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成雙才好用"
2011年3月22日中國香港特區駐柏林經貿辦事處是香港回歸後的首個駐外辦事機構。香港經貿辦周一(3月21日)的正式成立活動的標誌是一副精美的筷子,這一中國餐具表達了機構促進合作的主旨。港府駐柏林經貿辦事處處長黃繼兒在21日成立儀式上強調了經貿辦選擇在柏林的意義:
"德國和香港有密切活躍的商貿往來。德國在歐洲有地理位置上的便利優勢。港府經貿辦最終選擇設在柏林,定會促進德國和歐洲其他國家與香港地區的經貿發展。就像一副筷子一樣,一支要有另一支相輔,合作才好用。"
原計劃作為貴賓出席晚宴的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因日本發生的大災難取消了一切慶祝活動,留在香港觀察日本災情以及可能給周邊地區帶來的影響。唐英年通過影片向港府經貿辦的成立表達了祝賀。
經貿合作:從暖春到盛夏
香港經貿辦最初於2007年設在布魯塞爾,黃繼兒在致詞中特別對歐盟對港府經貿辦籌備工作的支持表示了感謝。2009年,香港經貿辦遷到柏林,進行籌備工作,如今正式開展經貿促進業務,業務範圍所涉及國家除德國外,還包括奧地利、瑞士、斯洛文利亞、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和波蘭。出席周一成立典禮的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彼得.阿蒙(Dr. Peter Ammon)稱香港經貿辦選址柏林是明智的選擇:
"香港是投資中國進入中國市場的港口之一,柏林作為德國的首都是投資德國和歐洲的窗口。全球化的時代,讓我們超越地理位置上的距離,彼此有密不可分的聯繫。今天是氣象學裡立春的日子,那麼我希望香港經貿辦的成立,能讓我們雙方的合作不僅有一個溫暖的春天,還能迎來火熱的盛夏!"
中國市場有魅力也有阻力
香港是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特別在服務領域對其他國家有投資吸引力。2010年香港服務業出口同比增長了24.6%, 前三個季度經濟環比增長7.3%。出席21日柏林成立晚宴的不少來自歐洲工商業的嘉賓也十分看好香港作為投資地的魅力和潛力。德國工商會肯尼茲地區負責人米歇爾.施托普(Michael Stopp)多年來在中國大陸和香港有業務往來,並希望能擴大投資:
"因為像香港這樣的經濟自由港口,以及中國這樣巨大的市場,是世界上其他地方不多見的。"
在期望能進入香港和中國內地市場的同時,一些歐洲企業也有一些顧慮甚至牢騷。德國專門生產證件識別晶片的NXP公司的羅森保爾(Michael Rosenbauer)就直言不諱地說:
"我們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最大困難是智慧財產權得不到保護,我們的技術不是用來免費贈送的。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並且再三承諾進行改進和管制,但不知道何時以及是否會有改進。"
去年年底,代表1000多家在華歐洲企業的中國歐盟商會發布了《2010/2011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公開了成員公司對中國政府提出的諸多抱怨,並明確指責北京方面施行苛刻的認證要求,偏向本國企業,違反了中國的世貿承諾。
作者:謝菲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