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融入社會
指移徙者和東道國社會的相互適應,也是一個國家移民政策實行效果的體現之一。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chi2910 mobilität integration
第13屆國際大都市會議於10月27至31日在德國波昂舉行。這個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會議旨在為各國在移民和融入政策領域提供一個政治和學術的交流平台。今年會議的主題是"在全球化時代的移動、融入和發展"。德國政府致力於將德國的移民融入工作進行的更廣泛和更人性化。中國雖然算不上移民國家,但由於經濟發展,大量農村人口湧向城市,因此也面臨不可避免的移動與融入的問題。
Großbritannien Zuwanderung
Großbritannien will wegen Finanzkrise Zuwanderung einschränken
171008 EU Einwanderung
Rechtlich nicht bindend - EU-Mitgliedsstaaten verabschieden Einwanderungspakt
150908 D Migranten Polizei
長期以來,德國警察界爭取具有移民背景年輕人加入警察隊伍。警方雖然發起過許多徵召的宣傳攻勢,但成果有限。全德國究竟有多少警察具有移民背景,至今還沒有具體的統計數字,但據非正式估計,大約只有3%。
141008 UN Klimakonferenz
10月9日至11日,在德國昔日首都波昂舉行了首屆以"環境移民"為題的國際會議。在波昂市政府,德國之聲和其它贊助商的支持下,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約500名專家,政治家和大學生應波昂聯合國大學的邀請出席了會議。為期3天的會議中,與會者就環境和氣候變化的後果進行了磋商。尤其是在防止沙漠擴大問題上,與會者達成共識。
人類面臨生態移民難題
聯合國估計,至本世紀中葉,全球將有多達2億的人因氣候變暖導致環境惡劣而被迫離開自己的棲息之所。人類將面臨空前嚴峻的" 生態難民"問題。
德裔移民事務20年回顧
早在冷戰結束之前,聯邦政府便已決定委派一名專門處理德裔移民事務的專員。當時還是柯爾時代。1988年,一位名叫霍斯特‧瓦芬施密特(Horst Waffenschmidt)的官員首次接過德裔移民事務的大印。20年過去了,這項工作的進展如何?
260908 Integration Deutschland
9月30日外國人融入問題州一級部長協商會議將在漢諾威成立。 提出這個倡議的是德國北威州,柏林市以及下薩克森州。為了推動移民融入德國社會的工作, 加強各州之間的協作,今後協商會議將每年召開兩次會議。9月26日柏林州政府負責融入,就業和社會福利問題的委員科納克-維爾納介紹了柏林融入工作的重點。
9月22日讀者來信(下)
讀者談論話題《德國移民和海歸大有人在》《北京高層關注毒奶粉風波》等
300708 Auswanderung Deutschland Fachkräfte
去年德國移民國外的人數超過16萬,也還有不少「海歸」。德國之聲記者訪問了一些德國的申請移民國外和海歸人士。
Pandabärin bringt in Japan Zwillinge zur Welt
德國移民越來越少
新移民法的設計師之一迪特‧威費爾斯普茨上個月還表示:"除了高技能人才外,德國目前不希望有更多的外國人進入德國就業市場。"本周三,德國聯邦統計局在威斯巴登宣佈了一則驚人的消息,2007年德國申請難民人數是1994年以來最少的一年。
關心殘疾人首先要尊重
北京殘奧會周末正式開幕。萊茵信使報詳盡報導了北京清河一名現年53歲的婦女自1962年因脊椎受傷截癱以來的艱苦人生經歷,殘奧會前,她的一家得到政府照顧。接著,該報談到北京為殘疾人採取的市政措施及中國殘疾人面臨的問題:
面向每個人的教育:業餘學院的社會融入課程
德國業餘學院(Volkshochschule,直譯為大眾學院)的目標就是給每個人接受教育的機會。第一所面向大眾的成人教育公益學校出現在1902年的柏林,現在,幾乎每座德國城市都建立了像這樣的繼續教育中心。近幾年,德國業餘學院也為外來移民提供如何融入德國社會的課程。
Ab Montag ist Einbürgerungstest ein Muss für Bewerber
從今天開始,誰如果想申請德國國籍,就必須出示德國中學畢業證書,或通過入籍測驗的證明。入籍測驗共有33道題,內容涉及德國的法律規定、社會秩序以及生活情況,答對17道題就算通過。若申請人不足16周歲、或患病、或殘疾、或因年齡而受影響,則不需參加測驗。
大量波蘭移民重返家鄉
根據波蘭一項調查,如今願意到國外打工賺錢的波蘭人,與2004年波蘭剛剛加入歐盟時相比減少了一半。自2004年開始,波蘭,匈牙利,波羅地海沿岸國以及捷克和斯洛伐克等新歐盟成員國的數百萬人前往西方國家尋找工作。但是現在,這些新歐盟成員國的移民潮開始出現回流,許多人重新返回家鄉。
移民後代就學 德語至關重要
