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Global Times),是一份中國報紙。由人民日報社於1993年1月在北京創辦和持續出版,分中英文版,在中國國內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是一份國際新聞類的綜合型報。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新加坡大使怒指環球"胡編亂造"
環球時報曾發文指責新加坡企圖將南海仲裁寫進不結盟會議的文件,新加坡大使則公開指責該文"胡編亂造,無稽之談",隨之開啟一場同胡錫進之間的筆仗。
台檢方調查誤射軍官 陸黨媒戲稱台軍「草包」
在中共黨媒《環球時報》看來,台灣軍方「誤射」導彈一事顯示出台軍的專業性就幾乎相當於「草包」級別。台灣檢方目前正在連夜審訊涉事軍人。有島內聲音指出,如果此次誤射的目標不是漁船,台海兩岸就難免一戰。
蔡英文就職演說 中國黨媒選擇性「失聲」
蔡英文正式發表就職演說,用溫和語氣避免直提「九二共識」的同時,中國黨媒也在選擇性失聲的同時,用溫和語氣再次發出警告,指出中國大陸有可能對民進黨當局施壓,增加「柔性台獨」的成本。
女王「真心話」曝光 《環時》挖苦西方媒體
英國女王在私下聊天中稱中國官員「粗魯」的對話被曝光引起熱議。《環球時報》嘲諷英媒愛報導花邊新聞,稱中英關係不會動搖。《每日鏡報》分析,女王的言論被清楚錄音應是塑膠雨傘惹禍。
《十年》在噤聲中奪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
觸及港獨議題的獨立電影《十年》,奪得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中國大陸媒體和網站均沒有對本年度頒獎典禮進行影片轉播,而報導金像獎得獎名單時,也對《十年》得獎絕口不提。
《十年》預視香港未來黑暗面 導演望港人覺醒
近期香港獨立電影《十年》引起社會熱議。電影以十年後的香港為藍本,故事情節觸及《國家安全法》丶港獨等敏感議題
《環球時報》譏諷香港民族黨「猖狂全球無雙」
兩天前,香港理工大學畢業學生陳浩天與幾位年輕人一起宣佈成立香港民族黨。其六大綱領之首為建立獨立和自由的「香港共和國」。《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抨擊「『港獨』宣佈建黨,猖狂全球無雙」。
中國官媒:美若侵犯領海應採取警告射擊
美國周五指責中國在南海「說一套做一套」,無意停止軍事化。中國外交部則反駁稱,在南海活動頻繁的美國才是搞軍事化的國家。中國官媒建議,美國若侵犯領海,中方應考慮採取警告射擊。
《環球時報》喊話蔡英文:看你怎麼選
人民日報下屬《環球時報》周一發表的一篇社評向蔡英文發出警告,如果蔡英文"與大陸分道揚鑣,那就鑽進了一條死胡同。"文章還稱"和平與對立兩條路,就看蔡英文作何選擇了。"
衣冠雖歸故裡 往事怎能如煙
曾被中共列為「五大右派」之一的儲安平之衣冠冢日前在宜興落成。章詒和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官方對於右派的態度沒有也不會改變。
熊焱:「我的反思是更加熱愛祖國」
前六四學生領袖熊焱日前發表致習近平和李克強的公開信,希望返國探望病危的母親。《環球時報》指熊焱以此做法吸引西方媒體關注製造壓力,熊焱則反駁稱,兒子要看母親是普世情感。
中國公務員"薪情"怪異
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國公務員增薪反映出中國官場的怪異特質。
《環球時報》批評德國綠黨女政客"太任性"
《環球時報》英文版發表題為"德國政客秘密會晤艾未未的作法破壞外交禮儀"的文章,批評德國綠黨政治家參與官方訪問團個人行動"太任性"。
南海造島:中國反駁美方指控
北京拒絕美國要求中國停止在南中國海斯普拉特利島(中國稱其「南沙群島」)的「造島項目」,稱中方的行動「合法、正當」。
蘇格蘭公投證實人權價值觀虛偽?
