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涉新疆強迫勞動 美國再拉黑五家中企
美國政府發佈最新公告,以涉嫌在新疆強迫勞動為由,再度將5家中國企業列入制裁名單禁止進口。如今已有超過70家公司因強迫勞動被美方列入黑名單。中國則再度批評美國此舉「破壞新疆穩定、遏制中國發展」。
德語媒體:興奮劑問題上,西方是否搞雙重標準?
《南德意志報》繼續關注巴黎奧運會上的興奮劑疑雲,認為指責中國運動員服用禁藥的西方國家,其實自己也並不干淨。《商報》的一篇客席評論,則建議歐洲不要像美中兩國那樣針鋒相對,而是要保持開放性從而獲得競爭優勢。
拜登對若川普败選和平權力交接「毫無信心」
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CBS採訪時發出警告,如果川普在11月的大選中落敗,他對將權力和平移交給哈里斯(亦稱「賀錦麗」)「毫無信心」。
中國加強南海戰巡 回應美菲等四國軍演
菲律賓、美國、加拿大和澳洲在南海爭端地區展開為期兩天的軍演,以維護「基於規則的秩序」。中國則在南海黃岩島附近海空域組織聯合戰巡,稱「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賀錦麗搭檔沃爾茲對華立場軟還是硬?
賀錦麗6日宣佈邀請明尼蘇達州州長沃爾茲擔任她的競選搭檔。分析認為,賀錦麗此舉是為了吸引美國中西部及農村地區的選票。不過沃爾茲在中國任教的背景,以及他過去在中國議題上的表態也格外引發關注。
美法院裁決:谷歌是行業壟斷者
這項歷史性裁決認為,搜索引擎巨頭谷歌一直在非法利用其主導地位來壓制競爭。這意味著美國司法部在遏制矽谷科技巨頭方面取得重大反壟斷勝利。谷歌表示將對這一裁決提出上訴。
媒體:哈里斯選擇沃爾茲為競選副手
據媒體報導,民主黨人哈里斯選擇沃爾茲(Tim Walz)為11月總統選舉的競選副手。美國媒體CNN以及美聯社等引述消息人士報導了這一決定。
著眼印太戰略要道 美軍擬在澳洲小島設基地
澳洲的科科斯島地處偏遠,但其地理位置深具戰略價值。不僅靠近中國石油進口通道,也位處美國嚇阻中國侵略台灣的關鍵位置。如今美國似乎有意在當地建設軍事基地,專家怎麼說?
美國擬禁止自動駕駛汽車用中國軟體
路透社從華盛頓政府圈內人士處獲悉,美國商務部預計在今後幾星期提議禁止在自動駕駛或聯網汽車中使用中國研發的軟體或先進無線通信模塊。商務部發言人表示,此舉出於國家安全擔憂。中國則表示將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牆外文摘:中共是否還能做出重大決定?
有評論認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令人思考更深層的問題:今日的中共領導層和官僚機器,是否仍然不願意做出艱難而重大的決定,更願意用小修小補或者說「添油」的辦法,回應多層次多面向的複雜問題?
德國外長強調在德部署美國遠程武器的重要性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強調了在德國領土上部署美國遠程武器系統的重要性。她表示,像「標準-6」防空導彈、「戰斧」巡航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這樣的武器將對俄羅斯形成威懾。
哈里斯成為總統候選人 川普准備迎戰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在民主黨線上投票中獲得必要多數,成為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的候選人,將在11月的選舉中與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对決。
美國取消9/11陰謀策劃者的認罪協議
美國取消了與9/11事件策劃者及兩名同謀的不久前簽署的認罪協議。國防部長奧斯汀撤銷了終身監禁協議,並將死刑重新列為可能的判決。
德語媒體:奧運泳池何時能恢復清淨
有關中國遊泳選手興奮劑問題的討論,遲遲不能平息,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缺乏透明度的工作方式,非但不能消除各方的疑慮,反而對質疑呼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德國加入聯合國軍司令部 維護韓半島穩定