本周德國北威州大約80萬名學齡兒童結束了以玩兒為主的幼兒時代,進入了人生新階段:入學讀書,認識人生「嚴峻的一面」。這嚴峻,名副其實,因為就德國目前的教育體制來說,短短四年的小學學習就可能決定一個孩子的未來發展機會:如果成績不好,四年後就只有資格上初級中學,畢業後幾乎找不到什麼工作。這就是德國頗受爭議但目前依然在實行的教育體制過早篩選淘汰的嚴峻事實。
聯合國:德國存在敵視外國人的種族主義
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抱怨說,德國聯邦政府沒有採取足夠的措施打擊種族主義活動。此外,該委員會還指出,外國人在德國受到歧視,融入社會的程度很差。
130808 Zuwanderung Gesetz
如何管理移民問題,應該向移民提出哪些要求?2007年8月14日,德國聯邦議院就改革移民法作出決定。改革的目標是出台一部和歐盟的避難及移民法規相符合,又能促進德國移民融合的新法律。那麼,改革一年來的情況如何呢?
140708 Spanien Einwanderer EURANET
自1993年以來,今年6月西班牙的失業率首次再度上升。今年3月,西班牙的失業率尚為8,5%,目前已再度接近11%,而且還有繼續上升的趨勢。西班牙政府現已改變了其對外來移民的立場,向生活在那裡的一百萬外來移民發出要求他們離開該國的請求。作為回報,外來移民可收回自己繳納的失業金。德國之聲記者Hans-Guenter Kellner走訪了馬德里的一個施工現場。
Integrationsplan Deutschland
雖然德國官方從未正式承認過,但德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卻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正是這種現實與政治的脫節,使得外來移民在融入德國社會方面遇到了種種問題。現在,政治家們似乎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幾乎所有政黨都承諾,將改變融入政策領域以往僵化的做法。於是,各個政黨爭相出台旨在幫助外來移民融入德國社會的建議。一年前,政府甚至還精心制定了一份外來移民融入德國社會的計劃,那麼,收效究竟如何呢?
Auswanderer Fernsehdoku
德國私人電視台製作的有關移民出國"真人秀"節目,如:"再見德國"、"說走就走",或"我的新生活"等,十分叫座,而且每天都可以收視。選擇離鄉背井移民國外的,多半是一些工作機會前景黯淡或人際關係出問題的人。而他們的"出走",就成為電視台製作節目的基本素材。那麼,觀眾為什麼被這類節目主訴的"移民"思想所吸引, 但卻不自己付諸行動呢?前不久本台記者Marcus Boesch對這類節目進行了仔細觀察,並試著從中尋求答案。
德國移民的故事
成立於一年前的漢堡"巴林施塔特博物館",是一個專門展出德國移民史的博物館: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成千上萬德國人為了尋夢,從漢堡港口登上了前往美洲大陸的輪船,希望能在美國或加拿大順利展開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原先博物館展出的是有關外移人口的虛擬故事,令不少參觀者感到美中不足。於是有些人自告奮勇,把自己本身的經歷提供給博物館作為展出材料。
240608 Braindrain Wirtschaft Deutschland Studie
德國到底是不是一個移民國家?德國經濟部周二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德國是一個接納移民的國家,但更是一個居民外移的國家,尤其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德國人,他們中到國外找工作的人數高於來德國工作的外國人。
歐盟制定統一法規加強打擊非法移民
7月即將就任歐盟輪職主席國主席的法國總統薩科齊施加壓力,想在歐盟層面上打造一個「移民公約」。自從芬蘭坦佩雷(Tampere)峰會後,9年來歐盟個成員國一直致力於達成統一。現在薩科齊推動政策的確立,包括移民的比例、難民申請程序、歐盟範圍內的驅逐出境,以及統一的邊防警察。
050608 EU Abschiebung
長期以來,歐盟國家就統一難民政策問題進行了多次談判。到目前為止,歐盟各成員國都有自己的法律和規定。本周四,歐盟各成員國內政部長齊聚盧森堡,以期確定遣送非法居留外國人的法律規定。討論議題涉及所謂的遣返條例,相關條例頗具爭議。
亞裔移民在俄遭仇視
俄羅斯種族歧視引發的暴力事件上升。08年已經有72人因此喪命。社會學家認為媒體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專訪羅伯特-博世基金會主席
達賴訪德、有關中國西藏政策的辯論,加之所謂親臨震災現場視察的中國領導人實在做秀的說法等一時間成為德語媒體的焦點話題,它同時反應出東西方在諸多根本性問題上存在的嚴重差異和彼此間缺乏的最起碼的瞭解。在此背景下,我們在德國名人專訪欄目裡破例為您介紹一個不同尋常的基金會-馳名世界的博世集團基金會:羅伯特-博世基金會。因為這一在博世康采恩中持股92%的基金會堪稱促進各民族交流的先驅和楷模。
Eine Journalistin fragt: Die Niederlande - eine offene Gesellschaft?
