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老齡化
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人口危機- 中國會重蹈古羅馬覆轍嗎?
媒體看中國
《商報》發表客座評論稱,中國當前的人口困境及其政策應對,與古羅馬的情況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新蘇黎世報》評論認為,大批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也符合美國的利益。
德語媒體:人工智慧能否拯救中國的人口危機?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或許可以暫時緩解中國的勞動力短缺,但少子化和老齡化仍在對中國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構成難以想像的衝擊。《法蘭克福匯報》報導稱,中國新增煤電裝機容量創十年新高,減排承諾面臨考驗。
「強制社保」要來了,中國人擔心什麼?
中國最高法8月初的一項勞動爭議釋法裁定引發了對於「強制社保」即將到來的驚呼,民眾擔心該政策會讓人們的收入和就業前景更加暗淡,給民生和整體經濟帶來衝擊。
日本的右翼民粹主義難題
本周日,日本將舉行參議院選舉。首相石破茂的政治前途取決於選舉結果。除了經濟形勢和與美國的關稅爭端,移民問題成為選戰的主導議題。
東德小城出奇招 免費「試住」吸引新居民
德國東部聯邦州城鎮正在邀請人們來嘗試住上幾周,以期鼓勵更多人願意長期留下來,成為當地居民,以改變人口流失的狀況。
越南放開「二孩」政策 應對生育率下降
與中國一樣為控制人口增長而長年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越南,面對生育率持續下降,也不得不從限制轉向鼓勵生育。
德語媒體: 未富先衰–中國的棘手問題
媒體看中國
《世界報》評論指出,中國光鮮自信的表象之下,其實面臨著人口老齡化、房地產泡沫、增長乏力與對外關係緊張等諸多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法蘭克福匯報》報導稱,在中美關稅戰問題上,一些金磚國家寧願選擇中立。
2024年中國結婚登記人數創數十年最低
中國2024年結婚登記數量大幅減少,呈有完整記錄的1980年以來最低值。這也預示2025年出生人口將呈下降趨勢。
越南生育率創新低 人口紅利即將耗盡?
在中美對峙的背景下,越南成為頗受西方資本青睞的替代選項。然而這個國家正在快步邁向老齡化社會,並且面臨著「尚未變富先變老」的風險。
中國總人口第三年下降 出生率略升但難持續
中國人口連續第三年下降。世界人口第二大國面臨更為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勞動人口短缺問題。
研究:2040年之前 德國每年需引入28.8萬外籍勞工
儘管德國最近改革了勞工移民法,但專業人員短缺的問題依然相當嚴峻。一項調研顯示,勞工不足的問題只能通過引入移民來解決。
德語媒體:中國催生出奇招
為逆轉生育率危機,中國政府使出渾身解數,其中一些備受爭議的措施也引起了德語媒體的注意。相關報導中有專家分析相關措施的有效性,也有網民建議向台灣學習。
為促生育 俄羅斯立法禁止宣傳不生孩子
俄羅斯出生率降至25年來最低,死亡率則在攀升。普丁政府希望通過立法禁止「宣傳不生育」,以保護「傳統家庭價值觀」。俄羅斯女性則將經濟不穩定作為不生孩子的主要原因。
德國出生率降至十年最低
德國新生兒數量持續下降。人口學家認為,這將對社會產生長期影響。即使情況出現轉機,也很難在短期內改變現狀。
「中國有信心實現今年社會經濟發展目標」
負責中國經濟總體規劃的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周二表示,中國"完全有信心"實現本年度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為此目的,中國已提前下達2025年部分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
韓國:非婚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
儘管韓國的人口出生率創下歷史新低,但許多韓國老年人仍然對單親家庭抱有偏見。不過年輕人的觀念正在發生改變,並且已經影響到政府的家庭福利政策。
63+55/58:中國延遲退休政策落地
一項從官方正式提出到公佈實施歷時長達11年的政策終於出台:9月13日,中國全國人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了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
中國為何要叫停涉外收養?
