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客座評論:印度為什麼「突然」與中國握手言和
鄧聿文
今年金磚喀山峰會和外界預期的沒有太大出入,倒是中國和印度在會議之前突然宣佈達成邊界協議,雙方恢復到2020年的實際控制狀態,出乎外界預料。有跡象顯示,印度為達成協議做出一定妥協。這次令人意外的中印和解之下,到底透露了怎樣的訊息?
華盛頓郵報不再為總統候選人背書 貝索斯怕川普报復?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不到十天,傳統的左派媒體《華盛頓郵報》摒棄一貫做法,不再公開表面支持某位候選人,引發巨大爭議。該報老闆貝索斯的顧慮是什麼?
記錄台北:迪化街上的美國大選
美中關係和台海局勢是此次美國總統選戰中的一項重要議題。台灣上周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美國的選情受到近半數台灣民眾的關注。人群熙攘的迪化街上,記者隨機請一些路人談起了他們對美國大選的看法。
美媒揭中國「鹽颱風」駭客行動 川普顧問通話遭截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川普團隊一位顧問的手機通話遭中國駭客攔截。中國多次主張無意介入美國大選,但這波駭客行動還是再度引發了各界質疑。
美宣佈對台軍售隔天 解放軍再越台海中線
就在美國宣佈批准對台軍售之後,中國隨即抨擊美國「嚴重破壞中美關係」,並在隔天出動軍機、船艦於台灣周邊活動。
川普的貿易政策已讓德國汽車巨頭惶恐不安
捲土重來的川普再次呼籲加強美國本土的工業生產,這一背景下,德國汽車製造商對他可能再次當選美國總統感到深切的不安。在目前汽車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寶馬、奧迪、大眾和梅賽德斯應如何應對?
川普称拜登讓過多移民進入美國 事實是什麼
移民是本次美國大選的熱門話題之一,共和黨候選人川普指責美國總統拜登在任內允許創紀錄數量的非法移民進入美國。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DW帶你看看數據怎麼說。
中國駭客入侵美國電信 兩黨總統候選人團隊手機均遭截獲
美國媒體報導稱,中國駭客試圖入侵川普、萬斯,以及賀錦麗竞选团队成員的手機。
美國批准對台灣近20億美元軍售
美國國務院周五批准了一項對台灣價值19.88億美元的軍售方案,包括「國家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NASAMS)和雷達系統。這是美國總統拜登任內第17度對台軍售。
白宮國家安全溝通顧問:三千北韓士兵入俄「令人擔憂」
美國國家安全溝通顧問對德國之聲表示,白宮將與盟友討論北韓軍隊可能介入俄烏戰爭「這一令人擔憂的局勢發展」。他同時表示這場戰爭某種程度而言就是一場「代理人戰爭」,而普丁總統要對此負責。
賀錦麗:特朗普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
在有報導稱川普赞揚希特勒後,賀錦麗表示,她認為川普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與此同時,不同媒體的民調結果顯示,距離大選還有不到兩周的時間,賀錦麗和特朗普的支持率不相上下。
微軟:中國用網軍干預美選 針對反中候選人
距離美國大選倒數不到2週,美國微軟公司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俄羅斯、伊朗及中國都加大力道藉網路行動干預大選,包含駭客入侵、製作虛假影片、社群誹謗等做法,且越接近投票日,這些行動還可能進一步加劇。
澳洲欲向美國採購遠程飛彈 強化嚇阻力
隨著美中兩大勢力之間的競爭持續,澳洲正進行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防改革。繼美英澳AUKUS核動力潛艦計劃後,澳洲決定再向美國購買價值70億澳幣的遠程飛彈。
美加軍艦穿越台海後 中國舉行實彈射擊
中國宣佈22日在福建平潭的牛山島沿海舉行實彈射擊,而2天前美國、加拿大軍艦才剛聯袂通過台灣海峽。台灣軍方表示,此舉可能是「擴大威懾效應的做法」,台灣將密切監控動態。
軍演後 美中程導彈系統順便部署在菲律賓
美國"颱風"導彈系統本應在軍演後於今年9月撤出菲律賓。儘管中國對此表達了憂慮,美菲雙方仍決定將該導彈系統無限期留在菲律賓北部。
客座評論:南北韓會打起來嗎?
鄧聿文
世界不太平,東亞的三個火藥桶隨時處於點燃的狀態。不過,相對中菲的南海島礁之爭以及台海危機,南北韓這對同胞兄弟的對抗情形看起來更危險。
賀錦麗和特朗普在墮胎、以色列、俄烏等關鍵議題上各持何種立場?
