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澳智庫: 新冠疫情影響 中國10年內難超越競爭對手
澳洲智库在5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新冠疫情削弱了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讓北京在未來10年內很難領先其競爭對手。此外,報告也警告,印太地區爆發戰爭的風險越來越大。
斯洛伐克經濟部政務次長率團訪問台灣
12月5日,斯洛伐克經濟部政務次長卡羅爾‧加萊克率團訪問台灣,參加「第一屆台斯跨部會經濟合作諮商會議」。台灣方面表示,此為斯洛伐克2003年在台設處以來,首度派遣規模及層級都具代表性的重要官員訪台。
一跌未平 一跌又起
本周末,不少投資人的心情可能宛若瀑布傾瀉。先是經歷了周五美股中概股的集體暴跌,繼而周六再次經歷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市場的大跳水。
日本:尋求安全 加強軍備
日本新政府繼續推行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軍事強化和獨立路線。該國國防開支更是創下新高,而這都和中國不無關係。
首位黑人女性入葬法國先賢祠
移居法國的非裔美國藝術家約瑟芬‧貝克本周移靈先賢祠。位於巴黎的先賢祠葬著約80位法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她將成為安葬在這裡第6位女性。她能歌善舞,並且,畢生都致力與種族主義作鬥爭。
美國稱俄羅斯計劃對烏克蘭發動軍事進攻
美國情報部門聲稱,有證據表明俄羅斯正計劃對烏克蘭發動軍事進攻。針對烏克蘭問題,拜登和普丁據稱將進行視訊通話。
布林肯: 中國攻台沒有好處 應謹慎考慮可怕後果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路透峰會》上指出,中國領導人應慎重考慮在台海掀起風波的可怕後果。而歐盟和美國的代表在本周《美歐中國議題對話》結束之後皆表示,雙方在對中態度上漸趨一致。
美中角力「民主」
在拜登召集的民主峰會即將召開之際,中國方面闡述了自己對於「民主」及其「名」與「實」的看法,並指責美國召集的民主峰會是「一場鬧劇」。華盛頓則回應,無論誰批評,都不會為民主峰會道歉。
中國將放寬美企高管赴華旅行規定
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表示,中國將把美國企業高管前往中國旅行審批時間縮短到不超過10天。
索羅門省長支持台灣 美中角力成隱憂
與索羅門中央政府不睦的該國最大省馬萊塔,其省長蘇伊達尼3日表示,支持與台灣維繫邦誼,且稱「馬萊塔省及其人民將必須思考繼續留在索羅門群島有何意義」。外界關心,索羅門群島是否體現了美中角力已逐漸擴散到世界各國。
美國要求中國上市公司須公開賬目 將有何影響?
這項新規定要求外國公司向美國政府公開賬目,否則三年內可能會被美國交易所除名,這新規是劍指中國企業嗎?
上市不到半年 滴滴將從美國下市轉赴香港
滴滴6月底才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如今卻宣佈將準備從美國下市,這是迫於中國政府的壓力所做的決定嗎?滴滴出行12月2日的股價收在7.8美元,已較6月底的上市發行價大跌逾4成。
美歐外交高層對話 關切中國在台海行徑
美國與歐盟外交高層就中國議題進行對話,會前一份簡報提到,美歐對中國「令人擔憂的行為」的看法「越來越一致」。雙方預計將深化在經濟、國際組織等領域的合作,也將加強與中國相關的情報共享。
美國確診國內首個奧密克戎變種病例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報告首例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 omicron )確診病例。 受此影響,美股三大股指由漲轉跌,尾盤大幅跳水。
路透獨家:因領海爭議 中國印尼一度"劍拔弩張"
今年以來,因南中國海主權爭議,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雙邊關係日趨緊張。中方曾敦促印尼停止在爭議海域開採石油,並為此目的出動了軍艦。
美國又發生校園槍殺案
美國密歇根州一高中發生校園槍擊案,一名15 歲男生使用半自動槍掃射師生,隨後被警方逮捕。 三名學生中彈身亡。
宏都拉斯左翼新總統的困難抉擇
宏都拉斯大選目前的計票結果預示著,左翼「自由聯盟」黨候選人卡斯楚的領先優勢幾乎不可逆轉。若她成功當選,上任後首先要面臨的不僅是該國經濟陷入困境的難題,還包括如何處理和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關係。
英媒:7國助台灣研發先進潛艇 應對中國武力威脅
路透社29日獨家報導,自2017年起台灣展開潛艇國造計劃,總共有7個國家的廠商與專業人員協助台灣打造先進柴電潛艇。為了避免中國向這些廠商施壓,台灣的相關計劃人員也制定了低調的策略來應對。
牆外文摘:「國殤之柱」被移除的後果
有評論認為,港大校方下令將國殤之柱從校園移走的做法表明,香港高等教育當局看來是在遵循中央政府的命令,消除大學培養未來挑戰中國統治的政治領導人的潛力,大學已從過去進行政治啟蒙的地方變成了國家監控監管的場所。
小國立陶宛何以成為抗中先鋒?
