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記者無疆界組織
記者無疆界組織(也譯無國界記者,法語: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縮寫:RSF)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評論:媒體應給持不同看法的老百姓多些尊重
即便是在美國或者波蘭這樣的民主國家,記者也越來越多的受到壓力。這也與公共討論的數量萎縮有關。本台評論員Ines Pohl認為,媒體也對這種趨勢負有責任。
為維護新聞自由遭受迫害的媒體人
新聞自由日之際德國之聲對全球新聞自由衛士的回顧。
全球新聞自由惡化 中國排名倒數第五
「記者無疆界」公佈的全球新聞自由度排名報告稱,俄羅斯、中國和墨西哥等國家均擁有大規模「宣傳藝術家軍」,導控網上討論。美國、波蘭及英國政界人士公開表達對新聞從業人員的蔑視。新聞自由在德國也受到壓力
那些觸及靈魂的照片
一名未成年新娘不情願地站住其丈夫的身旁。逃脫了博科聖地魔掌的女孩子們望著鏡頭走過。這是女攝影師辛克萊爾拍攝的一幅幅畫面。這些照片使她獲得了本年度的安雅‧尼德林豪斯攝影獎。
坦桑尼亞的環保小記者
一位來自坦桑尼亞的女孩兒致力於「拯救地球」。她要為家鄉的氣候變化出一份力。
坦桑尼亞的環保小記者
一位來自坦桑尼亞的女孩兒致力於「拯救地球」。她要為家鄉的氣候變化出一份力。
"記者無疆界"在台灣開設亞洲第一家辦事處
"記者無疆界"組織宣佈,將在台灣而不是在香港開設它在亞洲的第一個辦事處。該組織擔心,中國會成為對新聞自由的最大威脅。
艾爾多安直呼其名:"梅克爾使用納粹手段"
土耳其總統說逮捕德國記者要感謝真主,他指梅克爾正在使用"納粹手段"。土耳其報紙還稱德國之聲在搞"恐怖宣傳"。
外交政策劃重點 王毅記者會見端倪
3月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中國外長王毅回答了媒體關於中國外交政策各個方面的問題。
德語媒體:"嘿,你是間諜嗎?"
在有德語媒體發出,土耳其的新聞自由向中國看齊的同時,曾派駐中國和土耳其的德國記者Philipp Mattheis刊文,講述自己在兩國的不同"境遇"。此外,中國人如何衡量"愛情與金錢"的話題也是德媒聚焦熱點。
艾爾多安抨擊德國 雙方糾紛升級
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不會批評鎮壓記者的行為已在預料之中。被拘留的德國記者德尼茲‧於切爾(Deniz Yücel)的處境受到威脅。艾爾多安稱其為「間諜」。
兩會前採訪上訪者 BBC記者被奪器材
BBC報導稱,其記者在湖南試圖採訪一名上訪者時,受到阻攔、推搡,攝影器材被搶奪和扣押,記者被迫寫認罪書。
土耳其拘留德記者 歐委會加大施壓
歐盟委員會要求安卡拉遵守法治原則。政治家們表示支持這位被拘押的記者,德國總理梅克爾也對他表示了聲援。尚不清楚的是,於切爾遭拘留審查的時間會有多長。
駐土記者遭拘留審查 德國驚怒交加
德—土雙重國籍記者於切爾事件給德—土雙邊關係造成了新的壓力:在伊斯坦堡遭警方拘留13天後,這位《世界報》記者將被「拘留審查」,沒有期限。
德媒派駐記者被捕 土耳其新聞自由堪憂
隨著《世界報》記者於傑爾(Deniz Yücel)被拘留審查,土耳其國內對批評性媒體的壓制浪潮也波及西方媒體。
缺席白宮記者協會晚宴 川普“不跟你玩」
川普与媒體之間的「戰爭」進一步白熱化。這位美國總統打破了白宮數十年的傳統,宣佈將缺席白宮記者協會晚宴。
白宮下禁令:紐時和CNN記者不得入內
白宮周五下令禁止紐約時報、CNN等媒體的記者參加白宮新聞會。當日,川普总統公開指責聯邦調查局「無能」,沒有制止將機密訊息透露給媒體。
記者手記:共產黨人挑戰資本家
儘管壓根兒就見不到他本人,世界經濟論壇上卻盡是川普的影子。中國主席習近平則在達沃斯廣受好評。
踢踹難民 匈牙利女記者一審獲刑
一年多前,一名在拍攝時踢踹、絆倒奔逃難民的匈牙利女記者被當地檢方起訴。現在,匈牙利法院以破壞社會治安罪判處這名女記者三年緩刑。
川普首場記者會 這些話亮了!