美國即將在11月5日迎來總統大選。賀錦麗和特朗普在有關墮胎、經濟、移民、以色列以及俄烏戰爭等問題上各持何種立場?德國之聲為您梳理如下。
中國公佈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佈兩用(既有民事用途又有軍事用途)物項出口管制條例。本周美國宣佈對兩家中國公司和一家俄羅斯公司實施制裁。
大疆向美國國防部提出訴訟
中國無人機品牌大疆表示,由於被誤認為「中國軍工企業」,目前正對美國國防部提出訴訟。這幾年來,美國政府多次對大疆實施制裁。
德語媒體:打不敗對手怎麼辦?
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制裁到底有沒有效?瑞士《新蘇黎世報》認為,中國似乎有著相當強的調整能力來躲開美國的打擊,華盛頓制裁加碼的難度卻越來越大。德國《商報》則注意到,技術落後於中國的德國車企,近期出現了和對手結盟的趨勢,違背了歐盟的「去風險」方針。
川普:若中國進入台灣 將征高額關稅
美國總統大選近在眼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在一次採訪中表示,如果將來中國「進入台灣」,他將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
拜登「閃電式」訪德 專家稱其「最後一位跨大西洋總統」
美國總統拜登於本周五開始對德訪問。僅逗留不到一日但日程安排緊湊:與德總理舉行雙邊會晤,隨後法、英領導人加入進行四方會談。德國總統還向拜登頒發了德國最高榮譽大十字勳章。
川普、哈里斯會如何對待中國?
川普和哈里斯都視中國為美國的頭號挑戰者。但他們在對華貿易和台灣問題上有著不同的行事方式。
歐盟對澤倫斯基的「勝利計劃」反應冷淡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其「勝利計劃」中對西方盟友提出了要求。然而,歐盟尚未準備好完全回應這些要求,至少目前還沒有。
客座評論:中國議題為何沒成為美國大選焦點?
鄧聿文
為什麼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及其候選人在這大半年選舉時間裡沒有拿中國說事,敲打中國?是他們的選舉策略原本就沒有這種打算和規劃,還是另有原因讓他們不想炒作中國話題?
燒錢的美國總統選舉:資金決定勝負?
競選美國總統的費用高得驚人。這些競選資金從何而來又都被花到哪去了? 財力最雄厚的候選人就能贏嗎?
涉嫌歧視猶太乘客 漢莎航空被罰400萬美元
漢莎航空公司被美國交通部開出400萬美元的最大單罰款,原因是被指控歧視128名猶太乘客,阻止他們乘坐轉機航班。
川普稱與習近平交情好 避談會否出兵援台
美國前總統川普15日接受專訪,被問及中國對台軍演一事,他宣稱11月若他當選,北京就不會這樣做。至於中國若入侵台灣川普是否將派兵援台,川普未正面回應。
德語媒體:中美貿易戰威脅全球
《法蘭克福匯報》刊登客席評論,指出全球貿易正在受到中國以及西方國家的雙重威脅,出口導向型的德國經濟今後將越發艱難。《時代周報》則呼籲中美兩國盡早擱置貿易爭端,從而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等全人類共同挑戰。
從伊朗導彈襲擊看如何防禦中國的轟炸
中國的導彈比伊朗的射程更遠但精度較低,美國及其盟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也和以色列不同,但專家認為伊朗對以色列大規模的導彈襲擊仍然提供了對印太地區類似衝突進行分析的依據。
德媒:美國總統拜登下周將訪德
由於佛羅里達州遭遇颶風襲擊,美國總統拜登臨時取消了原定本周末進行的訪德行程。不過,多家媒體報導稱,下周拜登總統就有可能會訪問德國。
牆外文摘:其實無論賴清德說什麼,中共都不會開心
有評論談及賴清德在第一次國慶文告裡多次談到中國的角色,呼籲中國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結束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共產黨對這段「捧殺文」一定不開心,但其實無論賴清德說什麼,共產黨都不會開心。
德語媒體:中美零和博弈 歐洲難有話語權
美國大選結果,會對今後歐洲的對華政策產生怎樣的影響?《商報》的一篇客席評論認為,歐洲要麼被脅迫、要麼主動跟隨美國,總之就是沒有多少話語權。瑞士《新蘇黎世報》則注意到朝鮮半島近期緊張局勢背後的中國因素。
川普与普丁:關係比想像中更為密切?
