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310 D Schengen
2010年3月26日1985年荷比盧三國連同德國、法國簽署申根條約的時候,有不少政客和媒體代表都對計劃撤除邊界檢查表示不信任。他們認為相關國家所面對的風險要大於機遇。而當07年12月德國東邊的鄰居波蘭和捷克加入申根區以後,又引起了極大的不安。人們擔心,由於貧富差距,在德國和波蘭邊境地區會出現大量的安全問題,並預言各種犯罪活動將會顯著上升。然而與波蘭共享很長一段邊界線的布蘭登堡州的觀察顯示,並沒有出現預測的情況。2008年布蘭登堡州提交了一份關於與波蘭接壤邊境的犯罪數據。資料顯示,相比前一年波蘭還沒有進入申根區以前,犯罪率甚至回落了12.4%。
這種對德國有利的發展在最初顯得很不合邏輯。但其實它和檢查站的撤除其實沒有關係,柏林聯邦內政部發言人馬庫斯‧拜爾(Markus Beyer)解釋道:"一些人覺得檢查站太多,而邊境這邊的另一些人又覺得檢查站太少。要知道,邊境檢查站的撤銷並不是說,撤回全部的警察。面對已經存在的犯罪情況這將是很不恰當的。我們國家處於歐洲的中間,也因此是罪犯經常光顧的地方,對於這些罪犯,通過我們所說的後台監測和有目標的偵察,聯邦警察會對其進行追捕。"
申根條約中規定的協議使成員國之間跨境的警方合作成為可能,而且已經有很多實例 - 特別是在電子安全系統的幫助下,實現了關於罪犯和嫌疑人的數據交換。兩國警察的共同巡邏也並不少見。而在雙邊附加條約中還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德國警察被容許越過邊界深入波蘭境內45公里抓捕罪犯。這種在德國部門被稱為"追捕"的行動,在法國卻並不受歡迎。
馬庫斯‧拜爾將"申根"看作是歐洲最偉大的一項成就,而且它對德國也不會造成真正的安全威脅:"我們認為,那些消極的言論都是沒有證據的。我們在上次的申根評測報告中發現,犯罪統計數據表明全國範圍內的罪犯活動都在降低。除了機動車犯罪方面,新加入的申根國家並沒有造成明顯的影響,而機動車犯罪也只是在個別的邊境地區。總體上從安全的角度來說,申根造成的影響肯定是積極的。"
齊格弗裡德‧貝倫特(Siegfried Behrendt)在布蘭登堡一家很大的投資中心從事策略經濟管理。幾年前,隨著申根區東擴,那些在德國和波蘭邊境地區的公司遇到了小麻煩。但貝倫特知道,安全風險不再是對德國方面不利:「在公司駐地,這並不重要。我們這裡更多的是典型的邊境附近的犯罪,尤其是汽車盜竊。不過警察也已經找到瞭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最終如果"申根國"因為安全原因而縮減那肯定是不合理的。申根對進一步的自由遷徙,德國周邊區域貿易的復甦,而且對一些簡單但很重要的事情如跨境交通擁堵的消除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從宏觀經濟上看,德國長遠來講也可以算作是申根條約的贏家。貝倫特對此深信不疑。
他還談到申根對貨物自由流通和已打開的跨境勞工市場的影響:"我認為,德國的成功來源於申根政策的發展。這是有很多原因的。德國的出口經濟很強。隨著東歐購買力的增長對於我們來說也就出現了不斷增長的新市場。在德國也出現了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的問題。人們都知道,德國的專業人員數量下降很快。因為申根條約,人們的活動範圍更大了,那些自由遷移的人們也開始進入勞工市場,從2011年開始,德國公司又有機會獲得由東歐培訓出的優秀專業人員。"
這裡還要提一下,"申根"對各成員國加強司法合作也產生了影響。比方說,引渡罪犯更加快速,這樣的結果就是加速了刑事判決的執行。同樣申根條約也讓德國在處理非法偷渡客的問題上更加輕鬆。因為遣返合約,偷渡者可以直接被送回申根國,而不需要像過去一樣在邊境辦理入境手續。
作者:Hardy Graupner/張帆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