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美國再度聲援立陶宛 法國促歐盟反制中國
面對來自中國的壓力,美國周五再次發出支持立陶宛的訊號。另有媒體報導,作為新一屆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的法國希望盡快採取措施反制中國。
一中國科學家承認在美國竊取商業機密
美國司法部表示,一名中國公民承認,在美國對農業巨頭孟山都從事了工業間諜活動,以便使中國政府收益。孟山都如今是德國企業拜耳旗下公司。
美日召開「二加二」會談應對中朝壓力
日本昨天才跟澳洲签署防務合作協議,7日又將與美國舉行外交與國防部長會議,應對中國日益增強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會前也傳出雙方很有可能針對台灣做出秘密協議。
美國會大廈騷亂周年 拜登將矛頭指向川普
美國總統拜登6日針對美國國會大廈騷亂發表周年演說,談話中直指美國前總統川普「試圖阻止權力的和平轉移」,並呼籲美國民眾避免美國成為一個接受政治暴力的國家。
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遭暴力衝擊
2021年1月6日,時任總統川普对其支持者發表演講後,美國國會大廈遭到暴力衝擊,數人死亡,宣佈總統選舉結果的程序被迫中斷。相關調查延續至今。
北京將任命一名非洲之角事務特使
中國外長王毅周四表示,北京將任命一名非洲之角事務特使,這顯示中國有意在這一熱點地區扮演更重要角色。宣佈這一消息之際,正值美國特使預定前往衣索比亞,敦促通過談判結束該國北部已延續了一年多的戰爭。
評論:美國民主政治處於危險之中
聽上去像是盛世危言。然而,發出這樣的警示非常必要:美國民主制度前景堪憂。德國之聲駐華盛頓記者 Ines Pohl 指出,我們一年前所經歷的國會大廈遭衝擊的那場風暴不過是一支前奏曲。
北韓試射高超音速導彈 美批違反聯合國決議
在日本與韓國1月5日表示偵測到北韓疑似發射導彈後,朝中社6日證實,北韓成功試射了一枚高超音速導彈。美國也在第一時間公開譴責北韓的行為,重申此舉違反了多項聯合國安理會決議。
德國外長開啟上任後首次訪美之行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在上任後首次出訪美國前強調了德美關係的重要性。圍繞烏克蘭問題同俄羅斯之間的緊張關係很可能是她這次訪美行程中會談的重點。
紐約市長呼籲白宮為「中國病毒」說法向美國華人道歉
美國紐約新任市長亞當斯呼籲,白宮應該就前總統川普将新冠稱為「中國病毒」等言論向美國華人公開道歉。
美國學界稱新冠永不消失 法國發現新病毒
世衛組織稱奧密克戎主要感染上呼吸道,症狀相對溫和。美國醫界認為,新冠病毒最終將流感化,人們應該與病毒共處,但與此同時法國又發現新的變種病毒——2022年有可能看見疫情的終點嗎?
北京外交經貿施壓 立陶宛陷「台灣」困局
立陶宛遭北京外交降級後,與中國供應鏈有關的企業持續受壓。美國近日拉盟友持續公開聲援,立陶宛也持續向歐盟喊話。但這個同時,立陶宛國內的政治與民意也悄悄出現了變化。
美國日新增新冠病例首超百萬
官方數據顯示,本周一(1月3日),美國首次在 24 小時內記錄到百萬以上新冠染疫病例,創下新冠大流行瘟疫爆發以來的全球新峰值。
才發防核戰聲明 北京稱繼續核武現代化
1月3日,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美中俄英法罕見發表聯合聲明,表達防止核武器擴散決心,表示核子大戰打不贏、也不能打。隔一天北京就召開記者會發出異音。
德語媒體:「中國夢」裡有你嗎?
如果說川普当上美國總統讓很多人的美國夢徹底破滅,那麼,中國領導人宣揚的「中國夢」對這個世界又意味著什麼?
