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環境保護
環保,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實施進口電子產品成分標識新規定
自2007年3月1日起,所有由國外出口到中國的「電子訊息產品」都要註明是否含有有害材料成分。中國制定的有害材料清單甚至比歐盟的還要嚴格。
有了洞察力,但沒有解決辦法
發展經濟、給人民一點富足生活是共產黨維持中國社會穩定的唯一手段,但史無前例的現代化躍進也使環境付出了巨大代價。法蘭克福匯報在這段話後列舉了中國浪費能源、污染空氣和水源的現狀並寫道:
中國非政府組織的活動空間
由於政治體制,中國非政府組織活動的空間非常有限。但他們仍然盡可能地在現有條件下發揮影響。他們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社會問題和生態問題上。
中國能轉型為環保型經濟嗎?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他的政府報告中強調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中國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加大保護環境的力度。但中央政府目前還沒有能力來完成它所提出的環保目標。
交通業排放廢氣增長最快
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五分之一來自路面交通,航空運輸在15年內廢氣排量增加了86%。歐盟環境局今天推出報告,嚴肅批評各國在交通領域的高額補貼政策並指出,空氣的污染是要用生命和健康作為交換代價的。
能源與環保面前中國何去何從
中國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按照國際能源機構估計,到2009年,中國還將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那麼,中國將如何面對氣候變暖的挑戰呢?
布希要成「環保型」總統?
終於有希望了嗎?作為世界上對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國家,美國終於願意走上綠色環保的道路了嗎?迄今為止,以總統布希為代表的一些美國人堅持認為,美國的經濟景氣比環境保護更為重要,並且拒不簽署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此外,布希還質疑氣候變化是否真的和氣候變化有聯繫。不過,最近布希至少在言詞中改變了態度。
倡議環保—法國奔走疾呼
本周末,巴黎將召開為期兩天的環保會議;另外還將提交一份有關未來數十年中地球氣候變暖和溫室效應的世界氣候報告,旨在呼籲有關各方採取相關的環保措施。自本周一起,500名科學家和政府專家們為聯合國的相關環保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和評估。法國總統希拉克計劃為成立聯合國環境組織積極斡旋,大造聲勢,但卻遭到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中國和美國的拒絕。
中國沒有取得環保進步
中國沒有取得環保進步
「彷彿坐在火藥桶上」—德國環保專家談中國感受
在可再生能源等環保技術領域,德國在全世界居領先地位。鑑於中國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及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德中兩國在環保領域的合作也日趨深入。比如設址北京的中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資料研究中心就聘請了兩位德國環保專家,負責對中國各省份環保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編寫節能、節水等宣傳手冊,介紹德國環保經驗等,以期提高中國居民的環保意識。德國之聲記者在位於北京朝陽區育慧南路一號的該中心的資料室中採訪了已在那裡工作了7年的德國環保專家艾娃博士。
科隆波昂機場力爭廉價歐亞航線
飛短程和中程航線的廉價航空公司,已經將機票價格大大拉了下來。在歐洲、 美國,近年來在亞洲,都相繼產生了廉價航空公司。目前一些亞洲廉價航空公司還準備飛國際航線。德國科隆波昂機場也正在為爭取這類飛機在該機場起降做努力。但一些環保人士認為,廉價航空公司飛國際航線將給氣候保護造成更多的問題。
中國未能完成節能環保指標
中國未能完成節能環保指標
中國:環保不是賠本生意
環境毀於朝夕之間,重回藍天綠地卻非一日之功。儘管如此,中國畢竟認識到,對清潔能源技術進行投資,回報是不可衡量的。瑞士權威研究機構正欲就此對中國鼎力相助。
松花江災難是中國環保新政策的開始
一年前,松花江因吉林一家化工廠發生爆炸受到嚴重污染,污染的江水流入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黑龍江。一年後,德國日報記者訪問了受災的俄羅斯一側後,在該報報導了當地的見聞:
旅遊與環保和平共處
在德國的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有些地區得到完好的保存,尚沒有受到人類的破壞。對保護大自然來說,它們是極有價值的群落生境。然而,僅靠保存完好的自然資源,無法使該地區得到發展。在沿岸地區發展旅遊業可以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但問題是旅遊業與自然保護發生了衝突。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
環保人士斷言中國白暨豚已經絕跡
德國與中國加強在環保領域的合作
*
中國環境污染的代價是毀滅性的
中國環保機構發出警告,要求中國趕緊重視環保,採取有效措施。如果不這樣做,中國將發生難以想像的環境危機,吞噬30年來的經濟發展成就。專家稱,90%的中國城鎮飲用的水源都有毒素存在。
中國環保組織道路艱難
經濟的盲目發展,使得中國大面積的土地正面臨著變為一塊「生態荒地」的危險。環境危機成為影響中國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與此同時,眾多民間環保組織也在大陸應運而生。與西方的同行們相比,中國環保人士面前的道路要艱難崎嶇的多。
中國環保 全球關注
在肯亞首都奈洛比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已經進入了第二周。在結束了第一周的專家討論之後,本周各國政治家們開始就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措施展開磋商。由於中國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量排在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因此在本次會議上,中國在全球大氣保護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政府和民間是否對此作好了准備?