針對即將舉行的蘇格蘭獨立公投,中國大多數媒體都沒有對有關民族自決權的問題提供討論空間。中國《環球時報》尤其以激烈的態度反對獨立公投,並利用這一事件對西方國家批評中國人權問題進行清算。
「六四黑手」萬潤南迴應「失敗者說」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於近日發文,破禁談「六四」話題,文章還將因支持「八九學運」而被迫流亡海外的四通公司前掌門人萬潤南及其他學運人士稱為失敗者,萬潤南就此作出回應。
《鄧小平》劇折射政治開放邁出步伐?
鄧小平110周年誕辰前夕,中國央視從8月8日起在一套節目黃金時間播出48集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開播才幾天,中國多家主流媒體和網站就猛贊該劇對"打破話語禁區"有大貢獻,"以真實征服觀眾"等等。
中國官媒:漢辦主任海外「撕書」不丟人!
近日,歐洲漢學學會發表公開抗議信,指責中國國家漢辦主任許琳,在近期的一個國際會議中,施加壓力撕毀會議手冊中蔣經國基金會內頁。該事件在台引發軒然大波。中國官媒則稱許琳撕書不丟人。
《環球時報》狠批相阿博特言論
中國批評澳洲首相阿博特就日本在二戰期間表現的言論。
「不應該只靠趙本山、郭德綱豐富話語」
以敢言著稱的評論人士李承鵬的新浪微博帳號近日遭注銷。
入黨門檻升高 投資門檻降低
中共發展新黨員不能只顧數量不顧品質,以及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審核批准手續進一步簡化,是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
《紐約時報》指中國耽誤馬航搜尋
美國《紐約時報》日前在報導中批評,中國在參與馬航搜救時急於表現但缺乏先進技術,延誤客機的搜救工作。中國媒體則強烈批評報導內容,指責中國耽誤搜救進度極為不負責任且「別有用心」。
同日商做生意很難
中日關係緊張,也殃及兩國企業的合作業務。
「只吸引遊客和留學生的老牌國家」
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期間積極推動英中經貿合作,並試圖通過微博這樣的社群網站與中國民間社會互動。但中國官方媒體對英國首相的中國之行拋出冷言冷語。
對北大自由知識分子開刀?
北京大學教授夏業良近日被「謠言」,而他說「造謠者」正是《環球時報》。由於相關「謠言」已被轉發超過500次,網友呼籲根據最新司法解釋,追究《環球時報》「利用網路實施誹謗罪」。
薛蠻子罪名升級「聚眾淫亂」
上周五,新浪名博薛蠻子被北京警方以涉嫌「嫖娼」刑拘;今日新華社再指薛蠻子涉嫌「聚眾淫亂」;多家官媒萬箭齊發並警告微博大V,網友質疑官方設局打壓自由言論。
埃及變局成中共護身符?