荷蘭是一個開放的多元文化社會麼?對於這一問題,一個名叫Margalith Kleijwegt的女記者在其暢銷書《到底去瞧瞧吧!》(「Schau endlich hin!「)中,明確給予了一個否定回答。日前,這本書已在德國亮相,裡面究竟講了啥?德國之聲記者帶您先睹為快:
中西衝突的出路何在?
中國與西方的衝突是時代周報一篇評論文章的主題。文章認為,西方不應遏制中國、而應使中國融入國際政治體系:
Zuwanderer sollen benotet werdenß
加拿大,美國和澳洲等一些傳統移民國家裡的移民,他們平均受教育水準要明顯高於原籍國普通老百姓受教育的水準。但是在德國生活的外國移民,只有四分之一獲得了高中畢業文憑。為了從國外吸收更多的高素質人才,紐倫堡勞工問題研究人員建議,德國也應對移民申請人實行評分制。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chi 2102 Niederlande Sprache Integration
荷蘭的融入政策過去幾年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在導演梵谷被伊斯蘭極端分子殺害後,荷蘭政府要求移民更好地掌握語言知識,更好地融入和適應社會。雖然該政策主要針對新移民,但是對已經在荷蘭生活了幾年的外國人也會產生影響。他們需要參加荷蘭語學習班。但是所謂的入籍學習班也存在很多問題,會給老師和移民造成混亂以及困擾。
德國外國人融入情況居歐洲中游
一份獨立機構完成的調研報告顯示,歐洲外國人融入社會最好的國家是瑞典、葡萄牙、比利時和荷蘭。希臘、奧地利、塞普勒斯和拉脫維亞最差。德國位居中游。
德國政府對移民融入德國社會展開激烈辯論
在德國生活著1500多萬外國移民。為了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德國社會,去年夏季,德國政府通過了一項移民融入德國社會的計劃。德國聯邦政府負責移民融入問題的專員伯默爾在同移民組織的代表討論了移民融入狀況。她主張就移民融入德國社會問題展開辯論。
從農村到城市的中國移民大潮
中國13億人口中,還僅有7億4千萬人生活在農村。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減少。大批農民離開農村,湧進城市,打算在城裡尋找新的機會。中國的流動人口甚至推動了一場移民大潮。以下是德廣聯駐上海特約記者發來的報導:
薩科齊的移民政策:既招募又遣返
法國繼續推行「陰陽」移民政策:歡迎有助經濟增長的移民,但卻嚴格控制其家屬隨同;另一方面規定每年必須遣返的非法移民人數。去年,法國應遣返25000名,但卻沒有達標,差2000人左右。
德語媒體看香港經濟政治前景
為了鞏固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香港和新加坡正在國際上爭取高級人才移民。德國金融時報觀察了香港和新加坡之間的這場競爭,認為香港在經濟上略勝一籌:
移民問題困惑愛爾蘭社會
國際社會把九十年代經濟繁榮的愛爾蘭稱為「凱爾特老虎」,尤其首都都柏林當時更是直線上升。但是,愛爾蘭的經濟發展剛剛放慢了步伐就動搖了愛爾蘭的整個經濟體制。特別在居住著大批移民的都柏林北郊,基礎設施落後於與前幾年的發展。
德國人遠走他鄉創新高
離開故土、移民他鄉的德國人人數再創新高。他們當中什麼樣的人都有,目的也不盡相同:有醫生,為的是到瑞士掙雙倍的薪水;有退休老人,為的是到西班牙南部陽光充足的地方安度晚年;有手工業者,為的是到北歐國家經營生意;有學生,為的是到美國開闊視野。德國移民人數達到二次大戰以來的最高紀錄。德國有兩座博物館介紹德國人移民他鄉的歷史,至少4個電視節目以德國外出移民為題材。
移民促進德語演變
在多元文化的德國城市地區,德語已經形成了其自己新的語法同節奏的變異,而促成這種變異的是那些有著各種種族背景的年輕移民以及一部分年輕的德國人。德國之聲中文網綜合報導如下:
