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北京的鐐銬聲與碰杯聲
2017年4月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明報》發表學者陳景輝文章《什麼都沒有發生--寫在2017特首選戰之後》,指出這次特首選戰的最大教訓,就是小圈子選舉也能引發這般大的民主希望。在對曾俊華的美麗投射之中,有一點令人感到不安,那就是對抗爭的厭惡,並將之跟"休養生息"對立起來。在信任、團結以及休養生息的集體渴望裡頭,人們力圖從曾俊華的人格中獲得保證(而非具體政策及承諾),或從晚期殖民中尋覓記憶的回聲,希望能夠消除紛爭對抗。彷彿,真的有這麼一個賢君或一個時代,能使人們在不用抗爭的情況下也能得到幸福。這當然不真實,即使在殖民地也存在大量矛盾。
陳景輝說,進一步,想深一層應該明白,正如今次"薯片"的落敗,其中曾對中央願意聆聽民意的一廂情願的寄託(而非選擇以抗爭的方式響應小圈子選舉),最終只會令人再次失落。跟5年前唐梁之爭時一樣,香港人在面對特首選舉這麼重大的課題,並沒有產生相應的抵抗小圈子選舉的社會運動。我們放棄曾經叫得響亮的公民投名。然而,兩害取其輕式的權宜游戲不可能留下深刻的烙印,隨著時光飛逝,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
中國國安保障人權?
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李明哲案 中國對境外NGO第一刀》,作者李釋釗指出,台灣非政府組織(NGO)人權工作者李明哲失蹤至今,已逾10天。中國國台辦終於在29日證實,李明哲因涉嫌國家安全問題,被國安部門拘禁。"試問,李明哲這10天的無消無息,彷彿人間蒸發的做法,中國國安部門真的有保障和尊重人權嗎?沒有濫用職權嗎? 在訊息完全不透明、不對等的黑幕下,如何處理嫌疑人,往往由中國國安部門說了算;要對嫌疑人安什麼罪名,也由國安單位處置"。
文章說,近年來,中國通過各種強化安全的惡法,塑造其"依法行政"、"依法治國"的開明假象。"但各種手段的背後卻不斷告訴大家,中共絲毫不信任這群中國草根的公民社會力量,亦擔憂海外組織或人士,藉由'勾結'和'串通'內部團體或人士,強化'和平演變'的力量,最終顛覆中共政權;不難想見,北京當局對自身政權穩定,充滿著強烈危機感"。
這是怎樣的兩岸關係?
台灣《上報》發表社評《我們都可能是李明哲》,指出"不管李明哲出身背景為何,即便他真的觸犯了中國的法律,都有權要求正當法律程序保障":國台辦說明李明哲事件時強調中國大陸"依法治國",如果這真的被當回事,依任何一個文明國家的初級標準,那中國當局必須立刻說明李明哲被關押何處?身犯何罪?以及同意家屬的人道探視及律師律見。
社評質問, 事件發生迄今,台灣總統府除了一句"訊息已經掌握,正協助處理"之外,外界幾乎感受不到台灣政府的存在。"如果一切都要推給'顧及兩岸關係',那這個政府與當初被輪替掉的馬政府何異?連國外都高度關注此事,憂心中國內部NGO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台灣政府對自己國民莫名其妙被拘捕的立場在哪裡?"
社論認為,李明哲被關押不是小事,關心李明哲,也無關藍綠統獨與政治立場,只為伸張作為一個人的基本人權。每年有數百萬的台灣人在兩岸之間流動,如果任何人都可能變成下個李明哲,這是我們要的兩岸關係嗎?
"從北京傳來的碰杯聲"
《紐約時報》發表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文章《川普是中國的代理人》說,時下街談巷議的大新聞莫過於川普总統是不是俄羅斯的傀儡。錯。這根本就是煙幕彈。川普其實是中國的代理人。他顯然以恢復中國的偉大榮光為己任。
弗裡德曼說,川普上台時承諾,要修正和中國的貿易失衡,但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拋棄了一項由美國設計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我都能聽到從北京傳來的碰杯聲"。上周,川普恢復中國偉大榮光的事業又上了一個新台階,他拒絕接受氣候變化方面的科學證據,拋棄了歐巴馬時代旨在減少依賴燃煤發電的所有規劃。川普还想要弱化針對美國造車輛的現有燃油裡程要求。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摘編:張平