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石油
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重要化工產品的原料。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需求大幅上漲,鋼材石油價格飆升
今年頭五個月,德國鋼材生產廠家的訂單比去年平均增長了24%,大多數客戶擴大訂量是擔心供應形勢緊張。德國金融時報就世界鋼材形勢寫道:
心慌慌,意茫茫,局勢動蕩油價漲
在過去的幾個星期裡,原油價格牽動了全球各大商家企業的心。六月份的油價風暴稍事喘息之後,又以新的勢頭不依不饒地攀升而上。德國之聲記者Christian Radler細解個中緣由:
為保障石油供應,中國與海灣國家加強經濟合作
近年來,中國與海灣國家貿易增長迅速,自1991年來,雙方貿易總額增長了十幾倍。本周三, 中國政府與六個海灣國家政府結束了關於加強雙方經濟合作的會議,就創立自由貿易區的談判達成共識。
未來的能源越來越髒
「能源的未來是綠色的。」 這個在歐洲十分盛行的口號如今處境日益艱難。最新的全球能源消耗趨勢數據調查顯示,由於受到中國急速經濟發展的影響,曾在90年代被預見的能源前景逐漸成為泡影。未來的能源不再是綠色的,而會是越來越「髒」嗎?
世界石油價格高企,亞洲國家呼籲能源安全
*
中國向蒙古輸出石油管線通道建成使用
*
石油價格與伊拉克形勢-八國峰會的主要議題
昨天,七大工業國家和俄羅斯參與的所謂八國經濟高峰會議在美國喬治亞州的海島正式開幕。石油價格,伊拉克減債以及與阿拉伯世界對話等都是本屆會議的重要議題。
2007年:中國一半原油可能要靠進口
世界石油價格暴漲,除了沙烏地遭受恐怖主義威脅這一原因,國際上還普遍認為中國對石油需求的劇增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雖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但是中國並不願意替石油價格上漲背上黑鍋。
背景:恐怖主義、石油、沙烏地阿拉伯
恐怖組織將打擊目標轉向了石油,而石油產量最大的國家是沙烏地阿拉伯。不僅如此,沙烏地王室同西方尤其同美國之間的特殊關係,使其更成為恐怖分子的眼中釘。但即便在發生了油田襲擊案之後,沙烏地仍然堅持其提高產量以保持世界油價穩定的既定方針。
世界經濟發展,石油成為關鍵
7國集團與俄羅斯財長向石油開采國家發出呼籲,為緩解油價高昂造成的經濟緊張局面,建議擴大原油的開采量。中國不斷擴大石油進口量,為本次石油價格的大幅上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同哈薩克斯坦共修輸油管道
中國同哈薩克斯坦共修輸油管道
中國需求大增,石油價格暴漲
歐美各國的石油價格達到了創記錄的高峰,德國的汽油價格已超過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的水準。
西伯利亞至中國的油氣管道工程前景看好
九十年代以來,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引起了中國和日本的巨大興趣。為建造一條從西伯利亞通往中國東北地區的油氣管道,中俄兩國進行了多年的談判協商,但事情的進展卻是一波三折:
取代日本,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今日世界石油消費量再創歷史新紀錄,去年世界年石油消費量達36億噸,增長的幅度為2%。2003年,中國的石油年消費量達2.63億,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石油換食品」,誰是揩油人?
在伊拉克「石油換食品」計劃中,薩達姆-候賽因將幾十億美元裝進了自己的腰包。這一譴責雖說由來已久,但據說最近人們才在巴格達發現了證據。
石油大亨們淚灑中國
經過艱苦的談判之後,美、荷、俄三家石油大亨終於決定,下周將宣佈,它們跟中石油集團關於西氣東輸工程的合作談判破裂。這是昨天(3月2日)一家歐洲能源公司駐北京的負責人對德國商報透露的。
石油儲備-中國國計民生的新熱點
文化革命後期,毛澤東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口號時,中國人的吃飯還是一個大問題。現在,在全球化和中國經濟飛速增長的背景下,石油作為工業的重要原料成了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多儲油」代替了「廣積糧」。
第一次石油危機三十周年祭
1973年10月17日,也就是說30年前的今天,石油輸出國組織作出了一個決定。後果是:西方工業國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彈指一揮三十年,情況有了很大變化,但危機意識仍然不可或忘。
俄羅斯供應中國石油,輸油管道走向未決
*
俄國礦產部推翻俄中輸油管項目
中國也向俄中油管項目提供資金
中國駐莫斯科大使本周二對媒體說,中國為在西伯利亞通往中國大慶的石油管道鋪設項目已做好了資金援助的準備。而日本在本月早些時候也計劃向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進行大筆投資,其前提條件是讓俄日石油管道項目得以成行。
北韓:給我石油和能源,我就不"導彈"
據美國方面的報導,北韓4月首次承認擁有核武器。看來美國是阻止不了,接受了這個事實。布希政府如今最重要的目標是:堅決阻止北韓出售或轉移其核武器。北韓方面這廂開出了價碼。
俄羅斯石油將輸往中國
中國和日本在俄羅斯石油爭奪戰上暫勝一籌,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決定修建通往中國的石油管道。
伊拉克恢復石油生產步履維艱
儘管伊拉克的大部分油田還一直棄置著,但恢復生產的工作已經開始,伊拉克南部已經重新開始開採石油。那麼,伊拉克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達到90年代初的石油產量,恢復基礎設施和開發新油田又需要多少投資呢?
一噸動物肉骨粉可製造250升原油
原油是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財富。然而,過度的開采和消費已經使這個寶藏日漸稀少。如果能夠人工合成原油則將解決很大問題。德國吉森專科大學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方法,從廢料中提取所需的原油。這種方法是否具有實際應用的意義?
