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空氣污染
隨著中國北部地區頻繁出現霧霾天氣,這一現象引發了社會對大氣污染的關注。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霧霾與氮污染:你(也許)不知道的事
中德兩國的科學家日前在《自然》雜誌上聯合撰文指出,中國的氮污染形勢令人擔憂。部分氮化物在空氣中形成次生氣溶膠,進一步加劇了霧霾的危害。研究團隊呼籲,中國應盡快採取措施消減氮污染。
土壤污染怎麼就成了「國家機密」?
土壤污染與健康息息相關,給國民帶來的危害經常是「看不見」的。
中國官方首次承認污染「癌症村」
中國環保部在其公佈的一個報告中承認,中國境內有毒化學品污染嚴重,在一些地區出現「癌症村」,幾年前中國非政府組織調研發現中國污染區域癌症高發,有部分媒體也曾披露中國淮河等流域的「癌症村現象」
中國斥資數兆改善水質
中國計劃在2011年至2020年間投資4兆元改善骯髒的水質。
各鄰國未測到北韓核試驗放射性污染
日本加強大氣監控,希望協助中國治污
近日中國中東部地區再度出現霧霾天氣,對此很多日本人為自己的健康感到擔憂,擔心污染的大氣不久會漂移到日本上空。日本政府表示,希望在氣候環境改善方面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
日本有意幫助中國緩解霧霾問題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污染"
中國水資源的現狀如何?本台就此採訪了"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
美國研究報告:空氣污染影響新生兒體重
空氣污染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空氣污染越嚴重,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比例越高
十面「霾」伏引發深思
經濟發展給環境帶來沉重壓力,而如何在兩者之間協調成為一大難題
十面"霾"伏引發中國深思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給環境帶來沉重壓力,而如何在兩者之間進行協調成為共產黨的一大難題。
鐘南山敲警鐘:大氣污染,甚於非典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 接受德國之聲採訪,他透露中國過去10年間肺癌及呼吸系統疾病高發,空氣污染為重要原因,他直指大氣污染讓人無處可逃,比2003年發生在中國的非典還可怕。
「在北京,呼吸不呼吸都得憋死!「
北京再度遭受霧霾天氣,許多市民外出選擇戴口罩,一些公司給員工發配了防毒口罩,用於室內的空氣淨化器成了熱銷產品。
世界級都市空氣讓人卻步
中國首都北京的空氣嚴重污染,霧霾嚴重時有害物質濃度已超標世衛標準的20倍
北京再度發出霧霾警報
2013年1月2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音頻節目
時事焦點:早春二月, 薄熙來案能否開審? 德國之聲專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黎安友;歐元集團迎來新任領導人; 中國本有機會避免環境災害。
霧霾再次籠罩北京
霧霾天候再次籠罩北京,部分地區能見度不足300米。北京氣象台周三發布大霧黃色預警。
前環保高官:中國本有機會避免環境災害
近日,中國首任國家環保局局長、被稱為中國「環保之父」的曲格平接受香港《南華早報》採訪,稱中國在三四十年前本有機會避免環境災害,現今惡化的環境是為經濟增長支付的代價。
薄熙來現在在哪裡?
曾有望進入中共最高層的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失勢將及一年。瑞士《新蘇黎世報》周一發表署名文章,提醒世人注意薄熙來案為何迄今不能處理完畢。《南德意志報》繼續關注北京的空氣污染。
北京污染背後的社會沙漠化
本周《牆外文摘》顯示,中國正在發生的沙漠化,除了體現在北京的空氣污染之中,還發生在社會文化、道德和經濟等各個層面。
北京推出大氣污染新條例
北京迎來了霧霾中的第二個周末。為控制空氣污染,北京市將出台更嚴格的法規,以便在污染加重的情況下採取應急措施予以應對。
2013年1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音頻節目
"十面霾伏"有藥可救?;東亞專家談中日島爭;美國防範中國"星"手段;德國汽車自信亮相底特律車展;德語媒體看中國
霧霾能否改變中國政治?
德語媒體繼續關注北京近日霧霾遮天現象。《法蘭克福匯報》注意到,中國官方媒體在報導和評論方面業已表現出前所未見的公開性。《商報》將北京計劃修建第二個機場同柏林機場醜聞做對比。
李克強抨擊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
「十面霾伏」有藥可救?
本周二,北京的霧霾天氣已經出現好轉,但仍對健康造成危害。
空氣污染,調侃多而憤怒少
諷刺與調侃成為網民進行反抗的一種方式。批評人士對於不見憤怒的調侃表達了擔憂。
北京空氣污染預警級別下調
北京消失在霧霾中
中國首都北京1月13日發出該市歷史上首個大氣污染次最高級預警—橙色警報,引起國際媒體關注。周一(1月14日)一期德語報刊紛紛發表報導或評論,對北京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分析,質疑當局在相關問題上措施不力。
「中南海有特供的空氣」
環保人士胡佳認為,是知情權讓北京市民開始更加關注空氣品質。
首都變「霧都」
中國首都市民呼吸成了問題,北京空氣污染已經到了史上最糟糕的地步。
北京採取緊急措施
北京空氣品質「爆表」
北京霧霾天氣進入第四天,而另十座城市的空氣品質甚至比北京還差
北京空氣污染程度創歷史紀錄
小貼士:PM2.5
究竟什麼是PM2.5?它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危害?它和PM10顆粒物又有哪些異同?
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中國74個大城市正式啟用新版《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正式監測並即時發布備受關注的PM2.5污染數據。
污染或致數千城市人口早死
印度首都煙霧彌漫
新德里的民眾正受空氣污染所苦。環境專家呼籲政府必須有效控制首都的交通流量。
福島沿海魚類體內放射物含量創紀錄
日本王子紙業集團對啟東事件做出反應
"中國應以印度為榜樣"
德媒認為中國的優勢會隨著經濟轉型而削弱,具有諸多優勢的印度將成為中國的大挑戰者。
「兩大趨勢顯而易見」
德國歷史學家兼作家格爾德‧柯能(Gerd Koenen)斷言中國有兩大趨勢:政治、經濟精英日益腐敗,改變中共特徵;民眾對革命的期待不斷增長,與中共較量。《德國金融時報》認為什邡政府對市民讓步可能會證明只是一次虛假的勝利。
「紅色中國必須變綠」
德媒將什邡事件看作中國公民在環保方面針對當局的第三次重大勝利,認為環保運動已經誕生,當局必須認真對待,越來越多的幹部也漸漸明白不顧環境的增長惡果。
什邡鉬銅項目被叫停
本周二(7月3日)什邡市政府通過微博官方賬戶承諾,什邡今後不再建設這個項目。民眾力量是否取得全勝呢?
中國顛倒全球能源結構
中國的煤炭需求近年來不斷增加,後果是污染環境和損害健康
「禁而不止」的多氯聯苯
德國廢物回收企業因為一種有毒化學品而造成了德國最大的環境污染醜聞
環境記者的榮譽
第三屆最佳環境報導獎把環境記者這一特殊職業群體帶進了公眾的視線。
福島核事故一年後
距離福島核洩漏事件已近一年,放射性物質仍然伴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環保新規 監控PM2.5
本周,中國發布了新版《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但各大城市要實現新標準,依然任重道遠
德國2011年超細顆粒物污染過高
上一頁
第12 頁,共18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