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習近平
2013年起,習近平任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沙利文訪華:「消除誤解、避免競爭變衝突」
在宣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本周訪問北京之後,華盛頓當日又宣佈制裁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的中國企業和個人。北京則對美國喊話稱,反對美國「對華遏制打壓」。專家指出,在美中關係緊張的背景下,高層戰略溝通非常必要。
長平觀察:從鄧小平到習近平,強人政治的時間膠囊
長平
本周適逢鄧小平誕辰120周年,中共對此進行了高調紀念。時事評論作家長平提醒道,強人政治已經成為中國歷史留給未來的時間膠囊,其中記錄和傳承著一個民族的專制詛咒。
白宮顧問沙利文下周訪華 將談台灣、南海、烏戰
美國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下周將訪華。沙利文將與王毅會晤。此前媒體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這一消息,並稱沙利文此行或為拜習會鋪路。
習近平與英國首相斯塔默舉行電話通話
中國國家媒體報導稱,周五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英國首相斯塔默通電話。習近平祝賀斯塔默就任英國首相。英國發表的官方聲明中稱,斯塔默在通話中表示,希望兩國領導人能夠進行公開、坦誠和誠實的討論。
中國多家媒體撰文紀念鄧小平誕辰120周年
《求是》雜誌在一周前,就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撰文紀念鄧小平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一些官方媒體在8月22日當天跟進,也發表以改革開放為關鍵詞的紀念文章。
習近平、蘇林會晤簽了哪些協議?
中越共產黨領導人周一在北京舉行的會晤受到廣泛關注,雙邊簽署14項合作協議。一方面,蘇林本月初出任越共總書記後,中國是其首次出訪的目的地,另一方面,這也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過去三周來的首度公開露面。
客座評論:習近平左右搖擺 但依然心向普丁
張俊華
機會主義的外交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朋友尊重的。但習近平似乎是更關心如何在不背離威權主義的原則下,獲得更多利益。旅德華人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這就是最近北京外交變化的原因。
越領導人蘇林訪華見習近平: 延續「竹子外交」 加強經濟合作
正在訪問中國的越共總書記、越南國家主席蘇林周日晚抵達北京,將與久未公開露面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唔。蘇林被任命為越共總書記後的首次出訪備受外界關注。
越共總書記蘇林中國行 經貿合作料是重頭戲
越共中央總書記兼越南國家主席蘇林周日啟程前往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路透社指出,中越兩國希望加強貿易,此次訪問,鐵路項目建設等合作項目料將是重點議題。
德語媒體:不容樂觀的中國經濟形勢
中國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經濟發展同比下滑0.6%,增幅降至4.7%。儘管中國官方表示,七月經濟「總體穩定向好」,但種種跡象顯示...
德語媒體:中國與全球南方
談到懲罰性關稅,人們首先會想到美國歐盟和中國之間持續不斷的貿易爭端,然而,事實上,全球南方的貧困國家同中國之間,貿易領域的矛盾也在不斷激化。
越共新任總書記蘇林本周日訪華會習近平
中國外交部證實,應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越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蘇林將於8月18日至20日對中國展開國事訪問。另有消息稱,在下個月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蘇林還會會見美國總統拜登。
長平觀察:高志凱有拍習近平馬屁的自由嗎?
中共智庫官員高志凱接受半島電視台主持人哈桑(Mehdi Raza Hasan)的採訪廣受關注。時事評論作家長平指出,高志凱不僅不敢批評習近平,甚至也沒有拍習近平馬屁的自由。
川普、馬斯克X平台對談:馬斯克願為削減政府開支效力
在這一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對話中,川普详細講述上月遭槍擊事件的細節,並抨擊哈里斯在應對非法移民方面的政策作為。他還強調如果自己當政,不會發生俄烏戰爭以及加薩衝突。馬斯克則提及,如果成立一個政府效率委員會,他願意加入幫忙。
牆外文摘:習近平為什麼抓了自家「白手套」?
《紐約時報》記者傅才德指出,中國最有名的企業家馬雲也逃不脫中國的政治系統。更重要的是,全世界的系統,律師、金融系統、官員、銀行,還有證券公司,他們都在支持中國「白手套」秘密地控制公司。
德語媒體:兩岸和平共處 對各方都最有利
《商報》評論認為,德國政府必須在台灣問題上表明立場,只有歐美各國協力向北京施壓,台海兩岸才能維持和平。《新蘇黎世報》報導了日美加強軍事合作,以應對台海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
梅洛尼會晤習近平 稱北京為「重要對話方」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周一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晤,稱北京是應對國際緊張局勢的「重要對話方」。此前,梅洛尼承諾將重啟對華關係。義大利去年底退出了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
德語媒體:習近平變成中東總教父?