美國侯任總統川普召開首場記者會,外界關注的「俄羅斯問題」成為其回答問題的重點。而在談到駭客攻擊和美國外交時,中國再次躺槍。另外,他不顧批評,重申「納粹德國」說。
土耳其抓人繼續 媒體食堂主管"中槍"
土耳其的逮捕浪潮仍在繼續。超過1600人被指涉恐遭當局逮捕。最新惹禍上身的是土耳其紙媒一名餐廳主管。他遭拘押的原因十分荒誕。
記者報告:殉職人數減少 被捕、遭綁增多
2016年,至少有74名記者死於公務。「記者無疆界」組織通報說,其中三分之二的暴力死亡事件發生在戰爭和衝突地區。
記者無疆界:全球348名記者身陷囹圄
據記者無疆界組織公佈的數據,全球範圍內至少有348名媒體人因工作原因身陷囹圄。土耳其、中國、敘利亞、埃及和伊朗是關押媒體人最多的國家。
蔡英文與美媒記者談"通電話"
有美媒報導,蔡英文會見美國媒體記者時談及了與川普互通電話,她強調,一個電話並不意味著政策轉變。
外國駐華記者到底有多艱難?
處處受限、屢屢被騷擾,助手被威脅,採訪對象被恐嚇。長期派駐中國的外國媒體記者不得不時時刻刻面對各種有形、無形的壓力。本周,駐華外國記者協會發布了年度工作環境報告,指出在華外媒的工作環境與國際標準相去甚遠。
土耳其向歐盟亮"黃牌" 談不談,快決定!
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向歐盟發出"最後通牒",促歐盟要在年底前作出決定,繼續還是中斷和土耳其的入盟談判。否則,他將會安排全民公投。
官媒記者過節 公民記者獲獎
"記者無疆界"組織同法國電視五台共同設立的本年度"國際新聞自由獎"11月8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頒獎儀式,中國"六四天網"獲媒體自由獎,主辦"非新聞"網站的盧昱宇和李婷玉獲"公民記者自由獎"。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記者日。
IS宣稱對恐襲負責 土政府繼續抓本國人
土耳其迪亞巴克爾汽車炸彈襲擊案發生後,安卡拉當局指稱是庫爾德工人黨所為。現在,「伊斯蘭國」卻聲稱為襲擊負責。不顧國際社會的抗議,土耳其繼續對本國政界和新聞人員的展開逮捕。
新聞自由公敵 習近平再度「上榜」
「記者無疆界」組織周三發布2016年新聞自由公敵名單,習近平「蟬聯」公敵稱號,該組織稱「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媒體工作者監獄」。此外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則憑借大規模打壓記者、關閉媒體而首次「上榜」。
兩名公民記者曾在六中全會期間被捕
「記者無疆界」組織表示,「民生觀察網」創辦人劉飛躍和「六四天網」的創辦人黃琦近日被捕, 而「六四天網」剛被該組織提名"2016年新聞自由獎"。劉飛躍獲釋後向德國之聲透露,曾被帶到「黑監獄」。
專訪:為華文世界搭橋的記者
香港網路媒體《端傳媒》的執行主編張潔平非常熟悉兩岸三地的異同,在接受《德國之聲》的採訪時,她談論香港、中國傳媒界的形勢以及她想要建立一個有國際視野媒體的理想。
美國筆會:外國駐華記者工作環境惡化
本周四晚間,美國筆會(PEN America)發布報告稱,外國駐華記者目前所遇到的阻礙大於以往任何時候。同時,該報告也指出,有些駐華外媒正在新聞標準上作妥協,以期確保中國業務的繼續開展。
中國當局拒絕向德國之聲記者發放G20入場證
本年度G20峰會即將在杭州正式召開之際,中國當局拒絕向三位前往報導的德國之聲記者發放入場工作證。
湖北電廠爆炸:數十人死亡 記者遭阻攔