面對人口下滑的困境,中國政府宣佈不再允許海外家庭收養中國兒童,不過,此舉卻讓許多收養申請尚未獲得批准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老了還要繼續狂歡! 比利時養老院住戶嗨翻夜店
80歲以後你還會約閨蜜去蹦迪嗎?一個比利時非盈利團體帶著養老院裡的老人到夜店和音樂節狂歡。他們要證明:就算七老八十還是能蹦迪!
應對人口老化危機 中國加碼投資社保基金
在新生兒數量和年輕勞動力萎縮之際,中國計劃「做大做強」其規模達2.88兆元人民幣的社會保障基金,以幫助應對其迅速老齡化的人口結構。
中國推出按「自願、彈性」原則延遲退休年齡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第46條提出,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這一政策引起網民新一輪關於延遲退休年齡的討論和對官方政策的質疑。
當幼兒園搖身變成老人活動中心
隨著中國人口出生率驟降、老年人口顯著增加,很多幼兒園關門歇業,而老人活動中心卻蓬勃興起。「銀色經濟」成為政府經濟政策的關注點。
歐洲議會選舉:德國16歲年輕人也可以投票啦!
「準備好迎接第一次」——下調投票年齡至16歲後,德國將有一百多萬年輕人可以參與投票。早該如此了?
養老保險體系風雨飄搖 德國政府出新招
不斷加劇的老齡化,正讓德國的養老保險面臨重壓。政府現在醞釀把養老基金投入股市,從而獲取額外的資金填補缺口。但是這一計劃也遭到了不少質疑。
中國2023年結婚人數回升 扭轉近10年連續下跌趨勢
2023年中國新婚人數比前一年增加12.4%,扭轉了持續近十年的下降趨勢。原因是在新冠疫情期間,許多年輕人推遲了結婚時間。
外國對華直接投資降至 30 年最低點
中國官方周末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外國對華直接投資已降至三十年來的最低點。分析人士稱,受中國嚴厲的《反間諜法》以及美國對華制裁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撤離中國。
德國人初婚年齡創記錄
德國人首次結婚時的平均年齡越來越高,大有一結婚就成"老夫老妻"的勢頭。與此同時,德國統計署發布的數據還顯示,過去20年離婚率總體一直在下降,婚姻存續時間則在延長。
德語媒體:我們誇大中國的威脅 低估其內政挑戰
《新蘇黎世報》分析中國家庭結構的萎縮,指出這不單是老齡化問題,而且會深刻影響中國的經濟。《法蘭克福匯報》寫道,自德國政府公佈對華戰略以來,總理肖爾茨將首次訪問中國。本屆德國政府的歷次訪華都有些棘手。
外國專業人才:種族主義是德國日常
從國外來到德國的技術專業人才希望獲得什麼?他們在德國的經歷如何?經合組織一項針對3萬人的調查給出了答案。
2024年 中國經濟的五大隱患
房地產行業陷入重重危機、消費者對未來信心不足,川普有可能會重返白宮:過去一年當中,中國經濟雖然漸趨穩定,但新的一年需要面臨的挑戰也有很多。
德國又成歐洲「病夫」了?
德國經濟陷入停滯,未來也看不到好轉的跡象。過去數年的多重危機暴露了德國經濟模式的弱點。
日本還能做什麼來阻止人口下降?
日本去年人口減少了80萬,死亡人口超過出生人口的速度達到了歷史高位。政府計劃扭轉這一趨勢,但許多人擔心其努力並不會奏效。
日本出台新政策:每年投入3.5兆日元「催生」
日本政府宣佈每年投入約3.5兆日元「催生」。出生率下降趨勢已對社會諸多方面造成嚴重影響。
人口超越中國的印度能獲得「人口紅利」嗎?
印度在4月底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一地位是否能為印度帶來經濟方面的好處?面臨低生育率、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中國又是如何回應被印度超車的?