伊拉克石油開采仍受技術與政治雙重限制
伊拉克人被「解放」了,但是他們現在還不能馬上享用伊拉克土地下豐富的石油財富。一方面,石油開采與運輸的基礎設施受到了破壞;另一方面,在是否取消聯合國對伊制裁上還存有政治上的爭議。另外,美國石油專家是否應該參與恢復伊拉克石油開采能力的工作,也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美國需要伊拉克出售石油
薩達姆已被推翻,伊拉克戰事臨近結束。過去幾天裡,美國一再與聯合國聯絡,因為美國有關戰後秩序的計劃面臨一個形式上的障礙,那就是聯合國對伊拉克的制裁措施。只有當這一制裁取消的時候,伊拉克才能出口石油。美國打算用出口石油的收益來資助伊拉克的重建。
伊拉克會成為超級石油大國
伊拉克是海灣地區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戰爭過程中,聯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設施。在戰後的重建中伊拉克這一經濟命脈又將面臨怎樣的前途,戰事及伊拉克政局的變化對世界石油市場會產生什麼影響?以下是本台記者發自安曼的報導。
日本和中國在俄羅斯的石油爭奪
日本政府十分關注伊拉克戰爭,因為日本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中東石油,這一地區不穩定,日本也鎖定俄羅斯為供油目標。
伊拉克點燃壕溝中石油以對抗空襲
自戰爭開始以來,美國軍隊今天第一次白天轟炸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伊拉克政府說,轟炸造成了250人受傷。為了保衛首都,伊拉克軍隊點燃了巴格達周邊壕溝中的石油,黑色的濃煙騰空而起。
德國負責起草石油換食品決議
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德國負責領導「以石油換食品」新一輪決議的起草工作。周六, 國際專家小組已抵達德國在聯合國駐地,開始了這項工作的討論。
伊拉克戰爭與世界石油市場
歐佩克取消石油開采量的限制促使國際油價回落,但是伊拉克戰爭的延續時間將直接影響原油價格的發展......
石油開采權的風水輪流轉
如今,美英各大石油集團已經虎視眈眈,盯準伊拉克這塊「肥油」的開采權。據推測,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幾乎與沙烏地一樣多。伊拉克在戰後廢墟中新生,必須以石油換取美金。那樣,可能導致伊拉克未來成為最大的石油輸出國,此舉將導致油價大幅下跌。
中國計劃增加石油儲備
伊拉克戰爭緊鑼密鼓,石油價格上揚。北京方面漸漸地不安起來:目前,中國每天進口2百萬桶原油。面對上漲的石油價格,就意味著每天損失1千5百萬美元。增加大規模的石油儲備,專家認為是紙上談兵。
中國石油短缺與海灣危機
去年12月在莫斯科發生的一件事聽起來簡直像是偵探小說。俄羅斯第八大石油企業-斯拉夫石油公司即將被拍賣,這原是俄羅斯碩果僅存的最後幾家大型國有企業之一。來自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派代表參加競標,然而中國代表團尚未離開莫斯科機場,其中一人竟被綁架。
打擊伊拉克:美國是否為石油而戰?
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來說,有一點毫無疑問: 美國總統喬治.布希之所以積極準備對伊開戰,是因為布希作為美國石油康采恩的密友和同盟者,試圖將伊拉克的石油工業置於股掌之間。
中石化欲收購俄石油企業
作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原油消費國家,中國計劃通過收購石油企業Slawneft進入俄羅斯原油市場。
俄羅斯要向中國和美國供應石油
如果我們相信俄羅斯石油大王喬多爾可夫斯基的說法,那麼世界能源貿易的未來將是非俄羅斯莫屬。這位俄羅斯企業家迫切要求開發世界上兩個最重大的能源消費市場-中國和美國。
石油-伊拉克戰爭的決定因素
聯合國桌子周圍幾周來爭執不下。美國堅決要打,俄法堅決不讓。有人認為,這主要是出於對石油的爭奪。是這樣嗎?
海灣戰爭對中國的不利
中國對伊拉克危機的態度是新蘇黎世報的題材之一,該報也同時評論了日本對伊拉克問題的態度。新蘇黎世報說,海灣爆發戰爭將給中國和日本的經濟帶來嚴重的後果。
沙烏地是不是美國的敵人?
美國頗有影響的"邊緣合作」研究所提交的報告指出沙烏地對恐怖主義全面支持。而沙烏地和美國之間60年來一直是一種盟友的關係。儘管美國國務卿表示這不是官方報告,但是觀察家認為盟友之間的摩擦可見一斑。
沙烏地尋求發展非石油工業解決就業危機
沙烏地阿拉伯因為擁有石油而富國,但是它在過去的幾年中財政負債纍纍,失業問題十分嚴重。
哈梅內伊:向西方禁運石油
繼伊拉克之後,伊朗也建議以石油為「武器」,抗擊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佔領行徑。伊朗宗教領袖哈梅內伊呼籲伊斯蘭國家停止向以色列及其友邦提供原油。
世界經濟的命運捏在石油手裡
中東危機已經把世界市場上的石油價格推到了每桶27美元以上。如果油價繼續上漲,世界經濟、德國經濟的復甦都將受到重大的負面影響。
俄國企業全球出擊
在人們的概念中,俄國已經成了一個經濟上比較落後的國家,是西方企業尋找發財機會的樂園。然而,現在的俄國與兩、三年前的俄國已經不一樣了,它們不甘心等著被人吃掉,也已經開始考慮如何去「 吃人」了。
上一頁
第18 頁,共18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