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環境保護
環保,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格蕾塔‧通貝裡再次乘船闖加薩
本周日,瑞典氣候活動家格蕾塔‧通貝裡將同其他人一道乘坐援助船隊前往加薩。此次行動規模龐大,代號為「全球蘇穆德船隊」。
中國啟動全球最大水電工程 印度孟加拉表示擔憂
被稱為「世紀工程」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啟動,預計耗資1.2兆人民幣,發電力為三峽工程的三倍,為全球最大水電站項目。項目啟動引發股市工程板塊大漲,同時也引來印度、孟加拉國及環保組織對下游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影響的擔憂。
著名瑞典環保人士通貝裡勇闖加薩 揚帆啟航送人道物資
22歲的瑞典環保運動人士通貝裡與幾名志願者從義大利港口乘坐帆船出海,啟程前往加薩運送人道物資。臨行前她表示,「行動再危險都不及世界對正在上演的種族滅絕默不作聲這般可怕。」
著名瑞典環保人士通貝裡勇闖加薩 揚帆啟航送人道物資
瑞典環保運動人士通貝裡與幾名志願者從義大利港口乘坐帆船出海,啟程前往加薩運送人道物資。臨行前她表示,「行動再危險都不及世界對正在上演的種族滅絕默不作聲這般可怕。」
緬甸稀土繁榮背後的骯髒秘密
緬甸正陷入一場稀土礦產爭奪戰。有活動人士告訴德國之聲,稀土開采在該國克欽邦造成健康風險和環境破壞。該地區的獨立運動能否給這種狀況帶來轉機?
全球變暖:歐洲面臨更多洪災與極端高溫
2024年是歐洲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極端高溫與暴雨接連不斷。科學家警告歐洲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但歐盟最新發布的哥白尼氣候報告仍帶來了一絲希望。
德國科學家研發神奇凝膠 淨化水中塑料微粒
雖然看不見,但塑料微粒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無處不在。一位德國女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特殊凝膠,可用於清除飲用水中大部分的塑料微粒。
德國海灘有毒物質PFAS嚴重超標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德國北海、波羅的海的多處海濱渡假勝地測出了極高濃度的致癌含氟有機化合物。然而,德國政府卻沒計劃像鄰國一樣對這種物質制訂限制法規。
2024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增長25%
根據英國咨詢公司RhoMotion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增長了25%。不過,就地區而言,中國銷量大幅攀升的同時,歐洲的銷售增速卻在放緩。
領跑全球 挪威2024年新車近9成純電動
挪威將成為全球首個幾乎將燃油車從新車市場中淘汰的國家,領先歐盟國家10年。其成功完成電動車轉型的原因何在?成功經驗能否被複製?
西班牙飛機改加「回收炸油」飛向綠能新時代
西班牙讓舊食用油搖身一變成為可再生燃料,讓飛行更環保。這種燃料不僅減少對石油的依賴,還降低飛行排放對氣候的影響,展現了從廢油到可再生能源的革命性潛力。
電動車電池雙向充電 – 如何做到?
通過雙向充電,電動車電池不僅能為電動車充電,還能向建築供電。此外,還可以在電力過剩時儲存電力,並在供應不足時釋放電力,從而穩定電網供需。
三個三峽:中國批准雅魯藏布江特大水電工程
中國政府批准在西藏雅魯藏布江下游建設全球最大的水電項目。該工程發電能力預計是三峽大壩的三倍,同時也引發了印度和孟加拉國等下游國家的擔憂。
環保騙局:一家中國企業如何在德國瞞天過海?
一家中國公司以假冒的環保項目為幌子,在德國出售氣候證書,並獲取了數以十億計的收入。德國之聲和德國電視二台的新聞調查團隊發現了這場疑似騙局的諸多蛛絲馬跡。
「戰塑」— 海洋垃圾「變」藝術裝置
全球每年有超過2000萬噸塑料洩露到環境中,超90%的塑料未被回收利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國,一位藝術家將塑料垃圾做成藝術裝置,以呼籲關注海洋環保。
全球塑料公約談判釜山登場 商討如何應對塑膠污染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11月25日在韓國釜山登場。談判代表齊聚釜山共擬對策,為制定解決全球塑料污染危機進行最後沖刺。塑料污染正在吞噬地球環境,身為消費者,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3D列印牛排 肉類替代品新革命!