德國如今作為第18個國家,加入聯合國軍司令部。該軍事組織旨在確保朝鮮半島的停火狀態。德國國防部長表示,歐洲與印太的安全緊密相連。
菲律賓與日本首次在南中國海舉行聯合軍演
繼菲律賓與美國在南中國海舉行軍演之後,菲律賓本周五(8月2日)和日本在南中國海舉行首次聯合軍事演習。與此同時,越南的一艘海警船也赴菲律賓參加與該國海軍的聯合演習。
換囚行動:德國釋放俄羅斯殺人犯引爭議
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的囚犯交換中,一名在德國被判無期徒刑的殺人犯也獲釋,以交換被俄羅斯關押的政治犯。這在德國引發很大爭議。
德軍遠赴印太 憂心中國擴張
德國聯邦國防軍正在夏威夷海域參加美國主導的聯合軍演,德國防長皮斯托利烏斯也蒞臨觀摩。亞太是全球人口最多的經濟繁榮區域,柏林希望能夠同當地各國維持良好關係,同時也對中國的擴張感到擔憂。目前尚不確定德國軍艦是否會穿越台灣海峽。
美國同「911」主謀達成認罪協議
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事件的幾名主謀已經在美國關塔那摩監獄被關押多年。現在這起長期懸而未決的案件又出現了新的發展:美國和上述被告達成了認罪協議。
加拿大軍艦通過台灣海峽 北京批加方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加拿大一艘海軍護衛艦7月31日通過台灣海峽。該國國防部長布萊爾表示,此舉重申了加拿大對自由、開放和包容的印太的承諾。北京表示不滿,批「加方行為滋擾攪局,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委內瑞拉民眾抗議馬杜羅操縱選舉結果 11人喪生
委內瑞拉數千人在首都加拉加斯舉行新一輪示威,抗議總統馬杜羅通過欺詐手段贏得選舉。據非政府組織稱,全國至少有11人在抗議活動中死亡。美國、巴西、歐盟呼籲委內瑞拉當局確保透明度,公佈大選計票詳細結果。
美國大選倒數99天 學者憂中俄干擾
美國情報官員29日稱,美國大選面臨境外勢力干涉;此前,相關報告顯示,中國、俄羅斯及伊朗是主要的參與者。學者也向DW表示,美國的競爭對手可能已經在網路上發起錯誤訊息宣傳,規模難以估計。
烏克蘭向中國外長發出訪烏邀請
烏克蘭外交部一名發言人本周二(7月30日)表示,烏克蘭政府向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發出邀請,歡迎他訪問烏克。北京表示對這一提議"感興趣"。
美國向菲律賓提供5億美元軍援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美國將向菲律賓提供5億美元軍事援助,以幫助菲律賓軍隊和海警的現代化革新。
普丁警告美在德部署導彈 德國政府硬氣回應
俄羅斯總統普丁警告,美國計劃在德國部署新型遠程武器將導致俄方採取「鏡像措施」予以回應,可能引發類似冷戰時期的導彈危機。德國政府回應稱,不會被普丁的言論所嚇倒。
超級富豪破壞民主政治?
金錢意味著權力。在全球各地,超級富豪手中的財富正在快速增長,他們對政治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這是否會對民主構成威脅?
德語媒體:兩岸和平共處 對各方都最有利
《商報》評論認為,德國政府必須在台灣問題上表明立場,只有歐美各國協力向北京施壓,台海兩岸才能維持和平。《新蘇黎世報》報導了日美加強軍事合作,以應對台海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
美國總統大選:哈里斯團隊一周內籌得兩億美元捐款
美國總統大選已經進入一百天倒計時,來自民主黨陣營的哈里斯競選團隊近日來獲得的捐款越來越多,其中絕大部分款項來自首次捐款者。
牆外文摘:哇哈哈的「愛國」難題
有評論認為,中國最大飲品生產商「娃哈哈集團」的接班人宗馥莉面臨的困境,並不是國進民退和開放市場之間拉鋸的問題,而是從一開始,國有經濟就一直沒有真正退場過。這個時代,已經沒有民營企業的機會。
美日加強軍事合作 駐日美軍指揮結構升級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國防部長奧斯汀在東京與日本外相上川陽子和防衛相木原稔舉行會談,宣佈將加強美日軍事合作,設立新的指揮中心。
各國向以色列提供了哪些有爭議的武器?
雖然以色列擁有非常先進和高效的國防工業,但為了滿足加薩軍事行動的需要,該國仍需要從國外購置軍火,但這類軍火交易並非沒有爭議。
歐洲國家為何對川普重返白宮疑慮重重?
