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記者無疆界組織
記者無疆界組織(也譯無國界記者,法語: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縮寫:RSF)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DW記者探訪緬甸: 叛軍獲民眾支持
德國之聲通訊員前往緬甸西部欽邦的反抗軍基地,在那裡採訪了一些佛教和基督教徒參與者。他們表示,加入武裝力量是為了讓緬甸脫離軍政府的挾制。
無國界記者:2023年遇害記者人數減少
每年都有記者因工作殉職。與過去20年相比,今年記者遇害人數大幅下降。但是無國界記者組織的統計數字只是暫時結果,隨著以哈衝突持續,這一數字仍可能上升。
以哈衝突:「無國界記者」呼籲開放拉法口岸
以哈戰爭爆發以來,媒體記者在加薩地帶從事獨立報導變得越來越困難。無國界記者組織稱,不但國際媒體無法進入加薩,巴勒斯坦記者也無法逃生。
專訪:此時此刻,在香港做獨立新聞是種覺悟
「如果要怕的話,就乾脆什麼都不要做就好。」《立場新聞》被迫停運後,前採訪主任林彥邦另起爐灶創辦獨立媒體 ReNews。一人新聞台,專注紀錄香港巨變的此時此刻,報導主流媒體不敢寫的內容——逆風的代價是什麼?
香港記協擔憂在京香港記者陳敏莉的安全
香港記者協會周五表示,「非常關注」香港《南華早報》記者陳敏莉的安全。有報導稱,她在北京報導香山論壇後就「聯繫不上」。不過,《南華早報》方面則稱,該記者的家人透露,陳敏莉目前在北京「處理一件私事」。
「飛錢」——德國記者調查中國「地下銀行「為販毒集團洗錢
歐洲警方今年破獲的義大利黑手黨「光榮會」案件中,中國「地下銀行」網路為其洗錢至少數千萬歐元。法蘭克福匯報和中德意志電台對此展開調查。記者David Klaubert接受了德國之聲採訪。
"真實報導":哈馬斯恐襲行動 幾大媒體事先並不知情
各大媒體何以在哈馬斯恐怖襲擊的第一時間就能獲得現場圖片,難道他們事先就已得知恐襲計劃。親以非政府組織"真實報導"上周對幾大媒體提出的指控,一時引起極大轟動。現在事態終於有了轉機。
記者親歷:中菲公海追逐對峙
一艘菲律賓海岸警衛隊橡皮艇飛速賓士,三艘中國快艇在後面緊追不捨。這樣的緊張場面周五在南中國海再次上演。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面對中國的「一再騷擾」,美國與菲律賓「肩並肩站在一起」。
網傳新華退休記者要求徹查李克強死因
中國官方周二宣佈,前總理李克強遺體將於周四火化。中國民間對李克強死因抱持質疑,網傳中國官媒新華社前記者顧萬明實名發表公開信,要求官方暫緩遺體火化,徹查李克強死因。
專訪加薩記者:「到處都是瓦礫和灰塵」
為國際媒體工作的巴勒斯坦記者巴盧沙(Hazem Balousha)和當地人一起逃離了加薩城。他在努塞拉特難民營向德國之聲講述了加薩地帶的悲慘狀況。
澳洲華裔記者成蕾獲釋 中國: 刑滿驅逐出境
澳洲总理阿爾巴尼斯周三向媒體證實,自2020年起被中國政府以「間諜罪」定罪並被拘留三年的澳洲籍华裔記者成蕾已經獲釋,並已返回到墨爾本的家中與家人團聚。中國外交部強調,中國司法機關依法審理相關案件並作出判決。
路透社記者親歷菲中海警「貓鼠追逐戰」
在經歷了中國海警船和海上民兵船的圍追堵截之後,菲律賓海警又一次成功完成了為駐紮在南中國海仁愛礁「坐灘」軍艦上的部隊提供補給的任務。在場的路透社記者也經歷了菲律賓海警船與中國船隻之間常見的貓鼠追逐戰。
澳總理呼籲中國釋放記者成蕾
澳洲总理阿爾巴尼斯周六強調,「重要的是她作為澳洲公民的人權要得到尊重。」但是,他表示成蕾的釋放不會成為他訪問中國的條件。
該為倫敦紅磚巷的漢字貼上標籤嗎?
周末的紅磚巷Brick Lane 總是充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彰顯了東倫敦輕鬆自在,奔放,嬉皮的氛圍。這裡總是不乏藝術家們的表演和展覽,然而上周日 (8月6日)在此一面牆上出現的涂鴉卻意外地引起了大家的爭議。
記者窮追秦剛下落 毛寧一句應萬句
周三(7月26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多位記者聚焦秦剛、密集提問:「秦剛為何被免職?」 「秦剛是否在接受反腐調查?「」秦剛目前人在哪裡?」……發言人毛寧是如何回應的?
