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社群網站
社群網站(social media)是人們用來分享意見、觀點及經驗的工具和平台。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國「抖音之王」的成功秘訣
抖音海外版TikTok正處在風口浪尖。被一些德國批評的聲音稱為「變傻利器」的TikTok在德國也有許多用戶,尤其是年輕人。其中人氣最旺的是一位摩洛哥裔小哥。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
土耳其議會立法"整頓"社媒
土耳其國內,社群網站曾一度成為規避國家審查制度的一種方式,但該國總統決定通過一項新法律強化控制社交平台。
客座評論:「洞穴之影」和自我審查
這幾天,美國和德國有關方面提出慎用或不用微信這一中國社交軟體工具,理由是其安全性不佳,因為實際上被官方掌控。德國華人政治學者張俊華在安全問題上同意這一看法,但對是否使用,有不同觀點。
德語媒體:抖音或重蹈華為覆轍
抖音國際版TikTok宣佈退出香港市場,引起德語媒體的注意。同時國安法下香港的命運以及德國對華政策,也繼續是討論話題。
TikTok退出香港 美國考慮禁止抖音海外版
抖音海外版TikTok表示將退出香港市場。港版國安法的頒布實施,讓抖音這個在中國起家後尋求國際化的社群網站面對兩難境地。
批臉書反歧視不力 美消費品廠商拒登廣告
社群網站臉書的「言論自由」政策,不僅在一些國家政府和民間社團看來是助長了假新聞和網路暴力,現在臉書的一些廣告客戶也看不下去了。
美國或給更多中國官媒貼標「外國使團」
據包括路透社、《華爾街日報》在內的媒體報導, 美國當局可能正在計劃將多家中國媒體機構列為「外國使團」,加大對其在美國營運時的管制力度。 與此同時,中國官媒針對美國「雙標」的輿論戰,已經打響。
北京大外宣移師推特 中文大號成招攬目標
美國調查新聞網站ProPublica最新的調查報導發現,中國近期逐漸將大外宣的平台轉移至推特。 他們透過盜用帳號及其他手法來製造假帳號,並在推特上大量發送有利於中國政府立場的訊息。 不過專家的分析發現,中國在推特上的訊息戰目前為止成效有限。
新冠病毒姓中姓美?兩國高層口水戰繼續
在中國的新冠病毒疫情得到進一步控制之時,中美就這一病毒來源的問題陷入了口水戰。在官方表態和社會輿論導向的組合之下,「新冠病毒來自美國」的這種說法,在中國毫不缺乏支持者。
(幾乎)沒有密碼的生活
密碼應該越複雜越好,而且最好是每個賬戶一個單獨密碼?要完全做到真的好難。不過,其實也有竅門。
生化武器?實驗室外洩?陰謀論何以大行其道
在肺炎疫情陰影下,謠言似乎傳播得比病毒還快。一些流傳在社群網站的文章,將新冠病毒視作人為製造的「生化武器」,甚至還稱其可以「精準攻擊」華人;也有傳言稱實驗室洩漏病毒造成疫情。這些「陰謀論」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
直逼臉書 WhatsApp用戶突破20億
臉書旗下的WhatsApp周三宣佈,其全球用戶數量已超過20億,成為全世界用戶規模第二大的社交工具平台。
德語媒體:反抗的病毒開始蔓延
最先披露疫情,卻因此遭警方「訓誡」的眼科醫生李文亮之死,在中國引起極大的關注。社群網站上,民眾對這名勇敢醫生的悼念正發酵為對當局的不滿。
科比意外離世 刷屏了誰的朋友圈
籃球巨星科比‧布萊恩特墜機身亡的消息,在NBA擁簇眾多的中國引起劇烈震動,甚至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緊急的背景下佔據了社群網站熱門話題榜,刷屏了微信朋友圈。而在籃球受歡迎程度遠不及足球的德國,各大媒體也紛紛哀悼巨星的隕落。
社群網站如何規範競選廣告?
在美國總統大選選戰開打前,臉書和谷歌面臨來自各方的壓力,要求其停止播放含有錯誤或具誤導內容的政治廣告。其它社群網站對於政治競選廣告的態度又是如何呢?
德國政客也在社群網站購買「水軍」服務?
德國一些政黨和企業在社群網站發表了爆款貼?很有可能,這是他們從一家「水軍」公司購買的點贊服務。
抖音海外版一度驚現「伊斯蘭國」影片
抖音海外版TikTok出現「伊斯蘭國」宣傳影片,該公司已經刪除大約10個賬戶。業界人士擔心其管理模式難以監管並徹底清除這些內容。
《南方公園》被禁 中國民眾怎麼看
以嘲諷時事聞名的動畫喜劇《南方公園》被中國政府封殺後,用社群媒體向北京發出另類的「道歉」。對此,中國民眾怎麼看?
