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進球」打進「環保世界盃」
2004年11月10日德國世界盃將有64場比賽分別在12座城市進行,預計屆時吸引到現場的觀眾將至少有320萬人次,整個世界盃賽期間,由於球迷的湧入而造成能耗激增,估計將會導致大約多排放出12萬噸溫室氣體。此外,在12個世界盃賽場城市將需要42000立方米的額外供水,並產生360噸垃圾等,這無疑是相當驚人的數字。世界盃組委會的目的是希望能把這些污染減少至少20%,因此,本次世界盃組委會提出了「綠色進球」(green goal)的口號,要力爭把這次世界盃辦成最環保的一次大型體育盛會,
世界盃組委會主席貝肯鮑爾指出:「在2006年世界盃期間,全世界的目光都會集中在德國身上,所以我們也期待著為環保做出一個重要的榜樣。」最重要的努力方向是在水,垃圾,能源和交通等4個方面。組織者在描述一系列節能計劃時稱,屆時將有50%的觀眾利用公共交通抵達12座比賽場館,而目前在德甲聯賽中,平均有40%的觀眾借助公共交通前去看球。專家們現在正在各個世界盃舉辦城市考察以尋找節省能源,利用雨水灌溉同時不影響環境的最佳方案。
斯塔爾博士的目標是把本次世界盃辦成第一次不影響環境以及氣候的世界盃。2000年雪梨奧運會是一次環保的大型體育運動會的典範,但是雪梨奧運會的很多場館不但是新建的,而且都位於市中心,德國世界盃則恰恰相反,德國世界盃的絕大多數場地是改建和擴建的,而且一般都位於市郊,所有的比賽也將分佈在12個城市進行而不是僅僅像雪梨那樣在一個城市比賽。
當然,這種美好的設想也面臨著很多的挑戰,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如果想節省能源,最好把比賽安排在白天,然而這對於觀眾和贊助商而言是不可能的。而即便想在球場內採用節能燈技術也有不小的麻煩,因為球場轉播需要更明亮的燈光。新的節能燈技術將在蓋爾森基興的傲赴沙爾克球場和慕尼黑的安聯球場被採用。這將增加10到20%的額外費用,不過對改善環境卻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專家們認為太陽能設施的設置也有一些問題,因為很多體育場的頂棚是不能移動的,而體育場的位置對合理運用太陽能而言也不是最理想的。
不過讓人感到鼓舞的是,「綠色進球」計劃在水的使用上已經收到了相當明顯的效果,斯圖加特的代姆勒賓士體育場已經修建了雨水蓄水池,這將為草皮灌溉和廁所節省出4000立方米的水資源,而多特蒙德的威斯特法倫球場也將嘗試這種節水方法。
在2002年世界盃之後,大堆的垃圾成為了日韓世界盃組委會相當頭疼的問題,為了避免這種問題在德國出現,德國世界盃組委會已經規定:從世界盃比賽開始的當天〔2006年6月9日〕,各個賽場將不能再使用一次性的紙杯,而將大量使用瓷製和可重複使用的塑料杯子。
大量的車輛擁入世界盃賽場,也將排放出大約80000噸的二氧化碳氣體,以歐盟規定的每噸二氧化碳氣體10歐元的排放標準,將產生高達100萬歐元的費用,為此組委會將在舉辦地城市營建一個高效的公共交通網路,使得至少一半的球迷通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來觀看比賽,以減少尾氣的排放量。雖然這一切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不過不論如何,正如斯塔爾博士所言:「環境將成為這次環保世界盃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