德語媒體:你是間諜嗎
《新蘇黎世報》駐華記者講述了他作為外國記者在中國屢次被初見面的人詢問是不是間諜的經歷,以及中國新通過的《反間諜法》對媒體工作可能的影響。《南德意志報》就歐盟峰會聲明評論說,歐盟特別是德國原本可以在面對中國時更自信。
薩爾瓦多調查記者獲得德國之聲言論自由獎
德國之聲全球媒體論壇(GMF)正在波昂舉行,來自薩爾瓦多的記者奧斯卡‧馬丁內茲獲得「言論自由獎」。儘管受到當局打壓,他還是堅持進行新聞報導,揭露暴力和腐敗。
中印互逐媒體:印度將無中國官媒記者
一個多月以來,中國和印度分別以拒發簽證的方式,迫使對方國家的多名記者離境。據媒體報導,在印度的最後兩名中國官方媒體記者,因無法繼續獲得簽證而將被迫離開印度。
在俄烏戰爭中遇難的記者們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至少10名新聞從業人員在報導烏克蘭戰爭時喪生。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RSF)的統計,另外還有數十名記者受傷,以及多位新聞工作者曾被俄軍扣為人質。
一名法新社記者在烏克蘭殉職
法新社表示,該社記者阿爾曼‧索丁周二在烏克蘭東部巴赫穆特因火箭彈襲擊殉職。據無國界記者組織和保護記者委員會的統計,迄今已有11名記者、媒體團隊固定人員或司機在報導烏克蘭戰爭時喪生。
烏克蘭戰爭新聞作品榮獲普立茲獎
本年度普立茲獎的頒獎儀式上,有關俄羅斯對烏克蘭侵略戰爭的報導備受矚目。兩個最重要獎項由《紐約時報》和美聯社記者獲得。
德語媒體: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有更多繫獄記者
德廣聯關注無國界記者組織的新聞自由排名,中國為倒數第二位。《慕尼黑信使報》關注德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到底有多大。
年度新聞自由指數出爐 中國排名全球倒數
無國界記者組織3日發佈的新報告顯示,在全球180個國家、地區中,中國、香港的新聞自由排名在全球敬陪末座。報告指出,全球的媒體生態,正受到假訊息、社群媒體及人工智慧的侵害。
薩爾瓦多記者馬丁內斯獲DW言論自由獎
薩爾瓦多記者奧斯卡‧馬丁內斯因捍衛中美洲新聞自由,獲頒2023年德國之聲言論自由獎。
中國公民記者方斌傳獲釋 消息人士:人在武漢
在被關押超過3年後,中國公民記者方斌傳出4月30日獲釋。消息人士告訴DW,方斌已於5月1日早上返回武漢。雖然他已獲釋,但消息人士稱方斌仍受警方嚴密監控。
烏克蘭擬媒體新規 收緊前線報導
烏克蘭擬出台新規,在前線進行報導俄烏戰爭的戰地記者如今必須遵守更嚴格的規定。媒體表示,新規侵犯了新聞自由。
印度控中國凍結記者簽證 北京反駁
中國和印度再度又起新的外交爭端,兩國互相指控對方給特派記者的簽證製造麻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美俄外長通話 布林肯要求釋放被捕《華爾街日報》記者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週日(3日)與俄外長拉夫羅夫通話,要求俄方立即釋放上週遭指控涉嫌從事間諜活動的美國《華爾街日報》莫斯科分社記者,雙方說了什麼?詳細發生了什麼事?