3D列印的牛排,你願意嘗嘗看嗎? 研究人員正在利用3D列印技術打造完美的植物性牛排,目標是讓它在外觀、味道和口感上都能媲美傳統肉類。同時,科學家也正嘗試在實驗室內製造魚排,為未來提供更健康、更永續的食品選擇。
巴西面臨14年來最嚴重森林火災
2024年前九個月,巴西有2238萬公頃的土地遭受火災肆虐,為14年來最嚴重的情況。除了氣候變化之外,利用火災故意燒林種地的行為也是罪魁禍首。
改造中國版 加納綠色三輪車 「圈粉」
加納的汽車工程學生將中國製造的燃油三輪車,改造成低碳環保的電動三輪車。他們的創新可以創造就業機會。但能在全球市場上競爭嗎?
「最後一代」在德國四個機場抗議 兩機場一度停運
本周四(8月15日),德國激進環保活動人士在四個機場舉行抗議,導致兩個機場一度停運。警方逮捕了數人。
在塞爾維亞開采鋰礦?數萬人抗議
貝爾格萊德政府、歐盟以及德國希望在塞爾維亞開采鋰礦,這是生產電動汽車的重要原材料。但該國環保人士和許多公民十分憤怒。
「最後一代」封堵機場 政界呼籲嚴懲肇事者
本周,激進派環保團體「最後一代」成員先後衝入科隆和法蘭克福機場封堵起降跑道,造成機場癱瘓,數以萬計人出行受阻。受衝擊的機場現在雖已恢復營運,但相關的討論仍在繼續。
德國法院裁決:聯邦政府對空氣品質負有責任
德國一家法院要求聯邦政府加強其國家空氣品質計劃,以達到歐洲減少空氣污染的目標。 該項裁決對起訴肖爾茨政府的一家環保組織有利。
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擴建獲批
德國當局批准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對其在柏林附近的超級工廠進行擴建。擴建計劃引發了當地居民對環境污染的擔憂而一度遭到抵制。
抵消碳足跡: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孰優孰劣?
與電動汽車一起開來的,是人們對成本和效率的重新思考。就環境影響而言,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比較結果如何呢?
「清潔能源是骯髒謊言」:抗議者反對特斯拉擴建德國工廠
周五,特斯拉位於德國的超級工廠附近一片混亂:幾百名抗議者試圖闖入廠區,並與警方發生了衝突,造成多人受傷。所謂的「干擾特斯拉」(Disrupt Tesla)行動日周末還會繼續,警方已經抽調大量警力,嚴陣以待。
調查:德國人對電動車興趣下降
一項最新的問卷調查顯示,願意考慮購買電動車的德國人的比例較前兩年有所下降。同時,近三成人認為優質電動車來自中國。另有統計顯示,電動車似乎比燃油車更少出故障。
2024未過半 德國已耗盡年度生態資源
今年剛過完四個月,德國已經耗盡年度自然資源額度。如果全世界都像德國人一樣消耗資源,人類將需要三個地球才足以滿足消費需求。過度消費是否真的能讓生活過得更開心?
塑膠袋和紙袋,哪個更環保?
人們經常認為紙袋比塑膠袋更環保,事實是這樣嗎?在這看似簡單的購物選擇題中,其實深藏著化學污染物、營銷手法和「漂綠」等值得思考的因素。
歐盟峰會:重振經濟是當務之急
歐盟經濟同中美兩大經濟體的距離正在逐漸拉大,這也是本周四歐盟峰會上的主要議題。各國領導人將就如何進一步阻止經濟滑坡以及如何重振經濟展開討論
快時尚法案: 法國再次引領時尚潮流?