媒體看中國
哈馬斯和法塔赫在北京發表聯合聲明,依然是德語報刊關心的話題。波昂《總匯報》認為,中國對中東的影響力在上升,對於西方而言則絕非好消息。《每日郵報》也指出,聯合聲明本身對和解進程貢獻不大,但中國影響力卻顯著上漲。
哪些政要將出席巴黎奧運會開幕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缺席巴黎奧運會,由副主席韓正作為他的「特別代表」出席開幕式。世界其他政要的出席情況如何?
必須發出訊號——歐盟兩項重要會議將不在匈牙利舉行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波瑞爾本周一表示,為譴責匈牙利在烏克蘭問題上有爭議的單獨行動,下一次歐盟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的非正式會議將在布魯塞爾舉行,而不是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
德語媒體:2.7歐的裙子和30歐分的耳環 歐洲人無法抗拒
《商報》關注三中全會文件措辭模糊,但認為,中國的政治運作即是如此:高層給出關鍵詞,地方展開競爭。《世界報》聚焦歐盟考慮對Shein等中國電商採取措施。
烏克蘭外長周二開始訪華行程
來自北京和基輔的消息均證實,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將於本周到訪北京,這也是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烏外長首次訪華。
牆外文摘:習近平用深化改革取代改革
媒體看中國
有評論認為,毛澤東用繼續革命取代革命,鄧小平用改革取代繼續革命,習近平用深化改革取代改革。二十屆三中全會宣告了鄧小平時代十一屆三中的經濟改革已經結束。
分析:三中全會為習近平第四任期鋪路
中共第20屆三中全會落幕。專家向DW分析,在「求變」的口號之下,「穩」才是會議關鍵字。而習近平出席閉幕式的畫面,打破了身體不適的謠言。有意見認為,三中全會的蛛絲馬跡透露了習近平正為第四任期鋪路。
德語媒體:習近平是改革家--理論上的
媒體看中國
德語媒體紛紛關注中共三中全會,認為會議公報顯示習近平的政策路線將繼續。一篇官方新華社消失的文章「改革家習近平」也引起了注意。
三中全會新聞發布會:中國官員承認「經濟恢復還不夠強勁」
鑑於當前中國經濟的低迷態勢,周四在北京結束的中共中央二十屆三中全會尤為引起各方關注。分析人士對全會沒有「新意」而感到失望的同時,北京官員也並不諱言推進改革「每前進一步都不容易」。
德語媒體:世界最強大統治者的軟肋
媒體看中國
《商報》寫道,中共高層政治精英最重要的會議--三中全會結束,向外傳遞的訊息卻極其有限,唯一具體的內容是,一位失蹤的前部長的名字出現了。《世界報》寫道,儘管中國領導人的權力似乎前所未有的穩固,但中共最擔心的仍是民憤。
三中全會閉幕:充斥口號的會議公報
中共中央20屆三中全會周四在北京閉幕。會後發布的公報中,提出了內容廣泛的政治及經濟目標,包括促進工業現代化、提升內需以及遏制房地產及債務危機等,但公報中並未提及實現上述目標的具體措施。
油罐車、鼠頭連發 中國食安出了什麼問題?
中國食安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化工油罐車遭揭混裝食用油,微博上又傳出知名泡麵摻有鼠頭。網民議論紛紛之際,專家分析若要改善長期食安問題,賦權給消費者、媒體是一大關鍵,但這與習近平的治國之道背道而馳。
德語媒體:十字路口的三中全會
在中國經濟增長持續乏力的背景下,本周一在北京開始舉行的中共20屆三中全會不僅在中國國內引發關注。德語媒體也在提問:中國經濟發展將何去何從?
中共三中全會開幕 經濟數據缺乏動能
制定未來路線的重要會議--中共三中全會開幕之際,北京公佈的經濟數據卻相當疲弱。分析人士對會議壓低期待。
美國前總統川普遇刺右耳受傷 各國領導人譴責暴力
美國前總統川普7月13日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政治集會上耳朵中彈。聯邦調查局證實,這起槍擊事件被視為一次暗殺企圖。美國特勤局通報,槍手已被擊斃,集會觀眾中1人死亡2人受重傷。
客座評論:給習近平「戴高帽子」能成功嗎?
張俊華
學者張俊華指出:打了三年多、處於僵局的烏克蘭戰爭是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但鑑於普丁提出的無理的和平條件,談判很難會馬上發生。這時,有些國家自然想起了中國,並對習近平寄予不少希望。但這裡的可行性又何在?
三中全會將如何為中國經濟"指明方向"?
