在政治上刻意討好對方,也沒有說出不合乎外交禮儀話語。她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務實,清醒並且自主。
梅克爾的訪問也向那些一直在俄羅斯爭取人權,法制及言論自由的人們發出了一個重要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