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民調:近半數美國民眾支持禁用或剝離TikTok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CNBC新近進行的一次民調顯示,近半數受訪美國民眾都支持對TikTok予以禁止或強制剝離。不過在年輕一代美國人當中,反對禁止TikTok的比例明顯增高。
美議員訪台 台灣:與中國競爭是美共識
美國眾院軍委會跨黨派議員訪台會晤蔡英文,把美台之間的戰略關係稱為「未來區域安全的關鍵」。與此同時,台灣外交部發佈報告,認為支持台灣、強化與中國競爭,已是美國兩黨共識。
美質疑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 北京反駁:雙標
中國力推太陽能、電動車等產業,近期遭歐美批評其政府補貼可能導致大量廉價產品湧入他國市場,「過剩產能」衝擊全球。最新的批評來自美國財長耶倫。
習近平晤荷首相: 限出口無礙中國科技進步
在會晤到訪的荷蘭首相呂特時,習近平表示,「脫鉤斷鏈」沒有出路,認為割裂產業鏈只會導致分裂和對立,任何勢力都無法阻遏中國科技發展進步。此前,應美方壓力,荷蘭限制了對晶片製造至關重要的光刻機對華出口。
莫斯科襲擊影響普丁在俄國內的形象嗎?
已導致139人喪生的莫斯科襲擊事件後,俄羅斯維護國內安全的能力受到質疑,而普丁更是在事先無視西方的警訊。然而,他在俄國內的形象會有所損害嗎?
擔心次級制裁 中國銀行機構對俄付款延誤
路透社從多名知情人士處獲悉,由於中國、土耳其、阿聯酋的銀行機構擔心美國的次級制裁,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企業正面臨長達數月的付款延遲。而這正是美國想達到的效果:既不中斷跨國能源貿易,又干擾莫斯科的外匯收入。
習近平會美商高管 只是「拍照作秀」?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落幕之後,習近平另與美國企業高層會晤,強調中美應該「求大同,存小異」。與此同時,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也在海南登場。專家怎麼看中國這一系列盼提振外商投資的活動?
德語媒體:歐美商界盼加入中國的新質發展
《商報》關注了北京舉行發展論壇,指出在企業高層的眼裡,中國市場的地位尚無法取代;《法蘭克福評論報》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國銀行結束或減少了同俄羅斯的支付關係。
專家:中國芯趕超其他國家 至少還需10年
有全球最大半導體展會之稱的SEMICON China在上海舉行。美國對中國晶片出口管制的背景之下,北京加速推動本土產業,有業界人士認為,美國施加的限制越多,國內一些企業的發展越快。然而也有專家指出,想追趕上世界其他國家,中國至少還需10年。
暫不引渡美國 阿桑奇可繼續上訴
英國高等法院3月26日表示:除非美國方面能在三周內許諾阿桑奇被引渡至美國後不會面臨死刑威脅、且其言論自由受到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否則這位滯留英國十多年的維基解密創始人就可繼續在英國上訴。
習近平將會晤美企高管 李強不搶上司風頭
今年的中國發展論壇已落下帷幕,李強總理沒有像去年那樣與外企總裁們一起座談。他的上司習近平將於周三會見美企大佬。
船撞橋頭自然塌 多名人員及車輛落水
美國東部馬裡蘭州的巴爾的摩在3月26日凌晨發生了一起嚴重事故:一艘貨船撞擊了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橋。這座大橋橫跨帕塔普斯科河口,是當地交通要道。撞擊發生後,橋墩斷裂、大橋坍塌,多名人員以及車輛落水。
中國網民怎麼看莫斯科試圖將恐襲「栽贓」給烏克蘭?
莫斯科近郊音樂廳恐襲事件是誰干的?前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在微博上轉發「恐襲事件嫌疑人企圖向烏克蘭方向逃脫」的帖子,招致中國網民幾乎一邊倒地反對「栽贓」烏克蘭。不過,美國問題專家金燦榮表示「莫斯科恐襲應該不是美國干的」,也被一些粉絲罵。
美日安保傳升級 駐日美軍司令部可望擴權
《美日安保條約》簽署60多年,如今傳出將進行重大更新。近年來日本多次把中國形容為「最大的挑戰」,除了提高國防預算,也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合作。這次可能有哪些新的動作?
