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為什麼去朝鮮?美國士兵脫逃事件發酵
一名23歲的現役美國軍人18日自韓國越境進入朝鮮的事件,引起國際關注。這位逃兵究竟是如何脫逃的?目擊者和他的家屬又怎麼說?在他之前,美軍還有哪些逃往朝鮮的案例?
謝鋒批美不公平競爭 王毅:改造中國不可能
雖然中國外長秦剛繼續「消失」,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外交往來沒有停歇: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訪華,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會面;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美國的論壇中,則呼籲美國勿進一步祭出科技管制。
民調:亞裔美國人多對中國觀感不佳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19日公佈的民調顯示,多數亞裔美國人對其母國都持正面看法,對中國則觀感不佳,美籍華人喜歡中國的比例也低於5成。其他族裔的美國人如何看待中國?華裔美國人對台灣、中國的看法又有何不同?
克裡告訴中國將氣候與政治分開 北京會接受嗎?
在中美外交緊張的背景下,美國氣候特使克裡周三在與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會晤時表示,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威脅」,應與外交問題分開對待。他也呼籲中方在杜拜氣候大會前齊心協力。習近平則於周二表示,中國將按照自己的節奏減排。
北溪究竟是誰炸的?
北溪天然氣管道到底是誰炸的?發生在2022年9月26日的這起破壞行動已經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地緣政治之謎。大量的證據帶來的是多種理論。
伯克利與北京清華合作深圳學院 遭美國會關切
美國國會委員會「嚴重關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北京清華大學在深圳的合作案,認為兩者的合作可能犧牲美國利益、有利於中國政府取得科技與軍事優勢。
美派核潛艇停靠韓國 北韓再射2枚導彈
時隔逾40年,美國戰略核潛艇18日再次停靠韓國港口。與此同時,韓美核諮商小組NCG首次舉行會議。韓美加強防務合作之際,北韓19日也再度試射了2枚導彈。
季辛吉訪問北京:中美兩軍應該加強溝通
百歲高齡的季辛吉訪問北京並會晤中國防長李尚福。季辛吉說,美中任何一方都承擔不起把對方作為對手的代價。
克裡:希望以氣候合作推動中美關係
本周二,克裡和中國總理李強、中央外辦室主任王毅見了面,克裡表示,希望氣候問題可以成為中美合作解決分歧的新開始。兩國代表團當天繼續磋商,當被問及討論進展如何時,克裡表示現在評估為時尚早。
大國交惡殃及學術環境:華裔學者離美成趨勢?
有研究報告顯示,美國的華裔研究人員在中美緊張的政治氣候下日漸擔憂,更多人選擇離開美國、前往中國等地任職。一位資深華裔學者在不久前離開了華盛頓智庫、赴港大任職,他認為,麥卡錫主義正在美國捲土重來。
晶片業者會美高官 籲勿進一步限制對華出口
美國半導體大廠的高層17日會見了政府高官,討論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出口管制。同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出口管制對中國不會帶來根本性的傷害。晶片業者的憂慮為何?美國政府如何回應?
以色列總理將訪中美 大國競爭延燒中東
中美兩國在中東地區的競爭日益顯著。美國總統拜登17日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話,正式向他發出訪美邀請。與此同時,內塔尼亞胡也預計本月出訪中國、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賴清德將過境美國 布林肯籲中勿藉故挑釁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計劃於8月中旬出席邦交國巴拉圭的總統就職典禮,途中將「依慣例」過境美國。中國對此表示抗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說,中國沒理由以此為藉口發動挑釁行動。
美中氣候特使北京會晤 努力重振氣候外交
全球最大的兩個溫室氣體排放國的氣候特使周一在北京舉行了會晤,標誌著兩國正式恢復高層氣候外交。不過,中美關係目前依舊緊張,氣候問題上也存在不少「爭吵點」。中國官媒發表評論稱,「改善關係僅靠氣候特使是不夠的」。
不賣了!壓力山大 西門子終止與中企合作
西門子宣佈終止與北京天聖華訊息技術有限公司Transemic的合作。這家中國軍工企業被指利用西門子技術給中國軍備升級。美國之前已將其列入制裁黑名單。
台灣首參與日智庫兵推 曝安保對話機制不足
上週末,日本在東京舉行美、日、台3方的非官方兵推,模擬2027年中國武力犯台情景。台灣智庫的參與人員會後表示,日本不一定會跟隨美國決策。究竟兵推結果如何?揭露了哪些風險?
民調:近半美國人對美國民主運作失望
一項美國民調顯示:將近一半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美國的民主運作不佳。在談到移民、墮胎和槍枝法案時,約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認為現今政策未能體現人們的想法。
牆外文摘:李玟的歌聲與中美關係想像
有評論認為,歌手李玟演唱事業開始走向成功的背後,是中美關係一段難以言說的蜜月期。隨著中美關係的轉變,李玟的雙重身份讓她在央視演唱《我的祖國》的同時,仍然是中國歌手在國際舞台的代表人物。
美國氣候特使抵北京 雙邊關係趨緩?
