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環境保護
環保,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草根組織:社會主義晚期中國的重大突破
法蘭克福匯報的另一篇文章是該報駐北京記者有關中國非政府組織蓬勃發展的專題報導。眾所周知,中國的群眾組織、從工會、共青團到街道居民委員會實際上都是政府組織。
環保指標交易:願打不願挨
在外界看來,德國是最強調環保的國家。不過這一次,環保部門好心設計了一個猴子戲法,即用買賣指標的方法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但工業界卻開始扭著幹了。
垃圾分揀的是是非非
與環保意識和一絲不苟相佐證,德國人在垃圾分揀上也是出了名的。家家戶戶備有好幾個垃圾桶,分別投以生物垃圾、包裝物垃圾、剩餘垃圾、玻璃、紙品等等,忙個不亦樂乎。在這基礎上,垃圾處理廠再進行一次分揀處理。
經濟界反應冷淡,環保股票上漲
德國經濟界人士並不看好星期天的大選結果,他們擔心改革停頓的狀況將持續下去,外國投資者對德國投資將退縮不前。而股市在星期一卻開始攀升,尤其是環保企業的股票行情上漲。
聯合國環境保護日
今年6月5日聯合國環境保護日的重點題目是中國。聯合國的主要活動將在中國深圳舉行。
萊茵河究竟有多乾淨?
70年代的萊茵河污染嚴重,有人戲說都可以在河中沖軟片。政府和企業投資幾十億來改善情況,那麼,今天能在萊茵河戲水游泳嗎?
中國年輕的環保運動
中國的第一批環保組織是九十年代中期形成的,今天,環保組織已發展到數百個,大多數都是在大學校園中成立的。
8國集團環境會議結束
在今年的8國集團環境部長年度會議上,歐洲代表再次批評了美國一意孤行,退出有關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協定」的做法。雖然,這一議題並不是此次會議商討的日程內容,但人們似乎對它仍是報以極度的關心。
環保專家敦促德國政府繼續改進環保政策
德國「環保七賢人」認為紅綠政府的環保政策在總體上是及格的。但是,如果政府不改進它的煤炭開掘經濟政策,將很難實現到2005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5%的目標。
如何看德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德國是否在奉行可持續發展戰略?這種戰略意味著什麼?這是德國聯邦環境署二月初在一份長達500頁的報告中提出並試圖回答的問題。得出的結論是,當前的目標和選擇是正確的。然而在被消耗掉的原料和能源數量被證實是可以再生之前,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中國將大力提高環保資金
中國國務院批准了一項直至2005年的環保計劃。據新華社的報導,到2005年為止,二氧化硫、工業垃圾和其它污染空氣、河流以及土地的排放量必須降低2000年水準的10%。為此,總耗資將為7000億元。
光清潔不是好的生態
經過幾十年的環保努力,世界上的許多地方,比如德國,空氣、水和土壤變得清潔起來了。這種清潔,是化學意義上的,也就是說,某種物質的化學分析值不超過某個極限值。但是,人們發現,做到化學意義上的清潔之後,許多生物依然會絕跡,因為它們所需要的、即複雜又敏感的整個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
德國企業在中國環保基建領域看到商機
申奧成功,加入WTO,中國雙喜臨門。德國中小企業熱衷進軍中國,在中國的環保和基建領域看到了商機。第九屆中國日活動上德國企業紛紛前來探路。
化工業致力與環保取得平衡
德國化工業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性發展究竟做出多大的努力?在最近舉行的德國化學協會的年會上,得出了一好一壞兩個回答。好的回答是,德國化工業正在繼續降低其排放量。壞消息是,對可持續性發展,卻還有待努力。
中國的環保問題
中國的環境保護是法蘭克福匯報的題材之一,這篇文章的起因是中國市場上出售的許多食品帶有大量的農藥殘留物,中國消費者對食用水果和蔬菜的安全產生疑慮。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上一頁
第20 頁,共2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