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環境保護
環保,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專家:氣候變化挑戰中國政治制度
上海鱗次櫛比的高樓往往會讓人忘記這個中國的金融中心多麼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該市投入巨資修建防洪項目,但專家們指出中國政治制度的隱患。
巨型城市的未來在哪裡
越來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裡。霧霾,垃圾,擁堵:在基多舉行的聯合國住房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大會不僅會討論大都市的侷限性,也將討論大都市擁有的機會。
德語媒體:電動汽車火熱 各國各懷鬼胎
周四的德語報刊,將目光投向了如今火熱的電動汽車市場。一些媒體認為,中國在這個產業正取得越來越多的話語權,而這會對隱私保護等領域造成不良影響。還有一些媒體則指出,各國政府力推電動汽車,根本就不是為了環保。
專訪:「2050年中國的空氣會比魯爾區更好」
德國聯邦參議院9月份提出一項未來取締汽油和柴油汽車的提案。該提案具有哪些政治和經濟意義呢?為什麼德國要以中國為榜樣?德國交通問題專家杜登赫費爾做出了以下解釋。
十幾年後新燃油車在德國禁止上路?
據德國《明鏡周刊》報導,德國計劃從2030年開始不再批准新的燃油車上路。雖然德國各黨派對這一計劃大都表示支持,但是汽車工業卻對計劃的現實性表示懷疑。
巴黎車展推新概念 環保新貴隆重出場
秋季巴黎的車展也是色彩紛呈。很明顯汽車界人們在推動電動環保車,不過人們的眼光還是會被新型豪華車吸引。
G20在即 環保組織再施壓 中美有「好消息」
多家環保組織要求在即將召開的杭州G20峰會上,與會各國為氣候保護做出實質性推動。這是東道主中國在國際舞台積極表現的良機。
那些不可思議的「動物副產品」
動物不僅能作為創新產品的典範,而且還常常為人類「無嘗」作貢獻。德國之聲蒐集那些動物世界中「最瘋狂的副產品」。
買衣服你會注重環保嗎?
許多人很有環保意識,但在買衣服的時候,卻基本只在乎樣式和價格。實際上,服裝業也與環境保護以及勞工權益息息相關。
德語媒體:中國政府對民眾抗議的應對之道
周一的德語報刊,將目光投向了江蘇省連雲港的反核抗議,以及優步與滴滴的恩恩怨怨。
電動汽車究竟有多環保?
要想使電動汽車成為成功模式,就需要能源轉型和技術進步。
燃煤污染 德國每年早死3630人
中國空氣品質一直為人詬病,而如今一項研究表明,歐洲在這一方面並非高枕無憂。四家環境協會於周二發布的相關調查報告得出結論稱,歐盟境內的燃煤發電站讓各國民眾健康都遭到巨大損害。
中國環保部前副部長受賄案開庭
在中國,與環境污染相關的抗議事件層出不窮,而環保部門現在還要為自身的「違紀問題」頭疼。去年該部便受到中紀委的批評。本周一,環保部前副部長張力軍被控受賄240餘萬元。
國泰航空禁止運輸魚翅
在環保組織的努力游說下,世界最大航空公司之一的國泰航空已經證實,禁止旗下所有航班運輸魚翅。
「毒跑道」之觴 治標還是治本?
今年以來,「毒跑道」話題令中國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學生家長寢食不安。近日教育部宣佈了整治措施,要求將不合標準的塑膠跑道立即鏟除,並叫停在建工程。
不開車 改騎車
德國每年6月份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無汽車禮拜日」,這一天雖不是法定禁止開車出門的日子,卻是環保組織、單車俱樂部倡議人們低碳健康生活的老傳統。
德國環境部「三十而立」
前聯邦環境部長特裡廷接受德國之聲專訪,回顧了德國環保政策30年來的發展和得失。
中國人購買電動車是出於無奈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但是在中國大城市,人們並不青睞這種環保汽車,只是嚴格的購車規定讓他們別無選擇。
對塑料購物袋說不
七月份,商店提供的塑料購物袋將再次漲價。來自波昂的蒂姆和海爾克認為,為了環境,要做的還有很多。
不用買買買 照樣新新新!