美國氣候變化特使克裡7月16日抵達北京,他將在今後三天與中國氣候變化特使舉行會談。這也是美國高官今年對中國的第三次訪問。不久前,國務卿布林肯以及財長耶倫也相繼訪華,體現出兩國正在試圖穩定雙邊關係。
布林肯訪華前被中國駭客探了底細?
美國國務院官員對媒體透露,在國務卿布林肯6月訪華前,中國駭客通過入侵國務院的郵件系統,可能事先瞭解了敏感的內部訊息。
王毅會晤布林肯 籲美取消對中制裁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周四在東協會議期間會晤,這是美中高層近期的又一次接觸。王毅呼籲美國應與中國"相向而行",布林肯則重申溝通管道暢通的重要。
研究機構:華為有望回歸5G手機市場
儘管面臨來自美國的禁令,中國的科技巨頭華為卻正在積極籌劃重回5G智慧型手機市場。根據業內研究機構的預測, 華為將利用自主研發的半導體設計工具和國內的晶片生產能力,努力在年底之前重振旗鼓。
謝鋒赴五角大廈會談 中美軍事對話有譜?
美國國防部表示,中國駐美大使12日在五角大樓與美方進行會談,被專家視為一場「不尋常」的會議。這是否意味,兩國將恢復停滯多時的軍事對話?
七國集團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
由於北約未對烏克蘭提出入盟邀請,烏總統澤倫斯基此前作出言辭犀利的批評。不過,七國集團在北約峰會期間發表聯合聲明,將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澤倫斯基稱這一結果是對烏克蘭的重要成功。
高盛:2075年印度經濟世界第二?專家存疑
高盛日前發文預測,印度有望在2075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該國今年經濟增長預計可達5.9%。但有專家認為,十多年前,世界就曾對印度作出過於樂觀的預測,但並未能完全實現。
耐吉涉新疆強迫勞動 遭加拿大監察機構調查
加拿大民間團體指控,耐吉的加拿大子公司及皇朝金礦的供應鏈可能涉及維吾爾人的強迫勞動,但企業並未採取足夠的防止與補救措施。另一間公司「美沃奇」則遭美國議員質疑曾僱用中國監獄囚犯,包含台灣人權工作者李明哲。
拜登或於北約峰會場邊單獨會見澤連斯基
北約峰會於11日在立陶宛召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將出席12日的峰會。拜登據報將與澤連斯基舉行雙邊會談,討論基輔加入北約一事。此外,中國與印太局勢預計將是本次峰會另一大重點,中國官媒亦發表社論,抨擊北約對中國「包藏禍心」。
秦剛去哪兒了?北京:「健康原因」缺席
中國外長秦剛自從6月25日後就未曾公開露面,引發外界猜測。中國外交部7月11日表示,秦剛因「健康原因」缺席本周在印尼舉行的東協會議。此前有媒體報導稱,秦剛缺席是因為確診新冠肺炎,不過該消息未獲中國官方證實。
土耳其獲得美國戰機後同意瑞典加入北約
土耳其一直想得到美制F-16新型戰機,在華盛頓表態支持安卡拉推進軍備現代化之後,艾爾多安同意瑞典加入北約。
擔憂中國索羅門合作 澳要求公佈警務協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下午會晤索羅門群島總理,承諾提供建設、執法方面的協助,並簽署協議。此舉引來周邊國家的憂心,澳大利亞外交部呼籲兩國立即公佈警務協議,向澳大利亞和涉及地區公開其意圖。
被控充當中國代理人 美智庫主任:政治針對
美國1名智庫主任被控擔任「中國代理人」,涉嫌非法促成武器、石油交易,以及影響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策。該嫌犯否認指控,自稱遭政治針對。檢方指出,這名嫌犯已經潛逃。
北韓威脅將擊落美國「間諜飛機」
北韓指責美國侵犯其領空,警告會對美國「瘋狂上演」的空中間諜活動採取行動,並稱美國對其進行「核訛詐」。
耶倫結束訪華:建立一個彈性有效的溝通管道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結束對中國4天的訪問之前表示,總共10個小時的雙邊會談是 "直接 "和 "建設性的",有助於穩定"經常是磕磕碰碰"的中美關係。
美宣佈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 歐洲盟友保持距離
美國公佈了向烏克蘭提供新軍事援助的計劃,包括向其援助有爭議的集束彈。一些北約成員,比如西班牙、英國等都與美國的計劃保持距離。德國也表示拒絕向烏提供此類武器。與此同時俄烏戰爭已持續滿500天。
客座評論:北京在培養資本主義的「抗震「能力
中美技術貿易戰自2019年以來不斷升級。總體來說,北京暫且還沒有進行太多以牙還牙式的報復。本周中國政府決定系統性地從原材料出口方面來對自己的對手實行制裁。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北京的制裁從客觀上來說是在重新恢復西方資本主義的「抗震」能力。
德語媒體:美中打架 歐洲遭殃
美中之間的晶片戰爭愈演愈烈,夾在中間的歐洲人處境日益艱難。《經濟周刊》指出,歐洲人缺乏足夠的力量去堅持自己的立場。《商報》則刊評認為,歐洲長年來依賴美國的晶片設計與中國的晶片生產,美中爭鬥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導致歐洲陷入癱瘓。
中國軍機再越台海中線 耶倫籲美中多溝通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訪華第三天,她在氣候專家圓桌會議表示兩國應加強在氣候方面的合作;在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會面時也稱美中應該直接溝通、減少誤解。與此同時,台灣稱又發現解放軍機越過台海中線。
耶倫與中國女性經濟學家共進午餐,促決策層性別多元
美國財長耶倫周六(7月8日)在北京會見了六位中國女性經濟學家,強調政策決策層的性別多樣性。習近平執政以後,中國政府高層職位中的女性人數有所下降,其他行業高層中的女性代表也遠遠不足。
專訪:美國可能意識到中美關係或許要失控了!