至少一年時間以來,歐洲各國首都一直在努力思考如果應對川普重新掌權。但是,桌面上並沒有明確的方案,部分原因是沒有人想要發出他們預期川普当選或被川普抛棄的訊號,儘管這一直是可能發生的情景。
美司法部:TikTok收集美國用戶敏感訊息
美國司法部在最新提交的法庭文件中指控TikTok收集美國用戶對槍枝管控、墮胎和宗教等敏感社會問題的大量訊息,並認為中國和字節跳動作為外國實體,不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對言論自由權利的保護。
美方稱布林肯與中國外長會晤「富有成效」
在寮國萬象舉行的東協外長會議期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外長王毅進行了「開放且富有成效的」會晤。布林肯提出了對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挑釁行為」的關切,並討論了人權問題和中俄關係。這次會談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客座評論:第三次世界大戰可以避免
張俊華
學者張俊華指出:北約對中國的強硬口氣以及中國軍隊在白俄羅斯的軍演,儘管看上去殺氣騰騰,但未必會引起所謂世界大戰。而在目前,對北京用軟的手段似乎更有效一些。
美國和加拿大在阿拉斯加攔截中俄戰機
美加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表示,在阿拉斯加附近攔截了兩架俄羅斯TU-95轟炸機和兩架中國H-6轟炸機。 這些飛機當時在國際空域,並不被視為威脅。
以色列總理在美國國會演講 佩洛西:史上最糟糕的一次
以色列總理內坦尼亞胡7月24日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國會大廈外,數千人舉行示威抗議。一些民主黨議員抵制內坦尼亞胡的演講,美國國會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稱,他的這次演講是所有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的外國政要中最糟糕的一次。
拜登強調交棒新世代 川普諷演說「聽不懂」
自拜登上週末宣佈退選之後,這是他首度在鏡頭前發表演說。他說退選是為了「團結」黨內和國家,並未提及健康因素。許多民眾在白宮外展現支持;川普則批評他的演說「太爛、聽不懂」。
美國調查中國禁藥醜聞 國際奧委會嚴重不滿
中國遊泳隊興奮醜聞引發爭議後,美國司法部門開始對世界反興奮劑組織WADA展開調查,而此舉顯然令國際奧委會大為不悅。
歐美媒體熱評北京斡旋法塔赫、哈馬斯
媒體看中國
德、英、美媒就北京邀請巴勒斯坦14個派別對話,並簽署組建臨時民族和解政府的北京宣言發表評論。
賀錦麗民調微幅領先川普 兩人誰會贏?
拜登退選後,賀錦麗迅速凝聚民主黨內多數代表的支持,取得正式提名可說勝券在握;最新民調更顯示,她對上川普有些微優勢。兩人政策雖各有不同,但面對中國,有專家認為他們都會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美警告俄中北極雄心 莫斯科、北京反駁
美國軍方發布北極戰略,稱俄羅斯和中國正在該地區加強合作,可能影響地區穩定。報告稱,俄羅斯在北極重啟了數百個前蘇聯時期的軍事地點。中國對該地區也有雄心。
巴勒斯坦各派簽署《北京宣言》以色列抨擊法塔赫
7月21日-23日,中方在北京主辦巴勒斯坦各派別內部和解對話。在7月23日的閉幕式上,巴勒斯坦各派簽署了《北京宣言》。以色列則對法塔赫與哈馬斯」簽署戰後共同控制加薩的協議「予以抨擊。
澤倫斯基:德國的『愛國者』到了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周日晚(7月21日)在每晚的影片致辭中感謝德國交付第三套愛國者防空系統。他還在X發文,對拜登總統對烏克蘭的支持表示感謝,並希望美國繼續發揮強有力的領導作用。
除了賀錦麗 民主黨還有誰可能迎戰川普?
美國史上從未有政黨候選人在如此接近總統大選的時刻宣佈退選。拜登表態支持賀錦麗參選,若她當選將成為美國首位亞非裔女性總統,然而爭取提名的前路未必順遂。DW整理可能披掛民主黨戰袍、迎戰川普的潛在人選。
拜登退選力推賀錦麗出戰 各界怎麼看?
堅持了數週,美國總統拜登不敵黨內「逼宮」聲浪,宣佈退選。他「欽點」的總統候選人是現任副總統賀錦麗,但她能否贏得民主黨內多數支持,仍是未知數。
德國外長:部署美國遠程武器確有必要
一星期前,德國決定自2026年起在境內部署美軍遠程武器,引發了廣泛爭議。現在,德國外長也就此表態,強調歐洲如今面臨的最大安全威脅就是普丁治下的俄羅斯。
熊貓外交 誰是贏家?
中國的熊貓外交,真正的贏家是誰?在雙邊關係緊張的背景下,為什麼中國仍願向美國運送大熊貓?而歸國的「華僑熊貓」面臨的最大挑戰又是什麼?
IMF上調對中、印、歐經濟增長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了今年對中國、印度和歐洲的經濟前景預期,同時略微降低了對美國和日本的預期,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期為5%。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在接受本台採訪時也談到西方與中國雙向「去風險」的問題。
美中日之間 太平洋島國還能否「自在游泳」?
日本主辦本屆太平洋島國峰會,除了經濟援助之外,也提供軟硬體方面的實際支持。從去年主辦的美國到今年的日本,各項援助背後都看得出與中國抗衡的影子。
上一頁
第21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