法國高速火車能源環保大改進
法國現在開始與浪費能源的行為作鬥爭,並努力提高能源利用率,以求保護環境。歐盟目前制定的目標時,在2020年減少能源消耗20%。在法國,樓房住宅和長距離運輸都是能源消耗大戶。目前,法國在交通領域設定了三大優先任務:使用生態燃料,研發零廢氣汽車以及對TGV高速火車進行進一步開發,以使之符合歐洲環保標準。耗資40億歐元的TGV ost高速火車在能源利用率方面堪稱表率,歐盟也出資參與了該車型的研製。德國之聲記者發回了如下報導。
德國在環保方面負有全球責任
據專家看法,德國必須協助其它國家抵抗環境污染、促進自然保護。德國聯邦自然保護局(BfN)局長福格特曼(Hartmut Vogtmann)教授在行將於中國南昌舉行的國際生命湖泊大會前與德新社記者談話時說:「我們也對其它國家負有重要的全球責任。」他表示,德國在生態(有機)農業種植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很具實力,「我們可以在此提供寶貴的知識」。這裡所指的包括對轉換型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幫助。
德環保高官談德中環保合作商機
德國環保部議會國務秘書阿斯特裡德-克魯格(Astrid Klug)從2005年起擔任德國聯邦環保部議會國務秘書。上任不久,阿斯特裡德-克魯格便多次飛往中國。下面是德國之聲中文網對這位德國女政治家的專訪。
德國評選出最環保汽車
德國交通俱樂部評選出年度環保汽車排行榜,其指標是節能、少污染和低噪音。日本汽車在環保方面遙遙領先於德國汽車。
德國政府環保不力受批評
德國自然保護聯合會(NABU)期待著政府對於環境保護政策的進一步加強,不僅僅在德國以及整個歐洲,甚至在中東地區。
中國需要德國的環保技術
隨著中國環境污染的加劇,德國環保技術在中國深受歡迎。今年九月中旬,德中經濟界將在漢堡舉行「漢堡峰會」,環保技術是會議的重點之一。明鏡周刊網路版發表文章談到中德在環保領域的合作:
富人談環保,窮人賣水銀
印度是中國之外的又一個明日經濟大國。自1991年印度開始實行放開國家管制和私有化以來,經濟尤其得益於全球化進程。一大批訓練有素的工程技術人員使得印度在不少新興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如航天,生物和納米技術。但另一方面,大部分印度人無法從經濟增長中獲益,還必須為生存掙扎,想方設法掙錢餬口。 與此同時,當地的環境和居民的健康被忽視。
推進環保仰賴監督機制
中年以上的中國人在回憶童年時,都會情不自禁地說,那時的天空湛藍、河水清澈、空氣清新。今天,中國的環境污染已達到極其嚴重的程度。
不能讓地中海成為垃圾桶
地中海的胃口很大,很好,但即便如此,它也不能消化所有的東西。不能消化的,它又吐出來,不僅污染海水,也污染海岸。
原材料價格上漲捧紅廢物回收
廢物回收廢物利用在德國倍受重視並不只是出於對環境保護的考慮,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也是促成舊材料被重新利用的重要因素。
足球大賽重環保,德國獲聯合國盛贊
隨著本屆世界盃足球賽的順利進行,德方組織者獲得的贊譽也越來越多。聯合國環境署新任總裁施泰因內爾也對本次體壇盛事表示贊賞。那麼,世界盃同環保有什麼關聯呢?