美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耶倫先後訪問中國,這是否意味著雙方關係或迎來轉機?美國何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主動與中國互動?經濟外交會打開中美新常態嗎?中國問題專家劉亞偉對此進行分析,他指出,若美國有一兩件事兒做得讓中方覺得有誠意,雙邊關係就有穩定的希望。
俄戰機干擾美軍無人機
美軍方稱,周三和周四兩天,俄羅斯戰機在敘利亞上空兩次以"持續、不專業"的方式攔截美國無人機。
耶倫:美國尋求良性競爭 李強:兩國關係風雨過後定見彩虹
美國財長耶倫周五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時強調,美方尋求與中國的良性競爭,她希望此行能促進雙方更加常態化溝通。李強則表示,中美關係風雨過定見彩虹。耶倫也和美企代表見了面,她在北京一家雲南菜館大廳吃飯的畫面引起網民關注。
烏戰況更新:美國可能向烏克蘭提供集束炸彈
有官員透露,拜登政府將宣佈一項價值約8億美元的對烏克蘭軍事援助計劃,其中包括備受爭議的集束炸彈。
漢光演習前假訊息氾濫 台灣憂中國認知戰
台灣國安人士指出,每年漢光演習前,都會出現來自中國的假訊息攻勢,其中有些聲稱蔡英文要藉此進行「逃命綵排」。
促中國打擊芬太尼 美欲組抗毒全球聯盟
美國將於7日主辦一場關於芬太尼的線上會議,希望全球各國與中國洽談,促其出手打擊毒品流通。此前,美國曾以參與製造芬太尼為由,制裁、起訴中國企業,引起中國不滿。針對芬太尼供應鏈,美中雙方各自怎麼說?
抵達中國 耶倫:避免誤會 相互溝通
美國財長耶倫本周四抵達中國,她表示此次訪問給雙方提供了溝通和避免誤解的機會。中國財政部國際經濟關係司司長楊英明及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機場迎接。她此次訪問都會與中方哪些官員會面?
《紅色賭盤》作者沈棟:在牛津踰越恐懼
流亡英國的中國商人沈棟在英國牛津接受DW專訪,坦誠暢談他眼中的習近平,以及如何面對有一天可能會被中共海外國安力量「綁架」的恐懼。
台積電:中國鎵鍺出口管制不會產生直接影響
台積電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經過評估,我們預計原材料鎵和鍺的出口限制不會對台積電的生產產生任何直接影響。」台灣其他半導體公司也表示影響微弱。
稀土有多重要?中國主導地位為何難以撼動?
鎵鍺之後或是稀土?中國本周宣佈對鎵鍺實施出口管制,引發了對中國可能限制其他原材料出口,尤其稀土出口的擔憂。稀土究竟有何用處?中國的稀土對全球市場來說有多重要?為何稀土難以開采,各國又為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做出什麼樣的努力?
德語媒體:中國管制鎵鍺出口 到底誰更受傷?
中國管制鎵鍺出口的消息引起德媒的廣泛關注。這一舉措被視為對華盛頓的報復行動。《柏林日報》認為,西方恰恰可以利用這一機會進一步減少對中國原材料的依賴。《新蘇黎世報》則指出,短期內可能難找到替代中國的供應商。
耶倫中國行 旨在建立中美「新常態」?
繼美國國務卿之後,美國財長耶倫7月6日訪問中國。外界預計她此行難有重大突破,不過耶倫將推動雙方在經濟上的溝通。有專家認為,此次訪問可能有助於雙方建立「新常態」,並確立雙邊關係的基礎。不過也有分析人士不看好這次訪問,稱之為「一次空洞之旅」。
上一頁
第39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