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空氣污染
隨著中國北部地區頻繁出現霧霾天氣,這一現象引發了社會對大氣污染的關注。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跟蹤亞馬遜河豚
生活在亞馬遜河的河豚受到威脅。水電站封鎖了它們暢游的河道,金礦排出的汞毒害著它們的內髒器官。
東海伊朗失事油輪:燃燒、爆炸或沉沒?
韓國海洋事務和漁業部周三(1月10日)對路透社稱,在中國東海撞船起火的伊朗油輪有可能燃燒一個月之久。與一艘貨船相撞4天後,該油輪依然烈焰熊熊。
綠色發展:北京到底是排頭兵還是後進生?
中國首次公佈「綠色發展指數」,體現各省級地方政府在推進環保項目方面的排名。名列第一的城市是首都北京,而在同一份報告的公眾滿意度調查中,北京名列倒數第二。
北方治霾五年規劃問世 "煤改氣"沒有回頭路
中國政府未來五年對於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的規劃文件出台。在多地區天然氣供應緊缺的背景下,北京仍將堅持推進「煤改氣」政策。官媒援引能源專家指出,今冬北方地區霧霾改善程度「前所未有」,相關限煤措施「功不可沒」。
為什麼德國的冬天家家開暖氣卻沒有霧霾?
中國北方很多城市省份為了治理霧霾污染加快了對冬季取暖的改造進程,一時間從城市到鄉村紛紛啟動「煤改氣」和「煤改電」。但由於改造速度過快,導致天然氣供應短缺。德國人到了冬天採取什麼樣的取暖方式呢?是否有成熟的經驗值得借鑑呢?
「煤改氣」遇困境!核能供暖解決問題?
燃煤污染環境,天然氣供不應求,究竟怎樣才能解決中國供暖困境?中核集團表示能解決問題,前提是:你願意在城市裡建造一個低溫核反應堆。
德語媒體:負債過度和「藍天行動」
為了在金融危機時期保障經濟的發展,中國所付出的代價不僅包括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也包括危機中過度借貸所釀成的金融風險。這也成為了德語媒體關注的焦點。
聯合國:1700萬嬰兒吸毒空氣,恐影響大腦
聯合國兒童基金總幹事雷克(Anthony Lake)說,「空氣污染不僅對嬰兒正在發育的肺部構成危害,它還影響嬰兒的大腦發育,也就是說,影響孩子的未來。」
冒著生命危險比賽板球
印度與斯里蘭卡的一場板球賽因嚴重霧霾被迫中斷,甚至有斯里蘭卡球員當場嘔吐。
塑料之河
每年流入大海的塑料垃圾中,絕大多數經由亞洲和非洲的10條河流。其中,中國的河流佔了一半。
北韓核試驗已造成嚴重放射污染?
北韓迄今已進行了6次核試驗,人們對該國核污染的擔心與日俱增。但與此同時,從北韓出逃的「脫北者」們所講述的狀況卻難以得到核實。
德語媒體:「遲到」的氣候保護「模範生」
中國在氣候保護領域起步較晚,但是如今卻儼然成為世界領頭羊。《日報》記者分析指出,這種角色的轉變也是因為治理空氣污染符合北京的根本利益。《南德意志報》記者則透過辛巴威政治危機看到中國在這個非洲國家的影響力。
中國—被高估的氣候保護先驅?
中國的能源轉型依舊任重道遠,雖然近兩年來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增長雖然速度,但煤炭仍是其主要電力能源。另外,中國在海外投資的煤炭項目也不少。
嚴控貸款 防治污染 中國經濟增幅放緩
中國經濟上個月繼續降溫。基於政府打擊債務風險以及制止工業污染的努力,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零售業的表現都比預期值要低。
歐洲發現核污染 俄、哈惹的禍?
數周以來,歐洲出現了疑似源於俄羅斯或者哈薩克斯坦的核污染。法國核安全機構稱核洩漏發生於今年9月的最後一周。
比北京霧霾更嚴重的另一個首都?
