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議院不願動用最鋒利銳器
2006年1月24日調查委員會算是議會最鋒利的武器。根據刑事訴訟法,調查委員會可以傳喚證人,如果證人作假證供,則會受到法律制裁。根據目前的情況,聯邦議院不會動用自己最鋒利的武器來處理「德國情報人員事件」。這將是一種玩忽職守,特別是在確實存在一些明顯證據的情況下。
此事不僅涉及伊拉克戰爭開始後,兩名德國情報人員在巴格達的行動。德國政府是否從美國中情局那裡聽說德國公民有可能在伊拉克遭綁架一事也尚不清楚。需要解釋的還包括:為什麼德國方面會在關塔納摩監獄主持審訊,以及德國對於美國中情局把德國作為中轉站運送恐怖嫌疑人持何種態度。目前有足夠的理由進行調查,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德國政府對這些事情到底知道多少。
但是德國聯邦議院估計不會成立調查委員會,因為綠黨已經不再希望成立這樣一個委員會。如果沒有綠黨的支持,聯邦議院中就不可能出現成立調查委員會所必需的25%的贊成票。因為本來只有自民黨,左翼黨以及綠黨支持成立調查委員會,而執政的社民黨以及基民盟、基社盟則反對這種做法。綠黨議會黨團主席屈納斯特表示:進行調查是聯邦政府的責任,成立調查委員會是多餘的。她並不排除成立調查委員會的可能性。很明顯,綠黨不希望他們的前領導人菲舍爾陷入尷尬。一向致力於維護自由以及民權的綠黨做出這樣的舉動實在令人震驚。
上述事件發生在前紅綠政府執政期間。有人懷疑紅綠政府反對美國伊拉克戰爭政策的可信度。也可以想像,自民黨希望借此機會從整體上貶低前政府的外交政策。對此社民黨和綠黨應該會發起反擊,他們也會發起反擊。但為什麼不能成立調查委員會呢?目前綠黨的猶豫不決顯示出,這裡面有些事情需要隱藏。
聯邦外長施泰因邁爾提出的反對調查委員會的理由絕對站不住腳。公佈情報人員的工作會影響與友邦以及友邦情報人員的關係,這一點並不士分具有說服力。因為這意味著,聯邦情報局的工作與議會成立調查委員會並不衝突。另外,調查委員會可以另一些具體問題得到可信的解釋。
鑑於很多疑問需要回答,只有成立調查委員會才能解決目前的困境。因為調查委員會受議會領導。如果議會放棄這項武器,無異於玩忽職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