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晚餐?來吧,就這兒,馬桶邊上
您可以想像在有抽水馬桶的同一間屋裡做飯嗎? 這可是居住空間極窄小的很多香港人不幸的生活寫照。攝影師Benny Lam記錄了這座都市存在的強烈反差。
做晚飯的時間到了
跕板上,北京鴨和泰國空心菜濟濟一堂,距抽水馬桶不過數釐米;對面是豆芽菜盆,緊挨煮飯鍋、茶壺、調味罐等各色廚房用具。在香港許多公寓裡,做飯和出恭常在同一個窄小空間完成。
廚房和洗漱間合並
加拿大攝影師Benny Lam攝下了這些反映香港隱蔽社群的蝸居及生活的照片,並同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合作,展出了為取名為「侷住」(Trapped)的系列圖片。該協會是非營利組織,致力於減少貧困、促進公民權。
逼仄空間
香港人口近750萬,幾乎沒有可供開發的土地,公寓和住房價格天高,是全球最昂貴的城市,某些人口除了蝸居沒有其他選擇,日常家政活動只能在同一個逼仄的空間內進行。
難以忍受的生活條件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指出,根據香港統計處的報告,有20萬人居住在8.8萬個這樣的窄小公寓裡,因環境所迫,不得不想盡辦法,利用每一寸空間,置放所需物品、從事日常活動。
公寓價格翻倍
根據政府方面的統計數字,從2007至2012年,香港市中心公寓價格平均為10 .8546萬港元/平米。這些「棺材房」的主人害怕回家,其中很多人指出,住在這樣的地方,最大的問題是,難以呼吸到新鮮空氣。
歡迎進入單睡墊公寓
一名年輕人在自己的單睡墊公寓裡,一邊吃罐頭豆子,一邊看電視。對那些低收入群體來說,這樣的住宅是唯一選擇,不得不接受這樣的讓人易患逼仄空間恐怖症的居住條件;在這裡,他們既不能坐正,也無法完全平躺;蟑螂和床蝨是他們的「朋友」。
「籠子」和「棺材」
Benny Lam花了兩年時間記錄香港老城區的窘困的居住條件。在那裡,貧富懸殊現象日益嚴重。這些「住宅」是香港發展極為失調的鮮明標記,—一邊是這樣的「籠子」或「棺材」公寓,一邊是紙醉金迷的世界,奢華的商店一家緊挨一家、豪華的旅館和摩天公寓大廈鱗次櫛比。
難以得到社會福利房
要生活在這樣窄小的空間裡,對大多數人來說,該讓人犯精神病了。然而,很多租戶卻已如此生活了數年。獲得社會福利房的等待時間平均為5年。但很多年齡在65歲以下的單身居民的等待期在10年以上。
「侮辱人格」
聯合國稱這種「籠子」或「棺材」公寓是對人類尊嚴的侮辱。香港政府稱,至2027年將蓋建28萬套社會福利房。社區組織協會指出,為提高那些在這樣的條件下居住的人們的生活品質,當局尚需做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