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空氣污染
隨著中國北部地區頻繁出現霧霾天氣,這一現象引發了社會對大氣污染的關注。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從「國家秘密」到「當務之急」
中國30年來經濟高速發展的副作用日益明顯,除了不斷加重的空氣和水污染,土壤污染也逐漸引起人們對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的擔憂。
歐洲河流中的化學物質
歐洲水域污染之嚴重超過人們迄今的想像。這是藍島環境科學研究所和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的一次大規模調查檢測的結果。歐盟曾計劃在2015年之前改善歐洲國家的水質。維爾納‧布拉克博士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這一目標估計難以按計劃實現。
發展「綠電」 亂戰正酣
中國政府近年來加大了發展綠色能源的力度。這引起了德媒的注意。另外,德國《明鏡線上》關注了中國計劃建設全球最高雙子塔——「鳳凰雙塔」項目。
「中國的成績與問題同樣令人驚嘆」
德國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桑德施耐德就中國政府改革政策的目標和風險發表演講。本台記者在會議期間對他進行專訪。
經濟後果才是環境政策轉變的動力
中國現已成為繼歐盟之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市場。《南德意志報》看到,自大城市霧霾對經濟發展構成威脅以來,中國更加重視環保。此外,中國藝術家在柏林的一個名為"八種可能路徑"的展覽也引起該報關注。
APP及時通報污染大戶
位於北京的環保機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本周一推出一個新的空氣污染地圖APP,向公眾提供中國全國即時空氣品質狀況,並在地圖上標注超標排放廢氣企業。
大洋中的塑料"瘟疫"
海洋已經變成一個巨大的垃圾場,容納了來自全世界的各種垃圾,從一些小碎片到大垃圾群,無所不有。在尋找失聯的馬來西亞航班MH370客機的過程中,海洋垃圾的嚴重性終於暴露了。
中國還適居嗎?
中國環境最差的就屬河北了。經歷了數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後,環境問題開始危及民眾的日常生活。
霧霾之國與黃金時代的終結
中國宣佈在年底前淘汰數百萬輛老舊汽車,以整治大氣污染問題。《南德意志報》認為,該政策能帶來的成效有限,中國必須更有效利用能源。
霧霾嚴重,外國專家拒絕到北京工作
中國在霧霾侵蝕之下,對國人造成健康造成影響的同時,也讓一些外國專家望而卻步,拒絕赴京工作。
打響「環保戰」 北京戰力不足
中國的環境保護戰役正遭遇人員不足的難題。
杭州垃圾發電站項目引發警民衝突
杭州餘杭區一段時間來不斷發生民眾反對在中泰鄉九峰村修建垃圾焚燒廠項目的抗議活動。本周六,約五千人參加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中發生警民衝突。
鶴山是中國土地污染的縮影
中國五分之一農田被污染。受害最深的是當地農民。
煤炭時代的終結
煤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指出,今天一望無際的煤山正迫使中國成為執行環保政策的先驅者。
最嚴格《環保法》該如何執行?
中國近日通過「史上最嚴格」的環保法修訂案。環保部門雖被賦予更大權力,專家對於該法的落實力度仍心存顧慮。
環保法和老照片
中國明年起將推出「史上最嚴」環保法,特別增加了生態紅線、霧霾治理等規定,德語媒體認為這是迫在眉睫之舉。此外,一位老上海幾十年來拍攝的珍貴照片,首次在中國境外展出也是德語媒體話題之一。
許駕駛者一路潔淨空氣?