調查記者曝光俄羅斯網路攻擊計劃
有媒體報導稱,俄羅斯情報部門同莫斯科一家軟體公司開展合作,研發駭客技術,計劃在全球範圍內對敏感基礎設施發起網路攻擊。
記者手記:烏克蘭戰爭周年之行
戰爭和生活更像是兩根緊密纏繞的繩子,時而戰爭佔了上風,時而正常生活又奪回一些存在感,兩者卻都不會缺席。
外國駐華記者:自由報導的空間還在壓縮
駐華外國記者在最新調查報告中指出,來自國家的監控和恐嚇早已是家常便飯,但其強度在增加。過去一年的封控措施也被當作阻止外國新聞記者進行報導的藉口。
路透社記者遭冒名 疑欲獲取異議組織訊息
近日網上傳出有人假冒路透社記者,以他們的名義聯絡了多個異議組織,意圖獲取有關訊息。一些活動人士認為,假冒的記者可能與中國當局有關。
記者手記:2023年,中國電影失意柏林是必然?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主角」。在當下動蕩多難的世界局勢中,2023年柏林電影節對現實和民生的關注比以往更加強烈。此次中國參展影片脫離當下現實的真空狀態,以及影人們顯露出的政治麻木或許是空手而歸的主要原因。
抹狗屎報復記者,德劇團總監下課
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總監格科因在大庭廣眾之下對一名記者進行人身攻擊,被劇院方解職,這一醜聞在德國媒體和文化界引起憤怒和思考。
報告:全球遇害記者人數飆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022年全球有86名記者遇害,墨西哥、烏克蘭和海地是記者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張展遭判刑滿兩年 關注組:家書透露她仍精神強大
因報導武漢封城遭判刑四年的中國公民記者張展28日宣判屆滿兩週年。近日家人分享她寫的家書,當中顯示張展在獄中情況似乎有好轉。但消息人士透露,家屬因數月無法探視張展,對她的健康狀況仍存有擔憂。
封鎖記者帳號遭批評 馬斯克宣佈解封
推特封鎖美國知名記者帳號遭到國際批評後,周六宣佈解封。此前一天,推特所有者馬斯克指控一些記者追蹤併發布他的私人行蹤,多名記者的推特被禁言。
全球被監禁記者人數再創新高 中國仍居榜首
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記者監獄」,有110名記者被關押,其次是緬甸(62人)、伊朗(47人)、越南(39人)和白俄羅斯(31人)。
沙烏地與中國簽大單 華為也有份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沙烏地期間,沙烏地阿拉伯和中國簽署了一系列協議,其中包括與科技巨頭華為的合同。白宮稱,習近平訪問沙烏地不會改變美國的中東政策。
BBC駐華記者在上海遭警方拘捕虐待
正在上海報導當地反防疫政策抗議活動的英國廣播公司記者愛德華‧勞倫斯(Edward Lawrence)周日遭到警方逮捕。BBC發表聲明稱,這名記者被拘押期間,曾遭到警方的毆打和虐待。
記者簽證久候無果 CBC關閉北京分社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表示,因為中國政府遲遲未回應其記者簽證申請,將關閉北京分社,一名記者將遷駐台北工作。這將是該廣播公司40多年來第一次沒有駐華記者。
記者手記:統一回復 德國崩潰了嗎?
通過中國官媒和民間自媒體的「治癒式」宣傳,許多中國民眾都認為如今歐洲,特別是德國人的日子已經水深火熱,用不起暖氣吃不上飯。DW記者本身也面臨過無數次相關的疑問——現在統一作答。
「雪餅」案被失蹤滿周年 中國記者案件前景堪憂
中國記者黃雪琴與勞權工作者王建兵周一被捕滿一年。除了全球數十個組織呼籲中國當局立即釋放兩人外,專家告訴德國之聲,兩人案件顯示北京盡可能想讓活動人士保持沈默。
德語媒體:暮色中國
《商報》發表了其駐華記者結束三年在中國的工作後的觀察和總結,描述了在她眼中,中國在過去幾年發生了怎樣的巨變。《法蘭克福匯報》一篇評論則關注了北京在面對斯里蘭卡嚴重經濟危機時沒有出手相助。
打油詩被指影射習近平 中國記者微博遭禁言
一名上海記者近日在私人微博發表一首《致知了》打油詩,卻被認為影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目前他的微博遭到禁言。
俄反戰女記者遭短暫拘留後獲釋
因抗議入侵烏克蘭戰爭,俄羅斯女電視記者奧夫斯揚尼科娃( Marina Ovsyannikova) 在莫斯科一度遭拘留。她曾為德國《世界報》短暫工作,新近返俄。
七一前夕多名記者遭拒 香港記協表示遺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7月1日出席香港回歸25週年活動,港警已就此加強保安措施。但就在活動前夕,傳出有多家獲邀採訪的傳媒機構,被港府新聞處以「保安」為由要求撤換記者。對於當局突然作出的安排,記協表示極度遺憾。
逆風下的狹縫:香港記者覓劫後新生
自《蘋果日報》停刊後一年來,香港多家具影響力的獨立媒體不堪高壓而倒下,數百新聞工作者離散。即將迎來主權移交廿五周年、國安法實施兩周年的香港,其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暴跌80位。親歷新聞界最動蕩的一年,去或留成為許多記者心中最大的疑問,部分人正在開拓第三條路——德國之聲記錄了兩位香港記者,在歷劫後如何以不同方式獨立前行。如雨後春筍的獨立媒體平台,面對什麼挑戰? #香港 #記者 #新聞自由
兩名烏克蘭記者獲德國之聲言論自由獎
德國之聲將本年度言論自由獎頒發給烏克蘭記者米斯提拉夫‧切爾諾夫 和葉夫根尼‧馬洛萊特卡,以表彰他們在被俄羅斯入侵者圍困的馬里烏波爾所作的報導。這兩名獲者有意重返火線。
《台蘋》交易案成羅生門 員工徬徨嘆「蘋果已死」
台灣《蘋果新聞網》日前宣佈找到新東家,台灣政府也稱收到大量解僱通報,不料香港母公司卻出面否認出售。《台蘋》命運懸而未決,德國之聲採訪2名內部員工,他們述說了蘋果在台灣媒體界從輝煌到凋零的變化。
上一頁
第2 頁,共2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