各中國官媒一改在「阿拉伯之春」時消音作法,持續報導埃及變局;還連發「維穩論」、「民主陷阱論」等,評論人士認為,中國當局從來都對其他國家變革之亂竊喜,以為專制統治找到「護身符」。
陳光誠遭遇「木馬門」
陳光誠及其支持者與其就讀的紐約大學之間似乎出現了矛盾激化。
斯諾登案輿論繼續發酵
關於斯諾登一案,中國政府目前反應低調,網友卻展開熱議。
《環球時報》炮轟蒼井空
有網友PS蒼井空手持"校長開房找我"標語照片,《環球時報》發文批駁蒼井空「無商業道德」,被網友嘲諷。
中國官媒齊倒「憲政」
黨刊《紅旗文稿》發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曉青的文章,認為「憲政」是西方資產階級的專政;官媒《環球時報》今日也發文稱「憲政」主張與中國《憲法》對立。
茅於軾駁《環球時報》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茅於軾於昨日發表博文,就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評論文章「做大眾政治焦點,茅於軾的選擇」予以反駁。質疑該文章對擁毛派反法治行為的立場。不久前茅於軾在沈陽和長沙兩場活動中遭到「毛左」攻擊。
「沒有霧霾,沒有毒奶粉」
富有的中國人正在全世界購買房地產,作為一種投資,同時也為移民海外做準備。在歐元危機的影響下,歐洲的房產物業對中國人很有吸引力。
「《環球時報》,快放開GDP」
中國國家統計局在近日公佈:2012年中國GDP比上年增長7.8%。1月19日,《環球時報》以「GDP增幅令人鼓舞 並非『雞的屁』」為題贊頌GDP成績單,被網友調侃。
胡錫進「滅火」反「澆油」
中國當局強令各都市報轉載《環球》社論惹眾怒。主編胡錫進發微博推責,其後又刪除這些內容
2013年1月9日德國之聲DW中文音頻節目
2013年1月9日德國之聲中文廣播晨間音頻節目\n\n 《南方周末》前評論員發文指責《環球時報》評論無恥;中共政治局常委俞正聲視察四川藏區,矛頭直指達賴喇嘛;中國社科院發表報告稱社會矛盾加深,衝突增加;日本政府十年來首次宣佈增加軍費預算;谷歌總裁施密特抵達北韓進行訪問。德語媒體看中國。
媒體人斥《環球時報》社論可恥
1月8日,《南方都市報》前評論員宋志標發表文章,斥中國官媒《環球時》就南周事件的評論是可恥的,《環球時報》在該篇社論中將事件引向「海外勢力支持」。
環球時報建議中國觀眾把西方"挑釁者"轟下台
周三,《環球時報》刊發社評,抨擊上周日在北京舉辦演唱會的英國著名搖滾歌手艾爾頓‧約翰是"西方一些人對華搞小挑釁很不自尊"。艾爾頓‧約翰在演唱會上表示,他將這場演唱會獻給中國藝術家異見人士艾未未。
十八大前瞻:此政改非彼政改
中共18大召開前夕,作為官方喉舌的中國媒體也似乎在為政改造勢
大城市中多數居民贊同政改
《環球時報》再指美使館「軟攻擊」
官媒《環球時報》再發文,稱美國使館監測北京空氣數據是對中國進行「軟攻擊」。
官媒對立,抨擊《環球時報》「腐敗論」
繼滕訊網被迫向《環球時報》道歉和中國官方媒體《中國青年報》點名批評《環球時報》關於「劉志軍腐敗案」的社論後,「新華網」罕見發聲指《環球時報》「允許腐敗」是誤國之論。
官媒:中國無法根治腐敗,民眾要理解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發表評論:稱中國處在腐敗的高發期,徹底根治腐敗的條件目前不具備
陳光誠事件:官方媒體打破沉默
中國對印度導彈試射反應審慎
香港能否繼續「獨特」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發表社論,指本次香港特首選舉,是中央態度和香港民意明顯合流.
《環球時報》"督促"美國改革開放
1月5日,《環球時報》發表署名文章《應督促美國改革開放》。
"艾未未們"會被淘汰嗎?
11月16日,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再發署名"單仁平"文章:"艾未未們"被淘汰是社會潮流.
趙達功:中國擔心美國價值觀滲透
《環球時報》發表文章,指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藉機向中國滲透美國價值觀。中國獨立作家趙達功認為駱家輝的「樸素行為」映襯出中國官場制度的奢華腐敗現狀,《環球》社評顯示了中國當局焦慮和不安。
艾未未獲保釋後首次接受媒體專訪
結束關押處保釋狀態的藝術家艾未未近日在推特上發推,呼籲推友關注維權人士案件。8月9日《環球時報》英文版又整版刊登艾未未專訪,標題就叫"艾未未打破沉默"。
上一頁
第2 頁,共3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