對於法國國民議會一致通過的遏制快時尚新法案,大多專家和活動人士都表示歡迎,但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
歐洲人權法院裁決:氣候保護是一項人權
歐洲人權法院就瑞士年長婦女氣候保護協會提起的訴訟作出裁決,認定瑞士政府沒有達到既定的減排目標,侵犯了部分人權。律師認為,該裁決「確立了氣候保護是一項人權」。
法國議會通過法案遏制快時尚發展
法國國民議會投票通過了由執政黨聯盟提議的遏制快時尚的法案,主要限制措施包括禁止為最廉價的紡織品做廣告,以及對低價商品徵收環保費。
柏林特斯拉工廠遭破壞後已恢復供電
位於柏林郊外的特斯拉超級工廠一周前遭到極左組織破壞,其供電系統比預期提前修復。被迫中斷的特拉斯生產系統將逐步恢復。
德國特斯拉工廠又出事!極端分子縱火致停產
本周二,布蘭登堡部分地區因輸電設施著火造成停電,事發地附近的特斯拉工廠已經宣佈停產。目前,已有左翼極端分子聲稱實施縱火。一段時間以來,特斯拉的擴建計劃招致了環保人士和當地居民的反對。
法國農民抗議者衝擊巴黎國際農業展
一群法國農民強行闖入巴黎國際農業展大門,呼籲總統馬克宏辭職。數月以來,歐洲農民持續舉行抗議活動,抱怨利潤削減、官僚作風和不公平競爭。
上圖書館借衣服 時尚也能很環保
這家圖書館不借書,借的是衣服!時尚產業是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為了讓穿時尚更永續更環保,阿姆斯特丹 出現了一家「時尚圖書館」,時尚愛好者可以通過借衣服來減少快時尚對地球資源的消耗。
成果草案談不攏 COP28進入加時賽
COP28氣候峰會將進入加時賽。來自約200個國家的代表針對氣候協議草案進行辯論,內容包括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核能增倍才能實現淨零排放?環保組織:危險性不能小覷
杜拜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簽署了一項呼籲,提倡將全球核能容量增至現在的三倍,這是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努力的一部分。環保組織批評指出,不應把時間浪費在像核能這類危險的干擾選項上。
國際貨幣基金呼籲德國加強投資
德國陷入財政預算危機之際,國際貨幣基金認為增加投資是當務之急。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認為,歐洲經濟的總體形勢令人擔憂。
通貝裡再次表明支持巴勒斯坦引發爭議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大規模環保示威集會上,瑞典「環保少女」通貝裡再次表達了支持巴勒斯坦人的立場。此舉招致許多參與者的不滿和憤怒。
對歐盟重擊?馬來西亞提高對中國棕櫚油出口
馬來西亞計劃大幅提高對中國的棕櫚油出口,以便抵消歐盟削減進口其棕櫚油的影響。這引發人們擔心,如果這些棕櫚油生產大國開始依賴向中國的出口,歐盟立法的環保初衷可能會被抵消。
在歐洲,幾乎人人都呼吸著糟糕的空氣
歐盟正在制定空氣品質新規定。衛星數據顯示,儘管歐洲的空氣品質總體上好於世界其他地區,但是98%的歐洲人所呼吸空氣的污染程度都超過了世界衞生組織建議的限值。
來自中國的Temu:價格與風險孰輕孰重
中國購物應用Temu風靡全球,以價格低廉和直銷方式吸引顧客。隱私、勞工標準和環境保護等抽象概念都會被眼前的低價碾壓成粉末。
因專機故障取消外訪白耗資金超10萬歐 德外長被指燒錢、不環保
因政府專機連續兩次發生故障,德國外長貝爾伯克8月中旬被迫取消了訪問澳洲等太平洋國家的行程。取消出訪計劃僅給德國外交部就帶來逾10萬歐元的損失。左翼黨指責這位綠黨外長言行不一,並呼籲她應多搭乘民航班機。
顛覆味蕾!純素德國豬肘你吃過嗎?
純素的德國豬肘,你能想像嗎?位於德国德勒斯登的這家「純素肉鋪」將顛覆你對肉品的認識。一起來一探究竟。
破壞水資源? 特斯拉德國工廠擴建受阻
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在德國柏林近郊的工廠已經在去年初投產,但是該廠過度消耗當地本就緊張的水資源之爭議遠未平息。現在,布蘭登堡州環境局要求特斯拉工廠修改擴建計劃。
太陽地球工程--氣候解決方案還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遮擋太陽光可以使我們免受氣候變化之苦。然而,另一些人認為這是一個危險的、分散注意力的做法。
極簡生活之住房版:房子越小越自由?
未來的住宅會是什麼樣子?小房子(Tiny Houses) 是一種流行趨勢。但這些小房子是否實惠,是否環保?它們在能源、供暖和廢水處理方面的表現如何?這種微型住宅在大城市可行嗎?
歐盟-拉共體峰會:雙方利害關係在哪裡?
歐盟、拉美和加勒比地區領導人舉行8年來首次會談。自由貿易和氣候變化是這次歐盟-拉共體峰會的重要議程。歐委會宣佈有望在拉美地區投資高達4500萬歐元。
上一頁
第1 頁,共2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