毛粉怒罵央視造假:低級紅 高級黑?
中國建國70周年大慶系列活動已經過去,仔細觀察中國社群網站和網路上的評論,能夠發現並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抱著歡欣鼓舞,無限自豪的態度看待中國官方宣傳的建國70年發展成果。
假訊息網站賺大錢 專家建議限制廣告
一項研究發現,假訊息網站靠著廣告收入創造了超過數億美元的收入。儘管有討論說要建立規章制度,但專家告訴德國之聲,這個問題需要針對整個廣告產業提出解方。
政法委社群網站公號批李嘉誠「縱容犯罪」
中共中央政法委微信、微博公號發文,批評李嘉誠提出政府應"對未來主人翁網開一面"是"縱容犯罪"。而據路透社報導,李嘉誠周五表態稱,他新近的言論被"誤傳"令人遺憾,並重申任何違反法治行為都不能被容忍。
盤點中國官媒在「牆外」 的輿論攻勢
香港示威運動引發的輿論戰已經打到海外,也讓人們關注到,中國官方媒體多年來在推特、臉書和Youtube這些「牆內」被禁的社交平台上,始終沒有中斷過輿論經營。德國之聲為您盤點中國日報、新華社、人民日報和CGTN這四大官媒的「牆外」魅力攻勢。
鄧小平誕辰 官媒「快閃」發舊文為那般
在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誕辰115周年當天,人民日報出版社旗下的微信公眾號出人意料地發布了題為《鄧小平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的文章,之後又很快刪除。這是值班小編工作疏忽,還是故意釋放出的政治訊號,影射習近平廢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個中奧妙引發網友猜
「沒有我們,香港無法生存」
香港示威者的反中立場相當明確。然而,內地人又是如何看香港的呢?德國之聲檢視了一下網上言論,並向德國多名中國問題專家請教看法。
打擊網路交友詐騙 台北尋求與中港合作
台灣警方希望同中國大陸和香港合作,聯手調查通過社群網站進行的交友投資詐騙犯罪。鑑於目前香港局勢不穩、兩岸關係低迷,這一呼籲或難奏效。
到洱海自拍,曬到社群網站
你知道中國的自拍新潮流嗎?在這裡,你能自拍合影的伴侶或者背景應有盡有,從可愛的珍稀動物,到色彩鮮豔的原野,一切等待你去創造新的圖像。
六四臨近 中國審查機器人開足馬力
這是中國網路最敏感的日子——六四天安門事件紀念日。隨著這個日子的臨近,中國的網路審查「機器人」在加班加點緊張運轉。
德足名將胡梅爾斯之妻「軟廣告」案勝訴
德國足球明星胡梅爾斯的妻子經常在自己的Instagram帳戶上發自己的或一些產品的照片,被一個民間團體告上法庭。現在,法庭裁決出來了:這不算「軟廣告」。
WhatsApp新規:轉發只限5人
社群網站WhatsApp的用戶轉發訊息將受到限制,這樣做的目的是阻止假消息的傳播。此前發生在印度的多起私刑謀殺案促使印度政府向這個社交平台施加壓力。
形象工程之官微篇?政務新媒體帳號被規管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一份文件給政府機構新媒體帳號制定新規,欲"禁止"官方帳號在社群網站上發布代表個人觀點、情緒的言論,並"打擊""買粉絲"等造假行為。
華為+孟晚舟:未上熱搜的熱搜話題
連熱搜排名前十都沒有上的「華為」和「CFO孟晚舟加拿大被捕」實際上已經成為目前中國民眾關注的首要話題。在言論空間被嚴格管制的社群網站上,竟也出現了許多質疑孟晚舟和華為的聲音。
明星網友齊聲罵 D&G低頭道歉
涉「辱華風波」的D&G(杜嘉班納)正式道歉。此前,不管是「牆內」的微博,還是「牆外」的Instagram,該義大利奢侈品牌都成了網友齊聲批評的對象。
中國當局再出手 近萬自媒體帳號被封
中國網路主管部門近期關停了約9800個自媒體賬戶。網信辦在周一夜間發布的公告中稱,被處置的自媒體內容包括政治有害訊息、低俗色情訊息、惡意營銷訊息、肆意侵權訊息等。近年來,中國已經多次對自媒體「下手」,管制力度不斷加大。