立陶宛今年5月宣佈退出17+1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之後又宣佈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在該國設立「代表處」。11月18日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正式掛牌後,中國將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至「代辦」等級。人口280萬的東歐小國立陶宛為何成為抗中先鋒?
「乒乓外交」50周年:世乒賽紀念歷史性事件
半世紀前,在乒乓球的幫助下,美國和中國相互走近。本周,在休斯頓世界盃上,兩個混雙安排讓人回憶起當年的「乒乓外交」。
美媒:防數據洩露 中國要求滴滴從美國下市
中國政府持續整頓國內網路巨頭,彭博社報導,中國監管機構已要求6月才在紐約上市的滴滴出行研擬下市計劃,來保護敏感數據不被外流。
美國5議員訪問台灣 中國大使館要求取消行程
五名美國國會議員25日晚間搭機抵達台灣,準備展開為期兩天的出訪行程。根據官方消息,代表團此次出訪將著重在安全事務,也會與台灣國防部官員與台灣總統蔡英文見面。這是過去一個月來,美國二度有國會議員出訪台灣。
德語媒體:中國禁得起開玩笑嗎?
《法蘭克福匯報》關注摩根大通的首席執行官戴蒙的失言風波;《慕尼黑信使報》分析台灣受邀參與美國民主峰會背後的意義。
油價危機:美中協調合作 歐佩克恐停止增產
油價高漲使美國、中國在能源議題上展開協調合作,雖中方尚未提出詳細釋放儲備石油的計劃;同時,《華爾街日報》報導,為因應美國釋放5000萬桶原油一事,歐佩克+恐將暫停增產。
宏都拉斯大選在即 台灣邦交岌岌可危?
在宏都拉斯大選進入最後倒數之際,美國政府再次向兩組候選人表明,華府希望宏都拉斯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而之前曾揚言當選要與台灣斷交的反對派候選人則透過助理表示,目前她尚未做出最後決定。
阻北京軍事發展 美又雙叒叕拉黑中企
出於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考慮,美國在貿易黑名單上新增了27個來自中國、日本、巴基斯坦和新加坡的實體。但8家中企格外引人注目。
無懼北京威脅 立陶宛抗中打先鋒
立陶宛外長24日出訪華府時表示,立陶宛正透過實現供應鏈多樣化與連結其他民主國家來力抗來自中國的壓力。他也呼籲歐洲各國提高印太地區事務的參與度。
中國試射超高音速導彈震驚西方世界
今年七月中國進行的高超音速導彈試驗,顯示該國在這一技術領域已取得重大突破。不過專家也表示,該技術是否已達到實戰需要仍值得懷疑。
美媒:人質外交?遭中國禁出境的美公民突返國
在拜習會前夕遭中國禁止出境4年的美國公民丹尼爾・徐突然收到通知可以返國。與此同時,7名在美國遭定罪的中國公民也被送回中國。外界憂心中美「人質外交」恐將持續發生。
遏止油價攀升 美國釋出五千萬桶戰略儲備原油
美國政府表示,他們將釋放5000萬桶原油,以努力降低油價。印度很快宣佈它也將釋放500萬桶。
擔心疫情 美國政府發布德國旅行警示
歐洲多國正在遭受洶湧的新一波新冠疫情。為應對這一局面,美國國務院日前發布了針對德國、丹麥等國的旅行警示。
美驅逐艦穿越台灣海峽
在美中兩國領導人影片通話一周後,又一艘美國軍艦穿越了台灣海峽。美國軍方稱這屬於例行活動。中國批評此舉破壞地區穩定。
美國汽車衝撞案 39歲嫌犯前科纍纍
這起襲擊事件造成至少5人死亡,40多人受傷。39歲的嫌疑人小布魯克斯(Darrell Brooks Jr)已被逮捕,他在案發前幾天才因其他控訴被保釋出獄。
中國將公佈釋放原油儲備細節
美國正在拉攏長期盟友日本和韓國以及中國和印度,考慮聯合釋放石油儲備,推動油價下跌。中國國儲局表示正在進行原油儲備釋放工作。但這可能只是旨在平抑中國國內能源價格。
乒乓外交2.0? 中美聯合組隊參加世乒賽
11月23日,休斯敦世乒賽即將拉開大幕。現在,國際乒聯宣佈,中美兩國選手將組成兩對跨國組合參加混雙賽事。五十年前的1971年,中美兩國正是通過「乒乓外交」開啟了雙邊關係正常化的進程。
美媒:美商出售剛果最大鈷礦給中資 拜登之子持股公司成助力
在綠能科技成中美新戰場之際,中資企業從美商手中收購剛果(金)兩座最大鈷礦場,使北京進一步掌握綠能資源。《紐約時報》報導,總統拜登之子與中方合資的公司,協助中企完成了關鍵的鈷礦交易。
牆外文摘:封印《醜陋的中國人》,中國人更醜還是更美?