新德里被嚴重的霧霾籠罩。為此,印度醫學協會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空氣污染在該國已成為眾所周知的問題。
旁遮普邦燃燒的農田
為了發展可持續性種植,越來越多的印度農民放棄了燒荒造田。
治理霧霾成中國製造業增長「剎車」
最新經濟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增長意外放緩,原因之一是治理空氣污染導致大量工廠停工減產。此外,房地產市場的走向也對經濟數據產生一定影響。
刻意營造失效 北京"霧"出新高度?
北京沒有了露天燒烤、工地停工,連數百公里外的工廠都因為十九大的舉行暫停生產。然而,當局刻意營造的"北京藍"僅維持了一天後便被霧霾籠罩。
報告:全球污染奪命數字驚人 印中最嚴重
根據一項國際研究結果,亞、非兩大洲是環境污染風險最高的地區,印度排名第一,中國環境污染死亡人數排名第二。
抗霾之戰 北京推「最嚴停工令」
北京市政府決定,今年冬季停止一切大型公共工程建設,以改善該市臭名昭著的霧霾問題。中國近年來霧霾問題嚴重,當局多次表示將大力整頓,但迄今為止收效並不明顯。
空氣污染:北京人均折壽6.4年 南方人多活3.1年
根據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冬季燃煤供暖造成的空氣污染讓中國北方人比南方人的預期壽命縮短3年以上,凸顯北京政府治霾任務的緊迫性。
德語媒體: 「共產主義復辟」
中國宣佈將研究制定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引起《南德意志報》的關注。《世界報》周日版則將目光投向本月投入使用的中國教育部統編新教材。
驚人調查結果:飲用水都受到微塑料污染
微塑料不僅污染了海洋,而且我們每天飲用的自來水也都受到這種肉眼無法看到的化學纖維的污染。它們來自何方?具有有哪些危險呢?
澤林視點:霧靄沉沉
今年冬天中國北方霧霾污染值必然又會爆表。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中國需要採取更嚴格的措施以達到相當高的環保目標。
漏油難清 香港急封海灘
兩艘船隻在珠江口發生撞船事故後,洩露的棕櫚油脂令香港海灘受到污染。儘管酷暑難當,熱浪襲人,但截至本周一,被污染的11個最受歡迎的海灘仍然關閉。沙灘被一層奶油色油脂覆蓋,每當海水沖刷到沙灘上的油污,空氣中便飄來一種難聞刺鼻的氣味。
生活在致癌的空氣中: 中國的反污染努力
河北省是中國重污染城市最為集中的省份。該省幾年前就承諾要關閉一些嚴重污染環境的工廠,但是生活在館陶化工園區附近的村民雖然開展了歷時數年的抗議活動,但他們對前景並不樂觀。
德語媒體:中國為何堅守巴黎協定的陣地
川普退出巴黎協定之後的全球氣候保護新格局仍然是德語媒體持續關注的焦點。《法蘭克福匯報》駐滬記者分析了中國「當仁不讓」地承擔起氣候保護領導者角色的背後原因。
長平觀察:愛國留學生口中的事實
馬裡蘭大學學生楊舒平的畢業演講引發軒然大波。時評人長平認為,批評者迴避了楊舒平陳述的基本事實:中國缺乏言論自由和民主空間。
哪裡最能喝?哪裡別開車?
哪裡的人民愛喝酒?哪裡「馬路殺手」最多?哪裡呼吸最危險?……世衛組織發布的新報告對這些問題作出了總結。
沙暴+霧霾=中國華北天氣新挑戰
中國華北周四受到強烈沙暴的襲擊,空氣品質和能見度均直線下降。本次沙暴的出現讓人再次聚焦中國面臨的環保挑戰。
中國環保部向北方28座城市派駐督查組治霾
中國環保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環保部將派出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
高昂代價:中國的空氣污染令外國人卻步
越來越多的德國僱主難以為其中國分公司的空缺崗位聘請到優秀人才。罪魁禍首是中國的空氣污染、網路审查和飆升的物價。
全球氣候越暖 中國北方空氣越髒
科學家們發現,全球氣候變暖造成中國北方空氣污染現象出現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同時也加劇了其嚴重性。
霧霾新成因:北極冰雪消融
對於多年來困擾中國城市居民的霧霾的形成原因和關鍵因素,學術界一直沒有定論。現在有科學家發現,北極洋冰的消融加重了中國的空氣污染。氣候變暖也帶來霧霾?