美國防長奧斯汀感染新冠隔離
新年伊始,美國境內新冠感染數量激增。國防部長奧斯汀也檢測出新冠陽性。他在聖誕節前曾與拜登會面。
美國中止與非洲三國的貿易協議
華盛頓宣佈取消與危機國家衣索比亞以及西非國家馬裡和幾內亞的貿易協定,理由是這些國家侵犯人權及發生政變。中國在衣索比亞有多個工業園。
特斯拉在美、中召回近70萬輛車
由於可能的安全隱患,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在美國和中國召回近70 萬輛汽車。尚不知曉的是,召回行動是否將涉及在德國的用戶。
德國持續發放簽證給更多阿富汗雇員
自塔利班全面掌權之後,曾替西方駐軍、國際機構和發展援助項目工作的阿富汗人擔心遭到塔利班的報復。德國外交部表示,目前德國仍持續發放簽證給更多阿富汗的雇員和身份敏感人士。
美國聯盟戰鬥部隊撤出伊拉克 留下2500名「顧問」
去年7月時,美國宣佈在今年年底前撤出其作戰士兵。但這不代表華盛頓完全離開伊拉克。
特斯拉召回近50萬輛車
對製造商來說,召回汽車總是一件尷尬事,而且費用高昂。這一次,它在美國涉及兩款特斯拉車,據稱,問題出在後備箱和引擎蓋上。
德國接任G7輪值主席 對華對俄政策成考驗
德國輪值G7主席任期內議題將強調突出重點。然而,七國集團所要討論的內容最終取決於全球政治。新冠大流行以及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肯定是重中之重。
美國科羅拉多州野火肆虐 數萬人撤離家園
美國科羅拉多州遭遇極為嚴重的火災,數萬居民被迫撤離。該州進入緊急狀態,有數百座房屋被燒毀。
2021全球市值最高公司 美國獨佔十之八九
在投資者青睞度上,蘋果繼續領先於競爭對手。作為今年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這家高科技公司只差300億美元便能成為史無前例的市值突破3兆美元的企業。
美俄峰會結束:拜登與普丁針對烏克蘭交鋒沒共識
拜登與普丁12月第二度舉行峰會,兩人交談近一小時,主要聚焦烏克蘭情勢。美國告訴俄羅斯,外交途徑解決問題仍是選項之一,但若侵略烏克蘭將對俄國實施嚴厲制裁。
全球氣候回顧2021
創紀錄的嚴寒與炎熱、大火、大水、龍捲風:2021 又是一個極端氣候年,但也是一個人類做出氣候保護和逐步淘汰煤炭的重要決定之年。我們從環境保護角度做一年終回顧。
中國宣佈對5名美國官員實施反制裁
在美國上周依據《香港自治法》制裁香港中聯辦5名官員後,中國外交部周四宣佈採取「對等反制」,對美國前商務部長羅斯等5人實施制裁,並批評美國是「借炒作涉港問題,服務遏制中國的政治圖謀」。
雖遭美國制裁 商湯科技成功在港上市
中國人臉識別技術企業商湯科技12月30日在香港正式掛牌上市,第一天收盤時漲幅超過7%。該公司不久前剛剛被美國列入限制投資制裁名單,華盛頓指責商湯科技開發的人臉識別技術有針對性地識別維吾爾人,構成了侵犯人權。
普丁:北溪2號可隨時開始向歐洲供應天然氣
俄羅斯總統普丁表示,北溪2號天然氣輸氣管道竣工並完成投產前準備工作,隨時可以開始向歐洲供應天然氣。他還表示,北溪2號將有助於緩解歐洲天然氣價格的飆升。
德國外交、內政部長宣佈不出席北京冬奧會
北京冬季奧運會即將開幕。美國已宣佈外交抵制。歐盟尚在尋求共同立場。聯邦德國外交、內政部長則已作出個人決定:不去北京。
美國FDA:感染奧密克戎 快篩結果不可靠
根據美國FDA數據,若患者感染的是新冠變異株omicron,使用現有的快速抗原檢測試劑無法得出可靠結果。如此一來,快篩還有意義嗎?