媒體:中國要求政府機構電腦淘汰英特爾、Windows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推出新採購標準,要求政府機構和國企電腦逐步淘汰英特爾、美國超微AMD,另外,中國也試圖淘汰美國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
這些年,川普吃過的官司
性侵、詐騙、干擾選舉、誹謗、濫用機密文件、妨礙司法:美國前總統、下屆總統角逐者川普遭到起訴的罪名高達91件。目前川普已輸掉了三樁民事官司,需要支付數千萬美元的賠償金。
不顧美國警告 以色列執意襲擊拉法
以色列總理內坦亞胡強調,無論美國支持與否,都會對拉法發動地面攻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警告,若襲擊拉法,以色列將面臨進一步被全球孤立的風險。
23條立法:周六正式上路 英澳促公民旅行要警惕
香港立法會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完成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後,該條例在周六刊憲生效。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新法生效後香港可輕裝上陣,全神貫注發展經濟。與此同時,英國和澳洲更新了前往香港的旅行建議。
中俄否決美國提交的聯合國加薩停火決議
聯合國安理會周五就美國提交的一份呼籲加薩「立即和持續停火」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由於常任理事國中國和俄羅斯行使了否決權,草案未獲通過。
「大限」將至 川普去哪裡籌集4.54億美元罰金?
總是自詡「很有錢」的美國前總統川普今年2月被紐約一家法院裁定財務欺詐罪名成立,他必須在3月25日前繳納4.54億美元罰金。現在「大限」將至,這筆錢還不見蹤影。川普甚至呼籲支持者為自己「捐個5美元、10美元」。
美官員:中芯國際可能違反美國出口管制
美國商務部負責工業與安全事務的副部長埃斯特韋斯表示,中芯國際為華為生產7納米晶片可能違反了美國的出口管制。這一消息導致中芯國際周五在香港恆生指數中暴跌5%以上。
美媒:向美企示好 習近平下周會見美國商界領袖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周將在中國發展論壇之後會見一批美國商界領袖。報導指出,目前在外資流出的背景下,中國政府正加大努力向美國公司示好。不久前有報導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不會在發展高層論壇上主持與外國大企業負責人的座談會。
客座評論:藍營立委笑蔡英文不登太平島的盤算
詹威克
國民黨要求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卸任前登上1600公里外的南海「太平島」,但國安局評估飛航、維安與南海局勢,「不建議」蔡英文前往太平島。藍營為什麼此時提出這樣的呼籲?
上台一年便辭職 武文賞成越南任期最短國家主席
據越通社報導,越共中央委員會昨天(3月20日)召開會議,同意武文賞辭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越南國家主席職務。今天越南國會召開特別會議,宣佈由國家副主席武氏映春出任國家代主席。分析人士指出,越南政局動蕩恐影響投資者信心。
川普对誰警告「血流成河」?
在有關「血流成河」的說法引起爭議後,川普试圖澄清,他上周的這一表述只是針對美國汽車工業的命運而言。川普还指責批評者斷章取義、誤導輿論。
涉嫌竊取特斯拉機密 長居中國加拿大人在美被捕
一名居住在中國的加拿大人因涉嫌從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電動汽車公司(疑似為特斯拉)竊取技術而在美國被捕。據媒體報導,另一名同樣受到指控的生意夥伴目前仍在逃。
北韓稱已成功進行高超音速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測試
北韓官方媒體本周三(3月20日)發布報導稱,北韓已成功進行「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測試,金正恩到場監督。
芬蘭為何可以連續七年蟬聯世界最幸福國家?
聯合國2024年《世界幸福報告》顯示,過去12年裡,全球各地幸福感不均衡程度上升了20%。在143個國家中,德國和美國的生活滿意度十年來首次跌破前20名。中國的排名從去年的第64位上升至第60位。台灣更靠前,排在第31位。
蕭美琴訪歐讓北京「生氣」 台外長:我們做對了
台灣候任副總統蕭美琴低調訪美之後前往歐洲,與捷克參院議長一同出席研討會,引發中國不滿。 20日,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如果中國生氣了,就好像我們做對了。」
蓋洛普調查:41%美國人視中國為頭號敵人
蓋洛普對美國民眾進行的調查中,中國已連續第四年被視為頭號敵人。對中國持好感的受訪者僅佔20%。相形之下,對台灣持好感的則佔到77%。
德語媒體:禁止TikTok會引發嚴重後果
美國眾議院上周通過了TikTok剝離法案,要求中國母公司剝離TikTok,否則TikTok將在美國被禁止。雖然這一法案能否通過,還需由美國參議院和美國總統最終定奪,但相關的討論還是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關注。
路透: SpaceX正為美國建設間諜衛星網路
五名知情人士對路透社透露,馬斯克旗下SpaceX與美國情報機構簽訂機密合同,為其打造一個由數百顆間諜衛星組成的網路。這顯示出億萬富豪馬斯克的太空公司與國家安全機構之間的聯繫正在加深。
韓國民主峰會為何引發中國抗議?