環保總局回復民間環保人士:怒江項目權力有限
上周,中國環境保護總局對民間環保人士就怒江水利工程提出的《行政訴訟》作出了正面回應,從而避免了被告上法庭的命運。中國政府計劃怒江主流上修建13個水壩,開發水電資源,但是環保人士反對對怒江世界自然遺產的破壞。
德國通過減少排放廢氣新計劃
德國現在執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配計劃將於明年到期。為此德國聯邦內閣已經通過了第二個分配計劃。該計劃的執行期限從2008年開始到2012年截止。第二份計劃公佈以後,工業界和環保人士都表示了不滿情緒。 德國之聲記者金卡爾茨從柏林發來有關報導。
德中聯合舉辦污水處理博覽會
本月27日至30日,上海國際環保會將再度召開,主題為環保污水處理解決方案。本次博覽會由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與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聯合主辦,屆時,德國巴伐利亞州環保部長施維南將親自為本屆環保會揭幕。施維南以及中國相關環保負責人以中德兩國環保為題接受了德國之聲中文廣播部記者祝紅的採訪。
三峽工程引發的血案
中國的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今年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建成。從2008年開始,它將為能源緊缺的中國提供電力。官方報導說,這座巨型工程耗資近200億歐元,而根據非官方統計,實際開銷要比官方數字高出將近一倍。除了耗資巨大,還有一百多萬人口要被迫遷離家園。移民以及大壩將帶來的不可預知的後果令三峽工程受到諸多環保人士的嚴厲批評。不久前,一名中國環保人士甚至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
三峽:一千年來最偉大項目
長江三峽工程的攔江大壩正式完工,圍堰即將實施爆破。在三峽工程開工十三年後的今天,贊成和反對的兩派仍然各執己見。工程總指揮李永安把三峽工程稱為「中國人民一千年來的最偉大項目」,而戴晴等環保人士則預言這是中國「社會和環境的一場災難」。波昂出版的總匯報就此寫道:
世界環境日:土地沙漠化日益嚴重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發出了人為沙漠化現象對環境危害日益加重的警告。中國國務院新聞辦也在此間發表的《中國環境保護(1996—2005)》白皮書中指出,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中國集中出現,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國成環保專家寵兒
中國環境污染不是形勢嚴峻嗎,為何受環保專家點名表揚?對美國政府的死不合作,專家則大搖其頭,看來布希是指望不上了。
稅務改革和環保政策
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實行新稅務政策。其中廢除農業稅、提高所得稅起征標準和開征高檔消費稅是最重要的三大舉措。時代周報認為,這些做法表明,中國政府開始注意社會弱勢群體,從下至上試行新的社會政策。但是:
車諾比颠覆了德國環保與能源政策
20年前,1986年4月26日,車諾比的重大核事故證明了德國人的緩慢性和徹底性。先是一片恐慌,然後是產生了一個聯邦環境部,綠黨得到空前的和不斷的加強,再後來,德國紅綠政府決定徹底結束德國土地上的核電事業。世界上恐怕沒有第二個國家象德國走得這麼遠,這麼徹底的。德國之聲記者回顧如下。
德國世界盃的綠色球門
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將成為首屆有利於氣候保護的世界性體育盛事。舉辦單位——世界盃足球賽組委會為此拿出了大約120萬歐元的資金,用於投資降低溫室氣體的項目。這一做法贏得了德國聯邦環境部長嘉布瑞爾的高度讚揚。
中國整治環境污染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近日表示,中國各大水域的化工石化大多數新建在建或者擬建的工程均存在較大的規劃性環境風險。由於中國經濟發展保持高速,自然環境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中國民間的環保組織對中國政府的環保監督表示謹慎樂觀。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更換負責人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托普費爾的工作將由另一名德國人接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已任命施泰納擔任該機構負責人。現年44歲的施泰納在肯亞内羅畢正式上任的日期定於6月15日。從 1998年起一直擔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的托普費爾,在即將離任之前接受了德國之聲記者的採訪。
北京空氣太糟—奧運接力賽改傳氧氣罐
中國人大十屆四次會議周二在北京閉幕。其間,中國政府頒布了「十一五」規劃,提出到2010年要顯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源消耗將降低20%,廢物排放將減少10%。在此基礎上,中國還將實現每年7%到9%的經濟增長率。中國總理溫家寶明白這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過去的五年中,中國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高過計劃目標27%,排廢量也未能達標。
上一個五年計劃沒有達到社會和環保目標
星期日,中國人大十屆四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德語媒體注意到,中國在能源消耗、土地使用、環境保護、科研開發和教育投資等方面均沒有達到第十個五年計劃規定的目標。世界報寫道:
德國加強對中國的環保援助
2004年,日本宣佈,中國已不再是發展中國家,日本不再向中國提供新的發展援助貸款。每日鏡報報導說,德國自由民主黨議會黨團也持同樣看法,認為航天計劃花費二十億美元、建造上海第一方程式賽車設施花費五億美元的中國已根本不需要德國的發展援助,德國給予中國的援助是「浪費納稅人的金錢」。但德國聯邦經濟合作與發展部長維茨列克-佐伊爾對這番言論搖頭不已:
保護世界環境,富國窮國同樣負有責任
砍伐熱帶雨林、濫用資源、土地沙漠化、無制約地排放二氧化碳-這些都導致了全球氣候變化。專家們呼籲人們改變對大自然的態度。對於很多國家來說,環境保護不僅是意識問題,而且也是經濟問題。因為只有在自己的生存權得到保障以後,才會考慮保護自然。聯合國環境署的負責人托普費爾表示,保護自然的國家必須為扶貧做工作。
「基督教聯合會」呼籲環保,與布希政府大唱反調
很多嚴肅的科學家都認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與全球性氣溫升高有密切關係。但美國政府拒不承認這一點,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但令人意外的是,美國宗教右派,布希政府的忠實盟友「基督教聯合會」最近發表宣言,呼籲美國政府重視環境保護。
尼羅河鱸魚日漸稀少
北半球的人談到漁業危機時,指得是海洋漁業。而非洲許多淡水湖目前也出現了嚴重的漁業危機。非洲最大的維多利亞淡水湖的現狀就十分嚴峻。這個淡水湖維系著幾百萬人的生存。湖裡的鱸魚還是周邊三國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
德國森林繼續惡化
德國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由森林覆蓋,政府數十來對環境保護和生態綠化也極為重視。德國可稱之為「森林之國」。然而周二將公佈的森林狀況報導指出,德國森林總面積的29%遭受嚴重損壞。
上一頁
第18 頁,共2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