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中國:超級大國想超越美國
2025年9月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12000名士兵列隊行進,配備可全球部署的先進武器系統,最重要的是:習近平主席以毋庸置疑的權威身份,站在天安門城樓陽台上,俯瞰著中國開國元勳毛澤東的巨幅畫像。這些畫面於周三(9月3日)向全球播出。
來自亞洲、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的26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將共同見證這場秀。來自歐洲的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丁、斯洛伐克總理菲佐和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
訊號很明確:在未來的世界秩序中,中國想要制定規則。 「這種閱兵式是專制政權用來展示實力的工具之一,」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名譽教授、咨詢公司柏林全球顧問公司合夥人桑德施奈德(Eberhard Sandschneider)說道。「在經濟的快速發展之下,中國正在擴大其國際影響力。習近平主席治下,這一進程的勢頭加強。」
這位72歲的國家元首有明確的願景。到2049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中國要完成現代化進程。這個14億人口的國家人均GDP要達到中等規模工業化國家的水準。一些知名咨詢公司通過模型計算得出結論,這個東亞國家或許會在五年、最遲15年內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商業與政治主導地位並進
中國也在擴大其政治領導力,例如在金磚國家(最大新興經濟體聯盟)等國際組織以及上海合作組織中。通過全球基礎設施項目「絲綢之路」及其153個簽約國,中國正在削弱西方國家的影響力:比如,穿越巴基斯坦的中巴經濟走廊、肯亞的高鐵項目,以及最近在秘魯的太平洋深水港錢凱港。
中國正利用這種商業與政治的交織,在全球南方建立一個平行的世界秩序。政府磋商提出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構想。專門成立的亞投行或其它中國國有銀行,按照共產黨的要求提供貸款,以實現其外交政策目標。周一(9月1日)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上宣佈成立一家新的上合組織銀行。
勞工和環境保護的要求通常僅存在於紙面上。中國承包商獲得中國資金,將中國建築工人派往世界各地。夥伴國則承擔債務——這帶來致命的後果:債務越多,就越容易對北京俯首帖耳。
批評西藏或新疆維吾爾穆斯林嚴重侵犯人權的人士,會被驅逐出境。另一方面,如果承認台灣是中國一個省,會得到利益;中國會以其特有的快速高效,提供必要的財政資源。
「中國模式」的成功路線
「中國模式」在西方世界備受批評,但在南半球國家卻越來越受到支持。例如,曾任奈及利亞總統十二年的歐巴桑喬呼籲非洲國家學習「中國模式」。歐巴桑喬對中國新華社表示,中國近幾十年來的顯著進步是「奈及利亞和非洲的靈感和機遇之源」。
美國曾是世界最大的發展援助資金供應國,在今年開始的川普任期內,美國幾乎停止了所有對外援助。繼美國國際開發署關閉後,川普上周削減了本財年總計近5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這些資金此前已經過美國國會批准。
「全球治理」改革
柏林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研究員宋高祖(Claus Soong)表示,習近平的目標是實現國際關係「民主化」,反對「霸權主義」。「這種方針不斷影響和強化中國的世界觀。然而,它並非植根於自由秩序或自由主義思想。它的根源是在國家主義和國家利益。」
中國外交部的外交官目前正在制定一項旨在改革「全球治理」的總體規劃。據稱,中國希望在「改變並衍生新的國際治理形式中發揮主導作用」。據稱,這是必要的,因為全球危機日益頻繁,國際權力關係也正在發生變化。
中國集權模式對外出口?
專家桑德施奈德並不認為北京在輸出其政府模式。「單獨執政70多年的共產黨創造了其獨有的制度。我也看不到中國在採取具體措施,像我們西方國家一再嘗試對外推動民主一樣。」 桑德施奈德表示,中國不干涉其它國家的政治秩序。「中國需要什麼,就去要什麼。」首先是資源,如今也包括市場準入。
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宋高祖(Claus Soong)表示:「民主必須抵禦內外挑戰。」他向德國之聲表示:「民主受到威脅,如果專制政權擴張並要求我們放棄民主,讓位於專制。」
歐洲自顧不暇
歐洲的行動空間目前比以往更加有限。超級大國美國及其難以預測的總統攪動全球貿易,而歐洲則自顧不暇。
歐洲必須首先捍衛內部民主。不少歐盟成員國正努力爭取執政多數,防止極右翼上台。歐盟27國中已有7個政府有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參與。
在德國,面對東方,也正在進行明顯的調整。德國與中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繫。不過,德國總理默茨呼籲:「任何真正想瞭解我們面臨挑戰的人都應該去亞洲國家,不單是中國。」八月底,默茨在德國下薩克森州基民盟黨代會上表示,東方國家充滿活力,「並且渴望領先於世界,中國也是。」
"解碼中國"是德國之聲的一個系列節目,從德國和歐洲的角度對中國在當前國際問題上的立場和論點進行批判性解讀。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