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空氣污染
隨著中國北部地區頻繁出現霧霾天氣,這一現象引發了社會對大氣污染的關注。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香港警察表現良好,黑龍江污染嚴重
世貿組織會議期間,香港出動九千名警察對付近四千名示威者。警察成功地防止了韓國農民衝擊會場,雖然上星期五有97人受傷,但香港沒有出現1999年世貿組織西雅圖會議期間那樣的混戰局面。法蘭克福匯報就香港警方的防守做法寫道:
上海環境污染日趨嚴重
中國正在為經濟高速發展付出沉重代價。它成了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儘管中國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準備著手研發再生能源和替代性能源,但是這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目前70%的能源消費仍然取自煤炭。加上日見增多的汽車,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空氣污染令人擔憂。
松江污染:中國樂觀,俄國膽戰
中國松花江水域發生苯污染事件之後,與中國比鄰的俄羅斯也開始對此予以關注,並擔心有毒化學物質會隨著水流抵達俄羅斯水域。儘管中國專家表示,有毒化學物質影響俄羅斯的可能性不大,但俄羅斯方面並不這樣認為。
中國違規生產:「交罰單比買設備便宜」
松花江惡性污染事件再次暴露了中國野蠻生產付出的環境代價,人們不禁要問,安全生產的行業規定到底在中國起不起作用?為此,德國之聲電視台記者採訪了德中商會主席、德國經濟處駐北京代表尤塔•路德維希(Jutta Ludwig)。
讀者來函集(第4輯)
來自哈爾濱的網友說松花江污染事件。而在德國的網友也經歷了完全停電、停暖36小時。誰來為突發災害買單?
德國對苯污染事件的防範
位於慕尼黑的德國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專門就中國的松花江污染事件發布了背景報告,以讓德國民眾瞭解什麼是苯污染和德國對苯污染的防範措施。本文摘要介紹其中的訊息。
評哈爾濱污染事件:經濟發展以環境為代價
中國多年來不惜一切代價發展經濟,力圖以此解決貧困問題,換取政局穩定,使中國共產黨得以保持其權力。然而,問題的另一面卻是,中國國內對環境的破壞日益惡劣。
水荒、油荒 - 中國發展進程中的兩大瓶頸
經過二十年的工業化,中國成了世界上水荒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許多地區河流乾涸、地下水位下降或水源受污染,無法使用。法蘭克福評論報列舉了中國缺水的情況後寫道:
中國環境污染的嚴重狀況
正在北京舉行的可再生能源國際會議引起了德語媒體的廣泛注意,各報都介紹了中國政府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計劃:2020年之前,中國通過可再生能源生產的電力將提高到發電總量的15%。德國的日報報導了中國環境污染的嚴重狀況:
被金錢污染的運動會
離2008年奧運會還差三年時間。按說中國應當利用一切機會參加或主辦各種大型體育比賽活動。但是無論是10月份的全運會還是澳門的東亞運動會都讓中國觀眾感到索然無味。
為持續性發展,長江必須免遭污染
國際市場上石油價格居高不下,中國為保證能源供應,除了尋找新的石油輸出國家以外,正在加緊實施其它能源項目。新蘇黎世報駐北京記者在長江上游地區看到三峽工程正在加速施工,但這項工程帶來的生態後果正日益顯示出來:
中國環境污染引發激烈社會衝突
環境污染是中國目前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它不但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還嚴重損害了居民的健康。在一些農村地區,多年的環境問題得不到解決,生病住院的人越來越多,於是便接連出現了農民自發的抗議活動。本月初,浙江新昌一家藥廠造成的嚴重污染再次引發了農民衝突。
中國五大河流污染嚴重
城市成為環境敵人,也將成為人的敵人
聯合國宣佈2005年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本年度環境日的主題是「綠色城市-為了星球的計劃」。聯合國希望由此引起世界各國對於城市化帶來的挑戰的重視。
中國母親河受到嚴重污染
排放貿易展開, 窮國得益甚少
污染權貿易展銷會?乍聽上去似乎令人生奇,因為展銷會展銷的一般都是實實在在的物體,書、服裝或者是飛機。但今年科隆市舉辦的第二屆排放指標交易展銷會(展期5月11-13日),卻不是為了展銷實物,而是為了幫對氣候保護合作項目和排放指標交易感興趣者接線搭橋。