車內空氣淨化器在霧霾問題嚴重的中國絕對是個賣點,而世界大型汽車製造商們都競相借此獲利。
中國地下水污染嚴峻
根據新近公佈的數據,中國203個地市級行政廳的地下水質監測中,近六成呈「較差」或「極差」級。中國地下水的治理與修復究竟該如何執行?德國之聲就此採訪了「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
德國多個城市空氣污染嚴重
為了維護空氣的清潔,柏林等城市設立了環境保護區,並且擴建公共交通網路。但是多個東德城市還是拉響污染警報。
中國土地污染嚴重
霧霾、水源污染,現在又是土壤有毒:一份調查報告震驚中國。土壤被有毒物質污染,但是當局卻隱瞞地方政府提交的訊息。專家們敲響警鐘。
中國嚴重土壤污染問題
在中國政府新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中:16.1%接受調查的土地遭到污染 。
新時代中的中國民意
中國發生的民眾抗爭事件越來越多。而中國當局也不得不越頻繁地做出讓步。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Frank Sieren)認為,這對中國來說是個好事。
施泰因邁爾訪華關注環保 維權人士籲勿忘人權
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本次中國之行選擇了中國污染最為嚴重的一個省份。除此之外,維權人士希望他也能對北京政府提及中國人權問題。
2014年4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廣播音頻節目
胡錦濤參訪胡耀邦故居,政治意圖何在?中國著手整治土地污染問題;圖圖大主教支持「六四」禱告活動;希特勒頭像咖啡杯引風波;太陽花學運雖落幕,台灣社會仍未平靜;德語媒體看中國:「憤怒的公民」
霧霾時代的罐裝空氣
中國空氣污染問題引起了民眾的廣泛不滿。一些人用藝術手法表示抗議,另一些則在霧霾中胖了荷包。
中國著手整治土壤污染問題
中國宣佈進行首個試點項目,整治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防止農地進一步遭到污染。
「中國將成為全球氣候救星」
德語媒體報導稱,中國若能確實達成減少煤炭排放的目標,將能有效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而掌握改變全球氣候的關鍵鑰匙。
近2000家中國企業違反防污規定
經過數年不受約束的經濟增長,北京聲稱,將加大對無視國家規定的工業企業的監督和懲罰力度。
「霧霾不遮中國夢」
《新蘇黎世報》刊登的記者發自北京的一篇報導指出,戴姆勒在北京建廠再度凸顯了中國對全球汽車市場的意義。《南德意志報》關注台灣大學生決定終止對立法院的佔領行動。
霧霾太嚴重 清明禁燒紙
依照中國傳統,清明節悼念逝者,除了掃墓獻花,點香燒紙也是不少地方不可少的悼念儀式組成部分。今年清明,中國多地區遭遇霧霾天,民眾的清明傳統也不得不去除幾項。
網傳發改委內部文件:引導霧霾「正能量」報導
中國內陸「圖話」網及多位網友今日曝光一份疑似「發改委內部文件」,其中談及如何引導霧霾輿論。
茂名地方政府就PX項目與抗議者對話
廣東茂名官方向當地居民承諾,在計劃芳烴(PX)項目的問題上將改善與當地民眾的溝通。有抗議者稱,警方打死打傷了抗議者。
中國城鎮化需以市場為基礎
世界銀行及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3月25日聯合發表報告。
北京跳起了「祈雨舞」
為了應對霧霾和缺水,北京政府想出了人工降雨的辦法。但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認為,中國政府無法長期左右自然現象。
空氣污染已是人類一大殺手
經濟高速發展的代價是高昂的,空氣污染每年讓數百萬人死亡。
污染成「商機」
中國環境部宣佈把土壤污染治理作為重點。與此同時,旅遊網站和保險公司推出與空氣污染有關的新險種。
歐洲人談歐洲霧霾
空氣污染絕非亞洲大城市的專利。德意志電台就此專訪了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主席格魯特。
「日常生活中的災難」
《南德意志報》關注了中國空氣污染問題。文章認為,北京除了扭轉政策外別無選擇。
日本松下津貼在華員工
日本大型電器製造商松下電器周四宣佈將會給在中國出差的員工發"空氣污染津貼",作為他們要承受當地空氣質素的補償。
灰色中國
霧霾在中國許多大城市逐漸成為常態,讓不少外國旅遊者望而卻步。
「炮手代表」鐘南山:霧霾使人減壽超5年
中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今年兩會期間再次談及霧霾危害及治理。
李克強作首份政府工作報告
經濟增長目標為7.5%,中國軍費將連續四年大幅增長。
習近平的單人秀
人大會議召開之際,也是習近平上任滿一年之時。
德國抗霾路
全球許多城市都受到霧霾的困擾。德國也曾飽受空氣污染之苦。
毒霾改變生活
霧霾已經改變了許多家庭的生活習慣。人們心中始終懷有擔憂和恐懼。
感謝風雨—北京霧霾有所減輕
霧霾知多少?
人們對「霧霾」這個詞匯已不陌生,但對隱藏在背後的風險又知多少?
網民批政府「喂人民服霧」
德語媒體周三關注中國各大城市受到霧霾籠罩的情況。
駱家輝告別霧霾中的北京
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指出,中國未來的發展將取決於獨立的司法和言論自由。
中國迎來「核冬」 民眾「高招」救急
中國多地嚴重霧霾天氣已持續一周之久,專家將其比作「核冬天」。網上湧現各種對抗霧霾的「土方」和「妙招」。
上一頁
第9 頁,共18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