家裡的衣櫃塞的滿滿登登,卻永遠覺得少件出門的衣服,許多女性都因此深深地陷入"買買買"的怪圈。一個名為"Kleiderei"的德國網站推出"借衣證",既經濟又環保,讓人不用花大價錢就可以坐享一個永遠"保鮮"的衣櫥。
哪些國家為環保頒發了「限塑令」
世界各國政府都試圖限制塑膠袋的使用。但是萬事開頭難。義大利的小商販想方設法避開禁止免費提供塑膠袋的規定。挪威人為了方便不惜花錢購買塑膠袋。在印度塑膠袋更是用途廣泛。
「海牛」雙體船——幫助清除海中塑料
很多生態問題看上去有所好轉,然而塑料問題卻愈演愈烈。塑料使用量上升,而且越來越多進入大海、被魚類吞食,帶來嚴重後果。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海洋垃圾打撈」行動開始了。
斯圖加特:德國的北京
誰能想到,德國也有大城市必須面對霧霾的侵襲。
德語媒體:垃圾成金
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於本周四正式簽署。《法蘭克福匯報》文章指出,這份被普遍認為意在抗衡中國的文件還面臨著諸多障礙。《南德意志報》則關注了中國人又收購一家歐洲企業的舉動。
德國計劃為電動車提供補貼
聯邦經濟部長嘉布瑞爾現在打算通過提供購車補貼促進電動車的銷售。但是他的這一計劃也遇到阻力。
美國環保機構駁回大眾召回計劃
加州空氣資源局周二駁回了大眾集團去年年底提交的柴油車召回計劃,認為大眾的方案未能充分解決「造假軟體」對汽車性能、排放和安全的整體影響。
向智慧型生活邁步前進
國際消費電子展(CES)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消費產品展。在這裡恐怕只有想不到的,而沒有找不到的電子產品。今年的展覽會上,很多廠家展示了帶有「綠色理念」的電子消費品。
德國是汞排放大國?
重金屬汞可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環保人士呼籲德國政府提高汞排放限制標準,德國環保部門卻認為,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德國的汞排放問題並不算太糟。
不用塑料 也能過日子
塑料材料在大自然中的降解過程極其緩慢,可被視為不降解,但人類使用塑料過度,生成的塑料廢物何止成山。其實,若是有心,基本上放棄塑料,也可以好好生活。
中國環保副原副部長張力軍被移送司法立案調查
中國原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在經過數月中紀委調查後,周四被移送司法機關立案調查。
中國環保組織狀告大眾汽車
司:中國綠發會日前對大眾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發起的訴訟已經獲得法院的立案批准。
巴黎氣候峰會最終通過「2度」保護協定
經過了極其艱難的沖刺階段,巴黎氣候大會終於做出了能夠影響人類未來生存狀況的決定。
澤林視點:紅色警報
北京市首次發布了霧霾紅色預警。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紅色預警是一個重要的訊號,但是卻無法解決問題。
中國的氣候保護指數排名小幅上升
本周二,環保組織「德國觀察」以及「氣候變化行動網路」在巴黎氣候峰會上發布本年度的氣候保護指數。中國、美國以及德國的排名都有所改善。排名最靠前的則依次是丹麥、英國以及瑞典。
巴黎氣候大會:「如今我們已別無選擇」
195國代表周六達成了一份控制全球變暖的草案文件,這讓人們對各國結束幾十年爭論、在巴黎簽署一項歷史性協議,再燃希望。
治霾若靠「吹」 又怎會幸福
治霾若靠「吹」 又怎會幸福
中國氣候保護面臨哪些挑戰?
中國是全球污染環境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也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中國政府已經公佈了到2030年實現二氧化碳總排放開始降低的目標。然而中國能源轉型面臨諸多挑戰。
大眾「尾氣門」:奧迪承認安裝違禁軟體
大眾旗下的高端轎車生產商奧迪如今也承認,從2009年開始就在汽車上安裝了違反美國法律的軟體。
對巴黎氣候峰會的期待
國際社會在即將開幕的巴黎氣候峰會上不再想「光說不做」。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保護氣候,地球已經不能再等了。
德語媒體:環保遠慮 經濟近憂
德語報刊注意到了施密特去世在中國媒體引發的反響,以及中國環保當前面臨的困境。
再曝「尾氣門」大眾反駁指責 願意合作
歐洲汽車業巨無霸——大眾集團又麻煩上身: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如今又瞄上了該公司的3.0升柴油發動機。
發展誠可貴 土壤價更高
土壤屬於非可再生資源。隨著工業的發展,土地污染問題也愈發嚴重。德國出台法規對土壤進行保護。有專家批評指出,土壤保護在國際政壇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用飲食表達生活態度
全球規模最大的食品展在德國科隆開幕。在吃這一問題上,雖是眾口難調,不過科隆食品展Anuga的展商花樣無數。
從毒水溝到清澈河流——德國治理污水的經驗
幾十年前,還有各種各樣的垃圾和有毒廢物流入德國的各大河流。如今,在裡面游泳是一點問題也沒有。
大眾是否還有其它作弊軟體?
據美媒報導,美國環保機構正在對另一個廢氣排放控制軟體進行調查。
澤林視點:習近平信誓旦旦
聯合國終於在本屆峰會上作順風行。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Frank Sieren)認為,順風恰恰來自中國。
聯合國17大可持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2030年時創造一個更公平、更環保的世界,解決飢餓和貧困。聯合國在9月的峰會上通過了這項行動計劃。
「大眾」亦被美國司法部盯上
廢氣排放值操控醜聞給德國最大汽車製造商造成的損失難以估計, 大眾總裁文德恩地位難保。
尋找「杯子英雄」
德國環保組織發起倡議,遏制一次性紙杯的泛濫。
上海為保「迪士尼藍」拿污染企業開刀
上海為了保障實現「迪士尼藍」,決定強制關停迪士尼園區附近的150多家企業。
上一頁
第8 頁,共2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