YouTube末日來臨?相關影片引起恐慌
YouTube將會消失?數天來,網上風傳一段YouTube影片,尤其使年輕人不安,並引發有關歐盟預定實施的版權改革的激烈爭議。
Facebook歐洲用戶大量流失
今年夏季有上百萬用戶離開了Facebook。而該社交門戶網站僅在歐洲的每月活躍用戶就達3.75億。在全球的每月活躍用戶數量更多。
「崑山反殺案」終有結果 警方檢方明確表態
中國警方最新公佈的消息顯示,「崑山反殺案」中一身紋身的「龍哥」不是真的黑社會,而且還確實獲得過「見義勇為榮譽證書」。本周六,崑山市警方和檢察機關公佈了對該案的調查處理結果。網路輿論為之沸騰。
德國刑法專家:「可以向寶馬男開槍」
這兩天中國的微信朋友圈,被「砍人被反殺」的「崑山『龍哥』」刷屏。民間輿論紛紛認為殺人者屬正當防衛,要求將其無罪釋放。德國之聲就此詢問了德國刑法問題專家,得到的回答非常明確。
印度新聞審查惡化 擬管制社群網站
印度政府近月加強壓制社群媒體,以防群眾利用散播搖言和挑起民憤。另一方面,印度新聞界最近也出現多宗審查事件,令人憂慮印度資訊自由會開倒車。
媒體:臉書瞄上銀行客戶訊息
有媒體報導稱,社群網站網路營運商臉書已經向多個美國大型銀行提交了有關客戶訊息的詢問申請。據金融界人士透露,臉書已經和摩根大通、花旗銀行和富國銀行展開了會談。
"神隱"社群網站 范爺去哪兒啦?
在陷入逃稅傳言之後,被粉絲暱稱為"范爺"的中國女星范冰冰已經從社群網站銷聲匿跡很長時間。外界懷疑,此事與不久前"陰陽合同"爆料事件有關。
網友吵翻天!你聽的是 "Yanny"還是"Laurel"?
機器人說了一個簡單的詞匯,瞬時間,網上爆發了一場戰爭,因為一方是聽到了一個詞,而另一方則聽到了另一個詞。
滴……滴滴!「內涵段友」奏響反抗序曲
面對中國當局近日再次加大審查力度,叫停或取消了包括「內涵段子」在內的許多娛樂型社交網路平台後。「段友」們不願忍氣吞聲,以獨特的方式走上街頭,向政府的打壓說「不」。
祖克柏国會作證:個資外洩是我的錯
33歲的臉書首席執行官祖克柏告訴國會議員,臉書數據遭到濫用「是我的錯,我很抱歉。」他證實臉書正在協助與俄國干預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有關調查。
「你難道沒姐妹嗎?」——強姦影片引發眾怒
摩洛哥國內再度爆發有關婦女遭受性暴力的激辯,起因是網上的一段影片。儘管該國加強了對性犯罪的刑事處罰,情況是否會好轉,依舊存疑。
兩會無熱詞 滿屏皆敏感
在中國政協、人大兩會前夕,有關修憲、主席任期等議題的討論被全面壓制,社群網站提前進入"敏感期"。與往年一樣,北京一批異議人士也在兩會前被"離京旅遊",或被加強監控。
仇恨言論為何能左右網路民意?
在網路上,只要偽裝措施到位,老鼠冒充大象、狗冒充人都不是問題。而在一些充滿爭議的政治話題上,少數人即可利用網路的這一特點,放大自己的觀點,左右大多數人的輿論。這常常會造成嚴重後果。
十萬德國青少年社群網站「上癮」
社群網站也會讓人上癮嗎?德國醫療保險公司DAK一項有關青少年的調查顯示,使用社群網站完全存在成癮的風險。這個結果意味著什麼呢?
大大變皇帝?網路噤聲 官媒背書
中國當局計劃修改憲法有關國家主席任期的限制,讓習近平能夠繼續連任的計劃,在社交網路上引起了爭議,也理所當然地成為網路審查的敏感關鍵詞。而官媒則強調,不設限並不意味著「終身制」。
春節「拜錯年」 劉雯遭圍攻
被粉絲暱稱「大表姐」的名模劉雯這個春節應該過得是相當「糟心」了,因為在社群網站Instagram上發了一句Happy Lunar New Year(陰歷新年快樂)的祝福,就引來了諸多非議。是中國網友又「玻璃心」了?還是對於春節的不同英文表述
賓士為引用達賴喇嘛向中國人道歉
賓士公司日前為其在社群網站上發布的一則英文宣傳廣告在中國的微博上道歉,原因是這條廣告上引用了一句達賴喇嘛的話。
上一頁
第3 頁,共5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