浙江東陽萬人衝突追蹤
浙江東陽市畫水鎮村民4月10舉行抗議,要求當地一家污染嚴重的化工廠停產、搬遷。一起大規模侵權的民事糾紛,在數次和平抗議無果之後,村民沖進工廠,當局則出動大批警員鎮壓,最後演變成萬人規模的暴力衝突。德國之聲中文廣播記者電話採訪了東陽的有關目擊者。
環境污染影響北京城市吸引力
潘岳:中國環境惡化即將吞沒經濟奇跡
中國經濟以其每年9%左右的增長率令世人矚目,但卻為此付出了昂貴的環境代價。每生產價值為一萬美元的商品,中國所消耗的原材料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6倍,甚至比印度還要高2倍。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最近在接受德國明鏡周刊採訪時談到了這一並非廣為人知的事實。
中國為經濟增長付出環境代價
法蘭克福評論報也報導了去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但同時指出,中國的環境污染和生態危機給中國社會、政治和經濟上提出了嚴重挑戰:
白色污染正在威脅健康
塑膠袋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一件極平常又離不開的東西。儘管中國人對白色污染一詞並不陌生,但是,當人們用花花綠綠的塑膠袋裹著蔬菜放進冰箱或者甚至從小吃店裝回大餅油條、熱包子時,許多人並沒意識到,白色污染正在威脅著自己的健康。
大氣污染嚴重,香港每5天就有一天被煙霧籠罩
*
中國工業化的負面效果 空氣和水源污染嚴重
中國的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使環境和生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新德意志報說,由於機動車劇增、大量燃煤,北京等中國大都市空氣污染嚴重,大量酸雨滲入地下,污染了土地和地下水:
中國二氧化碳污染排放量世界第二
正在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0次締約方大會上,中國首次公佈了溫室氣體排放情況國別通報。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人口增加、城市化以及消費模式的改變,中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國。
環境污染:經濟成長的代價
去年中國和香港同時遭到「非典」的襲擊,許多遊客不敢去中國旅行,首都北京的交通有好幾個星期幾乎癱瘓,因此全世界都要求北京政府拿出辦法來。北京後來承諾改革,但是到目前為止,顯然不大成功。南德意志報在一篇名為「中國處於緊張狀態」的文章中批評:
「綠色進球」打進「環保世界盃」
當達姆斯塔特研究院的哈特穆特.斯塔爾博士提出把2006年世界盃辦成一屆「乾淨的世界盃」的時候,千萬不要誤以為他是在建議消滅藥物醜聞和惡意的犯規,他的目的是為了把2006年世界盃辦成一次「環保的綠色世界盃」,該建議已經得到了以貝肯鮑爾為首的世界盃組委會的首肯。
北京「藍天」計劃困難重重
*
抽煙和空氣污染導致中國肺癌患者人數急劇增加
中國肺癌發病率驚人上升
*
德國:解決歷史遺留的環境污染問題
德國統一前,東德的工業生產不注意環保,工業廢物、廢油、廢水沒有經過任何無害化處理就隨意傾倒、排放,為後人留下一顆顆定時炸彈。現在,當人們意識到健康環境的重要性時,不得不花費數倍的代價,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污染問題。
濁霧鎖香江,禍首在內地
香港近日的空氣污染指數一再創下歷史記錄的新高,濃厚、污濁的煙霧彌漫在港島市區上空,能見度極差。香港環保署籲請市民盡量減少戶外活動,並指責廣東的大氣污染排放是導致香港空氣品質惡化的主要原因。
用綠化工程解決環境問題:中國城市的變化
你可以想像花費8000萬美元、五年時間、和足以環繞地球五圈的樹苗建成一條城市綠化帶嗎?中國西北的重工業城市蘭州,就是通過這樣龐大的綠化工程,改變了黃河的不斷侵蝕,原先極度污濁的空氣也開始變得清新起來。
中國燃煤污染加劇,困擾周邊國家
隨著中國電力緊張,中國更依賴燒煤的火力發電,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不僅危害本國人民,也跨越邊界威脅鄰國,成為日益受關注的國際問題。
德中合作,解決汽車廢氣污染問題