施壓俄羅斯 美國杜魯門號航母繼續駐扎地中海
烏克蘭衝突似乎出現外交緩和跡象。但華盛頓同時繼續擺出軍事姿態。莫斯科不會看不到這一點。
國台辦發言人:「明年台海局勢會進一步複雜嚴峻」
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在周三舉辦的新聞例會上表示,「明年台海局勢會進一步複雜嚴峻」。他表示,不排除大陸與「民進黨當局謀獨挑釁」和「外部勢力插手干預」的鬥爭「可能更尖銳、更激烈」。
尼加拉瓜沒收台灣外館轉交中國 兩岸口水戰
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在當地時間9日宣佈與中華民國斷交,並轉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的政府。台灣政府也隨即宣佈與尼加拉瓜斷交。此消息讓台灣的邦交國數量下降至14個。不過這場風波還沒完,三方繼續就台灣留在尼國的資產角力。
疫情急速惡化 美國放鬆隔離規定惹議
美國在12月27日新增確診病例飆升超過51萬例,創下疫情以來新高,死亡人數也在攀升。在這個時候卻傳出美國縮短無症狀感染者隔離時間的消息,醫學專家怎麼說?
美國丹佛地區發生槍擊案 至少5人死亡
一名持槍者在丹佛地區殺害了至少4人,並打傷1名警官。在與警方連續交火之後,持槍嫌犯被擊斃。
空間站險遭SpaceX衛星碰撞 中國向聯合國投訴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向聯合國秘書長投訴,美國公司SpaceX旗下的星鏈衛星今年下半年兩度過於接近中國的空間站,導致中方人員必須實施「緊急避碰」以確保安全。
美國:疫情肆虐 無症狀感染者隔離期變短
由於美國的新冠病例激增, 員工因隔離導致的缺勤正在影響多個行業。美國疾控機構建議縮短無症狀感染者的隔離期,旨在「保持社會運轉」。
中國外交部證實收到美國出席北京冬奧會官員簽證申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周一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中方已經收到美方有關人員的簽證申請」。對於美方官員是否可獲得相關簽證的提問,這名發言人僅表示,「中方將根據國際慣例、有關規定和對等原則進行處理」。
媒體:雖聲稱抵制 美國仍為官員申請冬奧簽證
本月初,美國宣佈對北京冬奧會實施外交抵制。不過,《南華早報》報導指出,美國政府以「支援安全行動」為名義替十幾名美國官員申請簽證。
美國禁止新疆強迫勞動商品進口 德企如何應對?
在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維吾爾族強迫勞動預防法》後,美中貿易爭端的緊張程度隨之提升,德國企業也面臨壓力。
中國證監會提案 企業境外上市須備案管理
中國證監會就境外上市相關制度規則公開徵求意見,預計將對境內企業直接和間接境外上市活動統一實施備案管理。
2022年美中關係將走向何方?
美國和中國陷入日益嚴重的經濟和地緣政治之爭,這樣的競爭關係預期會在明年繼續加劇。
為應對中朝 日本國防預算再創新高
日本國防預算連續10年增長,2022年度更達到5.4兆日元。這筆經費將用於採購、研發新型戰鬥機和武器,以應對來自中國和北韓的壓力。
德語媒體:2022年的中國和世界
歷史的時鐘已經走到了2021年底,人類和新冠病毒奮力抗爭的第二年即將落幕。新的一年,美中對抗的劇本將如何繼續?世界將如何與新冠共存?中國堅持的清零政策會帶來怎樣的影響?這些都是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
拜登簽署新疆強迫勞動法案 北京:美國搞陰謀詭計
美國總統拜登23日簽署通過了《維吾爾族強迫勞動預防法》,規定只有能夠證明他們的產品不是用強迫勞動製造的公司才會被免除從新疆進口商品的禁令。
德語媒體:美中的科技戰和南海的德國軍艦
展望即將到來的一年,《商報》預言美中之間的科技戰會愈演愈烈。《新蘇黎世報》則分析了德國護衛艦「巴伐利亞」號遠航南中國海的使命。
日美擬建軍事基地 應對台海突發情況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一旦台海局勢發生突變,日美軍方計劃以西南島鏈為基地,向台灣施援。報導稱,相關的聯合行動方案草案已經制定完畢。
輝瑞新冠口服藥獲美國FDA批准
疫苗可降低感染風險。而如果已經感染了,吃藥可防止發展成重症。新冠口服藥被看作是對抗新冠病毒的新武器。在美國,輝瑞公司的藥物已經獲得了緊急使用批准。
2022年中美關係主軸:「緊張管控」
德國之聲專訪獨立學者吳強,他表示,中美在2021年於許多領域都持續深化雙邊對抗,也指出,中美雙邊關係2022年會以「緊張管控」的主軸持續發展。
上一頁
第71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