"8‧12"天津大爆炸一周年的前一天,湖北一家發電廠發生爆炸,目前已造成21人死亡。中國官媒記者反映,涉事公司組織近30人在現場阻攔記者。
尼斯恐怖之夜—法新社記者的親身經歷
尼斯恐怖之夜—法新社記者的親身經歷
「保護記者委員會」在聯合國未獲諮商地位
由於中國、俄羅斯等十個國家的反對,「保護記者委員會」未能獲得在聯合國的諮商地位。對於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委員會的這一決定,美國表示 「極其失望」。
巴拿馬文件資料庫 3萬中國人士榜上有名
國際記者調查同盟本周公佈了最新資料庫,曝光大量離岸帳戶細節。其中與中國有關的離岸公司達4188家,中國人士高達3.3萬人,屬全球之冠。
BBC記者團隊遭北韓驅逐
周一,北韓當局將一個BBC三人報導小組驅逐出境。這些記者是上周五計劃離開平壤時被捕的。
遭綁架西班牙記者從敘利亞平安返鄉
在敘利亞阿勒坡遭綁架10個月後,三名西班牙記者終於獲釋並平安返回馬德里。
全球新聞自由狀況堪憂
5月3日世界新聞和言論自由日。「記者無疆界」等非政府組織認為,從全球範圍看,新聞自由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和威脅。
盧森堡避稅洩密案:「合法未必合理」
黑白顛倒:全球各大企業集團在盧森堡避稅數億的醜聞曝光後,需要受到處罰的不是那些企業,而是洩密者。
全球新聞自由狀況仍嚴峻
本年度"世界新聞自由日"即將到來之際,人權組織"記者無疆界"公佈各國新聞自由度排名表。土耳其是本年度報告的重點;中國繼續屬於新聞最無自由國度;德國排名亦下降。
"巴拿馬文件"餘震未消 涉事律所雪上加霜
莫薩克•馮賽卡律師事務所位於薩爾瓦多辦事處受到搜查。有報導指出,警方扣押了公司的多台電腦。 與此同時,「國際調查報導記者聯盟」一名成員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巴拿馬文件」的曝光提供了線索,希望這可以給中國的反腐帶來幫助。
以宗教之名拒絕握手
瑞士特維爾鎮兩名穆斯林男學生表示出於宗教原因拒絕與女教師握手。校方為了平息事態做出責令兩名學生既不和女教師握手也不和男教師握手的決定。結果事情反而不斷發酵,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爭論。
記者的歡笑 富人的冷汗
對於《南德意志報》而言,調查「巴拿馬文件」恐怕是該報有史以來開展的最大規模的調查項目。對於所有參與這項調查的記者而言都是職業生涯中的一個大事件。
記者高瑜假釋後首次接受媒體採訪
因「洩密罪」被判刑的記者高瑜,因「健康原因」獲准監外執行後,本周四首次對媒體發聲。
長平觀察:總理記者會,幾多"金句"亮瞎眼?
媒體聚焦李克強在記者會上的"金句"。時評人長平認為,民眾手中沒有解析工具,"權力二維碼"就是亂碼一團。
長平觀察:記者該懂什麼"規矩"?
中國"兩會"多次出現記者意外提問。時評人長平認為,記者以"不禮貌"的方式打破"規矩",是恪盡職守的行為。
長平觀察:奧斯卡禮贊真相
奧斯卡頒獎新聞在中國受到部分限制。時評人長平認為,專制者越是禁止,追求真相越有價值。
非洲記者免費赴華受訓 北京彰顯軟實力?
塞內加爾記者阿瑪竇‧薩拉‧巴是數百名享受全額資助的中國行的非洲同行之一。去年,他參加了一次「培訓班」,行程也包括參觀長城以及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總部。
上一頁
第10 頁,共2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