中國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專家們預測,在未來幾十年裡,中國人口會呈現下降趨勢。這對於中國社會意味著什麼?對於世界其他地區而言,中國人口的變少和變老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未富先老」的黑龍江: 中國未來的縮影?
中國社科院預測,全國養老金將在2035年耗盡結余。中國大陸31個省級行政區中,黑龍江省在養老金預算上的赤字最大,為中國其他地區可能出現的人口問題提供了一個警示案例。
如何收留烏克蘭難民?德國老齡化城鎮有空房
烏克蘭戰爭爆發至今,已有110萬名烏克蘭人逃往德國。如何提供足夠住所收容難民成為一大挑戰。一些人口萎縮的德國城鎮或許能成為難民的新家園。
牆外文摘:農歷新年並非中國人獨有
有評論認為,奉行農歷並不是單一個國家的權利,農歷文化也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專有權,應該關注到各自社區的習俗,以他們的語言文字和習慣來表達祝賀。
專訪易富賢:人口危機將讓中國和歐美都衰落
中國的人口出現了數十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印度的人口近期超過中國。這對全球地緣格局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中國又能採取怎樣的措施來應對人口危機?德國之聲就此專訪了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中國人口問題專家易富賢。
解決中國人口下降的「靈丹妙藥」
上周,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60年以來中國人口首次出現了負增長。根據官方數字,中國現在的人口為14.118億人。由於出生率一再下降,外界預測中國人口總數在未來10年還會進一步減少。而這可能會對北京的經濟雄心造成巨大影響。
"活到老,幹到老" - 令歐洲頭疼的退休年齡難題
法國總統馬克宏有關推遲退休年齡的改革計劃引爆了大規模抗議浪潮。事實上,歐洲各國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延遲退休年齡似乎已經成了唯一的選擇。現在,我們就來比較一下歐洲各國的退休制度。
德語媒體:"未富先老"的中國
本周二,中國官方公佈統計,2022年中國死亡率首次高於出生率,總人口下降了85萬。專家們普遍認為,六十年來中國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趨勢將對中國的未來發展構成嚴峻挑戰。
德語媒體:人口老齡化是中國經濟最大的威脅
中國人口數量自1961年來首次出現下降。柏林《日報》發表文章認為,人口變化長期而言是中國崛起最大的威脅。《新蘇黎世報》文章認為,去年增長乏力的中國經濟今年的復甦也會較為緩慢。
中國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 專家警告「人口危機」
計劃生育政策的終結並未給中國的人口下降趨勢踩下剎車:根據官方統計,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2年出現了60年以來的首次人口負增長。專家警告,中國正在滑向人口危機的深淵。
日本政府發錢鼓勵多生孩子
為了阻止全國人口出生率的急劇下降,日本政府正計劃增加新生兒夫婦的育兒補貼。批評者認為,只顧扔錢是一種不接地氣的措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日本人口老齡化,世界最好醫療系統難以為繼
日本人為之自豪的醫保系統正面臨挑戰:繳納醫保費用的年輕人群正在縮減,唯一的解決方案似乎是提高保費,但是日本公眾對此難以接受。
減少墮胎 完善托育:中國當局「組合拳」促生育
在中國出生率創歷史新低的背景下,當局近日宣佈了一系列支持生育、改善托育服務的措施。中國衛健委指出,「嬰幼兒無人照料是阻礙生育首要因素」。不過網友們則紛紛表示,首要因素是「幣子」和「房子」。
面向外國年輕人的德國護工學校
來自七個國家的年輕人正在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他們正在德國接受職業培訓,希望將來成為專業護工。
德語媒體:央行印鈔鼓勵生育?
中國國家統計局本周公佈的人口和經濟數據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關注:中國人口是否面臨萎縮?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是否走到了盡頭?
中國出生率創新低 老齡化速度超預期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發布的數據,2021年中國內地31個省份出生人口為1062萬人,比2020年明顯下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顯然要比預期更快。專家指出,放寬生育限制對於提高人口出生率的作用有限,中國距離所謂「生育友好型社會」還有很大差距
上一頁
第1 頁,共3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