中國二十大三中全會將於下周在北京開幕。在當前經濟低迷、失業率高企、老齡化嚴重以及地緣政治關係日趨緊張的大背景下,姍姍來遲的"三中全會"將如何為中國經濟"指明方向",自然受到了格外的關注。
客座評論:英美大選對中港的諷刺
曾志豪
英國選舉結束,保守黨慘敗、工黨上台;美國大選的候選人辯論激烈,拜登也被呼籲退選。這兩件事,對中港政治,帶來甚麼諷刺呢?
德語媒體:中國投資者深感不安
《新蘇黎世報》關注下周舉行的中共三中全會,外界預期不會有深層次的改革。該報還聚焦習近平的反腐運動下,中國仍貪官不斷。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為何突然訪華?
時隔兩個月,中匈領導人再次會晤。剛剛訪問過烏、俄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稱訪華之旅為「和平使命3.0」。專家如何解析歐爾班此行的目的和意義?
匈牙利總理突訪華 習近平呼籲大國應發揮正能量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閃電拜訪普丁後前往北京會見習近平。中國領導人呼籲國際社會為俄烏恢復直接對話創造條件。人們還注意到,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中企紛紛投資匈牙利這個歐盟國家。
牆外文摘:「愛國人士」的潛在暴力沒有消失
有文章指出,網路用戶對於日本的態度,已從早些年的敵視,逐漸轉變成為仇視。這種潛在的暴力,並沒有隨著中國政府對「仇日極端言論」的打壓而消失。
德語媒體:受益者是習近平
《新蘇黎世報》強調,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是俄羅斯總統普丁欲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受益者。《法蘭克福匯報》則認為,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的臨時關稅「沒問題,但不解決問題」。
上合中亞峰會:普習推動對抗西方聯盟
俄羅斯總統普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習近平呼籲與會國"抵制外部干涉",普丁則稱多極世界已成為現實。7月4日,上合組織正式接收白俄羅斯為成員國。
客座評論:習近平念政治緊箍咒能實現強軍夢?
鄧聿文
中國軍事力量的躍升在最近幾年廣受國際社會特別是西方的關注,並在台海多次展示肌肉。然而,外界對解放軍的瞭解還是不多,這支部隊仍保持著很大的神秘性。就此而言,近期召開的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為外界瞭解解放軍提供了一扇難得的觀察窗口。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將訪華:既要又要的平衡之旅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曾以對華政策強硬派的形象引人注目,其當選後義大利便退出習近平大力推動的「一帶一路「。她下個月前往中國訪問,究竟會帶著怎樣的「願望清單」,而習近平又是否能讓她滿意?
客座評論: 「三明治」裡習近平的平衡術
張俊華
美國和北約對中國最近再次提出警告,規勸中國不要在軍事上幫助俄羅斯,並指出如果中國不接受勸告,則將要採取措施。但另一方面,普丁也在用各種手段來警示北京,不要跟西方走得太近。
牆外文摘:火箭軍貪腐案是否導致中共軍隊崩潰?
有評論認為,儘管火箭軍腐敗案嚴重到必須讓習近平親自定奪,透過召開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表態,但此等紀律挫敗是否到達讓中共軍隊體系崩潰地步,仍須持平論斷審慎觀察。
習近平下周出訪哈薩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中國外交部周日對外宣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2日至6日將出席在阿斯塔納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並應邀對哈薩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
中國宣佈三中全會日期 中央政治局會議政治"掛帥"
原本預期去年秋季舉行的中共20屆三中全會現定於7月15日至18日召開。中共"三中全會"自1978年以來大多聚焦經濟改革。鑑於當前中國面臨的內外壓力,此次三中全會將制定何種經濟路線尤為引人關注。
李尚福、魏鳳和:中國兩位前國防部長同一日被開除黨籍
中國官媒報導稱,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周四審議通過對李尚福和魏鳳和違紀違法問題的審查結果和處理意見的報告,兩位前國防部長均被開除黨籍,移交司法。李尚福去年「消失」數月之後,被官方宣佈免職。而就在十天前,習近平強調軍中絕不能有腐敗分子藏身之地。
德語媒體:習仲勳教會習近平如何與莫斯科打交道
巴伐利亞廣播電台發表文章分析中國對俄羅斯關係的策略,其中提到「習近平可能從他的父親那裡學到,在與莫斯科的關係中避免任何『親密』,始終保持距離」。t-online則評論指出,中國探月技術將「無情超越其它國家,且帶來了不可預見的後果」。
波蘭總統杜達訪華 同習近平談和平與經貿關係
作為北約和歐盟成員國波蘭的元首,杜達正在中國進行為期5天的訪問。波中雙方探討在歐洲實現和平的前景,同時希望加深經貿關係。杜達在京期間,中國宣佈對波蘭公民實施15日單方面免簽政策。
上一頁
第8 頁,共8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