經合組織發表移民與發展調研報告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周三在柏林公佈了移民與發展的調研報告。報告稱,移民不僅有助於消除世界性的貧困現象,而且能夠為許多貧困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因為移民的國外匯款能夠增加移民來源國的外匯收入。同時移民可以將他們在所在國學到的知識用到本國的建設中去。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在德移民參加志願服務工作的情況
德國全國共有2300萬人從事志願服務,而在移民人口當中,每4個人就有1人參加了各種公益社團組織的志工服務。根據聯邦教育部的一項調查報告,許多在移民慈善組織內當義工的人,卻與德國民間公益慈善組織掛不上鉤。其實,如果移民者義工能加入德國公益慈善團隊的話,對雙方都有相得益彰的積極作用。下面是德國之聲記者的有關報導。
評論:法國移民政策更勝一籌
德法兩國的部長每六個月舉行一次部長理事會會議,磋商最新問題。這一例行公事的定期會議往往無法得出實質性結果。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薩科奇希望給這一會晤注入新的內容。在柏林召開的重點討論移民融入問題的部長級會議期間,與會代表走進學校和文化機構,實地瞭解了移民融入社會的情況。德國之聲記者Peter Philipp認為,在融入政策方面,德國與法國還有一定差距。
「我們將制定共同的移民政策」
法國總統薩科奇首次參加了一年一度的德法政府協商會議。本次會議在柏林召開,兩國部長全部出席。也可以說,這是一次由德法兩國共同舉行的政府內閣會議。除了歐洲以及國際政治,與會者還要就德法兩國共同面對的內政問題進行討論。今年的內政話題是社會融入。
在意羅馬尼亞人處境艱難
羅馬尼亞總理飛往義大利,旨在保護本國同胞。義大利近來發生的幾起排外攻擊事件、以及政府頒布的驅逐「構成威脅的外國人」的法令,使外籍工人深感不安。
德國應開放勞動市場
儘管在歐盟2004年東擴時,德國對東歐公民入境設定了限制,但來自十個新成員國的移民數量還是出現了明顯上升。因為人們想出了種種辦法規避針對勞工的入境規定,其中尤其是波蘭人往往以手工業自營業者的身份進入德國,並就此定居下來。設在柏林的德國經濟研究所最近公佈了一份報告,其中建議德國開放勞動市場,理由是德國經濟從接納移民中獲益。
外國移民的飲食生活
德國境內大約生活著超過1500萬外國移民或者移民後裔。為了烹飪可口的飯菜,他們不得不去特別的商店購買需要的配料。
生活在東方的西方藝術家
無論是出於對德國沉悶生活空氣的厭倦,還是期待事業上能獲得新的起點,越來越多的德國人選擇「逃離」德國移民海外。他們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有醫生、工程師、麵包師、藝術家……克呂得(Rolf A. Kluenter)在德國是個攝影師,早在1988年他就選擇了「東進」的道路。
歐盟試推「藍卡計劃」
訊息技術行業,也就是人們所稱的IT產業是一項蓬勃發展的行業,而在德國,乃至歐洲,IT產業人才匱乏卻成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歐盟試圖改變這一局面,推出了所謂「藍卡計劃」以吸引該領域的合格人才。本周二(10月23日),歐盟負責此項事務的專員弗拉蒂尼正式介紹了這一項旨在引進技術人才的歐盟新法規。歐盟議會也會就此進行討論。但「藍卡計劃」是否能夠最終實施,關鍵還是取決於歐盟各成員國的態度。
世紀工程危害千秋萬代
1993年以來,中國政府為建造三峽工程拆除了13座城市和數百個村莊,移民一百四十萬人,耗資1800億元人民幣。但就在這一官方稱之為「世紀偉大工程」的最後幾台渦輪發電機組即將投入運轉前,三峽傳來了當地生態遭到嚴重破壞的消息。每日鏡報寫道:
上一頁
第22 頁,共2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