近年來,中國的汽車工業迅猛發展。不斷增長的機動車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時,還排出污染環境的廢氣,環保工作已刻不容緩。目前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集團正在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共同籌建一所汽車發動機檢測實驗室。對解決中國城市日益嚴重的汽車廢氣污染問題,這一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三峽庫區污染嚴重
當年有關三峽工程會污染環境的預言,今天可以說是「不幸而言中」。由於三峽庫區的水品質日益惡化,重慶市政府已著手開闢新的飲用水源。
北京:舉報污染環境者有獎
北京市環保局最近出台了一項環保新規定:市民舉報污染環境的企業可以獲得一百至三百元人民幣的獎金。
漂浮在海洋裡的「死亡地帶」
如果在茫茫大海裡,某些地方在短時間內出現眾多的浮游生物,那麼他們會把這片海洋變成海底動植物的墳場。這些區域中過多的浮游生物把水中的氧氣耗盡,從而剝奪了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基礎,並最終也導致自己的滅亡。
歐中攜手,保護環境
歐盟與中國已經就部長階層的環保對話達成一致。歐盟環保委員瓦爾斯托摩(Margot.Wallstroem)於11月12日在北京發表媒體講話時指出:「中國因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而被全世界所矚目,中國的一舉一動都深具影響力。」
中國的污染-美國的罪過?
焦點周刊報導了中國南方某地民工拆卸報廢電腦、從中提取有用金屬的情況。野蠻的原始操作完全無視環保條例,給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該刊物認為,美國企業對此有重大責任。
歐洲政策要對海洋油污染負責
又一次油輪事故發生了,滲露的石油污染了西班牙附近大片的海洋。難道,歐洲各國還不應該深刻反省嗎?
治理長江污染,勢在必行
中國政府將投巨資淨化長江,首先控制三峽庫區和長江上游的水污染
光污染越來越嚴重
每逢深秋的聖馬丁節,德國的兒童,都會在傍晚時分,打著燭光閃閃的自制燈籠遊街,邊走邊唱:「天上星星亮,地上我們亮。」現在,在科學家們的眼裡,這支兒歌中所描繪的人為光亮,已經達到了令人擔憂的程度。
再說中國環境污染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環境污染的文章。文章一開始描繪了中國大城市中災難性的空氣品質。據世界銀行消息,全世界二十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十六個在中國,文章讚揚中國的環保立法,但是規定卻得不到貫徹:
汽油添加劑污染水源
每輛汽車的油箱裡都有甲基叔丁基醚,簡稱MTBE。70年代以來,它就被用作汽油的添加劑。使用MTBE,與含鉛汽油相比,可以減少汽車尾氣污染,因為它在空氣中會很快蒸發掉。但美國的環境研究人員最近發現,MTBE對環境和人體都有危害。
海中緩慢漸進的油污災難
每年單單是在德國北部的德意志灣,估計就有兩萬只海鳥,由於受到非法排入北海的重油,和剩餘動力燃料的毒害而死亡。這是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州政府的一項正式調查報告所得出的結論。
空襲之後的核污染至今不散
科索沃戰爭結束3年之後的今天,塞爾維亞和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的部分地區仍然被具有放射性元素鈾污染著。土壤、植物和空氣都受到大規模地污染,但污染的程度並不高。
美國電腦及電器垃圾進入中國造成環境危害
美國向亞洲出口報廢電器,其中一大部分到了中國,給生態造成了損害。
如何看德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德國是否在奉行可持續發展戰略?這種戰略意味著什麼?這是德國聯邦環境署二月初在一份長達500頁的報告中提出並試圖回答的問題。得出的結論是,當前的目標和選擇是正確的。然而在被消耗掉的原料和能源數量被證實是可以再生之前,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幸福豬帶來的煩惱
今天餐桌上作了盤中餐的豬生前的命運坎坷,不但喂以人工飼料,打以催生激素,還得面對口蹄疫的威脅。而自由生長野外的幸福豬雖是健康佳餚,可是豬圈太臭又帶來環境污染問題。
填滿飛機的歐洲天空
不久以後,歐洲的天空將布滿飛機。從2002年1月24日開始,歐洲開始實施高空飛機上下間距的新規定。
上一頁
第17 頁,共18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