德語媒體:再過20年!
周一的德語報刊關注了中國的環境問題,認為當局本應當放手讓民間組織也參與到監督治理進程中來。同時,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進步,則讓一些媒體大為贊嘆。
德語媒體:抗污染,中國看好"會呼吸的建築"
瑞士《商報》注意到義大利建築設計師博埃裡受託在中國打造綠能建築的消息。近幾年,中國出天價買進國際球星,他們在中國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德國體育雜誌《踢球者》採訪了曾在中國球隊效力的米西莫維奇。
只有更環保的柴油車才有生存機會
125年前,德國人狄塞爾為他發明的柴油發動機申請了專利。但是自從發生大眾柴油車造假醜聞以來,柴油車尤其名聲掃地。人們對柴油車的未來前景產生置疑。
核污染仍嚴重 福島「鬼村」居民被迫返鄉?
綠色和平一份報告指出,儘管福島核災難發生地附近一座村莊的輻射指標仍超過國際標準,但此前疏散的居民仍被迫重返家園。
環保部改規則 讓更多城市能上黑名單
環保部周一發布通知,今後將不僅僅公佈全國城市空氣品質排名,還將對各市空氣污染的惡化或改進速度進行評比。環保部此舉究竟是何目的?京津冀地區的城市能否就此告別「黑榜」?
創業先鋒:華裔姑娘參與研製空氣過濾器
矽谷和三藩市是世界青年企業家的聖地,他們希望以不同尋常的設計理念,改變人們的生活、飲食和生活方式。華裔姑娘維維安和德國青年費利克斯就是其中之一。兩人正研發一款能夠淨化水和空氣的納米過濾器,以改善數以百萬人的生活。
全球霧霾地圖 中印佔「半壁江山」
一份研究報告稱,因PM2.5超標所致的死亡病例,中印兩國佔到全世界的一半。2015年,這兩國各有110萬人因空氣污染而過早死亡。
法國一核電站發生爆炸
本周四,法國弗拉芒維爾核電站發生爆炸,事故發生在無核區域。法國當局表示,爆炸不會造成核污染。
中國政府集中治理霧霾訊息發布
報告指大氣污染已經在中國的31個城市中造成大約25萬7千人提前死亡,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行動,集中管控霧霾訊息的發布情況。
歐洲空氣也污染 城市淨化有新招
中國霧霾嚴重人盡皆知,據稱光是2013年就有約160萬人因此死亡。但是歐洲的情況也不那麼令人樂觀,據統計歐洲每年死於空氣污染相關疾病的人數高達40萬。特別是道路交通對城市空氣造成嚴重污染。有哪些解決方案呢?
郵輪上的空氣,清新嗎?
一個電視攝制組以遊客身份參加了一次郵輪游,同時秘密測量並拍攝記錄了郵輪排放的廢氣。結果表明,郵輪柴油發動機排污嚴重,影響環境、影響人的健康。
炮聲帶來霧霾 北京再成「危險地」
為慶祝農歷新年,北京居民燃放煙花炮竹令該市空氣品質達到嚴重污染,北京美國大使館監測的即時空氣品質指數一度飆升。官方通報,只等冷空氣來"救場"。
中國北方將在霧霾中迎來春節
北京以及華北地區今年將在霧霾中迎來春節。而造成交通混亂、航班停飛的上次長霧霾天氣才剛剛過去兩周。
氣象局停發霾預警 網民質疑掩耳盜鈴
據中國媒體報導,當局下令禁止地方氣象部門發布霾預警,引起一片嘩然。在中國民眾對空氣品質的擔憂日益加深之際,人們擔心政府試圖限制有關污染的訊息。
澤林視點:償還舊帳
通過增加再生能源投資,補償舊日破壞環境之罪過。德國之聲專欄作者Frank Sieren指出,這是否能奏效,還很難說。
上一頁
第4 頁,共18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