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將在東南亞對決?
2011年11月18日"我們來到這裡,是為了留下。"--歐巴馬的表態非常明確,近期美國一系列的動作,包括在澳洲高调駐軍,與菲律賓擴大合作許諾幫助其捍衛海上邊界線,頻頻介入南海爭端,以及首次正式參加東亞峰會等,都宣示了華盛頓政府的一個重大戰略轉移:
"對於美國來說,中東這一篇章已經結束,不管撤軍是一件多麼丟臉面的事情,但美國還是會從那裡撤回,因為它在中東無法順利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而且從經濟角度看美國肯定希望自己在東南亞地區能夠比在中東得到更多的利益。"
--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東南亞問題專家格哈德‧維爾博士(Gerhard Will)這樣總結美國的戰略重心轉移。《紐約時報》本周發表的一篇文章這樣寫道:"中國已經成為東南亞地區大多數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大大削弱了美國的影響力。"美國在亞太地區尋求更多合作、更大影響力的戰略,自然給中國帶來一定壓力。不過,維爾博士認為,美國的這一戰略重心轉移並不是刻意針對中國,兩國經濟的相互依存決定了一場真正的碰撞衝突對誰都沒有好處:
"在本國經濟狀況低迷的時候,美國當然會希望在亞太地區尋求更多發展,加上該地區很多國家--當然不包括中國--非常歡迎美國更多地加入地區事務。一些亞洲國家對美國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是美國會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他們的願望,就是另一個問題了。不過,總體上看,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將會得到該地區大多數國家的積極反響,這是肯定的。"
美國的支持會給東南亞國家在南海爭議中增加底氣
維爾博士認為,在南海問題上,隨著美國的更多介入,中國方面的迴旋餘地當然會變小,但是相關東南亞小國在面對中國時則會更有"底氣"。周三,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在馬尼拉訪問時向菲政府許諾,將幫助其保衛海上疆域,並且直接將南海稱作菲律賓方面的叫法"西菲律賓海"。
周五,在印尼峇里島舉行中國與東協領導人會議上,中國總理溫家寶明確表示,南海問題是一個區域性的問題,應該由相關國家在自己的區域內解決。除中國外,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和汶萊在內的東協國家都宣稱對南海擁有主權。溫家寶對東協各國領導人表示,願意在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基礎上,與相關各國就制定南海合作準則進行協商。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東南亞專家維爾博士對德國之聲表示,中國常常一面表現出談判的意願,另一面又宣稱自己的主權不容討價還價,這樣的立場是缺乏邏輯的,很難帶來積極結果:
"權力制衡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東南亞地區建立一個穩定的安全架構,制定具有約束力的規則,在這方面中國必須要提出自己的建議,如果僅僅堅持強硬立場毫不放鬆,宣稱這個也不能談,那個也是不容置疑的,那麼問題解決起來當然就困難了,而且會使自己陷入孤身應戰的局面。"
美國總統歐巴馬此前已經多次表示,將在本次東亞峰會上提出南海議題。周五,他在峇里島會見印度總理辛格時再次強調:"此次東亞峰會將是我們首次共同討論包括海上安全以及核不擴散等廣泛議題的平台。"不過,觀察人士猜測,由於美國是第一次正式參加東亞峰會,所以可能會避免直接提到南海問題,而是將其放到海事安全議題的框架下討論。印尼外長馬蒂是目前東協輪值主席,他在周五對溫家寶表現出就制定南海問題解決機制進行討論的意願表示歡迎,並暗示,除了東協各國以及中美之外還有澳、新、印、日、韓多國參與的東亞峰會"可能不是探討南海爭議的合適平台"。
作者:雨涵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