韓國正在舉行第三屆"民主峰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前往首爾,總統拜登也將線上參與。台灣數位發展部長則在會議上有一個事先錄製好的影片發言。
川普:如不能當選 將會看到「一片血海」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最新警告引發關注,在談到將限制中國產電動車進入美國市場時表示,若他輸掉大選,美國將會陷入「一片血海」。
布林肯飛抵韓國出席民主峰會
三月17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抵達韓國首都首爾,他將出席周一開始的民主峰會,這是他此次亞洲之行的第一站,稍後他還將到訪菲律賓。
川普若再度當選 俄美再成「友邦」?
3月15日開始的俄羅斯大選中,現任總統普丁再度當選可謂毫無懸念,相比之下,8個月之後的美國總統大選才能引起普丁更多的關注。
解碼中國:走向太平洋的軍事強國
中國計劃給海軍裝備升級,建造兩艘核動力航空母艦。這既是為了震懾鄰國,也是為了在國際上「秀肌肉」、和美國「較勁」。
德語媒體:川普若再當選 會把台灣送上刀口嗎?
川普再次參選美國總統,若是他最終勝選,會給台灣問題帶來什麼影響?《慕尼黑信使報》的一篇評論指出,與美國的衝突越是激化,北京對台灣就越是咄咄逼人。與此同時,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TikTok法案也是引起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
靖國神社再添爭議 前軍事官員被任命為宮司
日本靖國神社選了一名前軍事指揮官擔任其新宮司,此舉可能引發爭議。這是自1978年以來,首次有日本前軍事官員擔任這職位。
美官員:「立即」開設瓦努阿圖使館 警惕中國警務協議
美國將「立即」在瓦努阿圖開設大使館,並正在努力獲得吉里巴斯議會的批准在該國也開設使館。美國官員重申太平洋島國與中國簽署警務安全協議的危險。
美中兩國官員互批對方行為極具「諷刺」意味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昨天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說,不允許本國公民使用X、臉書和谷歌的中國官員們卻利用X平台批評美國,「這極為諷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今天回應說,自詡為自由市場經濟的國家,卻不惜動用國家力量打壓特定企業,這才是真正具有諷刺意味。
川普曾授權反中認知作戰?專家:恐適得其反
近年美國情資多次警告網路上存在著散播「親中反美」言論的認知作戰,但據路透社獨家消息,川普任內也曾有CIA特工小組,專門在網路上引導反中輿論風向。對美國來說,這樣的做法會帶來什麼影響?
客座評論:美中攤牌已經開啟
各界分析普遍認為,在2024美國大選年,美中關係不太可能有好轉。時事評論員鄧聿文指出,從華盛頓方面強制Tiktok剝離的法案等一系列動作來看,兩國之間已經進入攤牌階段。
美國眾院通過TikTok法案 周受資拍片回應
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TikTok法案,要求字節跳動與抖音海外版TikTok「分家」。TikTok執行長周受資拍影片回應稱,將繼續捍衛平台,包括行使司法權利。
出口引憂 投資歡迎--歐盟如何應對中國電動汽車擴張
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引發歐美憂慮。不過,中國電動汽車、電池企業在歐盟投資,則備受青睞。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電動車企正轉向在歐洲、拉美和亞洲生產,以此獲取市場準入。
美眾議院通過TikTok法案 中國外交部回應:強盜邏輯
今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美國眾議院昨天通過TikTok相關法案時說:「看到別人的好東西就要想方設法據為己有,這完全是強盜邏輯。」TikTok CEO發表影片表示會竭盡所能行使合法權利保護平台。
美眾議院表決通過:TikTok必須與字節跳動剝離 否則被禁
在美國擁有1.7億用戶的TikTok,如今面臨或者與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剝離、或者被禁。美國國會眾議院周三表決通過了相關決議。中國外交部稱之為霸凌行徑,將反噬美國。
韓美提早談防衛費分擔 為防川普上台?
專家分析,韓美提早啟動防衛費分擔談判,是為了防止一旦川普上台,可能帶來分擔費用飆升,同時削弱安全聯盟。專家同時指出,美國駐軍當然防範北韓,但中國才是最主要的安全挑戰。
鎖定黨內提名!拜登和川普将再次對決
最新一輪初選結束後,美國現總統拜登和前總統川普都贏得了足夠的黨代表票數,從而鎖定各自黨內的候選人提名。這將是美國近70年來首次有兩名相同的總統候選人再次對決。
情報機構:美國面臨「日益脆弱的世界秩序」
美國情報機構一份報告將「野心勃勃但又焦慮不安的中國、兇猛好戰的俄羅斯和伊朗等地區大國」視為對現存國際體系、以及美國在其中主導地位的挑戰。報告還警告說,中國可能試圖利用技術手段影響美國大選。
上一頁
第27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