川普曾多次誇耀其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關係。如今,「水門事件」記者伍德沃德在其新書中爆料,在擔任美國總統期間,川普曾向普丁施過個人恩惠。
拜登取消訪德 烏克蘭盟友峰會被迫推遲
美國總統拜登因需要處理佛羅里達州颶風救災事宜,取消了本周晚些時候的訪問德國計劃。原定在此期間舉行的烏克蘭盟友峰會也被迫推遲。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原本要在會議上介紹其「勝利計劃」。
誘人上癮:美國14州起訴TikTok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
短影片平台TikTok被美國十多個州告上法庭,被指控故意運用令人上癮的算法和功能,尤其吸引未成年用戶沉迷於這款應用,對他們的身心造成傷害。
流亡港人媒體被封 港府曾威脅美國技術服務商
面向海外香港人社群的網路媒體《如水》雜誌近日在香港被封殺。此前其在美國的網路託管服務商曾被香港警方要求下架該雜誌,理由是媒體內容違反香港國安法。
最新民調:近七成台灣人願意為保衛家鄉而戰
面對北京侵略台灣的野心,台灣人究竟怎麼想? 具官方背景的台灣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9日公佈一份最新民調,分析台灣民眾對國防外交議題的態度。
德國和美國是堅固的同盟嗎?
在戰爭、地緣政治危機,以及美國大選在即的情況下,2024 年的美德關係將走向何方?
美國法院下令谷歌給競爭對手開放安卓商店
繼一名法官在8月裁定谷歌搜索引擎非法壟斷之後,該公司本周再遭打擊:加州一家法院的陪審團認定谷歌透過其安卓應用程式商店Google Play非法壟斷市場,法官下令谷歌給競爭對手開放安卓商店。
兩位美國科學家獲諾貝爾醫學獎
本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兩名美國科學家,表彰他們發現microRNA(小分子核糖核酸)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
力挺以色列 對美國意味著什麼?
儘管中東局勢在不斷升級,但美國對以色列的堅定支持似乎仍沒有絲毫動搖。專家們普遍認為,華盛頓對以色列的支持立場也將會對即將舉行的美國大選產生影響。
以黎戰火持續 拜登警告不要攻擊伊朗石油設施
以色列首次對黎巴嫩北部發起攻擊。與此同時,拜登警告以色列不要攻擊伊朗石油設施,他還喊話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讓其考慮下一步行動時 「應該記住 」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
美智庫:中國或通過經濟戰和網路戰迫台灣投降
「保衛民主基金會」近日發表報告指出,由美國和台灣專家參與的一項模擬推演顯示,為了逼台灣就範,北京方面也可能不直接動武,而是採用經濟脅迫、虛假訊息宣傳或是網路攻擊等手段進行破壞。對此,美國必須制定應對策略。
美國大選:副總統候選人辯論登場 他們說的是真話嗎
2024美國總統大選副總統辯論於本周二晚間在紐約登場,美國民主黨的副總統候選人、明尼蘇達州長沃爾茲對決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萬斯。兩人唇槍舌戰,針鋒相對,然而,他們提出的一些觀點是否屬實呢?
自行車與核彈:北約秘書長權力交接時刻的挑戰
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舉行了秘書長權力交接儀式。兩位愛好騎自行車的北歐國家前首相面臨同樣的問題:俄羅斯的侵略威脅、中國的擴張野心和美國政治的不確定性。新任領導人呂特將領導北約走向何方?
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發起地面攻勢 百萬人流離失所
以色列軍方表示已開始對黎巴嫩南部發起「地面攻勢」。聯合國對此表示震驚,並警告不要發動 「大規模地面入侵」。與此同時,黎巴嫩總理表示以方攻擊已造成約百萬人逃離家園。
國慶之際 中國解放軍「劍指」南海
中國人民解放軍近日在南海部分海域進行戰備巡邏,延續了此前在該地區罕見的軍事演習。此次行動是在中國75周年國慶以及南海局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進行的,涉及多個國家對海域主權的爭議。
拜登大手筆對台軍援 分析:為白宮易主分散風險
美國總統拜登批准了史上最高額的對台軍援,時機落在兩黨大選前最後衝刺階段。前美國國防官員包士可認為,拜登加速對台灣移交國防資源,意在分散風險,以免前總統川普重掌白宮後,推翻華府挺台立場。
美宣佈史上最大筆對台軍援 中方: 「以武助獨」必將引火燒身
美國總統拜登批准向台灣提供高至5.67億美元的安全援助,這筆資金的規模幾乎是去年夏天獲批的對台軍援的兩倍。中國外交部出回應表示,「台獨」是死路一條,美國執意「以武助獨」必將引火燒身,自食惡果。
上一頁
第18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