有評論認為,柏楊的遺孀要禁止他的書如何使用,這正好認證了醬缸某程度上存在。2008 年在台北去世的柏楊,今天還是不能從醬缸中爬出來,還在與它戰鬥著。
想吹哨?有人幫!
不僅僅是斯諾登、阿桑奇。現實世界無所不有,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所謂的「舉報人」(也稱:吹哨者)。先評估風險,然後公開:如今,舉報人可在爆料前向專業組織尋求咨詢。
英媒:英國也考慮對北京冬奧「外交抵制」
距離明年2月的北京冬季奧運會只剩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但各界對於主辦國中國在人權議題方面的表現仍存在不少質疑。繼美國總統拜登本周表示考慮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抵制之後,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英國也正在積極討論抵制的可行性。
被中國禁止出境數年 美籍華人拜習會前成功返美
路透社18日獨家報導,美國政府透露在拜習會前幾小時,一名被中國禁止出境超過四年的美國公民順利獲釋返美。同時,有七名中國公民也遭遣返回中國,但美方否認這是兩國交換條件的結果。
韓高官登獨島惹議 美日韓聯合記者會告吹
美日韓副外長周三舉行三方會談,但原定舉行的聯合記者會卻因日韓副外長存在「分歧」被迫取消,獨留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一人出席。事件的導火索是一名韓國高層官員日前登上爭議島嶼。
北京冬奧會測試賽已檢測出三例新冠核酸陽性
北京冬奧組委對外通報稱,一名在華參加雪橇國際訓練周和雪橇世界盃的外籍運動員在每日例行核酸檢測中結果呈陽性,被認定為無症狀感染者。至此已經有3名外籍運動員被檢測為新冠肺炎陽性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
韓國半導體商欲改造中國晶片廠 美國反對
路透社報導,韓國半導體公司SK海力士欲將荷蘭ASML的關鍵設備導入其在中國無錫的工廠,然而美國對此反對。SK海力士擔心,這將影響其與三星、美光等業界對手的競爭。
美國會諮詢機構:需加強對中軍事威懾力
台海局勢升溫,專門針對美中貿易及安全問題提交年度報告的美國會諮詢機構USCC指出,若美對中國的軍事威懾力不足,恐讓中國對台灣採取「機會主義式的侵略」。
美財長警告國家財政破產
由於兩黨糾紛,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美國再度面臨部分「停擺」。該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深表憂慮。
昔日飛虎隊 如今成紐帶
1941年,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是亞洲戰場上一支重要的抵抗軸心國軍隊的力量。八十年後的今天,這支二戰時期的部隊依然被視為中美兩國之間的歷史性紐帶。
"飛虎隊"80大壽 中美組織線上慶祝
八十年前到中國協助抗日的美國飛行隊,一向被視為是中美合作的歷史性典範。周二,「飛虎隊」成立八十周年之際,來自中美兩國的老兵和官員舉行了線上慶祝活動。
美媒:拜登將對北京冬奧實施「外交抵制」
《華盛頓郵報》專欄文章引述消息人士指,拜登政府預計要對北京冬奧實施「外交抵制」,禁止美國官員出席冬奧。拜習會才剛於16日落幕,美中兩國的競爭似乎又有了新發展。
互釋利多 中美解除記者簽證限制
在中美兩國對彼此的記者施行簽證限制超過一年後,雙方都在拜登與習近平峰會結束後數小時,對外宣佈針對相關問題達成共識,將解除簽證限制,並依法審批新常駐記者的簽證。
上一頁
第73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